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人海南偷豆角:为什么菜不值钱,却总有人喜欢偷?
2018/03/14 | 作者 李豆角
摘要:几千元的机票买的起,上百万的房子买的起,甚至可以开路虎进菜地,为什么就偏偏钟情于这一把豆角呢?
偷菜这种行为代价小、成就感高,刺激性十足,简直可以说是当代人的狩猎。
“我就过来溜达溜达
还以为你们不要了呢”
最近,一些东北老人在海南偷豆角的视频在微博上爆红。有人戏称,此类视频已经发展成一条产业链,随便一个视频都能带来巨大流量。
不同视频里,这些操着东北口音的中老年人士,在路边、在田野、在菜市场,不约而同地试图偷豆角。问起他们,也不约而同地回答“以为没人要呢”。
几千元的机票买的起,上百万的房子买的起,甚至可以开路虎进菜地,为什么就偏偏钟情于这一把豆角呢?
下面这个视频里,两位东北口音的大妈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从菜市场集散地拎走了一大捆豆角,目测很沉,两位大妈得合力才拎得动。
相比起两位淡定的大妈,在场一名海南人的表现就逊色多了,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明目张胆偷东西的,受到了一点惊吓,并没有第一时间追上去。
而是掏出手机录下了两位大妈偷菜的过程,并操着软软糯糯的海南口音大声叫喊。更要命的是,明明很严肃很气愤,却因为带上了若干语气词,而略显欢脱:
“有人偷豆角咯~大茬大茬地偷噢~马勒戈壁哟~”
没想到,两位大妈充耳不闻,逐渐走出了菜场,直到被海南人追上,才放下豆角,不慌不忙地问:
“这豆角你还要不要?”
听到这样一句天问,海南人也懵了,只能无助地反问:
“你说要不要?”
然后双方陷入了一场尴尬的反复拉锯中:
你还要不要?
你说要不要?
你到底要不要?
我不知道,你说要不要?
不管东北大妈怎么问,海南人就是不肯说“我要”两个字。但最终,睿智的大妈看穿了海南人“嘴上不说,心里想要”的小心思,决定不再为难他,放下豆角,讪讪地走了。
在另一个视频中,一名黑龙江老年男子手里抓着一把豆角,刚刚从豆角地里走出来,被菜农逮个正着。
他无辜地说:
“这不是不要的嘛?”
被录视频的菜农大声斥责后,东北男子说:“噢,(你)要,我就不整了。我就路过这玩儿,看见豆角,我寻思是不要的。”
被菜农说了几句后,他把手里的豆角、自行车筐里的的豆角还给菜农,灰溜溜地骑车走掉了,临走前还对菜农说了句:“谢谢噢~”
留下无奈的菜农在身后喊:“素质要提高一下噢,你下次不能偷东西啦。”
豆角是东北人的乡愁
尽管经历了一系列东北人偷豆角事件中,但在多数此类视频中,我们依然欣慰地看到,热爱和平的海南人还是在努力寻求对话的。
专偷豆角,这个事情带来戏谑感的同时,也让人心生疑惑:为什么偏偏是豆角呢?这究竟是命运的巧合还是饮食习惯在作祟?
在东北人的餐桌上,豆角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蔬菜。
豆角富含蛋白质,但最重要的是耐炖,可以和土豆粉条各种肉类随意搭配:豆角炖排骨,豆角炖五花肉,豆角炖粉条,豆角炖土豆……完美契合了东北菜“铁锅炖一切”的需求。
豆角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菜品里,为缺乏维生素的漫长冬季补充了难得的一抹绿,豆角一直默默守护着东北人,是东北蔬菜界里的无冕之王,其地位仅次于大白菜。
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肯定是吃着豆角长大的。对豆角没有感情,可以说不是东北人了。
一位东北老铁在看完一圈令人羞愧的【东北人偷豆角】的视频后,怀念起了家乡的味道,亲手炖了一锅豆角:
豆角的问题解决了,但仔细观察,偷豆角事件又大多集中在崖州,这又是为什么呢?
崖城镇就是崖州
根据公开的资料,可以发现,种豆角是崖州的重要产业。在崖州,第一产业占了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豆角又占了崖州冬季瓜菜种植的五分之三。
可以说,崖州遍地是豆角。东北老铁讲话儿,你不种,我们能偷吗?
另一方面,冬季的东北,豆角又往往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
海量的豆角就明晃晃地摆在东北大爷大妈面前,这样的诱惑,试问谁能不动心?
崖州距离三亚市区不到1小时车程,房价只有三亚市区的一半,相当于北京的燕郊,上海的昆山。一月平均最低气温20.7℃,气候宜人,交通方便。
最棒的是,崖州居然还量产豆角,就凭这一点,简直可以说是天堂了。
在距离故乡三千公里外的海南岛,这里的冬天温暖湿润,这里的天空不会飘雪。但是,这里没有成卡车的大白菜,没有成捆的粉条,没有家乡的味道。
突然有一天,过冬的东北大爷大妈们惊喜地发现,这里路边全是豆角!全是豆角!漫山遍野,触手可及,俯拾皆是,这很难不触动东北大爷大妈的神经。
这些在海南偷菜的异乡人,没有去偷火龙果和菠萝,等等这些海南更常见、更昂贵的农作物,即便偷香蕉和苦瓜也只是个别案例。
偷香蕉
偷苦瓜
只有豆角,频频被盗窃,可以说,他们偷的,是一份乡愁。
于是,在海南越冬的东北人,就这样激情似火地走进了崖州,擦出了火花。
某知名博主甚至为海南想了这样一种农家乐模式,很适合崖州:
从国内到海外,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偷菜
虽然东北人在海南偷菜引发了热议,但其实,偷菜从来不是东北大爷大妈们的专利,中国各地,都存在偷菜的情况。
去年,一个四川人被偷菜偷到崩溃,在自己的小菜地上竖了一块自带口音的牌牌:
山东人也没少偷菜
这些偷菜的人,不一定是穷人,甚至有人喜欢开车偷菜,就是为了体验一把占了便宜的快感。
比如说,这位大哥就是开着路虎来偷菜的。本来呢,他在高速公路上开着豪车走的好好的,偏偏看到了路边一片菜地,就把持不住了,把车往高速公路上一停,下车偷菜。
结果最终手里拎着两个苦瓜被抓,非常没排面:
田野里天然生长的菜鲜嫩欲滴,比菜市场上卖相更好,往往会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错觉。
但实际上大哥摘下的苦瓜,可能刚刚被喷完农药还没来得及挥发。不用洗随便清炒一下就能摄入足量重金属。
我一位朋友的母亲就是重度偷菜爱好者。这位朋友的家境其实不差,家里在广东有工厂,还给孩子准备了上千万买房。
然而,就是这位朋友,曾亲眼看见自己的亲妈,把路边田里一个重几十斤的冬瓜放进车子后备箱里,然后迅速跑掉。
有时母亲还会特意去山里遛弯儿,就为揪一揪别人家地里没长熟的小白菜。
其实这些菜根本不值钱,但母亲坚定地认为,农民在自家地里种的菜,比起市场上的菜,一定更加天然、无污染。
每当朋友提出质疑,她妈就会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你不懂,这些才好呢。”
开车偷菜事件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这样的事情反复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或许是贫穷时期留下的集体习惯。
在几十年前,人能够被饿死的年代里,偷菜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更是一件能够活命的事情,这样的记忆足够深刻,体面这种温饱之后的奢侈品,不是被优先考虑的东西。
一段大跃进时期关于偷菜的回忆
在这些或因为历史原因、或因为个人癖好有偷菜习惯的人的心中,偷菜是一件几乎可以和合法狩猎相媲美的美事。
因为偷菜虽然是盗窃,足够刺激,但如果被抓住,代价却很小,一般都是教育放行或者赔钱了事。菜农和自己的交际圈毫无关联,也不会有损失面子的危险。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菜太便宜了,甚至在一些乡村,偷菜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只要不偷家禽肉类,大家一般都不会把你当贼来处理。
像这位哥们儿,就属于胆大包天,最终被抓起来了:
就算是偷个鸡,也会得到这样的处置:
偷鸡鸭鹅猪都不行,反正偷菜就是没事儿。
没有犯罪成本确实是非常诱人。在国外,中国人也有偷菜的名声。加拿大就曾经讨论过华人偷菜这个话题,很多年轻华人也为此感到羞愧。
一个年轻人就在华人论坛上疾呼“请叮嘱自己的父母!不要再偷菜了!!”
他在论坛上说,当地有很多学校或者慈善机构种植的小菜园,开始频繁遭到偷窃。
一次意外,他听到几个讲普通话的大妈互相交流什么地方的菜没人管,可以去摘,还邀请朋友去吃。这令他怀疑,那些菜其实就是这些大妈偷的?
有菜园要偷,没有菜园找块野地也要挖。前几中国人在国外公园挖野菜曾一度成为话题:
另一方面,许多旅居海外的中国老年人,又喜欢在自家花园里开辟一片菜地,走哪就把菜种到哪,有时候就会形成【中国人偷中国人种的菜】的奇妙闭环:
还有老人偷邻居家水仙,包饺子给孙子吃导致中毒,反而向邻居索赔,闹得沸沸扬扬,啼笑皆非。
海外时有发生华人把黄水仙当蒜苔吃导致中毒的新闻
只是如今,手机录像功能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随便一传,偷菜者就有可能红遍互联网。既占不了多大便宜,又可能丢人丢到熟人圈。
下次如果遇到亲友想顺手牵羊,或许我们可以拿出手机,给他们放一段别人偷菜被抓时的窘态,毕竟生活不是偷菜游戏,被熟人在微信群里疯转,还是非常丢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