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庚子西狩时,吃穿用度如何解决?
2024/06/05 | 作者 刘江华 | 编辑 陈祥
大事不妙,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第二天凌晨,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出德胜门。他们经怀来、宣化、太原等地,于10月26日逃至西安。第二年10月6日,在西安流亡近一年的慈禧一行,启銮回京。
这一时期,史称“两宫西狩”或“庚子西狩”。
国破家亡的苦楚,让慈禧开始进行一定程度的反省。据载,慈禧曾自责:“我总是当家负责的人,现在闹到如此,总是我的错头;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人民,满腔心事,更向何处诉说呢。”她表示“诚可愧痛”、“我不料大局坏到如此”。为挽回民心、振刷国势,1901年1月29日,她在西安行在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了实行新政的上谕。
狼狈出逃:两天没有吃东西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出逃,是相当狼狈的。关于他们出京的情形,《拳变余闻》等笔记小说如此记载:8月15日黎明,慈禧、光绪帝听说洋兵已入城,便乘骡车仓促出宫,王公内侍等则步行跟随。到昌平贯市村,改坐驼轿,光绪帝与贝子溥伦同一乘,慈禧太后和隆裕皇后同一乘,“是日勺水未入口,晚宿于民居”。
在9月10日抵达太原之前,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慈禧一行始终没有公开身份,没有仪仗,没有旗帜。不仅如此,为了顺利出逃,他们均脱下皇家服饰:慈禧太后穿蓝布夏衫,扮成逃亡的汉族妇女;光绪帝则着黑纱长衫、黑布战裙等普通百姓服饰。
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时为怀来县知县。8月17日,慈禧一行逃到距怀来县城25公里的榆林堡,吴永冒雨前往迎驾。据其所著的《庚子西狩丛谈》一书记载,见到吴永时,一向以精明狠辣著称的慈禧竟一度失态,哭诉她两日来的凄惨情形: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或是有井却无取水器物,或是井内浮有人头。无奈之下,她只好和光绪帝嚼高粱秆解渴。
据慈禧所言,16日晚在岔道口,她和皇帝仅同坐一张板凳,相互贴背共坐,仰望达旦。当地一度流传的民谣“当晚两宫宿岔道,一条板凳两条龙”,描绘的就是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不敢宽衣就寝,仅坐在凳子上稍事休息,随时准备逃跑的狼狈。
此番见面时,自称“已完全成一乡姥姥”的慈禧告诉吴永,自己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此前得知两宫到来,吴永曾命人熬制了三大锅绿豆小米粥。但其中两锅被溃兵所抢——剩下的一锅,还是吴永自己坐在店门石礅上,亲自守卫,才没有被乱兵所抢。
饥肠辘辘之下,慈禧等对这一锅绿豆小米粥赞不绝口。她还让李莲英告诉吴永想吃鸡蛋。兵荒马乱之际,十室九空,吴永好不容易在一商铺找到五枚鸡蛋,“得之乃如拱璧”,煮熟后,用一粗碗装好呈进。慈禧一口气连吃了三枚,剩下两枚赏给了光绪帝。
仓促逃亡,铺盖行李衣物等均不及随带出京,两宫一行没有准备多余的衣服。赶上大雨,晚间较冷,慈禧太后让吴永给她和皇帝、格格们找些替换衣服。吴永赶回衙署,找出其已故母亲的几件衣服先呈进。慈禧竟然也不嫌弃,说“能暖体即可”。至于光绪帝的替换衣服,还是吴永找出自己平日所穿的马褂、长袍。而两位格格的衣服,吴永家中一时并无合适之衣,他情急之下想到旗籍妇女可通用男子衣,便又将自己所穿的几件长衫打包进呈。
9月6日,慈禧一行逃到山西原平,寻找住所时,“仅得泥屋一处,且停空棺数具”。听了督办前路粮台的岑春煊的奏报后,慈禧面对如此大不敬之事竟然没有生气,和颜悦色地让岑春煊等将棺材移出,当晚即住进此泥屋。
9月8日,慈禧一行到达忻州。这一天正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如果在京师皇宫,慈禧肯定要大操大办。如今如此落魄,她哪有心思欣赏和过节?草草住了一夜,过了一个凄凉冷清的中秋节,第二天便匆匆上路。
从在紫禁城的锦衣玉食,到如今逃难路上啼饥号寒,不知慈禧是否心生“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之慨?
粮食供应:恢复20多年前左宗棠西征运粮旧道
9月29日,清廷下诏巡幸西安。10月26日,慈禧、光绪帝一行抵达此次西逃的终点——西安。
综合《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庚子西狩丛谈》等史料,慈禧等出京时,仅有肃亲王善耆、庆亲王奕劻、贝子溥伦、军机大臣鹿传霖、协办大学士刚毅和王文韶、刑部尚书赵舒翘、理藩院左侍郎那桐等十数人随驾。西逃过程中,清廷多次下旨,让京官前来行在,以维持中枢机构的正常运转。到了10月间,留守京师的官员大量奔赴行在,行在中央行政机构已大体完善,“每日上朝之王公大臣逐渐增至近百”。
因此,解决这上百号人的吃穿用度,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祸不单行。就在慈禧一行西幸长安之时,陕西及其周边省份正在经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史称“庚子大旱”。据记载,“1900—1901年冬,至少有30万绝望饥饿的农民来到了西安城”。蜂拥而至的饥民,加上随扈而来的文武百官及其眷属,使得西安的粮食供应面临严重困难。
慈禧太后等驻跸西安后,除下诏豁免沿途经过的陕西州县钱粮外,还急令各地赶紧运粮来陕。她要河南巡抚裕长赶运河南现存赈余粮三四万石,并筹拨或截留过境京饷10万两购米麦速送至行在;催促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各省迅速筹解给陕西的共30万两协济银等。
1900年7月,天津被八国联军占据后,原有的海路已然不通,陆路也因战乱阻塞。这局面以至于南来的漕粮无法在第一时间运抵京城,影响到百官的粮饷发放和基本生活。为解决这一困难,清廷在清江浦(今淮安)设转运局,谕令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各地采买粮食,通过水路运至清江浦,再由陆路运抵德州,然后分水陆两路分运京师。
如今,为了解决行在用粮供应问题,清廷将设在清江浦的转运总局移设汉口。运粮路线规划,沿20多年前左宗棠西征时的运粮旧道,由汉口走襄河水路运至河南老河口,再由河南过紫荆关运抵西安。
经清廷一再催促,9月7日,清江浦转运总局起运上用白米400石。9月18日,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均起运米粮10万石。9月25日,湖广总督张之洞进贡御用白米100石。10月26日至11月1日,河南起运大米2500石。10月31日,张之洞又认购粮食10万石,并遵旨为朝廷代购大米40万石等等。
据刘坤一的测算,粮食由江苏运至西安,每石运费需银6两。清廷此举,可谓不计成本。而努力种种,终于使得西安的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
1900年代到1940年代的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带,慈禧西逃那会儿尚未经过这里,但沿途所见人民的贫穷已经足够触目惊心。倘若慈禧见到黄土高原的贫瘠景象,恐怕受到内心冲击会更大。
银钱报效:袁世凯最为积极
慈禧有钱。按照今人贾英华《末代皇帝的非常人生》一书的介绍,仅慈禧的内帑银,就有黄金36万两、白银400多万两——合计约银一千五六百万两。庚子西狩时,这笔巨款正存放于宁寿宫内。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此时京师正被八国联军所占。
于是,在慈禧一行叠次西逃的同时,让各地督抚筹款筹粮以供应行在的谕旨,也如雪片般飞向东南。8月17日,朝廷令河南巡抚裕长、护理山西巡抚李廷萧将应解京饷等“迅解行在,以备急需”。8月31日,就在慈禧一行尚在山西之际,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端方就发电给刘坤一、张之洞等南方各省督抚,表示因遭逢大旱,陕省库空如洗,恳请南方各省接济粮食与银两。
8月29日,在端方发电之前,袁世凯就先行凑集银10万两,并截留山东境内安徽运解京饷银11.6万两、江苏解京饷银5.05万两,共计26.65万两送往行在。9月17日,袁世凯又筹解21万两。不完全统计,慈禧西狩期间,袁世凯解送西安行在的银两不下80万两。
9月7日,正在清江浦主持粮饷转运的恽祖祁告诉张之洞,两江、江苏、浙江、广东、江西的头批汇解京饷75万两已运往行在,第二批30余万两在月底可行。据罗惇曧的《西巡回銮始末记》,至1901年三四月间,各省所解往行在的银两,“已有五百万之多”。
9月2日起,人在山西的慈禧,下旨按官员出差例给随扈的王公大臣等发放津贴,并制定了各级津贴标准。亲王郡王每日60两,贝勒贝子每日30两;文职二品以上京堂官每日给银7两,三品以下京堂官5两;武职一二品每日7两,实缺参佐章京3两。
要知道,按清廷官制,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才180两、二品150两,另按俸银每两给俸米一斛——平均下来每天不到半两银、半斛米。如今,二品以上官员每日津贴就有7两——这可谓高薪了,同时也表明行在已经度过了银钱危机。
9月12日,督办前路粮台的甘肃布政使岑春煊告诉慈禧,粮台至今已收到各处解到之款大约23万两。在发放了王公大臣津贴、各营军饷和委员薪水后,剩17万两。
文化娱乐:张之洞煞费苦心
和袁世凯积极报效银两不同,张之洞更关心的,是行在的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食粮。
野史笔记记载,光绪帝在西安期间,性情比以前开朗,身体也比在京时健旺,不时还与太监们嬉戏。光绪帝喜读书,只是仓促逃亡,自然不可能带上书籍。为满足皇帝的读书需求,内廷时常派人到坊间购买《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古籍。
在此期间,光绪帝需用《大清一统志》,而在陕西遍觅不得。无奈之下,端方只好请张之洞帮忙代购。《大清一统志》成书于乾隆年间,初辑356卷,后续编扩至皇皇500卷。张之洞本想购买殿本500卷原书,但遍访湖北全省都没有找到,再请“苏、杭、湖南等省于书肆及藏书家广为搜求”,也一无所获。最终,他只在上海找到一套五百卷的缩印本,但字体较小,阅读不便。无奈之下,张之洞只好将在扬州买到的356卷大字本进呈。
考虑到“有书不可无图”,张之洞还细心地为光绪帝进呈《皇朝舆地全图》《赤道南北恒星图》《地球全图》《亚西亚东部奥地图》等,供皇帝阅读《大清一统志》时参考。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藏的“张之洞档案”,此期间,张之洞还为行在进贡了《御批通鉴辑览》《御选唐宋诗醇》《御批通鉴辑览》《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历代名臣奏议》《明名臣奏议》等古籍。为了这批书籍,仅“张之洞档案”就存有15封相关电报,可见当时搜书访书之难,亦可见张之洞的用心。据历史学家茅海建的研究,从“张之洞档案”来看,在其办理各种贡品事务中,购置书籍是其中工作量最大、牵涉区域和人员最多的一项。
光绪帝以读书为乐,慈禧则靠画画消遣。据载,在西安期间,慈禧喜欢同云南人缪素筠“闲论今古”,或者让后者为她代笔作画。
缪素筠从小就聪颖端淑,爱读书和绘画。其小楷秀健俊逸,绘画以毛、花卉为佳。她结婚后不数年,丈夫病故,不久翁姑皆亡,只好以卖书鬻画度日。《清宫遗闻》记载,光绪中叶,慈禧太后想学绘画,又学作大字,常书福寿等字以赐大臣等。为此,她下旨让各地督抚寻访一二代笔妇人进宫。缪素筠由四川督抚选送入京。经慈禧召试,留在左右,朝夕不离。慈禧西逃,缪素筠亦随驾即西安。闲来无事之时,慈禧便将其召入寝宫,赐坐地上,闲论古今。
9月29日清廷下诏巡幸西安后,陕西巡抚端方即奏设支应局,专门办理行在的供应及宫内一切琐碎事宜,以西安知府胡延为支应局提调。胡延作的“长安宫词”中,有一首就是描述缪氏宫中陪侍慈禧的情状:供奉何人进画图,行宫亦有恽情于。日长频唤先生入,伏地闲谈当说书。
笔记小说记载,慈禧在西安将近一年,留下不少墨宝,以至于“西安市上她的墨迹很多”。听说西安碑林多古刻,慈禧便“命抚臣各拓一本呈览”。胡延回忆,慈禧太后回銮之时,就带走了大量碑刻的拓本,“车载以归”。
1901年,八国联军的高级军官在北京。八国联军攻占皇城,清廷仓皇西逃,让中央政府威权跌落,历史巨变即将开始。
行在花费:比起京师略有节俭
西逃路上的颠沛流离,让慈禧一行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疾苦。抵达西安之初,她也多次下旨强调节俭,改进各地例贡,“所有各省每年例贡,除茶叶药材及有关于祭祀颁赏等项外,其余一切食物,着永远一并停止”。与此同时,她还停止了万寿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筵宴。
据胡延记载,两宫在长安,“每月茶膳两房,所需不过三四千金,大坦坦厨房百余人茶饭,皆在此数。”平均下来,每日也就买鸡三四只、猪肉十余斤而已。
每月三四千两的茶膳花费,是个什么概念呢?清朝末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其母隆裕太后每餐的菜肴有百样左右,要用六张桌子才能放下。而据书中所收录的《分例肉斤鸡鸭清册》记载,宣统二年九月一个月之内,年仅5岁的溥仪一人就吃了“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只鸡鸭”。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碗老米膳,一个馒头和一碗粥”。统计下来,隆裕太后、溥仪以及其他4位太妃等6人,一个月的膳食开销就高达14700多两。果真如此,慈禧一行在西安可谓节俭了。据野史笔记,慈禧自己也说:“向来在京膳费,何止数倍!今可谓省用。”
慈禧喜欢看戏。清宫档案显示,光绪九年六月十二日(1883年7月15日),慈安太后27个月的丧期结束。第二天,慈禧就下令紫禁城立即开始唱戏,没有再多等一天。
咸丰十年(1860)七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咸丰帝率后妃等出逃热河。喘息甫定,便于12月初宣召升平署伶人前往唱戏。第一批伶人12月15日抵达热河,咸丰帝即传旨一个星期后在烟波致爽东院开唱。甚至,伶人的戏装是否齐全,他皇上都不在乎,“衣裳齐不齐不要紧,只有官帽就好”。国难当头,咸丰帝无能为力,看戏作乐却一直没有间断。据统计,在热河行宫的伶人将近200人,数量已超过道光初年一倍有余。史料表明,在咸丰帝生命最后的半个月里,山庄演戏频繁——15天内演了11天的戏。
和咸丰帝相比,西逃的慈禧一行在看戏方面略有收敛。史料表明,在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慈禧一次戏也没看,也没有召伶人西来。
但无论如何,身为九五之尊,即便在西安,慈禧的享受也非常人可比。比如,日常膳食外,慈禧冬天喜欢喝牛奶。由于“秦中年荒牛少”,所以在数月之间,西安支应局总共搜购了6头乳牛,将其养在宫里,并开辟了专门的牧牛院,以随时供给慈禧。这方面的开销,每月就达银二百余两。到了夏天,慈禧喜欢喝冰镇酸梅汤,但是西安天气炎热并没有存冰,于是便派官员到百里之外的太白山拉冰——仅此一项,相信所费不菲。
两大忠臣:“从患难中奋翅而起”
两宫落难之际,也是大臣们争表忠心之时。
慈禧一行西逃之初,只有100多人随扈。时任甘肃布政使的岑春煊不顾陕甘总督魏光焘劝阻,亲率两三千人星夜入京护驾。在兵荒马乱、文臣武将自相逃命,两宫身家性命难保的危急时刻,由于岑春煊的忠心耿耿护驾,慈禧等得以平安到达西安。这使她颇为感动,曾多次对岑春煊说:“我母子西巡时,若不得到你照料,恐将饿死,焉有今日?我久已将你当亲人看待。”西狩期间,岑春煊被慈禧任命为前路粮台督办,之后出任陕西巡抚,并于1902年署理四川总督——此时年仅41岁。
据《袁世凯全集》,慈禧出京后第7天的8月22日,袁世凯才获知准确消息。他开始积极为行在筹饷、筹粮、筹衣物。除筹饷近100万两之外,他还频繁进贡。贡品中,有生活物品如恩面、博粉、凤尾菜及各项羊皮,有端午节所用物品,有为慈禧生日而准备的长生寿佛、平安如意等等。甚至,他还自掏腰包,进呈杂色绸缎160匹、袍料40套,以及“寻常用物、食品八事”等。
正是这些忠心表现,让落难中的慈禧倍感欣慰,以至于把袁世凯与率先勤王护驾的岑春煊一并视为“从患难中奋翅而起”的两大忠臣。1901年11月7日,直隶总督李鸿章逝世,年仅42岁的袁世凯即署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素有天下第一总督之称,拱卫京畿,地位重要。袁世凯1899年12月6日才署任山东巡抚,如今未满两年即获此职,可谓升迁快速。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西狩期间的表现,也颇为突出。1901年8月31日,在端方救急电报到达之前,张之洞就发电报给荆州道台奭良,让后者购买荆州缎袍褂料100套、河溶绢200匹,进贡行在。张之洞此举,是考虑慈禧等人仓促出逃、衣服不足。
据“张之洞档案”,两宫西狩期间,除前文所说的图书古籍之外,张之洞至少还进呈了三批贡品。第一批有丝棉300斤、燕窝20斤、火腿200只、米100石等,由于贡物太多,“笨重者装车五十七辆,细软用夫五十九名”,仅运费就需银4万两。
第二批有物品24种,包括大对虾、醉鱼、广东腊鸭、辣豆酱、卤虾黄等食品,以及冬笋、宜昌橙、广东柚等时蔬鲜果。更让史学家惊讶的是,贡品中有挂镜、坐镜——供慈禧等后宫梳妆打扮之用。湖北铸小银元30万元(计21600两),以便于慈禧等赏赐之用。
第三批贡品中的酱肉、酱蟹、糟蟹等,购自上海。尽管路途遥远,但张之洞无一例外都命将食品的样品先送到武昌,尝过后再决定是否进贡。为了进贡的四石湖北枣阳香米,张之洞先后至少给襄阳地方官发了八封电报,亲自催问香米的味道等。
很快,慈禧就忘记此“乾坤忧痛”。在回銮之前一个月,她就开始布置升平署接驾的差事:明明是不顾国家安危仓皇出逃、在外颠沛流离一年多才回到京城,她却要在乾清门内预备德胜乐。慈禧等1902年1月8日抵京,2月7日,乾清宫、宁寿宫即开始伺候戏。当日,乾清宫上演《金庭奏事》《锡福通明》。慈禧所居住的宁寿宫,更是一气演了《跳灵官》《福禄寿》《万寿无疆》等12出,一派歌舞升平。
和出京时的仓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回銮时的物力极其丰盈。据载,慈禧回銮之时,所带行李除了各部院文卷共计403辆大车外,还有大量的金银玩物,仅碑帖就有数百本。西安知府胡延说:“两圣知长安碑林多古刻,命府臣各拓一本呈览。拓本百余种,惟命将唐开成石经精拓数十本,车载以归。”
在外敌入侵之际抛臣民仓皇出逃,让慈禧乃至清朝的统治失去了合法性。尽管迫于无奈而颁旨实行新政、仿行立宪,但慈禧等又千方百计加以拖延,以至于民心尽失。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逊位,统治中原268年的清朝退出历史舞台。此时,距两宫西狩及回銮,不过短短的十年。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