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颁奖套路大起底
2019/02/26 | 作者 萧遊
摘要:如果深谙好莱坞的游戏规则,那么对于《黑豹》能入围奥斯卡就不会感到意外了。 一直以来,好莱坞热衷于“政治正确”,如今更是藉由《黑豹》朝着极端的方向任性狂飙……
凭借90%的演员是非洲人或非洲裔的“纯度”,泛着黑巧克力般色泽的超级英雄影片《黑豹》,史无前例地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一部“爆米花”级别的电影,缘何能进入奥斯卡的殿堂?
早在去年第90届奥斯卡颁奖晚宴上,就有记者让大导克里斯托弗·诺兰预测一下2019年的奥斯卡奖花落谁家。当时,诺兰刚刚以《敦刻尔克》捧得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电影剪辑三座小金人,心情不错的诺兰“神”预测道:《黑豹》会被提名2019年的最佳影片,将成为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超级英雄电影。
果然,第91届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黑豹》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共7项大奖提名。这部豆瓣网评分仅有6.5分的电影,令中国影迷一片哗然,为什么?
好莱坞与政治密不可分
有人说,《黑豹》不能谈品质,而是要讲政治,它的幸运源于其黑色肌肤的震慑“意义”。如果执着于它的硬伤、艺术水准和“套路”,那你就输在了“觉悟”上。
在主张“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国自由社会,有四个方面的话题一定要谨慎碰触——种族、妇女、宗教信仰和性取向。如果某人对于上述任何一个议题,在言语中表露出“厚此薄彼”的冒犯之意,就会下场很惨。
这股风潮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但是追溯其源头,则是1964年美国民权法颁布以来,民权精神深入人心,整个北美社会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要善待和尊重所有的生命,尤其是弱势群体。
这当然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先进理念,毕竟,人与人之间的肤色、信仰、性格、境遇都不尽相同,一个“和谐”社会并不是要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把世界弄得整齐划一,而恰恰是要包容和鼓励个体价值的多元化,让每个生命都有绽放的权利。
尤其是种族问题,这可是美国历史上一道耻辱的伤疤。正如美国著名诗人威廉·卡罗斯·威廉姆斯所说,美国的历史并不是以发现,而是以屠杀和奴役开始的。在美国社会的衣食富足、自由平等的华丽之下,掩盖着对印第安人、黑人等有色人种犯下的残暴罪行。这让如今以文明人自居的美国人情何以堪?
随着平权意识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人也时刻在无形中反省自己的言行,把任何可能引发歧视的苗头都扼杀掉,但是,这种言语行事间的火候已经变得越来越微妙难控。很多公开场合的用词都变得小心谨慎。比如,“消防员”不能再说“fireman”,得说“fire fighter”;“人类”不能说“human”,而要说“huperson”;圣诞节要说“Happy Holidays”,而不是“Merry Christmas”;牛皮纸袋改称呼叫做“paper bag”了,因为之前的“brown bag”也许会让棕色皮肤的族裔感到不爽。
好莱坞不仅是与美国大众文化保持着高度一致的造梦之地,它所处的加州,也是少数族裔、女性、同性恋等弱势群体的聚集地,是平权运动的发生地,是左翼民主党多元文化价值主张的拥趸。所以,好莱坞每年最大的盛事——奥斯卡颁奖礼,展现的不仅是电影艺术,更要展现演员的个人修养、政治素养,他们要对战争、环保、种族等议题表明观点,亮出“政治正确”的主张。
在这一点上,奥斯卡的眼里可揉不了一点沙子,本届奥斯卡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将不设主持人一职,因为原本定下的2019年奥斯卡主持人凯文·哈特几年前的一些推文被人扒了出来,显示了严重的“恐同言论”。哈特拒绝为此道歉遭到了网友抵制,他本人则主动辞去主持人一职。
近年来,好莱坞的姿态堪比“政坛”,颁奖时的获奖感言早就变成了各种政治主张:亚裔演员为亚裔的地位呐喊;黑人演员为黑色肌肤鸣不平;白人的话题比较多,可以出柜,也可以谈谈环保、动物保护之类。最新流行的话题则是怼一怼美国总统特朗普。
好莱坞与政治的密不可分也使得二者缠绕得越来越紧,如果没有带来“政治正确”的作品和立场,明星穿再华贵的礼服也是没有颜面的;而片方为了获得最大的支持,会在创作上迎合这种“政治正确”,否则,美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比如,去年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就被指出,片中主要演员竟然没有黑人,这不符合二战历史。
20世纪上半叶,黑人在好莱坞的银幕中多以残暴、粗野、贪婪的反面形象,或忠实、勤恳的仆人形象出现。现在,聪明的做法就是把光环慷慨地赠予黑人兄弟。比如《雷神》中的看门人海姆达尔,原来的设定是皮肤白皙、金发碧眼的维京人,但是后来,这个北欧主神之一的角色却换成了黑人饰演。
整个美国社会对于“政治正确”敏感多疑,确实让很多人觉得活得太累,所以,特朗普能在竞选中胜利,赢的恰恰是他反对“政治正确”的态度,他对诸多政治禁忌的突破以及一些社会真相的击穿,让言行被绑架的人们感到某种释放的快感。
于是,好莱坞与特朗普所代表的两个极端就在奥斯卡颁奖时刻形成了激烈对战。特朗普歧视少数族裔,那么好莱坞就让黑人演员包揽男女配角奖项;特朗普颁布穆斯林禁令,好莱坞就让伊朗导演沙哈蒂拿下最佳外语片奖;特朗普歧视女性,奥斯卡就特意请来NASA的女英雄凯瑟琳·约翰逊助阵。
奥斯卡的“较劲”真的让特朗普的日子很难过。伊朗导演沙哈蒂在《纽约时报》上撰写文章“谴责”道:“我很抱歉今晚不能和你们一起。我的缺席是为了尊重伊朗的民众,以及其他六个被缺乏人性的旅行禁令蔑视的国家。把这个世界分为‘我们’和‘我们的敌人’会制造恐惧,为侵略和战争提供具有欺骗性的正当化理由。在那些沦为侵略受害者的国家里,这些战争阻止了民主和人权的发展。电影工作者可以让他们的镜头捕捉人类共通的特性,打破不同国籍和宗教之间的刻板成见。他们能让我们和其他人产生共鸣。在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种共鸣。”
2018年的奥斯卡颁奖礼,怼特朗普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当天,主持人吉米开场时,针对颁奖礼前特朗普宣布封禁好几家全球知名媒体的事件调侃道:“我想问下,你们中间有谁来自CNN、来自《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任何名字中带有‘时报’的,你们都出去吧,‘我们容不下假新闻’。”
吉米在颁奖礼进行了2个多小时后,也不忘特朗普,当众“挑衅”:“特朗普居然一条推文都没有发,我们有点担心他了。”随后,吉米掏出手机发了一条推特:“嘿@realDonaldTrump 醒着吗?”
“美国故事”沦为“自嗨运动”
2018年,奥斯卡的入围影片更是被中国学者戴锦华评价为:一张清晰完整的“政治正确”名单。比如,最佳影片《水形物语》包含了残障人士、黑人、同性恋、种族问题;《三块广告牌》包含了女权、同性恋、残障人士、种族问题。戴锦华认为,这张奥斯卡名单包含着白男人的主流支柱型导演,也包括拉美新移民导演或绿卡导演,包含黑人导演,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黑人电影,以及女性导演作品和强悍的女性角色,同性恋导演和同性恋题材作品,配色完整齐全。
但是,当“政治正确”成为了好莱坞和奥斯卡压倒一切的重头戏时,难免使其顾此失彼,出现了创作上的缺失、题材上的匮乏,曾经多元化、多角度的“美国故事”沦为一场“自嗨运动”。
在戴锦华看来,当下世界上的急迫问题,比如难民问题、种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民粹主义兴起和全球急剧的贫富分化,人工智能应用所造成的弃民问题,好莱坞全无涉及。相比之下,黑人问题和同性恋故事已经是目前的“无害”主题,好莱坞为求安稳、深陷其中,寻求最大的公约数,无力去挖掘和开辟新的探讨,这反而是一种无奈。
何况,好莱坞的“政治正确”是狭隘的,这种谨慎恐怕还没顾全到所有的有色人种。比如,全亚洲阵容缔造文化浪潮的《摘金奇缘》,此次奥斯卡就未能入围一个奖项,被认为是对亚裔族群的“最大冷落”。
对于首部以黑人超级英雄作为主角的商业大片《黑豹》,好莱坞已然俯首称臣,干脆放弃了“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之间的平衡,一头扎进了政治正确的潮流之中。《黑豹》在中国的豆瓣评分只有6.5分,但是,在美国Metacritic上高达88分,烂番茄也是100%新鲜度。
NBA黑人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话,代表了黑人们在看到这部影片时的澎湃心情:“这是我看过的最伟大电影之一,在当下的时间和地点,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形态之中,我认为它的上映时机非常完美。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从没想到自己还会看到一位黑人超级英雄……我爱蝙蝠侠、我爱超人、我爱蜘蛛侠和钢铁侠。但我从不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他们,因为他们总是美国白人或白人。我更多地在敬仰运动员、说唱歌手和我的邻居,因为他们都是有色人种。”
名人们的助推使得这部电影迅速成为一个社会事件,而不再是漫威的一部作品。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曾发布推文支持《黑豹》,希望这部影片能够“激励各种背景的人深入挖掘,并且勇于成为他们自己故事的英雄”。在去年的NBA洛杉矶全明星赛上,主演查德威克·博斯曼出现在了现场,而参加扣篮大赛的维克托·奥拉迪波还戴上了黑豹面具完成扣篮。查德威克·博斯曼甚至登上了《时代》周刊、《滚石》等杂志的封面,《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一个英雄的崛起(A Hero Rises)”。
迪士尼、漫威炮制奇迹
其实,漫威影业早就预谋《黑豹》可以创造奇迹——超级英雄电影也可以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于是,财大气粗的迪士尼开始行动。
迪士尼聘请了颁奖季资深顾问Cynthia Swartz,并投入大量资金,确保《黑豹》不会被错过。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将这种金融投入的风险与巨大的收益结合起来,把这场营销战一直打到颁奖季,看起来其实是一笔很好的投资——迪士尼有钱、有影响力还有粉丝的支持,而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也会让它们能够继续在全球保持王者地位。
《黑豹》等来了机会,“你统治的时候到了”这句台词是对片中主角特查拉说的,迪士尼和漫威的公关想要给奥斯卡评委传达的是,《黑豹》对导演和整体非裔美国人都有深远意义,这在好莱坞影片中并不多见。
从《黑豹》的诞生轨迹看,这部影片“天生”具有种族意识和政治自觉性,确实是为黑人发声的不二之选。20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相继爆发了很多黑人运动。斯坦·李和杰克·科比也深受影响,于是创作一个和之前不同的黑人超级英雄的想法诞生了。他们创造了一个叫“煤老虎(Coal Tiger)”的黑人英雄设定,之后这一角色经过反复修改才成为了“黑豹”。1966年7月,黑豹终于诞生,并且初登场于《神奇四侠》第52期。他一个人不仅单挑神奇四侠,而且干翻了美国队长,可谓一出场就展现了不俗的实力。1977年《黑豹》推出了漫画单行本,明确了其作为独立主角的意义。而电影《黑豹》为了彰显黑人的崛起,虚构了一个强大得像地外星球的非洲国家。
在中国放出的物料视频“看《黑豹》的5个理由”中,就提到其要素包含了黑人英雄、男女平等,比如,影片的摄影师瑞秋·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女性摄影师;黑豹的护卫队是由一批强悍而致命的女性组成,这支女子队伍叫做朵拉侍卫队……在公布的物料中,无论是幕前还是幕后的工作人员皆为黑人且大多数是女性。
露皮塔·尼永奥在片中饰演娜奇雅,这位肯尼亚-墨西哥裔女演员表示:“(自己)被导演库格勒惊呆了,这个故事是如此的激进,有着丰富的政治和社会意蕴,难以相信漫威会通过这样的剧本。”
漫威影业主席凯文·费奇则借机强调《黑豹》在影片创意和全球影响力的优势,“导演瑞恩·库格勒的电影语言、信念和天赋需要被认可,我们讨论这个项目很多年,他一直说要把对自己(非裔美国人)过去和传统的思考融入到影片中。”
去年年底,《黑豹》已获得好莱坞电影奖。组委会认为,《黑豹》不仅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漫威的第一位非裔美国超级英雄,博斯曼迅速成为了全世界孩子的榜样。《黑豹》的编剧乔·罗伯特·科尔在一场专题讨论会上表示,美国堕落的政治体系以及“MeToo”运动,导致电影观众开始寻找不同类型的超级英雄,最新的一位,显然就是“黑豹”。
《黑豹》这部呈现了“非洲未来主义”的作品自然有“黑得有理、黑得光荣”的一面,然而,连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观众都能清晰地看出来,这部尬聊“爱与和平”的影片给奥斯卡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一个伪善的循环——政治越正确,越容易被提名,也越容易拿到小金人。作为以名利为根基的好莱坞来说,创作者和出品方完全可以在“政治正确”的保护伞下去刻意逢迎、谋求更多的利益。“政治正确”恐怕才是未来好莱坞最大的“套路”。
▼
- END -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