雅克·贝汉:不只是纪录片大师
2022/06/05 | 作者 时间之葬 | 编辑 孙杨
对于国内的大部分观众而言,不久前传出过世消息的著名电影导演、演员、制片人雅克·贝汉,是毋庸置疑的纪录片大师。哪怕未曾看过,至少也曾听过由他制片的“天·地·人三部曲”的大名。
雅克·贝汉亲自执导的《迁徙的鸟》《海洋》《地球四季》等自然纪录片,更是很多人打开自然纪录片这扇门的钥匙。人们会惊异于一部纪录片居然能用如此精良的设备去呈现最细致逼真的画面,让我们领略地球和世界之美。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纪录片,雅克·贝汉也曾是一位极其出色的演员,和一位成就斐然的制片人。他的电影生涯,远比人们想象的丰富精彩得多。
史上最年轻的威尼斯影帝
1941年,雅克·贝汉生于巴黎的一个戏剧世家,父母都是小有影响力的演员。自然而然的,年幼的雅克很早就开始接触表演,且展现出相当的表演天赋。当时正值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黄金时代,以让·雷诺阿和马赛尔·卡内领衔的一批法国大导,正在引领电影的艺术潮流。6岁的时候,雅克·贝汉就得到了一次在马赛尔·卡内的《夜之门》中客串表演的机会,从此踏入电影世界的大门。
1988年,电影《天堂电影院》的最后一幕中,哭泣的雅克·贝汉。
高中毕业后,雅克·贝汉正式进入电影界,成为一名全职演员。60年代初,他在亨利-乔治·克鲁佐和科斯塔·加华斯等名导的影片中出演过一些配角,后来在瓦莱瑞奥·苏里尼导演的《手提箱女郎》和《家庭日记》中逐渐赢得了主角地位。25岁时,他主演了维托里奥·德塞塔的影片《半个男人》(1966)——一部彻底改变了雅克·贝汉演艺生涯的作品。
《半个男人》是一部略显晦涩的意识流电影,用极其优美的摄影和严谨的构图,呈现了一个似梦非梦的世界。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将其称为“第一部真正的‘荣格’电影”,因为它深入探讨了一个人童年时期的阴影可能对他成年后产生的长期影响。雅克·贝汉饰演的男主角米歇尔,是一个陷入抑郁和绝望情绪当中的作家,他与周遭工作生活的人与事格格不入,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最终在对一系列割裂且痛苦的童年往事的追溯之后,重拾了内心的平静。
雅克·贝汉对米歇尔这个角色的精彩演绎,让他获封1966年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就此成为欧洲三大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之一。此后,他又接连出演了新浪潮左岸派名导雅克·德米的《柳媚花娇》和《驴皮公主》,表演事业正可谓一帆风顺,甚至会被拿来与同时期的巨星阿兰·德龙相提并论。
然而,正当雅克·贝汉被人们视为一颗冉冉升起的表演新星之时,他却在29岁的时候主动选择了华丽转身,开始转入幕后扮演制片人的角色。从此以后,作为演员的雅克·贝汉往往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一系列他参与制作的影片当中,包括《焦点新闻》和《放牛班的春天》等等,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角色,当数《天堂电影院》里的成年托托。
开启政治电影热潮
开启雅克·贝汉制片事业的电影,就是影史上的一座高峰——科斯塔·加华斯的《焦点新闻》(1969)。这部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开启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一股政治电影热潮,甚至就连“政治电影”这个名词,也始于这部电影的问世。
希腊裔导演科斯塔·加华斯把发生在自己故乡希腊的一系列政治事件,经过一番巧妙的包装之后,以高度的纪实感搬上了银幕。整部影片的故事,以1963年5月22日希腊统一民主党左翼议员戈里奥斯·兰布拉基斯被右翼军人杀害的真实事件为原型,同时也含沙射影地反映了1967年希腊“黑色上校团”执政前后各派政治力量间的复杂斗争。影片相当露骨地揭露了当时希腊军政府的各种野蛮行径,从干预审判到制定禁令,再到一系列秘密谋杀,无所不包。
《焦点新闻》史无前例地把当代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作为素材,且以极其勇敢的姿态对政界的丑闻和腐败进行了公开的揭露与抨击。与此同时,加华斯又用一种融纪实与虚构为一体的高超叙事风格,让观众在观看他的一系列政治片时,仿佛在观看历史本身。此举不但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而且也让世界各地的导演纷纷效仿,尝试用电影的形式去介入本国的政治与社会事件。
1967年,雅克·贝汉在法国音乐剧《柳媚花娇》中,与著名女演员弗朗索瓦·朵列合作。
《焦点新闻》赢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重要性仅次于金棕榈),也赢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剪辑奖,由雅克·贝汉作为制片人的这部电影,则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只不过由于众多不成文的规则,当时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注定不可能授予一部使用非英语拍摄的电影,提名已经是对一部外语片最大的肯定与褒奖。
此后,雅克·贝汉继续与科斯塔·加华斯合作,制作了他的另一部政治片杰作《围城》(1972),一部聚焦于当时乌拉圭政治事件的影片。《围城》的制作思路及理念与《焦点新闻》如出一辙,但其叙事手法显得更加流畅和成熟,在消弭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之后,营造了极其出色的惊悚悬疑感。
1976年,由雅克·贝汉参与出品的电影《黑人为白人作战》,再次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为昂贵的梦想买单
进入1980年代,雅克·贝汉开始对自然纪录片产生兴趣。1989年,他出品并制作了《猴群》。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天·地·人三部曲”——《微观世界》(1996)、《喜马拉雅》(1999)和《迁徙的鸟》(2001)。
三部曲的每一部,都耗费了多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和拍摄。《微观世界》用了近15年的时间来做素材准备,光摄影器材的调试和摄影角度的设计就花费了两年,实际拍摄又用了3年。相应的,《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也分别花了4年和5年的时间来拍摄,后者更是动用了多达600人的摄制团队。
《迁徙的鸟》(2001)
《微观世界》(1996)
《喜马拉雅》(1999)
从《微观世界》开始,雅克·贝汉制作(包括他后来亲自执导)的一系列自然纪录片,就以精益求精的制作水准闻名于世。在这部聚焦昆虫世界的影片中,摄影团队用长焦显微镜头,将森林、草丛下的世界进行了无数倍的放大,昆虫、草叶、水滴等等,都被无比清晰地呈现在了镜头当中。整部电影几乎没有旁白,几乎完全靠镜头语言来与观众交流。在配合得恰如其分的音乐声中,观众只能凭借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每一帧影像的信息,去理解那个微缩的迷你世界。
到后来制作《海洋》(2009)时,雅克·贝汉前后耗时5年,起用了全球最专业的水下拍摄团队,而需要的成本已经高达8000万美元,创下了当时的纪录片投资纪录。最终,这部“史上最烧钱的纪录片”也成为了“史上最卖座纪录片”,在全球的总票房达到了8300万美元。2011年《海洋》引进国内时,还请到了姜文为其配音,在国内的票房突破了2700万元,也打破了国内自然类纪录片的票房纪录。
从《迁徙的鸟》开始,雅克·贝汉制作的纪录片一部比一部昂贵,为此他也不得不为了巨额的投资绞尽脑汁。为了筹集拍摄《海洋》的资金,他只能边拍边找投资,每两个月跟投资人开会、汇报,等待下一笔款项到账。有时他也不得不动用一些自己的私人关系,为了顺利地拍摄《迁徙的鸟》和《海洋》中部分在军舰上取景的场景,靠的是他与法国海军的私交。
在中文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则是,国内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有一次在私下问雅克·贝汉,他的影片投资都从哪里来时,得到的回答是,“我的发小是法国巴黎银行的董事长”。
这个段子的真假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能肯定的一点是,和其他每一部制作精良的自然纪录片一样,雅克·贝汉的每一部电影都耗资不菲。据称在拍摄《海洋》时,雅克·贝汉一度濒临破产,但在雅克·贝汉看来,这是他在为自己的梦想买单,而没有什么梦想的实现是廉价的。
满载诗意与对自然的热爱
从《迁徙的鸟》开始,除了制片,雅克·贝汉也开始接过导筒,与雅克·克鲁奥德一起担任自己影片的编剧和导演,创作了《迁徙的鸟》《海洋》和《地球四季》。如果说雅克·贝汉的这些作品与其他自然纪录片相比有什么与众不同,那就是无处不在的诗意。
雅克·贝汉执导的这几部电影,每一部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叙事结构与脉络,镜头的选择和衔接甚至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但如果你仔细观看并体会那些镜头背后的深意,就不难感到一种动人的诗意在影像中流淌开来。
比如在《地球四季》中,他便尝试用几组鸟类迁徙的镜头来表现季节的更迭,排成一字形与人字形的大雁,一来一去之间,便从银装素裹变成了春暖花开。类似的手法在《迁徙的鸟》中也常能见到。又比如在《海洋》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是,水中的蜥蜴眼中出现升空的火箭。这个大胆且跳脱的剪辑,倾注了引人深思的哲学表达。
事实上,雅克·贝汉总是更愿意让自己的电影去引发观众的感受与思考。在他看来,电影的要义就在于探索,镜头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而非给出结论。像《海豚湾》这样的自然纪录片,在雅克·贝汉看来更接近于新闻报道,而非电影。因为前者把大量的作者观点一股脑儿投喂给了观众,但电影本该让每一个观众产生自己独一无二的认知与思考。
作为导演,雅克·贝汉认为他的工作只是去尽可能忠实地还原大自然,然后让观众在其中自由游弋和探索。诗意正是产生于观众与电影(也就是与幕后的导演)通过影像而产生的交流与共鸣之中。而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他倾注最多的,可能是耐心与毅力。
对于外人而言,长达数年的拍摄时间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是对于雅克·贝汉带来的摄制团队而言,这却意味着漫长的等待与付出。为了让拍摄的动物放松警觉,摄制组必须努力成为动物们的一员。在拍摄《迁徙的鸟》时,为了让鸟群对他们放松警觉,300多人的摄制组在第一年里基本都没有真正进行拍摄,只是跟着鸟群飞越大洲和大洋,让它们熟悉彼此的存在。
当真正进行拍摄时,每天都要按部就班地把机器、灯光、角度等拍摄要素安排到位,不容许出现一丝差错。往往为了拍摄一分钟的镜头,就要花费摄制组几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为了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丽画面,能做的依然只是漫长的等待。
或许是因为花了足够长的时间融入动物的群体当中,在雅克·贝汉的电影里,总是尽可能少地使用人类语言。旁白总是被减到最低限度,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靠动物的动作、表情和声音来传递情绪。只要足够认真,观众便不难从动物们的神态中感受到它们的欢快和警觉,也不难从它们的叫声中体会到自在和愉悦。
雅克·贝汉的电影里并不一定有什么前所未见的奇观,但是却满载着他对地球和自然的热爱。在他的镜头中,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如今年过八旬、归于尘土的他,也算是回到了他最热爱的自然的怀抱当中。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