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择偶焦虑吞噬的年轻人们:恋爱是种奢侈品
2018/06/04 | 作者 尚洛克 刘出汗
摘要:不解决年轻人的择偶焦虑,下一个Ayawawa还会出现。
择偶成了一门学问
“教你如何泡到好男人”的Ayawawa终于凉了。其实,贩卖“择偶方法论”,早就是一个热门的生意。
PUA(pick-up artist),一种针对男性的恋爱培训服务,教你从不敢和女孩说话的宅男,变成一天内和妹子开房的情场高手。
PUA案例教学展示
简称“约炮学”。
女生恋爱找娃姐,男生把妹有PUA,只要你花钱买课,就会向你传授套路重重的恋爱秘诀。
已经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了,把找对象当成“物色猎物”,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市场。
在Ayawawa被禁言前,每天有无数女孩在她的微博留言,抢着要求“娃娃姐”为自己的长相打分,解决感情问题。
无论是真心想找个好对象,还是只想浪迹花丛,常约常新,总有一款适合你。
当代年轻人的择偶焦虑,真的到了这个地步吗?
找个对象怎么就这么难?
前几天,日本的一个综艺节目街头访问女性有什么烦恼,大多数女孩都表示:遇不到好的邂逅。
英国华威大学的经济学教师彼得•巴克斯曾发表一篇论文《为什么我没有女朋友》,用数学方法算出,找到理想伴侣的几率只有1/285000。
无论是否可靠,在快节奏的大城市里谈一段双方都满意的完美恋爱,难度确实很高。
在日本,由于很多女性婚后会辞职做全职太太,因此,怎样嫁一个好男人成为了很多女孩的事业。
风靡日本的穿衣“好嫁风”,特指能展示女性温柔乖巧、甜美可爱的魅力,并能博得男人喜爱的穿搭风格。典型案例:石原里美,翟欣欣。
在我国,婚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据民政部门调查显示,2014年,江苏省的平均初婚年龄为男27.99岁,女26.11岁,其中,南京人的平均初婚年龄为男30.3岁,女30.4岁。
面对越来越晚的结婚年龄,最先焦虑起来的是父母。
在很多大城市,相亲角盛行。相比于工作繁忙无力认识异性的年轻人,父母们有的是大把时间。
在这里,婚姻成了明码标价的条件置换。本地的瞧不上外地的,属狗的看不上属羊的,有房的坚决不找没房的。
甚至有时,连长得漂亮,收入高也是一种错。
即便是线下相亲,很多人觉得,既然很难靠自由恋爱找到对象,那还不如敞开了谈条件,一步到位,免得日后起争执。
由于女性更倾向于找条件比自己好一些的伴侣,在大城市,剩女往往比剩男多。优质男性,往往掌握着更高的话语权。
而在农村,择偶焦虑则是更严重的另一番景象。
由于长期以来的性别比例失调,农村存在着大量找不到媳妇的“剩男”。
由于男孩要在家养老的传统观念,很多人并不能走出农村打工,而留在农村的女性,数量又远少于男性。
供不应求,伴随而来的就是越来越高的彩礼,和标准越来越高的婚房。有些不堪重负的家庭,甚至只能去越南老挝“买媳妇”。
河北小伙李旭东,先后花费18万迎娶越南新娘。尽管一切手续合法,二人也领取了结婚证。然而,新婚仅三个月后,越南新娘消失。除了人财两空,留给李旭东的,还有尴尬的“已婚”身份。
图片来源:谷雨实验室
据统计,到2020年,中国适婚男性要比女性多三千万。距离今天,仅剩不到两年。
而今年初,某知名相亲网站发布的一份《春节相亲报告》数据显示,在该网站的1.4亿用户中,90后占比高达43%,其中又以1992年生的单身男女用户最多,占16.7%。
在这种集体焦虑的严峻形势下,找对象变成技术活儿,变成产业,也并不奇怪了。
谈不谈?咋谈?跟谁谈?
年轻人彻底焦虑了
人人都渴望一场浪漫的邂逅,很不幸,你生活在一个追求效率的年代。
需要用时间和耐心探索的爱情,成了一种奢侈品。谈恋爱进入了速食时代,每一个人都在喊着:“速战速决"。
8分钟吃不完一碗泡面,却能看透一个人。
在酒吧或是餐馆里,成双成对、谈笑风生的陌生男女们,随着每隔8分钟的一次铃响,齐刷刷地站起来变换坐位,寻找新的交谈伙伴。
这种8分钟交友方式,一般以8对以上甚至30对的形式出现,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异性。
谈恋爱高昂的经济成本也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据统计,中国男人一个月在恋爱中的平均消费是1591元,约占收入的三分之一。
除了日常吃饭、约会的开销,这几年,在商家精心编制的消费主义陷阱大网下,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成了恋人间送礼物、秀恩爱的大型现场。
谈恋爱不送礼物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不送礼物的,不送礼物对方可是会生气的。
没收到礼物的姑娘们很委屈,纷纷上网询问网友: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然而,就算是送礼物,也要注意价格和质量,太便宜也是可是也会惹对方生气的。
所以,一旦开始要谈恋爱,需要准备好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钱包。
既没时间又没钱,恋爱对于这些人来说,成了一种奢侈品。
当然还有的人是被迫单身。
我的朋友小惠,高中念文科,大学念师范,生活中异性极少,单身28年了,一次恋爱都没谈过。
小惠并非一点也不焦虑。“每次参加同龄人的婚礼,或者是看到朋友圈有人晒娃,我自己也是着急的。”
一面反感着相亲,一面羡慕着别人的婚礼,这是中国年轻人的日常焦虑。
用佛系对抗焦虑
“害怕恋爱”、“日常恐婚”成为互联网上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不少高学历高收入的男女转向“佛系”恋爱:谈也行,不谈也行。
有缘网发布的《2017青年婚恋观》调查显示,有34%的受访女性认为“只要另一半勤劳上进就好,车子房子可以双方共同努力”。
不看重物质的人必然看重精神。
“三观合不合”已经成为择偶的重要标准:当自己在谈论男女平权时,对方却在说女性婚后还是应该更顾家,这种精神层面的鸿沟,远比经济层面更难跨越。
佛系或许是择偶焦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更好,但没有,也无伤大雅。
相比之下,与其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尝试不合适的感情,还不如痛痛快快地单身。
无论是教你如何脱单的pua课程,还是在公园里让大爷大妈们给子女找对象的相亲角,“择偶焦虑”不消失,他们生长的温床便依旧存在。
过几年,如果小惠依旧单身,这时有一个培训班,老师告诉她:我可以教会你怎么和异性交往,收获完美爱情,说不定她会考虑报名去听听。
下一个Ayawawa,迟早会出现。
2018年全新改版的《新相亲时代》,男女嘉宾都要携带父母为相亲把关,该节目开播后连续几期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第一名。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