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回暖背后:需求低库存两月才能买完,车辆购置税减半后有4S店变相涨价
2022/07/01 | 作者 龚宸芫 | 编辑 张轶骁
第二季度最后一个月,汽车市场终于出现久违的回暖。
6月29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乘用车前4周(6月1日-26日)实现37%的销量环比增长。在此之前,5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销量环比增幅是29.4%。
销量连续2个月环比大幅增长,映射出国内汽车市场正在走出低谷。
受到国内多地疫情的影响,汽车供应端挑战不断,国内汽车市场在2022年开年后接连不振,甚至4月汽车销量创下10年以来的新低点,同/环比跌幅均接近50%。
不过随着疫情的好转、行业调控措施的开展、各级消费刺激政策的逐步发力,汽车市场重新开始焕发活力。零部件断供现象逐步减少,汽车产能开始恢复,终端市场消费需求随之回升。
而经历这场大波动后,各家企业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家产业链,对未来的态度开始保持谨慎,少了许多夸海口的行为。
消费需求降低成最大问题
产不出来,卖不出去,这是3-5月间,汽车市场最大的困扰。
今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供应链及消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汽车企业一度陷入停产困局,消费者购车意愿大幅削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汽车产销呈断崖式下跌,达到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下降46.2%和47.1%,同比下降46.1%和47.6%。其中,当月销量创近十年以来同期月度销量新低。
主流品牌里,4月仅有比亚迪一家企业受新产品和新产能影响,销量同比出现上涨,其余品牌销量同比皆是下滑状态。
作为国内重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3-4月间爆发疫情的吉林和上海两地,汽车产量在全国的占比一共超过20%。同时,两地的零部件企业汇聚了大量国际巨头,输出量远大于其他城市,其不仅是当地企业主要供应商,还负担着国内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汽车品牌的零部件供应任务。
在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停产期间,长城坦克、蔚来、东风本田等多个外地企业都出现过工厂短暂停工现象。
2022年6月5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车辆在产线上等待装配零部件。
作为国内产销排名第一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近几年销量均超过500万辆销量,牢牢占据了20%的汽车市场。
但在疫情和供应链影响下,上汽集团难以跟上平日节奏。数据显示,其4月产销合计为15.8万辆和16.6万辆,同比下降均超过60%。
为最大程度保生产,在疫情最困难时期,上汽集团为至少8000名一线工人准备了行军床、帐篷和瑜伽垫,实行两班倒模式,工厂一个小时能生产20-30辆汽车,当时产能恢复不足一半。
不仅生产遭遇难题,汽车卖出困难也不小。
北京的某主流品牌销售王诚(化名)整整打了一个月的电话,也没拉来一名意向客户。门店为线上卖车准备的AR看车小程序,也少有顾客真心点进去观看。
从5月开始,王诚居家办公近一个月,他每天的生活就浓缩为三件事:吃饭、睡觉、打电话,电话主要是打给曾经到过店但没买车的客户。
在他看来,线上卖车的措施虽能让居家的人员“忙”起来,但效率甚微;他也向其他品牌的同行们问过,大家都是累死累活忙一个月,到手工资不超过4000元,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开销。
据中国流通协会统计,4月国内有超过20%的汽车4S店停业;当时4S店平均进店客流下降了超过45%。
在消费端,消费群体买车的意愿也急速减弱。疫情导致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意愿大打折扣,其收入更多转换为预防性储蓄,表现为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下滑。
“原本买车的钱已留作他用,首先现在不敢全款买车,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太大,我要为后面两年的生活留下基本保障金;但如果是分期买车,万一后面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分期还不上会更影响生活质量。”一位在年初订车,但后续又舍弃汽车订单的消费者发出以上感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都认为,消费需求降低已成为眼下的最大问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的汽车库存系数为1.91。据了解,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比较合理,高于1.5就不合理,达到1.91已属于情况严峻。
这意味着,按照当月卖车节奏,需要将近两个月才能把库存车卖出去。并且,4月库存预警指数为66.4,达到近几年来的新高,行业景气度较低。
自救以求恢复
在生产端,大多数企业如上汽集团一般,采取了工厂封闭管理、优化供应链体系等多重自救措施,不过起初的一个月里,总体恢复较为缓慢。
因此,整个5月,上汽集团并没有达到提出的“力争与去年同期持平”目标,产销同比下滑幅度分别为8.2%和10.6%。
随着多地疫情的好转,物流开始走向正轨,5月涉及长三角地区的国产零部件供应商逐步恢复基本供货,开始促进全国汽车生产的恢复。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5月,汽车产量达到192.6万辆,同比虽然还是处于5.7%的下降趋势,但环比增幅接近60%。
6月,汽车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央视报道,截至6月下旬,上汽集团位于临港的整车生产基地已正式进入双班制生产,生产效率已经恢复到年初水平。
上汽乘用车已恢复产能。
此外,上汽集团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设立了6家中转中心,确保零配件顺利运输及进厂前完成消杀。6月中旬,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在内的三大整车厂单日产量达到1.3万辆,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正常水平。
此前深受疫情影响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采用了“双班制”,进行封闭式生产,并在6月上旬将产能利用率恢复至100%。
乘联会表示,根据6月前4周汽车市场增长态势,预计该月汽车市场有望恢复正增长,其中乘用车市场产销同比将实现10%以上的正增长。
终端市场的复苏情况略逊于产端。今年5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186.2万辆,同比降幅超过10%,环比增幅也不如生产端。
各品牌汽车4S店也在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其中,上汽、一汽、东风等多家主流车企联合经销商在5月推出了为期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购车大礼包,消费者在此期间购车将享受终身免费保养或其他政策。
《凤凰WEEKLY财经》记者走访北京线下门店发现,相比于格外冷清的五一假期,在疫情得到好转的5月末,已经有部分消费者在利用周末进入汽车4S店/直营店看车,有销售称,其当月的业绩都来自5月末。
5月上旬,各大品牌门店内鲜有人探访。
这场疫情也延缓了多家车企的新品/新战略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因为疫情所延迟发布的新产品已达到数十款,其中包括比较受消费者关注的理想G9、奔驰Smart、集度首款概念车等。
消费回暖缓慢,使得经销商库存问题解决时间延长。5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8,较4月份虽然略有好转,但是汽车流通行业整体还处于极不景气区间。
乘联会指出,由于疫情下的生产不足,在途库存占比上升,部分热销车型生产短缺,导致供需结构不匹配且调整难度大;缺少旺销车型的零售增量,也使库存系数有虚高问题。
此外,不少经销商的库存中包含“在途车辆”,交不了车就回不了款,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新增定单需求。而且疫情下消费者经济状态波动较大,容易导致消费者延期提车甚至退车。
政策刺激,加速回暖
从近期已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汽车市场得到提振,企业自救起到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接连有效的消费政策带动了汽车市场的发展。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六个方面33项具体措施及分工安排。
其中包括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等。
《措施》公布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购置税减半政策明显对汽车市场的活跃起到关键作用。在该政策颁布后,6月初,《凤凰WEEKLY财经》记者试着提前预约本田一款热门车型的周六试驾时,发现当天已有时间段被别的消费者提前一步预约。在一周前,记者尝试预约时,还是“无人问津”的状态。
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汽车消费支持政策。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一是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对小型非营运二手车,8月1日起全面取消迁入限制,10月1日起转移登记实行单独签注、核发临时号牌。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车购税应主要用于公路建设,考虑当前实际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延期问题。三是完善平行进口政策,支持停车场建设。政策实施预测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大约2000亿元。
有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置换”的阶段,二手车市场将大有可为,而政策的明确也是恰逢其时。其意义在于,不仅能盘活二手车存量,又能拉动新车增量,淘汰老旧车废量,全链条激发汽车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的回补。同时,二手车市场的繁荣还能带动维修、保养、保险、金融等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发展。
在不少二手车商看来,压在他们身上的限迁“大山”已经移除,今后各地二手车的价格会相对降低,市场活力也会与之增加,同时也能缓解过去几个月他们在二手车行业的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如此重磅力度的消费刺激政策在业内仅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在2009年和2015年,两次政策都使得汽车销量大幅增长。
政策刺激下,7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49.5%,环比下降7.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下,汽车流通行业进入景气区间。
恢复之路道阻且长
汽车消费的下跌,并不完全归咎于疫情。
《凤凰WEEKLY财经》记者注意到,从2021年起,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速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月份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而今年第2季度的前两个月份,只是将负增长拉到了最大值。
这意味着,汽车消费已经出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状态了,该状态也解释了为何国家在近期大力出台并推进汽车消费相关政策。
从已发声的权威机构/专家的态度来看,大部分对下半年乃至明年的汽车市场均保持乐观态度。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曾在6月汽车月度分析会上用“三个非常”来概括其特殊意义。政策出台非常及时,政策力度非常大,在振兴经济上拉动作用非常强。
也有人审慎看待未来的汽车市场。有从事汽车产业研究的专家曾在朋友圈表示,若要刺激汽车消费,希望有关部门可以从燃油车市场出发,务必取消限购政策。并且汽车市场回暖是一条较长的路线,行业内要随时做好预防突发事件的准备。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推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影响消费者购车积极性的“套路”也随之出现。
随着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出台,不少4S店马上对店内全车系变相涨价,例如连夜调整店内优惠价格,对处于购置税出台前买车的消费者,则强行让其在部分购车项目上加钱提车。
有山西长治的网友表示,其本来在当地一家4S店看好一辆INSPIRE,在购置税减半政策出台前,该车型优惠价格为2.3万元,并且优惠时间持续到6月底。
不过,当他在政策出台后再去4S店详谈价格,发现算上购置税减半政策,车辆落地优惠价格为1.5万元,比此前还贵了8000元。
根据该网友提供的信息,《凤凰WEEKLY财经》记者咨询该店,该店销售表示,因车源紧张,所以价格需要及时调整。这也证实了该店的确如上述网友所言,存在涨价现象。
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有行业专家建议,“每家店情况不一样,销售策略也不尽相同,建议消费者‘货比三家’,不要着急交定金。
针对已买车的消费者,部分4S店也有对策让自身获得更大利益。例如,谈好的优惠随着政策的出台相应变卦,或增加贷款利息等。
在黑猫投诉、车质网等投诉平台上,6月以来,与“变相涨价”相关的投诉案例也与之增多。
不过,有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指出,给汽车定价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所以上述消费行为很难界定是否定价合理。消费者有选择权,可以选择在价格最优的门店消费。
有分析认为,如果个别车企或者经销商利用购置税减征政策顺势涨价、降低优惠幅度,使消费者在政策实行之后,仍旧需要付出同等甚至更高的价格购买车辆,以致最终未能让利消费者从而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