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武汉:肩负国家主场外交使命
2018/06/15 | 作者 嘉沐 关珺冉
摘要:一年多时间内,印度总理莫迪、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时任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三位外国政要到访武汉,漫步东湖之滨。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的主办,让武汉进入中国“大外交”视野,渐成中国外交主场城市,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古琴在此
以一千年为弦
一滴泪染我当时青衫
黄鹤在此
以你指尖为天
拈花时惊动漫天云霞
长江在此
化一地波澜为墨
无边里勾勒楚地幽兰
……”
初夏的武汉,首届国际武汉斗鱼直播节的舞台上,歌手韩磊唱响了这首新鲜出炉的歌曲《在此》。浩荡长江边,一帧帧画面由歌词铺陈开来,勾勒出一幅高雅、大气、深沉的城市水墨画,展现了一个古代、当代、将来共在的此地。夜里,乘坐电瓶车从长江边上经过,看到两江四岸的美丽夜景时,韩磊说,他感受到了武汉“浓浓的国际范儿”,“并想到‘未来在此’,相信武汉未来的发展会更厉害”。
武汉的“国际范儿”早在百年前就为人所知。20世纪初叶,武汉经济常居全国第二位,成为唯一可与沿海几大通商口岸匹敌的内地口岸,亦是绝无仅有的与大上海共享荣耀的大都市,代表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希望。孙中山先生当时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
如今,武汉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美国《国家地理》将武汉收入“世界十大城市排行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武汉选为21世纪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16年,在全球最具活力城市排名中,武汉超过美国旧金山排名第8位;2017年入选世界设计之都。
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在武汉叠加,武汉迎来重塑区位优势、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好机遇。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大武汉,需要上升到联通世界的高度来谋划。这背后的功夫,在于重构城市的时空圈、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
近年来,伴随国家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在汉举办,一系列国际化赛事和活动落户于此,武汉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两年内,除了不久前举行的“习莫会”,年初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首站定在武汉,去年时任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也曾来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武汉大城崛起的气场,如同《在此》中唱到的那样,在武汉——中国故事在此,世界传奇在此。
发生在武汉的世纪之问:“新时代”是什么?
“习莫会”期间,武汉正值春夏之交,东湖微微起雾,海光水榭的睡莲破天荒提前绽放。
印度总理莫迪抵达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已在武汉调研了几天。
4月28日清晨,习近平、莫迪两人先在林荫道散步、赏花、品茶,然后乘坐“东湖号”泛舟湖上,之后在东湖边的海光水榭用餐。新华社从现场发出的微博写道:“习近平和莫迪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极目楚天、闲庭信步。”
“在武汉的访问感觉很不错,这里的气候比北京舒服多了!”一位陪同莫迪的印度外交官向《凤凰周刊》回忆说,“东湖及武汉大学的景色都很美,我可以感受到,这里的人如何从大自然中吸收养分,产生灵感。”对于当地的接待,他亦评价说,武汉市做了很了不起的工作,可以感受到武汉发展的雄心,未来一定势不可挡。
据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透露,莫迪清晨六点就起床了,还练了一个半小时的瑜伽。英国BBC评价说:“毫无疑问,武汉轻松的环境能帮助两位领导人就分歧问题进行坦诚的讨论。”
中印选择在武汉会晤,可算今年中国外交的神来之笔。《日本经济新闻》评价说,习主席不是在北京,而是特意前往地方城市接待外国领导人,这种情况除了国际会议非常少见。
居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在长江经济带上有牵引四地、通联八方之势。之所以选址武汉,外交部的解释是,东西南北中,只有中国中部莫迪没来过。追溯过去,1954年尼赫鲁访问过武汉,那是中印达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或许是为了强化这次访问的意义,所以特意选了有故事的武汉。
会面时,莫迪很希望了解习近平对治国理政的想法。据《人民日报》报道,莫迪的关注点,一个是中国的新时代,一个是中国的反腐败。习近平回应了莫迪对“新时代”的关切。他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说:“过去,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要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两位元首还聊到了大河文化和茶文化。习近平说,我们是长江黄河,你们是恒河印度河,都是大河文化。湖边品茶时,品了两种产自湖北的茶,一种利川红茶、一种恩施玉露。习近平谈起,宜昌的一种茶和印度还有合作。
从经贸往来到文化交流,中印之间的交往追溯久远,近年武汉与印度地方城市交往日益密切,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年底,湖北共有印度留学生1312人,在湖北留学生人数国别排名中位列第二。今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还专门成立了印度研究中心。
东湖之滨吸引八方宾客
此次“习莫会”,堪称元首外交的创新之举:24小时,6场活动,多数时候是仅有翻译在场的一对一,印度媒体称为“心贴心”的谈话。这种交往走出了会见厅,全程就两个地方——东湖和湖北省博物馆。前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被称为“世界东湖”;后者则是楚文化的代表,荟萃了丰富的历史遗存。
一年多来,三位外国领导人到访武汉,足迹都到了东湖之畔。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湖就是外交重地,是一个影响历史走向的地方。毛泽东主席在东湖居住期间,共接见了64个国家的94批客人。讲解人员向本刊介绍,习近平曾两次考察东湖之滨的毛泽东故居,也是在他的激励下,东湖宾馆对毛泽东故居重新布展,在一楼陈列馆展出4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
“东湖走一走,友谊更长久!”“习莫会”的轻松氛围,让众多武汉市民这样感慨。由于屡次作为重要外交活动场地,东湖风景区在“五一”期间成为大热门景点,不少游客在“习莫会”散步的栈道上合影留念。对东湖之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说:“这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城市公共空间平等共享,给市民提供了更可达、更生态、更包容的公共休闲空间。”
参观位于东湖边的湖北省博物馆时,习近平对莫迪说,上次西安,咱们看的是汉唐黄河文明,这次到荆楚看长江文明。这里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成为两国领导人握手时的背景。
习近平与莫迪泛舟品茶之时,他们的周围环绕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首个P4实验室,体现了东湖之滨的现代人文与高新科技。
今年1月31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的首站选择了武汉。而在武汉的首站,是东湖边的武汉大学。在武汉大学校史馆,“灵动青春”湖北英国教育文化交流展正在举行。面向年轻人,特蕾莎·梅演讲了3分钟,提到“我们要把两国‘黄金时代’的合作延续到下一代”。
武汉是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拥有8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最多时近130万,在全球大城市中位居第一名。4月26日,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搬出了在这里参观时听到的一组数字,给武汉算算人才账。“8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100多万人,去年30万大学生留下工作。这是一笔宝贵资源。要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
科教优势也吸引了时任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2017年2月23日,卡泽纳夫到访武汉。一下飞机,他就去了东湖畔中法共建的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P4实验室的剪彩仪式。他说,P4在武汉的建设将成为应对新发疾病的桥头堡,法国为能够与中方成功建设中国第一个P4而骄傲。
自然资源的优越禀赋,地理位置的居中独厚,科教人文的厚重沉淀,赋予这座长江边的城市包容涵纳、坚定不迁的气质。过去中国举办外交、外事活动多在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近年来,国外元首频频来汉,武汉渐成为中国外交主场城市,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城市魅力。
2018年1月31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武汉大学。
2017年2月23日,湖北武汉,时任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一行访问武汉,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陪同。
国际赛事凸显武汉“外交活力”
2018年新年伊始,一则旅游宣传片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向世界展示武汉城市新形象。头一年,武网公开赛、世界飞行者大会等武汉新名片也纷纷“霸屏”时代广场,让世界认识了武汉。
“创军人荣耀,筑世界和平。”武汉天河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路旁,屹立起“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牌子,明年武汉将承办这场会有100多个国家近万名运动员参加的“军人的奥运会”。
每一次国际会议及赛事在汉举办,武汉都奋力抓住,使之成为大城崛起、中国崛起的成长契机:武汉-东盟贸易投资推介会共享“中国机遇”;世界500强与全球知名外企招商大会让武汉招商引资提速;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届旅游部长会议挖掘旅游业合作潜力;以国际网络安全标准化论坛为契机打造一流信息安全产业;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引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绿色崛起”;一年一度的游戏盛典IEF世界总决赛带动武汉成为崛起中的电竞之都。
与此同时,武汉承办国际赛事的能力也得到世界认可。武汉马拉松只有三年办赛经历,却成为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加入中国马拉松大满贯,成就“马拉松界的海底捞”之美名,武汉的国际知名度被打响。今年参赛的海外选手达到711人,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参赛选手隔着老远,就能听到武汉志愿者热情的呼叫声:“鸭脖子!鸭脖子!鸭脖子在这里!”
众多国际赛事背后,是大武汉讲不完的世界故事。
“《国际法》95分、《国际私法》90分、《国际贸易》92分……”武汉大学档案馆,收藏着哈萨克斯坦前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在法学院留学时的成绩单。关山万里,他从遥远的中亚腹地出发,循着丝绸古道,求学于珞珈。他于1989年到1992年的三年间修完了四年的本科课程,提前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据当时的授课老师回忆,马西莫夫有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一手漂亮的汉字,为人谦虚低调,对同学友好客气。
出于对母校的感恩,他毕业后曾三度回校探望。2014年8月,马西莫夫第三次访问武大,满怀深情地说:“湖北和武汉对我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我在这儿学习、生活过3年。武汉的东湖、珞珈山,以及老师们对专业认真钻研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比于总理校友,泰国公主诗琳通的故事更为武汉人熟知。诗琳通是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次女,具有极高的中文造诣,还引领泰国掀起“中国文化热”。她曾把多部中国小说翻译成泰文。在翻译完武汉作家池莉的小说《她的城》后,她决定再来武汉走一走。
因小说对湖北菜品有活色生香的描写,诗琳通希望体验湖北饮食文化,以帮助对小说的理解。2012年年底,东湖宾馆的大厨前往泰国萨巴通王宫,在那里上演了一场“舌尖上的湖北”:不仅当场制作了小说中提及的湖北美食,还额外献上三鲜豆皮、热干面、小面窝、米酒汤圆、排骨藕汤、红烧鮰鱼等武汉特色菜品。对此,诗琳通用千古名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予以盛赞。
2016年中国驻泰国大使设宴宴请诗琳通时,她主动提到“想吃热干面”。为此,武汉市外办专门从武汉商学院派去了一位烹饪教师,制作了鄂式蒸藕卷、三色藕粉冻、清汤爽口圆、热干面等四道菜食。据说公主吃完热干面后,当即赞叹不已。
外企视武汉为机遇之城
在近几年的外事活动中,习近平频频提及“武汉”:2017年会见卢森堡首相时,回顾汉阳铁厂历史见证中卢友好;2016年在孟加拉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点赞武汉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帕德玛大桥项目;2015年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时,提及武汉长江大桥总设计师;2014年在法国巴黎会见法国总理时,提到推进武汉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城项目……
与此同时,武汉“引进来”的外企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扎根武汉的外资企业总计有6738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54家。
在海关总署每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报告及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中,武汉是中部唯一连续上榜10年且稳居前30名的城市。最新发布的《机遇之城2018》报告,公布了除“北上广深”外的其他26座城市的排名,武汉位列第二。在技术成熟度、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技术市场规模、医疗设施等四项指标中,武汉位列第一位。
外资企业则视武汉为机遇之城:日本的本田、日产、日立、永旺集团、丸红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韩国的三星电子、SK集团、浦项制铁、斗山集团、CJ集团;法国的雪铁龙、兴业银行、神龙汽车;新加坡的凯德集团等耳熟能详的跨国企业均落户于此。“城市发展势头良好,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他们看好武汉的缘由。
工作生活在武汉的外国人,都在讲本国企业牵手武汉的故事。
自1990年起,永旺1%俱乐部发起日本与亚洲各国高中生互相访问的“永旺小大使”活动。2009年,永旺进一步发起中日两国高中生互访的“中日小大使”交流活动,参加此项活动的两国学生累计达1000多人。截至目前,“中日小大使”活动在武汉举办了4届,来自武汉和日本大分市的高中生成为了好朋友,为两国民间友好添砖加瓦。
在日本最大航空公司全日空的武汉分公司,曾留学中国的销售主管岩田裕之说得一口好汉语。在向客户介绍全日空武汉分公司的工作成绩时,他会特别强调当地的新变化,譬如“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城市形象口号。他会如数家珍告诉你“地铁8号线开通了,不久11号线也要开挖了”、“罗森便利店才2年工夫就在这里开出约200家店了”、“在武汉的日本餐厅有200多家,现在味道好多了”等等,自豪之情不输武汉本地人。
为了吸引更多外国领事机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落户,武汉市陆续推出72小时过境免签、设立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等出入境便利政策。2017年8月25日,武汉国际人才自由港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揭牌,外籍人员办理证件业务由跑5次变为只跑1次。这是全国首个“五合一”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
2015年,武汉外国领事馆区规划建设方案获国家批复,选址定于汉阳墨水湖南岸,占地近10公顷,可容纳40多家领事馆或代表处。如今武汉已有四家领事馆(美英法韩),随着对外开放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外合作交流逐步扩大,武汉的国际朋友圈阵容将日益壮大。
汉欧班列重塑“万里茶道”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学院演讲时,将“万里茶道”和“油气管道”并称为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
在“万里茶道”上,汉口与莫斯科一首一尾,是当年这条世界最大的商道上两座最大的城市。19世纪,莫斯科人用精美的中国瓷器,喝着来自汉口的红茶,而汉口人以来自莫斯科的衣料为时髦,在汉口这座闻名世界的“东方茶港”,不仅交易着中国的茶叶,也交易着俄罗斯的毛皮、布匹和欧洲工艺品。
今天,“万里茶道”城市呈现出新的生活场景:用一杯白罗斯牛奶唤醒新的一天,在一杯波尔多葡萄酒的余香中入梦——随着中欧(武汉)班列开通,武汉市民体验上了万里之遥的生活。
今年2月始,武商、中百、中商3家商业集团在汉的90家门店,同步开设“东欧优选商品专区”。在这里,俄罗斯早餐黑麦麦片、白罗斯混合果汁、哈萨克斯坦葵花籽油、波兰果啤、捷克和德国啤酒、法国葡萄酒等进口产品一应俱全。
武汉自2012年开通“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经过一年多调整,2014年汉欧国际物流公司开始常态化运营。2015年,该公司开启双向常态化运营,次年增设境外机构辐射延伸线路。2017年8月,继开辟新疆阿拉山口、内蒙古满洲里两条出关入欧路线后,来自武汉的列车首次经由二连浩特口岸出境开往欧洲。2017年10月,41个满载迪卡侬运动产品的集装箱直达法国北部的杜尔日港口,完成汉欧班列的首次“私人定制”。不久前,10万只湖北小龙虾搭上汉欧班列,前往莫斯科。这批赶在世界杯期间为球迷献上的美食,包括麻辣、蒜香、十三香等不同口味。
汉欧与国内其他城市的中欧班列相比,更加多元化,货运量的增长也更加稳定。去年,武汉与重庆、成都、郑州、苏州、义乌、西安等6家班列平台公司共同成立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汉欧班列以97.71%的重箱率位居全国首位。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对外宣传部部长尹辰向《凤凰周刊》介绍说,汉欧班列是全国唯一一个回程货量高于去程货量的班列公司。
随之而来,汉欧班列也带动周边兄弟城市“一起飞”。继宜昌之后,襄阳于今年3月“搭上”汉欧班列:“襄阳-武汉-欧洲”国际货运班列首发。4月初,运往俄罗斯奥列霍沃祖耶沃的柑橘已卸货,运往德国汉堡的医用纱布片和钢琴也到站。这趟班列串联起湖北自贸区下辖的武汉、宜昌、襄阳等三大片区,构建开放经济新通道,最终覆盖到“一带一路”沿线29个国家、60多个城市。
如今,欧洲人在餐桌上可以喝上为其量身定做的“江小白”高粱酒,吸溜一碗正宗的柳州螺蛳粉;纯天然的野生香菇干货则为当地的华人料理提供了原材料。
“毕业后,我想留在武汉学习国际物流。”在汉欧国际采购部实习的哈萨克斯坦姑娘杨娜笃定地说。杨娜在武汉大学中文系留学,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她笑着说,“因为马西莫夫曾在此留学,武汉大学在我的国家很有名气。”如今,哈萨克斯坦的葵花籽油、面粉来到了武汉的超市,中国的服装、蔬菜和水果也随汉欧列车运往她的家乡。
汉欧列车驰骋之处,正是当年的“万里茶道”。线路还是原来的线路,不同的是交通工具变了,互通有无的商品换了新目录。汉欧列车带来的生活图景,令人想起始于17世纪的“万里茶道”盛况。当时,汉口逐渐发育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将东方的茶叶跨越欧亚大陆,播散到世界各地。因为茶叶,武汉在近现代史上演绎了贸易与文化的繁荣,留下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互影响的一段佳话。如今,这佳话有了新篇。
为确立“万里茶道”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中华文化促进会组建了课题组,“万里茶道”申遗办也在汉揭牌,武汉成为中国八省联合申遗牵头城市。2017年,武汉楚剧院创作新编楚剧《万里茶道》,讲述茶道上的大情大义,该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巡演全国。汉欧班列,也如同两三百年前的“万里茶道”一样,一路“以物会友”,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友城的“朋友圈”。
2015年9月,武汉在德国的友城杜伊斯堡,将行驶于鲁尔区的一列客运列车命名为“中国武汉号”,以一个中国城市命名一列列车,无论在德国还是欧洲交通史上均属首次。2016年4月,武汉开通了直达法国的货运班列,里昂市政府举办了盛大的接车仪式,中国驻里昂总领事王菊出席。去年2月,时任法国总理卡泽纳夫造访武汉时,专程为年度首列法国回程班列接车,还品尝了来自武汉友城波尔多的葡萄酒。
汉欧班列回程经过湖北省友好州省白罗斯布列斯特州时,发现了当地的优质“萨吾思晶”牛奶,将其引进武汉。这引起白罗斯驻华大使鲁德的关注。他因此多次造访武汉,并为白罗斯牛奶宣传站台。一如“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汉欧班列成为“东方茶道”在21世纪的新形式,使武汉与俄罗斯、白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欧洲各国,继续着友好往来的深厚历史友情。
2016年9月8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瓦莲金娜·马特维延科,在武汉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向苏军烈士敬献花圈。去年10月,在该烈士墓附近的一栋苏式建筑中,武汉建成全国首家“苏联空军志愿队陈列馆”。为了纪念在1938年支援武汉空战中牺牲的100多名苏联空军将士,武汉电视台联合凤凰卫视制作播出大型纪录片《武汉上空的鹰》。长江日报社开展跨国寻访,新确认了14名在武汉空战中牺牲却“未列入名册”的志愿队员,获得俄罗斯总统普京签发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为俄中友谊写下了新时代的武汉篇章。
作为武汉市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汉欧班列已成为武汉市对外交流的重要名片。
“武汉制造”叫响中国 享誉世界
创建于1988年的武汉东湖高新区(亦被称作“光谷”)今年满30周岁,是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获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高精尖领域,武汉同样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光谷的烽火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听到烽火科技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的光通信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根光纤上可实现67.5亿对人同时通话,他点头表示赞许。5年前,他来这里考察时,一根光纤只能实现14.8亿对人同时通话。
“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最近两次外出考察时,都如此强调。5月中旬,东湖高新区未来三路,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一派紧张忙碌。今年,中国首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将实现量产。由此,“中国芯、武汉造”将成为现实,中国“缺芯少屏”的历史也将由此改写。如今,武汉有四大国家新基地——除了生产“中国芯”的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是中国第一个商业航天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是国家唯一的网络安全基地,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在全国只有7个。
在很多人心里,“德国制造”一直是高质量的代名词。5月,德国著名自由撰稿人鲁道夫来访武汉,在参观完光谷后他说了一番话。“科研创新是‘德国制造’的核心发动机,我了解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发展的标志,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转型很成功。在烽火通讯,我们看到不断涌现的科技成果。”他感叹说,“正所谓‘光联万物’,像我体验的个人脸识别系统,是通过光电子技术,通过高质量的联结,把智慧城市的设想变为了可能。我相信,‘中国制造’将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武汉光谷的这些光通信技术和研究成果,也将成为高质量的科技结晶。”
光谷正成为创业的热土,成为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光谷将来不仅要做中国光谷,更要吸引天下英才成为“天下谷”。如今,光谷引进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顶尖人才3名、聚集国家“千人计划”392 人、“万人计划”123 人,光谷“3551人才”团队1477个,海内外人才团队5000多个。
生态化是武汉城市三化建设的目标之一。15年前,武汉园博园曾是亚洲单体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如今脱胎换骨成了城市生态明珠,生动、深刻地演绎了一个城市生态回归的故事。
在这里,117座格局各异、代表全国不同城市风格的绝美园林,利用周边城中村改造、地铁开挖产生的土方堆建成“荆山”,用中国园林的手法打造出“楚水”,通过大量种植湖北本土植物,营造“春揽荆山、秋染霜林”的景观。这让武汉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获得世界C40城市奖的城市,也是武汉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创举。
武汉的国际化影响力,还凸现在长期“走出去”的武汉企业身上,它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在“一带一路”上享有崇高声誉:孟加拉的帕德玛大桥、利比里亚的邦矿项目、沙特的王国大厦、阿联酋的哈利法塔、印度的印度塔、韩国的乐天超级大厦、未来将通向六国的肯尼亚蒙内铁路等等,都是“武汉制造”。
这其中,武汉建桥军团堪称“新中国制造”主力军,在世界叫响了“中国桥”品牌。长江、汉江从城中穿过的武汉,自身就是一座“桥梁博物馆”,拥有1300余座桥梁。在武汉出生和成长的中铁大桥局, 从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开始,迄今在国内外建造了2600余座大桥,荣获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大奖及国际桥协(IABSE)奖7项。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跨度1000米以上的悬索桥29座;已经建成和在建的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21座。这50座世界级桥梁,“武汉造”占据了半壁江山。“一带一路”沿线多座大型桥梁设计都被中铁大桥院拿下,包括缅甸的5座大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世界上首次在珊瑚礁上建造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跨越坦桑尼亚天堑的“东非第一大桥”。位于武汉的中交二公院则中标了非洲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大桥,全桥按中国标准进行设计。
武汉与友城的交往亦可圈可点。2016年,全国友协编著《中国城市竞争力专题报告》,首次提出“城市友好交往度指数”,武汉在全国254个样本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二。
截至2018年5月,武汉共发展了27个国际友好城市、81个友好交流城市,遍布五大洲55个国家。
第一个与武汉结为友城的,是被称作“九州东大门”的日本大分市。两市因钢铁结缘,明年将迎来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为了纪念与武汉的友情,大分市专门修建了一处名为“高山流水”的景观,仿汉阳古琴台而建成,是日本当地游客向往的胜地。
“我觉得自己早就是半个武汉人!”电话那头,日本大分市政府商工农政部产业振兴课的公务员渡边裕美说道。1997年,渡边被大分市政府派到武汉大学学中文,其后20年,她平均每年都会来武汉两三次。用她的话说,更多时候不是来出差的,就是来看一看,住一住。她了解武汉哪里的酒店性价比最好,也爱热干面和鸭脖子。
“1997年的武汉没有地铁和共享单车,当时只能坐公交车。现在半年不去,就不认识武汉了。”渡边向本刊感慨说。武汉与大分缔结友好城市25周年时,渡边负责迎接武汉乐团到大分市演出,先天性愚型儿指挥家舟舟的出现给当地残疾人士极大鼓舞。据她说,当地的水芹采种也是在武汉完成的,之后回到日本进行无土栽培,如今水芹已是大分的特产之一。
武汉在垃圾分类方面探索了20余年,这方面,大分一直是其学习的榜样。《凤凰周刊》造访武汉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亚洲处时,工作人员刚送走来自大分的环保团。据处长金万婵介绍,2017年10月,武汉江岸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目前已在融科天城、百步亭花园、统建大江园、袁家社区、永清庭苑等811个小区实施垃圾分类试点。“下一次要把大分市的环保团请到武汉,去百步亭花园这样的社区甚至住户家里与市民交流。”
武汉南岸嘴,被誉为“中国第一角”,亚洲最大的河流长江与它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清浊相交、泾渭分明。在此稍抬望眼,便可领略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宏大气魄。
从“武汉故事”到“中国故事”
今年5月底,武汉迎来一批国际网红——来自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伊朗、乌克兰、波兰、阿尔巴尼亚、韩国、日本、泰国等10个国家的网络红人,探寻“习莫会”走过的足迹,登上游船“知音号”体验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深入三镇街巷体验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并齐唱《在此》。
这是讲述“武汉故事——中国故事”的新时代版本。改革开放40年来,登上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参观过的黄鹤楼,探寻建在中国中部的古希腊建筑代表作江汉关大楼,在网球世界大满贯女单冠军李娜在老家开的餐厅就餐,是国际化的“武汉故事”被一次次讲述的传统线索。
“每当有人问我来自哪里,我都会告诉他们,是中国一个叫武汉的小城镇,这里人不多,也就1000多万。”2014年,澳网一场发布会上,李娜带着武汉人特有的幽默,如此介绍家乡。霸气十足,温情复加,刚可断石,柔能绕指——在世界赛场上,李娜这样彰显着武汉人的性格,对事业执着且有着惊人的爆发力。
武汉网球公开赛,自2014年开赛以来,已经成为武汉一张新的名片,将武汉的活力之城面貌尽情展现在世界面前。“我是混汉口的。”去年武网激战正酣,作为推广大使的李娜携同印度名将米尔扎同游家乡地标中山大道。她不仅在武汉美术馆前为球迷、市民进行了网球演示,还和米尔扎一起在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做热干面,推广地道的武汉饮食文化。
如何在对外交往中讲好武汉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武汉下了大功夫。据悉,武汉已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长飞光纤光缆公司印尼合资公司等地开设“武汉之窗”。武汉市积极组建多层次的“故事员”队伍,由市领导、武汉文化名人、在汉外籍人士,讲述鲜活的武汉故事,将这个城市的气象、气魄、抱负展示给海外受众。
近年来,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李述永在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分别作《楚文化视野下的武汉故事》《愿我们成为知音》等专题演讲,推介武汉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在剑桥大学所作的“愿我们成为知音”的英文演讲,入选2016年度全国“对外传播十大案例”。
在日本公务员渡边的回忆中,上世纪90年代初的武汉几乎见不到外国人,如今,武汉国际化的程度已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在这里也得以安心生活。武汉一系列优惠政策,也让许多留学生愿意扎根于这片荆楚之地。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赞比亚姑娘Amy就是这样的一位留学生。因从小喜欢动画片《花木兰》,她为自己起了个中文名——木兰。木兰现在是在汉外国人圈子里小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谈到选择武汉的动机,木兰坦言,上海的生活节奏远远快于非洲,让她很难适应;广州的非洲人虽多,但都是做贸易的,也不是她的追求。相比之下,武汉人的热情和城市的活力吸引了她。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工作需求)已经很饱和了,这里的机会更多。更何况,武汉已经成为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木兰说。
平时,木兰会给周围朋友定制带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她还计划将这些衣服拿在淘宝上卖,让更多人了解非洲文化。今年5月她参加了上海时装周,6月中旬将在武汉时装周上大秀拳脚。
截至2017年6月,武汉共有1.2万名外国留学生。如何能更快拿到中国“绿卡”,是木兰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人才金字塔”建设是武汉人才工作导图的重要部分,其中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3551光谷人才计划、诺奖院士专家引进计划等都是针对引进金字塔式的实用基础人才、高端骨干人才、国际一流人才的政策支持。
今年4月,两位“留汉专家”——格里希与贝内特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已故德国专家威尔纳·格里希在80年代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国企聘请的首位“洋厂长”;英国专家彼得·贝内特博士如今是武汉金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与英国的大学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也有一群外国人,以家族的形式延续着对武汉的友好。其中有英国雷丁大学经济学博士、知名创业家兼投资人西蒙。“武汉又历史,又现代,我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他这样评价武汉。
西蒙的家族有着绵延六代的中国故事,与中国的友谊持续了140余年。1875年,西蒙的曾祖父与中国做丝绸生意,从江浙一带进口蚕茧;其祖父母两次游览中国,参观过武汉长江大桥和当时堪称中国工业骄傲的武汉钢铁公司,他们眼中的中国“快乐而友好”。2012年,西蒙第一次来到中国,走进武汉光谷。2013年,西蒙在光谷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生物科技公司,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方面向全球推介武汉的先进科技。来武汉5年,他最自豪的是获得了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黄鹤友谊奖”。领奖时他说:“要做好联结武汉和欧洲的桥,帮助欧洲了解武汉,帮助武汉走向欧洲。”
民间外交在谋求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17年,长江日报评选“向世界推介武汉”的优秀外国读者,来自五大洲12个国家的12名外国读者获得表彰。其中,毛里求斯人汉斯向80多个国家民众推介武汉,美国人卫杰创办了英文搜索引擎中排位最高的英文版武汉生活资讯网站,苏丹中企员工木飒拍摄了Facebook热播视频“三分钟走遍武汉”。
“我的目标就是成为最了解武汉的俄罗斯人,成为一个武汉‘导游’。”俄罗斯留学生高飞说道。他创办了俄语版武汉城市信息网站。在武汉读书期间,他深入江城大街小巷,用文字和图片记录城市生活点滴和发展变化,发在他创建的俄罗斯语网站上。
今年5月底来到武汉的十国网红、“海外大V”,在体验了这个著名长江城市的生活后,用本国语言写下“看武汉手记”,通过脸书、推特、国际在线等发布全球,覆盖欧美、东南亚等地区100万海外粉丝。不久前,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外国媒体团也曾造访武汉,向全球讲述这个中国中部城市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武汉,我似乎理解了中国政府一直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伊朗作家法尔瓦尔西提在“看武汉手记”中写道。漫步在武昌昙华林的细雨之中,体会着山水相依、人文生态和谐发展的城市图景,他感到在武汉,读懂了中国。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