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EYE跨界进军智能座舱赛道,已获30个乘用车车型定点
2021/09/28 | 作者 文| 余适
随着智能汽车从交通工具到“第三空间”的定位转变,智能座舱相关技术在汽车内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有研究数据显示,在用户购车考量中,超过17%的用户认为智能座舱是必购配置,超过60%有的用户认为座舱能极大提升购车兴趣。
针对市场需求和用户痛点,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MINIEYE推出其自主研发的MINIEYE I-CS(In-Cabin Sensing)座舱感知量产方案。
在MNIEYE智能座舱事业部总经理杨一泓看来,优秀的智能座舱技术,在于看见需求、主动决策,“智能座舱的价值体现在解决用户未能说出口的需求”。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I-CS方案包含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监测系统(OMS)、物体识别与人车交互系统等功能,特别针对五大应用场景提供主动式服务:无缝入车、安全接管、疲劳监测、儿童看护以及多人娱乐。在这些场景中,用户无需给出明确指令,即可感受到I-CS所带来的“无感”智能体验。
针对导致交通事故一个主要原因的疲劳驾驶,I-CS打造了一套完善的且符合欧盟标准的疲劳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头部姿态、眼睑开闭程度、视线方向以及眨眼频率等多维指标,并根据不同行为特征实现疲劳程度的量化分级。I-CS可根据驾驶员不同的疲劳程度,及时进行预警或终止危险驾驶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I-CS可以通过综合分析人脸属性、人体骨骼比例以及身长信息,准确判断成人与儿童。当识别到儿童,系统将主动触发儿童看护功能,持续对儿童进行状态、行为监测,并实时反馈给前排家长,提醒其采取必要措施。一旦有儿童被遗忘在车内,系统将提醒驾驶员返回,若长时间无响应则立即报警。
在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汽车产业供应链也在被重构。杨一泓表示,像MINIEYE这样的软件供应商也在逐渐从Tier2转为Tier1,直接与整车厂进行深度合作。
MINIEYE成立于2013年,从ADAS业务逐步向自动驾驶领域产业链渗透。早在2017年,MINIEYE就开始针对商用车研发了基于摄像头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在ADAS领域,今年上半年,MINIEYE累计出货量已达到22.8万套,同比增长245%。截至目前,MINIEYE 的I-CS方案已取得30多个乘用车车型的项目定点,在商用车DMS领域的装配量已经超过10万台,大规模落地进程也正在全速推进中。杨一泓透露,希望产品量产交付后可以听到来自市场的真实反馈。
凭借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两大领域的技术积累,MINIEYE能够有效应对汽车行业的定制化需求,并支持舱内舱外多种应用场景。
MINIEYE CEO刘国清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完全自动驾驶难以一蹴而就,自动驾驶渐进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而智能座舱会成为自动驾驶技术以外,推动汽车行业变革的又一“增量”,并且能够与自动驾驶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据东方证券研究所数据分析显示,以国内乘用车销量、智能座舱各部件渗透率及单价为基础,预计国内智能座舱系统主要部件市场空间在2025年有望达到982亿元左右,复合增速14%左右。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