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者等探究人体内抗癌“武器”
2024/11/15 | via. 媒体  《日本经济新闻》,节选
随着寿命的延长,癌症成为日本人第一大死因已久。人体拥有免疫等对抗癌症的机制,近年来新的抗癌“武器”的存在浮出水面。
2021年,时任东京大学特任助教塚崎雅之(现为特任准教授)在观察口腔癌患者的下颌组织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癌病灶位于骨骼附近的患者身上,骨骼最外层的组织“骨膜”堆积了胶原蛋白等,厚度增加到了原来的3-4倍。
塚崎雅之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种叫做“骨膜反应”的现象。骨膜的厚度会在受到某种刺激时增加,这一点已被知晓。早在28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杜哈梅尔就首次报告了这一现象,他将银丝植入动物骨膜下面之后,不久就发现银丝会被新生成的骨骼覆盖。但其中的机制以及在生物体内发挥的作用等一直未被查明。
为了探究骨膜反应与癌症的关系,塚崎雅之查明了在骨膜细胞中积极发挥作用的基因。他培育了因阻止该基因发挥作用而很难发生骨膜反应的小鼠,并将癌细胞移植到了小鼠体内。结果发现,癌细胞更容易侵入骨骼,小鼠很快死亡。塚崎主张,“通过骨膜反应,形成了一道抑制癌细胞侵入的防护墙”。这一研究结果已于8月发表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
人体具备的首要抗癌机制是免疫。当基因突变在细胞内积累时,就会形成癌症。免疫机制可识别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微小差异并进行攻击。利用免疫机制的药物也已投入使用。
在癌症生成之前的阶段,人体拥有识别并修复会导致基因突变的DNA复制错误的机制。骨膜反应可能是一种对抗癌症的机制。如果对人体注射用引发骨膜反应的基因制成的蛋白质,将来有望实现可抑制骨骼附近形成的肿瘤发生转移的治疗方法。
这一机制是否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为对抗癌症而形成的呢?中世纪之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最长只有20-30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癌症与传染病相比可能是比较稀少的疾病。塚崎雅之推测说,“这原本可能是一种保护身体免受某些刺激的机制,也对癌症发生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