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香港首富逼上了“896”
2024/07/15 | 记者 曹杨 | 编辑 张轶骁
曾经的市场宠儿“宁王”(宁德时代),近日因“896”工作制,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尽管公司迅速对这一加班制度进行了否认,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和宁德时代前员工的表述,却描绘出了另一番景象:加班已成为宁德时代员工的常态。
当代“打工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公司的衰落,从抓考勤开始”。
抓考勤是不是意味着宁德时代的衰落,很难说。但相较于前些年市值一路狂奔突破万亿的巅峰状态,如今的宁德时代,受行业周期、市场竞争的影响,脚步已经放缓了不少。
这家曾经的行业领头羊,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机”。
不止奋斗100天?
不缺热搜的宁德时代,又上了热搜榜,但这次不是因为“市值破万亿”。
近日,网上有文件显示,宁德时代向员工发出了“奋斗100天”的号召,符合条件的员工从6月12日起,施行“896”的工作制度,即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奋斗100天”。另外,还有补充通知说明:外籍员工不强制,按照他们的意愿。
明显违背双休制度和法定工作时长,叠加中国籍和外国籍员工区别对待,无论哪一点,都令网友感到震惊和愤怒。
就上述网络传闻,《凤凰周刊》记者向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求证。对方回应称,“此事完全是造谣,根本没有这么回事,公司也没有这个规定。”
但关于宁德时代“896”工作制度的讨论,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并不罕见。
根据财联社的报道,有宁德时代内部员工已经确认了“896”工作制确有此事,且部门开会已经口头通知。
半年前从宁德时代离职的达达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加班不是很正常嘛,‘896’工作制很早就开始执行了。”
达达表示,自己在宁德时代工作了大半年,“896”工作制的实施要比自己入职更早,不少同事因为扛不住加班,待了一个月就“跑路”了。
如达达所说,在小红书上搜索“宁德时代”,与之相关帖子超过5万篇。其中,“宁德时代加班很严重吗”“宁德时代加班费怎么计算”“宁德时代加班太严重”等话题下,不少自称宁德时代的员工分享着自己的加班经历。
一位小红书用户于2023年开始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的“宁德时代生活”,包含了出差、加班、参加年会等众多经历。而类似“天天赶作业加班到深夜,头里面好涨疼”“又是加班到深夜的一天,想转行了”“20天平均加班到九点半,最晚一次是11点多……”的内容,在其个人分享中,屡见不鲜。“周六保证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证!入职两年加班干到最晚一次是凌晨一点半,第二天照样早八,经常14休1……”
尽管对于“896”工作制,宁德时代官方表示并未做过统一要求,但对于员工来说,加班并不少见。
“宁王”的中年危机
内部“自卷”背后,是宁德时代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的事实。
2023年财报显示,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2%。但在2022年和2021年,宁德时代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52.07%和159.06%。
市占率下滑,是影响宁德时代业绩不及预期的因素之一,但又不是决定性因素。
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2023年全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 387.7GWh,同比增长32.6%。虽然宁德时代的装机量达到167.1GWh,以市占率43.1%排在第一,但相较于2022年48.2%的市场份额,已大幅下降5.1个百分点。
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尽管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提升了4个百分点至48.9%,电池销量同比增长超25%,但却依旧没能“拯救”营收。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报,宁德时代实现营收797.71亿元,同比下降10.41%,这也是该公司连续两个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市场份额在提高,公司收入却没有增长背后,是剑拔弩张的动力电池价格战。宁德时代也在投资者纪要中解释道,“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下降,电池价格相应下行。”
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中间价最低报价已经跌破10万元/吨。与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52.25万元/吨的价格相比,2023年全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幅达80.67%。到了今年1-2月,电池级碳酸锂的均价已经跌至9.7万元/吨。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告诉《凤凰周刊》记者,相较于2020年,宁德时代每GWh动力电池的价格,已下降近30%。
不管是主动降价,还是市场所迫,都足以说明,曾经让车企喊出““天下苦宁王久矣”的宁德时代,正在放低姿态。
借力广泛的全球市场布局和雄厚的技术实力,2021年5月31日,宁德时代市值突破万亿,成为创业板第一个市值破万亿企业。
“896”对宁德时代影响几何?
押中赛道,快速崛起,业内一直把宁德时代的发展看成是曾毓群“豪赌”新能源赛道的阶段性胜利。
曾毓群入局锂电池行业之时,这个赛道曾被视为一片红海,技术门槛高,成本要求高,产能更新周期时间长,风险不可小觑。
但站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风口上,曾毓群率领宁德时代一步步跻身行业龙头。
站在顺风周期上,豪赌会带来大步前进。站在逆风周期上,则是负担重重。
首先就是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库存压力显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销量为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但相较2021年同比增长147.5%,以及2022年全年90.9%的增长率,已大幅下降。
但宁德时代的产能和产量却在逐年提高,这也使得电池系统的库存不断增加。
财报显示,2018-2022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生产量从26.02GWh提高到325GWh,销量从21.21GWh提高到289GWh。与此同时,库存量也从5.55GWh提高到了70GWh,增长了12.6倍。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告诉《凤凰周刊》记者,面对消费疲软和库存压力,传闻中的“896”工作制即使属实,也未必能直接解决根本问题。
余丰慧进一步谈到,“加班可能短期内提升产出,帮助消化库存或加快新品推出,但长期看,企业更需通过优化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策略来增强竞争力。过度依赖加班可能导致员工疲劳、创新力下降,反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为了缓解库存压力,2023年初,宁德时代还推出了“锂矿返利”计划。即面向理想、蔚来、华为、极氪等战略客户,在未来三年车企采购的部分电池价格,按照碳酸锂20万元/吨成本结算。作为置换条件,签署合作的车企,需将未来三年约80%的电池采购量给宁德时代。
只是,一路下跌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远超宁德时代的预期,“锂矿返利”的小算盘也因此未能打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宁德时代的库存量依旧有70GWh。
“我们认为2023年电池就已经过剩了,行业将会进入惨烈的竞争。”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
如崔东树所说,导致宁德时代库存压力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动力电池供给大于需求,且供需失衡情况逐渐严重。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2023年,我国动力锂电池销量占产量之比已从85.3%下降至79.2%,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占产量之比从54%下降至49.8%。
不仅如此,在车企纷纷拥抱磷酸铁锂电池的时代,尽管宁德时代凭借43.11%的市场份额,在2023年排在第一名,但88.77GWh的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远不如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的比亚迪,磷酸铁锂105.48GWh的装机量。比亚迪也凭借这一数据,在2023年取得了27.21%的国内市场份额。
业绩增速放缓、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友商紧追不放……重重包围下,现在的宁德时代,正在打,也不得不打一场行之有效的“突围战”。
2023年8月,向来TO B的宁德时代为神行超充电池举办了一场发布会。这不仅是宁德时代“零的突破”,也是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第一次。
随后,“充电10分钟,神行400公里”的广告语便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同年11月,宁德时代又在广州车展第一次提出了“含宁量”这个概念。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宁德时代从TO B向TO C的尝试,看似是对品牌曝光的提升,但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轻品牌而重宁德时代”——即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整车的品牌并不是绝对重要的,但只要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就值得信赖。
当然,想让更多消费者信赖,产品就必须有足够吸引力。在固态电池成为新“风口”的当下,宁德时代也在抓紧布局。
4月,宁德时代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提到,“公司非常重视固态电池,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布局,拥有大量技术储备,最近加大了很多投入,在固态电池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全球化战略也是宁德时代“突围战”中的重要一环。
6月19日,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宁德时代宣布了一项新的组织架构与汇报关系调整。调整后,宁德时代所有工厂被重整为国内和海外两个大区。此举,也把海外业务放到了和国内业务同样的重要性上。
只是,在新的套路为宁德时代带来实质性利好之前,宁王只能不断地向内施加狼性。
这对香港首富曾毓群来说,其实也是一场新的豪赌。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