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情感无能,找回爱与被爱的能力
2024/08/25 | 作者 星言 | 编辑 孙杨
《情感无能》【美】 布琳·柯林斯 著程璇 译 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4年7月
经常听到有人吐槽:身处恋爱关系里,却始终感觉不到亲密。
有些人形象不错,工作稳定,对人彬彬有礼,在别人眼中是个很优质的另一半。然而一回到家里,他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两人虽然性生活还算和谐,但深层的情感交流严重缺失,想和对方袒露心声,表达情绪的时候,对方永远冷漠,自己在他面前仿佛是一团空气。有时候很想和他好好聊聊,但等待着自己的永远是不回应、不沟通,像个“死人”一样。
作为这类人的伴侣,也许常常会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做都没办法让对方满意,然后不断地内耗和自我怀疑。其实,问题并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因为他/她遇到了“情感无能者”。
美国心理作家、心理治疗师布琳·柯林斯新书《情感无能》里说:“如果你身处恋爱关系中,却总感受不到真正的亲密,只要谈及彼此内心真实的感受,对方就会像出于本能一样开始逃避。这很可能是遇到了情感无能者。你可能会因为这类关系受到两次创伤:一次是由于失去和被抛弃,另一次是由于对自己丧失信心。”
深以为然。情感无能的人不仅无法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也无法与自己建立情感联结。他们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折磨和消耗着爱自己的人。
《情感无能》是一本畅销了二十年的心理学经典,书中详细介绍了情感无能者的类型以及他们是如何变得情感无能的。书中的自检表和小测验,可以教你识别这类人,并理解自己是如何迷上他们的。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心理学工具,帮你辨识关系、解读情感以及个人成长。
情感无能的人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妈宝男、只看脸的外貌主义者、对某些事成瘾的人等等。他们有很多典型特征,比如害怕承诺、对过去讳莫如深、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在社交网络上暴露自我等等。只有当我们学会识别情感无能的人,并学会与之相处的方式,才能消除亲密关系障碍,收获更好的亲密关系。
那些渴望爱却无法真正爱的人
有人说,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不是一时的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那些“爱无能”的人,很多时候往往是最渴望爱的人。
《情感无能》里说,情感无能是一种渴望爱却又无法真正去爱的亲密关系障碍,书中提到一个案例很有代表性。琳达和加里因为怀孕闪婚,但琳达认识加里前已经和别人订婚了,退婚的事儿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婚后由于彼此缺乏感情基础,之前的兴奋感消退后产生诸多问题,两个人都不会表达和控制情感,最后不得不面临离婚的悲剧。这两个人其实都是情感无能者,情感无能都源于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经历和感受。
加里没有见过生父,继父和母亲还有另外四个孩子,加里从未觉得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琳达的原生家庭也很混乱,父亲“是疯子是魔鬼”,母亲不堪重负快要发疯时就会离家出走,直接消失。为了逃离这种家庭氛围,琳达很快变得封闭自己,她用高强度的活动作为护盾,这样她就不必与家人接触,感知他们的情绪了。
很多情感无能者都是来自于“有毒”的家庭。他们内心有一个灰色地带,灰色地带形成大多源于童年经历。这个灰色地带会容纳所有微妙、稀碎、日常的情绪,生活在灰色地带的人的情绪只会是一些强烈的,不是喜欢到极致,就是丧到极致。所以他们经常试图激起别人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所谓的“按按钮”。一旦按下按钮,他们往往会变得极具攻击性,会谩骂或羞辱身边的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因为这是处在灰色地带的人知道的唯一途径。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剧集《新生》里,男主费可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原生家庭里,父亲出轨,母亲离世,葬礼上年幼的他一人在暴雨中捧着骨灰盒,无依无靠。长大后在继母家里,他连吃饭都用的是一次性碗筷。他选择封闭自己,住在杂货间,与那个“讨厌的家”隔离。最后自毁前程,只为报复原生家庭的痛。
他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爱,却因童年的阴影不懂如何去爱,一次次不受控制地走向深渊。所谓的情感无能,是很多人童年留下的“终身阵痛”。
看似情绪稳定,实则是情感无能
“只要我表现得毫不在意,就没有人能伤到我。”
为了避免伤害,很多人选择把自己“武装”起来。他们看起来总是很平和,遇到事情波澜不惊,然而这种情绪稳定并不是真的稳定,而是一种压抑后的自我隔离。
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对方都是无动于衷。和这种人相处,你的情绪一直无法疏解,经过一次次的消磨,自己反而变得脾气很差,然后开始自我怀疑。文章开头提到的其实就是这类人。这种人平日看似稳定,但情绪爆发的威力非常可怕,通常是毫无预兆地分手、离婚,或者直接消失。
《情感无能》一书中,把这类“情绪稳定”的状态比喻成一个装满文件柜的大房间。这个房间里,常用的抽屉和文件呈打开状态,其他则呈关闭状态。还有一个特殊区域,被沉重的铁栅栏包围着,栅栏上挂着一把大锁,以及各种警告标志。文件柜被漆成鲜红色,所有的抽屉用巨大的金属塔扣锁锁住。当你的经验和情感越积越多,剩余空间会越来越紧张,可容纳并隐藏的记忆就会越来越少,文件柜会出现裂缝,有毒的记忆便开始污染良性的记忆,这就是情绪被挤压的危险。
冷漠或麻木的人,他们隔离了情绪,其实是为了自保。他们不敢敞开心扉,因为好的坏的记忆混杂在一起,怕“一旦打开文件柜”,悲伤、恐惧、愤怒等情绪就会压抑不住。在他们看来,只要感觉到危险,就立马把自己“武装”起来;只要感受不存在,世界就是安全的。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毒气球理论”,非常形象。如果你吹个气球却没有系住口,放开时它会以一种不可预测的方式在房间里飞来飞去,还发出讨厌的噗噗声,最后落在一个想不到的地方,变得又平又扁。当你把所有的情绪垃圾塞进一个毒气球,之后不再理会,就会产生类似的结果。它会脱离你,完全失控。然后你也不知所措,你的内部控制系统也跟着崩溃,一切喷涌而出。但如果你再吹一个气球,用食指和拇指夹住气球口,然后稍微漏一点缝,气球仍会放气,但不会到处飞。它在你的控制和预测之中,这就是治疗。
越是压抑情绪的人,越有可能拥有毒气球。那些未被表达的情绪从来没有消失,它们被关了起来,然后会在某一时刻以更痛苦更丑陋的方式显现出来。
找到恰当的情感定位,远离有毒的亲密关系
布琳·柯林斯在《情感无能》中提到的“情感定位”概念,我觉得很有研究意义,它从理论上鲜明阐述了很多矛盾的源头和解决方法。所谓情感定位是指一个人在任何特定时刻使用的情感视角,主要有五种定位,分别是解决者、指责者、不幸者、处理者和放纵者。这五个定位中,只有解决者是好的。
指责者关注的是人,而不是问题,交流时具有侵略性和攻击性;不幸者专注于扮演受害者,以无助来控制对方;处理者提供看似有用的主意,但其实是用善意来控制对方;放纵者习惯逃避,把责任推卸给他人;而解决者,他们会关注问题本身而不是人,他们尊重一切,会赋予说者和听者以力量,努力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仔细想想,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身边的人其实都处于这五种角色之中,选择成为哪种角色,站在哪个定位就变得无比重要。
不同的定位关系组合会造就不同的沟通模式。其中有一种特殊的三方链接,它始于指责者与不幸者之间,可不幸者找了别人,通常是处理者,来拯救他。处理者回应了看似合理的求救,闯进他们的二人世界,选择通过攻击指责者来帮助不幸者。于是,关系发生了转变,原先的处理者变成了新的指责者,原先的指责者受到攻击,成了新的不幸者,而原先的不幸者则成了新的处理者。
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也是亲子、兄弟姐妹、同事朋友之间很常见的模式。仔细想想,我们常说的婆媳矛盾是不是也来自于这种模式?如果你发现你深陷这种漩涡,一定要停止循环。
那么,我们要如何停止循环,自我拯救或者拯救对方呢?书中提到了沟通的两个经典话术,无论对方如何发疯打压,你都可以说“我很抱歉你这样想”,然后接下来问“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话语,其本质是承认对方的存在,但不和对方一样处在不正常的位置,专注于解决问题,邀请对方一起建立安全的情感联结。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情感联结的核心,不要费神费力与对方争辩,让自己处在解决者的位置上,因为这是唯一一个能让每个人都感到舒适的位置。
此外,两个人在沟通时还要严禁问“为什么”。它是通向指责的大门,它包含一个无形的质问,当一方问另一方为什么时,沟通的走向必然改变。《情感无能》中也分享了一些可以改变与成长的工具,比如建立自己的内部反馈系统、培养价值观和信念、学着建立信任培养同理心和自尊心、选择心理治疗师等等。无论你自身是“情感无能患者”,还是与情感无能的人走进亲密关系,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很多时候,和情感无能者的恋爱就像一面镜子,那些吸引我们的人往往能映射出我们自己。我们之所以被情感无能的人吸引,一定是内在有缺失的部分需要对方填补,而这种缺失,只能由我们自己来拯救。
告别情感无能,远离有毒的亲密关系,愿我们都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拥有更加自在完满的人生。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