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变"泼妇"维权后:一文看清4S店所有坑人套路
2019/04/16 | 作者  玉沟 王动
近日,一段“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视频持续上微博热搜,发酵成为近两天最重磅的舆论事件。
事件的最新进展是:女车主目前手机号被泄漏,收到了大量威胁恐吓消息。此外,这辆“新车”疑似是库存十个月之久的库存车。
事件的起因是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女车主坐在引擎盖上哭诉,为了庆祝30岁生日,自己在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付款66万购买了一辆奔驰汽车,可车“还没开出门”就发现发动机漏油。
此后,在15天之内,她多次与4S店沟通解决,却被告知无法退款也不能换车,只能按照“汽车三包政策”更换发动机。
女车主在和商家沟通、拨打110、联系工商局等尝试均无果后,最终选择坐在汽车顶盖上,在4S店“撒泼”。
她悲愤地说“我是受过文化教育的人,研究生毕业,但这件事,我觉得它让我几十年的教育得到了奇耻大辱!”
讲道理在这里行不通,只有哭闹撒泼,才能维护她本应得的权益。
一个文化人,就这样被逼成了“泼妇”。
在事件发酵后,4与12日,4S店方面声称已经与车主达成和解,遭到女车主公开反驳。
虽然西安工商局等多部门已经介入此事,但是截至本文发稿,双方仍没有达成一致。
查询相关记录可以发现,女车主“闹事”的利之星奔驰4S店,堪称劣迹斑斑。
启信宝显示,西安利之星的裁判文书共有21条,在这21起诉讼中,基本都是与客户之间发生的买卖合同纠纷。
2014年,奔驰利之星还发生了一起涉案超2000万元的诈骗案件。
2013年底到2014年6月期间,西安奔驰利之星4S店销售顾问马某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先后与31位被害人签订了购车协议,侵吞了大量购车款,最终只有10名消费者成功提车,其余消费者的购车款不是落入马某个人腰包,就是被用来“堵窟窿”。
案件的起诉书中提到:
“被告人马某给被害人实际造成经济损失共计1280.5534万元,为掩盖其犯罪事实,马某将汇入其个人账户及奔驰4S店公户资金733.2万元用于弥补已出售的38辆汽车,低价提车客户的购车款差价剩余548.3534万元,被马某用于个人消费。”
最奇葩的是,事件发生后,西安利之星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要求客户再次向其支付当时购买车辆的购车款。
西安利之星并不是全国唯一一家会坑人的4S店。
实际上,消费者苦4S店久矣。
4S店购买新车背后的5大陷阱
售车本身只能占到4S店利润的一两成,在盈利压力下,4S店在不断开拓新的变现渠道。如今汽车经销商最赚钱的环节,其实是购车过程中的金融服务。
套路一:抵押用户新车合格证贷款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购买新车提车应当同时收到新车的汽车合格证。而在实际购车的过程中,提车时拿不到证是常见现象。销售通常会解释道:合格证在总公司,需要时间邮寄。
实际上,车主的合格证并不在总公司,而在银行。
汽车经销是一个需要大量现金流的行业,聪明的经销商想到了一条好办法:抵押新车合格证来贷款。
在2011年的央视3·15晚会中,已曝光过这样的案例,许多车主买来新车因没有合格证,迟迟无法上牌,深究之下才发现,合格证都被经销商拿去做了抵押。
如今距离3·15晚会曝光这一现象已经过去8年了,这仍是行业内的常规操作。
“正常”来说(其实这一点也不正常),车卖出去,4S店还钱,银行交证,运气好的话,一两天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
问题是,总有运气不好的人。
首先,购车款存在挪用风险。如果4S店拿到购车款,没有直接向银行“赎回”合格证,而是挪作他用,车主就只能等,什么时候4S店还上银行的贷款,什么时候才车主能拿到合格证。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亿计的购车款,在长袖善舞者手中,有巨大的利益空间。
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4S店处于资金链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拆东墙补西墙,车主面临的,就不只是延迟交付合格证,而是根本拿不到合格证。
拿不到合格证,会怎么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机动车须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而申请机动车登记,汽车合格证(原件)是申请者必须提交的一份文件。
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未从销售商处获得车辆合格证,在机动车临时号牌过期后,刚买来的新车将会变成一辆摆设。如果你敢把它开上路,面临你的是驾照扣12分、罚款甚至拘留。
同时,在车辆没有合格证的情况下,车辆无法登记入户,此时车辆失窃或被抢,保险公司将不会受理。
绕坑指南:
即使当场拿不到合格证,也要索取复印件,然后要求店内尽快提供。千万不要因为有临时牌照就无所谓,如果3-5个工作日拿不到合格证,就要开始警惕并采取措施了。
套路二:捆绑卖保险
2018年底,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栏目,走访过哈尔滨24家4S店,发现几乎所有地方都存在捆绑销售保险现象。
其中,如果是全款购车,则有些店不强制买保险,而如果贷款购车,则几乎所有店都会强制上保险。
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记者:不再这儿上保险的话行不行。
销售人员:不行。
记者:不卖啊?
销售人员:对!(更直接的回答是:不卖保险不卖车。)
这背后是巨大的利益。
记者梳理在4s店买保险与自行购买之间的价格差距。5000元的保险,店里打折后是4750元,自行购买3000元;10000元保险,店里收9500元,保险公司打折后则是6000元。以此类推,保险费越高,在4S店买越贵。
这还不够,店内捆绑销售保险的好处好在于,锁定后期车辆高昂的维修费。如果车主买了4S店里规定的保险,则车辆出事故后,保险公司会将车拉到相应的合作的4S店,也就是卖出保险的地方。
许多类似的新闻报道都会提到,这种模式目前仍是全国通行的潜规则。
绕坑指南:
在搭售保险的问题上,如果能全款买车,在和4S店的谈判中会主动许多。
对于按揭买车的车主来说,如果绕不过搭售保险,也应该结合用车习惯和用车环境,谨慎选择车险组合,除了国家规定的强险以及商业保险中比较常见的车辆损失险和第三方责任险外,玻璃险、涉水险等冷门险种,果断拒绝。
套路三:捆绑销售 变向加价
2018年10月,同样是在哈尔滨,在广汽丰田广龙机场路店买一辆汉兰达,希望提现车。
但销售人员的回答是:你要提的话,就得加装饰。又问:不加提不走啊?
销售人员答:裸车提不走,全国都这样,为了要利润嘛。现车的话,加大屏幕、导航、360度全景影像、360行车记录仪、全车玻璃贴膜、电动后尾门,后卫们遥控开启和关闭。问:这些一共多少钱。销售员:两万五。
而如果消费者选择不提现车,走预定,则时间会推迟到两三个月以后,当然同时也逃不过保险套路。
捆绑卖装饰的套路还不止于此,西安的一名贾先生也在2018年10月遭遇过捆绑销售。
贾先生告诉法院,他在当年国庆节期间看上一款宝马,跟销售顾问谈好,全款购车25.1万,先交1万诚意金。
到签合同环节,却出现变卦,贾先生被告知,裸车价格是25.1万,但要接受优惠“赠送”的装潢和保险,价值大约2.3万元,如果不接受,则整车价格为27.5万。
类似操作以“赠送”的名义替换强制的实质,企图钻法规的空子。
绕坑指南:
所谓的“赠送”、“礼包”,不论如何天花乱坠,都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购车时,不要纠结4S店给出的裸车价,而要围绕落地价来谈。在同样的落地价水平上,哪家4S店能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就优先选择哪家。
套路四:荒唐的出库费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名目,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叫法不一样,有的地方叫出库费,有的地方叫运输费,有的地方则直接将它和车检费放在一起。
以北京为例,2018年,媒体曾对北京地区十余家4S店做过调查。结果发现,经销商在销售汽车时,加收出库费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为什么要收取这项费用,经销商比较普遍的解释是,汽车交付前,会存放在仓库里,而租仓库需要成本。
这里面就有一些非常奇怪的现象。其一,购买还未上市的车型,也要收出库费;其二,普通品牌车和豪华品牌的出库费差别极大,比如一家美系品牌经销商的出库费是3000元,江淮汽车出库费为300元。
这种收费标准给人的感觉就是,车还没停在经销商的仓库就要收费;豪华车出库费多十余倍,难道是它的体积也大十几倍?
而律师的说法则是,这一做法,所谓出库费,即不合理,也不合法,明明是经销商应该自己承担的运营成本,却要把锅甩给消费者。
绕坑指南:
出库费是由经销商而不是厂家收取,如果被强制收取出库费,向厂商投诉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套路五:乱收的金融服务费
西安奔驰事件中,也出现这一潜规则,报道里提到,销售人员劝说女车主选择贷款买车,然后再由其他人收取金融服务费七千元,向个人转账,没有发票,只有收据。
新闻报道中,类似4S店收取金融服务费的现象并不少见,那么,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神套路?《华商报》曾揭露过这种套路。
按通常理解,如果贷款买车,则只需向金融机构支付利息就可以,没有必要再向经销商支付额外的金融服务费。即便情理上说,经销商代办跑腿,要求合理的辛苦费,也不至于高到六七千元至一万多不等。
销售人员会告诉你,这笔金融服务费也不是经销商收,而是代金融机构收。
然而,真相是什么呢?媒体揭露,这笔所谓的金融服务费,会以返点的形式给到店里销售员。它的数额,是贷款金额的6%到10%不等,甚至有“均为6000元”的规定。
一名销售员道破了其中玄机:“你们可以把这笔钱理解成变相的利息。”
另一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在汽车销售广告中,常会看到零利息购车,这种现象背后,一般是汽车厂商为促进销售,与金融机构合作,以补贴金融机构利息的形式,让金融机构为购车者做免息贷款。所谓的金融服务费,是4S店和销售顾问赚去了。
报道中,一名4S店的李姓金融经理说:“金融服务费就是我们店里自己收了。”他表示,金融服务费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潜规则,是新兴的“利润点”。
绕坑指南:
销售通常会有整套的话术来诱导消费者贷款买车,但在有实力的情况下,一律建议全款购车。4S店的金融产品利润相当可观,换种说法就是:宰顾客非常狠。
法律和行政法规并不支持“金融服务费”,法院的判例中,所谓的金融服务费会被判决退还。
4S店售后保养的4大“深坑”
你以为买完车套路就完了吗?并不是,汽车保养环节的套路同样会让人眼花缭乱。以下是一些实例分析,帮助甄别4S店在保养环节的坑。
第一坑:私自添加保养项目
汽车之家网友@mm30358279有辆本田车,一次保养做出来,拿到收费单就惊到了,总费用1780元!再细看清单发现,在保养手册的基础保养项目之外,莫名出现一些清洗剂、添加剂,价值1000多元。
这位车主立即找维修师傅理论。师傅回答:不用这些没法做保养,你的保养手册是日本标准。
车主当时就更惊了,反驳说:他的本田是东风本田,在国内生产,并且,手册也是中文,如果国内产的本田有其他保养标准,也应该列出来。在车主软膜硬泡下,店里觉得理亏,免去一部分费用了事。
绕坑指南:
按照通行的情况,汽车保养标准都写在保养手册里,严格对照就没有问题。类似添加液剂,美其名曰,清洗发动机、保护发动机、清洗汽油管道、提升动力等等,一般是在欺负车主专业知识缺乏,信息不对称。
第二坑:偷工减料
汽车之家蒙迪欧论坛网友@342455150,一辆两年的蒙欧,保养费用1000多元,做了“发动机排毒”,车主回家打开引擎盖,首先是发现空气滤芯没有换,还是他自己网上买的“马勒”。再检查机油,感觉像是换过,打电话咨询客服,师傅竟“主动承认”,连机油也没有换。
这位车主遭遇的套路可以通称为偷工减料,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套路更常见的操作手法是,四瓶机油只倒三瓶半,剩下半瓶留起来再卖给别的人。
绕坑指南:
如果不放心,终极解决办法是去维修车间看着师傅做保养,一项一项的对着保养单检查保养项目,防止4S店动手脚。
第三坑:故意留下小瑕疵
RAV4荣放论坛@灰色银币夫斯基。他的一辆2011款RAV4,一次大保养后更换了空气滤清器,但随后汽车开始出现异常,一按内外循环切换键,仪表盘就异响。去普通修理店一看,师傅发现是滤清器装反了,重装后,异响消失。
第二次,车主再去4S店做保养,类似异响再次发生,车主在普通修理发现,同样又是空气滤清器出问题,这一次是尺寸不对,于是,拆表,修理,换新,最终才解决。
两次保养,都是滤清器装错,业内认为,类似现象也是行业套路,属于留下小瑕疵,从而让车主当回头客。
绕坑指南:
最好的办法是像上一条一样,亲自监督4S店的维修,如果不能做到,也要尽量保证不要留车在4S店过夜,在取车时仔细检查,务必保证一次解决问题。
第四坑:过度保养
汽车之家高尔夫论坛网友@小梁921。小梁买车后,里程到2500时,4S店建议当事人妻子去做保养,期间,店里打电话继续催。最终他们拖到3000公里做了首次保养。
第二次保养时,店里建议5000公里做,当事人拖到9500公里再去时,店里建议做四轮定位,被车主拒绝。
16000公里做三保,他们没去4S店,在外面500多元搞定。
之后是22000公里的大保养,店里推荐最贵的美孚机油,打出20000万公里的保修单,换三滤,机油,火花塞,刹车保养,材料费1600,工费500。而实际上,费用可以减少一半。
类似套路被称为“提前保养”,或者“过度保养”,同样利用知识的不对称,多卖东西给你,并且卖得尽量贵。
绕坑指南:
4S店有专门的售后维修专员,他们的工作就是想办法忽悠客户来保养。不管他们如何恐吓,车主都不要在意,只要按照保养手册和常识保养就好。
当今的汽车消费领域,遍地是坑、套路横行。
多年来躺着赚钱的4S店,早就吃透了法律规章,想方设法钻空子、打擦边球。他们吃准了消费者耗不起维权成本,变着花样地玩套路,请消费者自认倒霉。
而国人的脾气已经被磨平了,能花钱就少找麻烦。只有被逼到墙角忍无可忍时,才会选择闹事维权这么一条路。
视频中的那位女士,说的一句话让人心酸。“如果这事儿有的谈,我不会做出这么不要脸的事。”
但当下的潜规则是:讲理不如闹事。
消费者讲道理,商家就耍流氓。大环境下,当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牺牲自己尊严,才能得到她本应得的公平的时候,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万不该,让老实人撕掉了斯文,才能讨回公道。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