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文学这样走向世界
2023/11/05 | via. 媒体 《日本经济新闻》
在有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中,村上春树一直被看好,背后很大一个原因是他的作品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翻译出版,并摘得很多具有国际权威的文学奖。那么,村上的作品在各地的翻译是如何进行的,村上文学又是如何成为“世界文学”的呢?
现代作家要想获得国际知名度,其作品以英语出版非常重要。村上的作品从1980年代后半期到1990年代相继被翻译成英语。了解这一背景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David Karashima对此评价说:“(村上作品)在独创性的同时,具有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根基。存在容易与英语圈读者共享的基础,还带来了当时英语圈作者所没有的东西。”
另一方面,当时的英语圈读者得到的村上作品与日语原文存在差异——1989年在美国出版的《寻羊冒险记》取消了1970年代的时代设定;《奇鸟行状录》在进行删节的同时,调整了章节的顺序和合并。
Karashima在著作《我们是正在读村上春树的人》中采访了当时的相关人员。他表示,大胆改编是为了吸引那些追求同时代性、对难以长时间阅读的翻译敬而远之的美国读者。村上本人也意识到这种情况,并同意了这些变更。
最终,村上的作品在英语圈取得成功,成为其走向世界的立足点。Karashima说,“之前村上是‘在美国受欢迎的日本作家’,现在则被定位为国际作家”。不过,近年来,据说编辑上的变更正在减少。
“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丹麦、波兰等地,村上文学的人气很高。很多人喜欢其作品风格,也有读者从他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要素感受到魅力。”参与将村上作品翻译成波兰语的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Anna Zielinska-Elliott指出,从1990年代开始的欧洲初期的翻译,大多是来自英语的重译。因为出版社是从英译本开始了解到村上作品的,因此,对将英译本作为“原创”翻译成本国语言并没有抵触感。
不过,Zielinska-Elliott表示,不是所有国家都追随美国的英译本作品,也有译者是从日语原文认识村上的。Zielinska-Elliott是在1980年代留学日本时初识了村上的作品,并将《寻羊冒险记》从日语翻译成波兰语,于1995年出版。她表示,自己翻译时参照了英译,“发现(英译)编辑上的调整很多,变更的大胆程度令人吃惊”。
来自英语的重译与原文的差异于2000年在德国引起了争论,同时由于村上人气的上升,不等待英译而急于出版的国家逐渐增加。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旗下“日本文学翻译作品数据库”的数据,2009年在日本出版的《1Q84》,在乌克兰、西班牙、德国、塞尔维亚、荷兰、波兰等地均比2011年的英文版先行出版。与1985年出版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传播相比,《1Q84》日语版出版后迅速被翻译的情况显而易见。
Zielinska-Elliott说,现在欧洲几乎都已改为由日语直译。据说,翻译者之间还会展开交流,为了获得更好的翻译而进行探讨的情况也在增加。
不止欧洲,村上春树在东亚地区也拥有超高人气。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藤井省三在其著作《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中指出,1980年代后期开始翻译村上作品的汉语圈,从台湾、香港到上海和北京,按着顺时针方向逐步流行,借助经济增长的舞台开花。藤井说:“虽然存在时间差,但在各个地区都被认为是后现代小说而受到广泛阅读”。
在中国和韩国,同一部作品中存在很多版本的译本也是一个特点。研究翻译变迁的早稻田大学国际文学馆助教权慧认为,从适合当地读者的意译向忠实于原文的翻译的转变正在逐步发生,她也在研究这一变化与经济增长率和访日游客数量的关联。权慧说,“随着接触日本文化和日语的人增加,人们喜欢上了符合‘真正的日本’的东西。”
村上春树也是一位描写中国的作家。包括《去中国的小船》《奇鸟行状录》,他将中国作为主题之一的作品很多。藤井曾指出,“村上春树作为儿子背负着父亲的战争记忆”。权慧说:“由于全方位地看待日中战争,村上先生成为受到中国人尊敬的对象”,“东亚作为一个文化圈连接在一起。村上或许通过作品表达了‘大家都是兄弟’的想法”。“大家都是兄弟”是村上处女作《且听风吟》中的一句话。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