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候选人抢眼 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秘辛
2016/05/16 | 作者  记者/王衍
摘要:“像联合国很多成果一样,这场更加公开透明的选举,实际是一场特权凌驾下的混乱,给人带来看似包容的错觉。”
“这个职位上的人,很少有人享受工作;这份被赋予无限责任,又毫无权力的工作,需要告诉所有人,包括那些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如何去工作。每当遭遇全球危机,他/她需要毫无理由地去承担;如果发生了战争或者种族灭绝,就是他/她的错,当下可能没有人会感谢他/她,但历史会铭记他/她。”
这样的职位描述,对任何人来说都会觉得“压力山大”——过去70年来,全球能任这个职位的也仅有7个人。这当中,公众最为耳熟能详的名字是潘基文;而这个职位,则是联合国秘书长。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任期将于2016年底截止,新的联合国秘书长竞选活动早已拉开帷幕。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竞选是联合国成立70年以来首次修改最高领导人的产生规则,由闭门选举改为公开、透明的竞选,并明确鼓励女性参选。9位候选人,在4月中旬齐齐亮相纽约联合国总部。面对193位联合国会员国代表,他们进行了一场“顶级”面试——每人用2小时陈述竞选立场并回答问题,竞选过程还首次通过联合国官方网站和中文微博进行直播。那么,谁将会在下一个五年成为扛起全球70亿人口生存、发展和安全重任的人选?
女性候选人备受关注
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秘书长人选应从非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家选出,而根据地区轮换原则,前八任经历了西欧、亚洲、西欧、非洲、亚洲之后,这次将轮到东欧国家和其他地区。目前参与竞选的9位候选人中,多数来自东欧国家。悉数每位候选人的履历,皆是政途闪耀:不是前国家领导人出身,就是拥有著名国际组织领导人资历。
长达2个小时的面试中,诸位候选人先是在演讲台上慷慨陈词,之后下台就座、接受各国代表的提问。由于政治资历深厚,他们均自信且流畅地完成了竞选陈词。一位观看了竞选过程的联合国职员向《凤凰周刊》记者调侃说:“如果十年前就进行这样的公开竞选,恐怕潘基文会比台上的多数逊色不少。”
来自新西兰的女性候选人海伦·克拉克显得淡定从容,风度翩翩。她开场道:“无论联合国每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会影响千百万人民的生活。在新西兰,毛利人有这样一句谚语:‘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人民,人民,人民。’为了人民,我们要打造一个完美的联合国;为了人民,我们要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公平、更安全的世界!”
来自克罗地亚的候选人皮习克,则直言不讳地戳到联合国的痛处。“联合国是一个还存在缺陷的机构,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机构。缺陷是固有的,所以必须要协调五常的大国立场。秘书长的职责就是要让有缺陷的联合国为实现会员国的利益以及和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共同目标而不断前进,让联合国成为一个更完善的机构。”
每人都选取了自己擅长且独特的角度,进行了一番精彩的唇枪舌剑。整个竞选中,女性候选人的人数占到了9位候选人中的4位,每当她们开口,更令人眼前一亮。
早在去年年底,联合国发布下任秘书长的竞选消息以来,就频频鼓励女性竞选人参与。“一方面,联合国本身就注重性别平等原则;另一方面,近年来,无论是德国总理默克尔、韩国总统朴槿惠、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还是正参与美国总统竞选的希拉里,女性成为世界级领导者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新趋势。”在联合国工作多年的中国员工奇里向《凤凰周刊》解释称。
有意思的是,来自塞尔维亚候选人耶雷米奇虽身为男性候选人,但为了拉拢女性的支持,他在陈述中称:如果当选,他会让联合国一半以上的高级职务,如副秘书长、特别代表、驻在国代表等都由合格女性来担任。
一位不具名国际组织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此次9位候选人中,实力较强的两位要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长伊琳娜·博科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行政官海伦·克拉克。两位都现任联合国机构中的重要职位,对联合国运行业务熟悉;在入职联合国前,前者曾是保加利亚外交部部长(1996-1997),后者则是新西兰前总理(1999-2008)。
由于联合国对候选人的时间窗口敞开至7月,最终敲定初步人选在9月,因而外界猜测,或许后来也会有其他人的加入。英国BBC认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将面临任期到期,外界对其参与联合国秘书长竞选的呼声很高;另外,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卸任后一直往来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坊间对其竞选联合国秘书长的传言也一直不断。
联大改革背后的窘境
过去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是由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通过闭门投票后推荐,再由联合国大会主席根据推荐进行任命产生。
“长期以来,《联合国宪章》对于如何选举秘书长缺乏指导。”美国著名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项目副主任梅根·罗伯茨(Megan Roberts)解释说,“自1946年以来,安理会对秘书长人选的产生过程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整个过程限制了联合国大会(以及所代表的193个国家)对选举的参与,只将其放在一个‘橡皮图章’的位置。同时,也排除了来自民间社会的任何参与。”
此次改革后,按照新程序,候选人先由联合国大会(以及193个成员国)公开“问审”面试,再由安理会进行投票决定。对于秘书长选举更加公开透明的问题,在联合国内部早有强烈呼吁。2015年9月下旬,联合国迎来70周年庆典,《凤凰周刊》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联合国大会主席莫恩斯·吕克托夫特(Mogens Lykketoft)在各国元首进行联合国大会辩论之前公开呼吁,“希望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更加符合民主化。”
据联合国网站显示,此次辩论前夕,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份经过其与安理会协商后产生的《振兴联合国大会》决议,呼吁改革秘书长选举过程。这份决议详细列举出如今已在进行的新程序——联合国大会将与所有秘书长候选人见面,而性别和地域标准应在选择过程中加以考虑。
这一决议挑战了过去由安理会把控的历史。在联合国庞杂的机构中,尽管安理会会场并不是最大的,但这里一直是权力的核心。无论是叙利亚危机还是维和派兵决议,所有关键性决议,都在此处产生。
长期以来,关于秘书长的地位,圈内一个公开说法是:联合国秘书长更多是“秘书”,而不是“长”。对于历任联合国秘书长来说,如何处理与安理会、尤其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关系,是关系到其职位生死存亡的必修课。在联合国任职的一位知情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十年前潘基文之所以能当选,在闭门的安理会会议中,中国和美国的共同支持是重要原因。潘基文任职期间,他给外界和联合国职员的印象,是一个低调、谦逊、不善言辞的东方人。在联合国内部,由于他与其前任安南个人风格差异明显,更是流传着“一个是阴,另一个是阳”的说法。
然而,据梅根介绍,即使潘基文的个人魅力和处事方式并不完全符合西方人的期待,但在2011年其第一任期结束时,联合国内部竟然找不出能与其进行PK的候选人。这种情况在其他著名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或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机构中实属少见。于是,2014年11月,不少与联合国相关的国际组织写公开信到联合国大会,呼吁联大各成员国行动起来,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提供改革方案。
根据目前进行的新程序,对于谁能够当选秘书长,除了公开展示自己的竞选想法、演讲风采、接受全球国家代表的提问外,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投票。“五大常任理事国理想的人选,一定不会是一个强势的领导。”在联合国工作多年的奇里回忆起当年潘基文的竞选对手、印度候选人沙希·塔鲁尔。“沙希经验丰富、英文和法文流畅,有着很高的声望。但他性格太强,美国当时明确表态,不会支持他当选。”
悉数历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历史,据奇里介绍,第五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第一任期末期,一意孤行推行其想要的改革和国际议程,得罪了美国,结果第二任期没能获得连任;第六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其实第一任期其并不强势,等到第二任期才大胆推动改革;第七任潘基文,则一直是亚洲人的温良形象。据此推断,外界所传言的德国总理、“铁娘子”默克尔,即使参与竞选,“也很难被五大常任理事国通过吧”。
在联合国博弈的舞台上,此次改革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优化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机制?内部人士似乎并不太看好。奇里表示,目前新的选举程序和扩大五大常任理事国议题的程序基本相似,但从后者故步自封的表现来看,“新的选举,也只是在联合国大会上走走过场,关键还得看安理会的选择。”
梅根则更直接地说,“像联合国很多成果一样,这场更加公开透明的选举,实际是一场特权凌驾下的混乱,给人带来看似包容的错觉。”
(应受访者要求,奇里为化名;实习生刘瑞祺对此文亦有贡献)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