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过了30岁就像郊区房,男人有钱也不买?”
2018/03/29 | 作者 甄苗条
摘要:中国式相亲市场,就像古罗马的斗兽场。有多少人,能毫发无损地走出来?
我严重怀疑,相亲角里的大爷大妈们,其实是《中国式相亲》的资深编剧。
他们凭借自己对婚恋的丰富见解,强势霸占了最近几天的热搜榜。
上海相亲角里的一位大爷,坚持说“有学历才有钱”、“月薪1万是讨饭”。瞬间炸出了无数网友,高喊“丐帮复活了”。
他93年的女儿在美国,刚读完硕士,准备去硅谷发展。征婚第一条就得看学历,“学历都没有,拿什么去挣钱?”
大爷摆出自家一年挣三百万的高学历外甥,说这才是“挣钱”!你们那种月薪5千、1万的人,是“打工”,是“讨饭”。
能跟这位大爷当场呛起来的,是另一位大妈,她儿子大专毕业。
大妈虽然自己是红娘,但是自家91年的儿子还没找到对象。
184cm的身高、长得帅、有婚房、工资高,统统不顶用。一个“大专毕业”把无数人吓跑了。
我怀疑大妈内心的感受一定是:这届相亲角不行!
在她看来,优秀的儿子不应该被相亲文凭歧视链拖累,“你们本科工资还不一定有我们高啊”。
山西一个大妈,家有28岁的硕士女儿。
一个为儿子找对象的男家长,充满自信地向大妈介绍道:我们有5套100多平米的房子。
但是山西大妈不屑一顾,“我女儿不是来找房子的!”
网友赞道:真是一股清流。
在相亲角里,还有一个年轻的声音。
一个31岁的海归小伙带着外国朋友,把上海相亲角当景点在逛。
长相清秀的他,被不少阿姨看上了。但听说他不是本地人之后,阿姨们由衷发出了感慨:为什么不是上海人?
看到许多相亲广告里都写明了“女性无同居史”,他表示无法理解。
“一个女生没有同居史的话,我会严重怀疑她是否是一个正常人类。”
相亲角里难免有各不相同的要求、相互碰撞的婚恋观。
虽然偶有一些出位的言论,但在下面这位甘肃大爷面前,我瞬间把以上所有都给忘了。
相亲人肉市场:人家的女儿卖20万,
凭啥我家女娃卖不起价钱
这位甘肃正宁的媒人“老炮儿”说了段话,非常耸人听闻。
甘肃正宁当地的媒人“老炮儿”说,一般女孩的家庭会收20万彩礼,而“卖”不起价格的女孩子会被人笑话
网友纷纷吐槽:简直不拿女性当人看!
此事发生于甘肃正宁,明晃晃的价格标签,和赤裸裸的“卖”字,让人瞬间仿佛走进了“人肉市场”。
这种物化女性的观念背后,当地的男性也被结婚的负担压得苦不堪言。
在当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农村里,七八个男孩排着队跟一个女孩相亲。
失去主动权的男士们,面临的“脱单”机会窗口相当狭窄。
男方需要具备的条件,往小了说,是不能抽烟、近视。
往整体上说,是要有房有车,再加二三十万元的彩礼。
一个父亲说,一家年收入才5、6万,为了给儿子小徐讨媳妇,总不能不吃不喝攒6年钱吧?
所以只能跟亲戚借,跟银行借。而这,是当地的常态。
如果你有机会去甘肃正宁,不要对街头唰唰数着钱的现象表示惊讶。
这些焦虑的爸爸们只会告诉你,唉,给儿子娶媳妇的彩礼钱又涨了一万五六啊。
相亲环境这么恶劣,还相吗?当然啊!
刚结束完一场相亲的小徐,虽然在吐槽全程冷漠,发言不多于10句的女方,但他还是抓紧时间相了一次又一次。
几次下来,他终于跟一个女孩发展到见过父母的程度。算是万里长征路,有了个好的开头。
一天,下着大雪,小徐赶到女方家,为了给女孩姑姑的孩子庆祝满月。
没想到,他隔着窗户发现,自己的相亲对象在跟别的男人相亲。
他气愤得当即掉头就走,一头扎进飘雪的街道上,颇有点壮士断腕的气魄。
但是找回理智后,他又走了回去。
在女少男多的地方,相亲对男方来说就是这么残酷,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人家女娃卖二三十万,凭啥我家只卖七八万”的“新民俗”了。
你看,一进到相亲市场,就像走进了“人肉市场”,每个人都打上了标签,待价而沽。
女人过了30岁还去相亲?
那你真是勇气可嘉哦
在男多女少的地方,男性身处的相亲角斗场竞争异常激烈。
而到了一线城市,“剩女”现象变得尤为突出。
比如在上海,单身男女比例一度达到1:4,其中尤其以30到35岁的女性居多。
前段时间,有一个83年出生的海归美女以身试法,跑到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征婚。
她才在里面待了5分钟,就受不了。
在她自己写的相亲广告里,有许多个人亮点,包括英国艺术硕士毕业、一等荣誉学位、性格独立。
大爷大妈们却对这些毫不关心,上来就问:你多大?
当得到“83年”的答案后,大妈脸上的表情非常值得玩味。
那句“噢”和歪头的动作里,至少杂糅了惋惜、怜悯、看笑话多种情绪:
为自己的孩子来找对象的大爷大妈们,还提出了一些创造力惊人的相亲实用论——
1.女的就是房子,年纪轻就是地段好,漂亮就是房型好。
像海归美女这样的情况,在大爷大妈的眼里,就属于房型很好的郊区房,但没人会去买。
2.男人就是银行卡,但是女方不能嫌这张卡里钱不多。
因为优秀的女孩太多了,月薪过万的女方看不上月薪3、4千的男方,所以35岁以上的女孩有50%是要终身单身的。
3.女生书读多了不好,没男的跟你配对。
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本科毕业就可以了!”老大爷信誓旦旦道。
条条都不符合这些论调的海归美女,被损友们送上“最美郊区房”的称号。
按不成文规矩,男性征婚广告必须写上是否有车有房,这是硬通货。其他诸如学历、年龄、个人经历统统不重要。
女性则截然不同。年龄才是因变量,女性年龄越大,越无人问津。如果不超过30岁,还皮肤白皙、长相佳、会做饭就更好了。
从去年《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我儿子才33,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有户口残疾也行》的刷屏,到这次的“郊区房”论调,许多网友又被深深刺激了一把:
年轻网友多数觉得,大爷大妈的观念太过陈旧,尤其是有关女性的论调;
不少网友直接放话,不嫁总行了吧。
回忆起过往种种奇葩相亲新闻,不禁让人感慨,人一相起亲来,真是容易怀疑人生。
因为,残酷的相亲从不给人留活路。
说个恐怖故事:
相亲里没人能毫发无损
在相亲市场上,女性被摆在台面上挖苦,尤其是学历水平较高、年龄稍长、经济和人格独立的那撮人。
一个在京城干了47年红娘的人说,不少来相亲的女性都是硕士博士,但男性大部分是本科大专。
高学历藏不住的情况下,为了不“吓怕”男方,不少人选择了瞒报收入。“有的姑娘月入3万,但是在资料里只写1万”。
在新一代女性看来,相亲市场设立的某些标准是非常反智的。因为她们追求的,是良好的教育、经济独立、靠自己。
你看,不仅男性会被挑三拣四,结个婚得掏空积蓄、背上贷款;女性也被当成明码标价的商品,被物化和歧视。
像这样特别奇葩的相亲故事,还有一箩筐。
之前有个姑娘发帖求助,说被相亲对象骗得很惨。
男方实际身高从说好的170cm缩水到163cm,说好的“宁波有婚房”也变成了“离宁波市中心30km的一套房”。
最过分的是,相处半年后的订婚宴上,这姑娘发现相亲对象是秃顶!严重秃顶!
女方在论坛上发帖求助
被提出分手的男方,掏出了一份清单,详细记录了双方约会吃饭的日期,按300元一次,需女方缴2万元分手费才能两清。
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子被逼成了细心的“手帐爱好者”,真让人感慨:相亲市场里,要保持体面地进退,真不容易。
相亲市场里的男士,不仅被剥夺了“秃顶”的权利,还被剥夺了穿特步鞋的权利。
之前就有个阿里巴巴工程师,因为穿特步鞋去相亲,被女方拒绝了。
除了穿着有要求,存款数也是一大灾难现场。
郑州一个有车有房的30岁网友,被一个93年刚毕业的女孩狠狠鄙视了一番:30岁的人没100万存款,等着打一辈子光棍吧!
除了这些,普通网友的血泪相亲史其实也相当“精彩”,每每看到,都觉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女性容易被问是不是处女:
某些职业的人容易歧视其他职业的人:
长得不像仙女的,会被强制去整个容再出来见人:
在明码标价的相亲池里,我们不谈一见钟情、不谈衣袂飞扬的裙角、不谈白衣飘飘的年代,只看年龄、存款、不动产等硬邦邦的词汇。
男女双方的匹配,一旦用冷冰冰的算法去凑,就像商场博弈一样,很容易就往撕逼、互相觉得对方是奇葩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婚恋观里,男方挣钱要比女方多、有房有车;女方必须贤惠顾家、不能太强势……
这些陈规俗套,对任何男性和女性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晚一点结婚
有关系吗?
到了长辈认为的“该结婚了”的年纪,我渐渐发现,留在家乡发展,在父母身边,有时候挺难熬的。
我一个西安朋友,为了逃避父母的催婚,从西安逃难似的跑到了杭州。
在西安,她本来有车有房,生活安逸,工作轻松。父母们觉得,万事俱备,只差一个对象了。
26岁那年,她突然发现,催婚成了生活的必需品,被父母见缝插针在每一次对话。
父母的口头禅,变成了“我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是为了让你上个好大学,将来嫁个好人家”。
平时很少联系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跟父母联手起来:打电话也催,视频聊天也催、春节回家也催、别人家孩子结婚了也催。
曾经,我朋友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表现好。但现在,情况截然不同了。
“在农村,一人不结婚,全家抬不起头”。
我朋友反复思考后,直接裸辞,去了1300公里外的杭州重新开始。
最近看到她更新自己的状态,晚上11点回到十几平米的出租屋,成了她的日常。
但她说,离开催婚的源头,靠自己争取经济独立的自己,很开心。
像她这样,在催婚、剩女、贬值等价值观的交织下,努力为自己松绑的人越来越多了。
调查显示,大部分女性能接受自己的单身状态,并不急于结束单身。
单身的她,一个人生活在杭州,远离父母的照拂,远离前任的半径,“没有男人,我生活得更好了”。
之前为了顾及男朋友,可能必须做出一些让步。现在,只需要努力赚钱,对得起自己就好。
在相亲这个话题里,许多“轴”着不愿意听从父母媒人之言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屑于靠交换物质、匹配段位换回一段亲密关系。
▼
日剧《不结婚》截图
毕竟,许多打着门当户对旗号的夫妻,在相顾无言里度秒如年;许多各方面都“合适”,唯独没有爱情基础的夫妻,最后惨淡收场。
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该结婚的年龄”。人生在世一遭,可怕的不是孑然独行,而是跟那个让自己感到疲惫和孤独人一起到老。
电影《剩者为王》里,父亲说的这样一番话,让不少人泪洒影院:
对很多人来说,爱情和婚姻都不是百分百对等的,这我相信。
但对她来说,就像坚持了很久很久的一个准则。作为父亲,我就应该跟她一起去守护。
她不该为了父母亲结婚,不应该在外面听了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着结婚。
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地去结婚。
昂首挺胸地、特别硬气地、憧憬地,好像赢了一样,带着男方出现在我面前,指着他对我说:
我找到了,就这个人,我非他不嫁。
认真寻找自己的幸福,本来就不是一件急得来的事情。
为了找到那个对的人,余生在幸福中醒来,哪怕晚一点,也没有关系。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