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打造统一中国的仁义之师
2024/03/15 | 作者 霍安治 | 编辑 陈祥
楚州(淮安),周世宗显德五年正月,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一声令下,剽悍殿前军双眼发赤,开始屠城。
淮安是淮上重镇。周世宗亲征淮南,泗州(泗县)、濠州(蚌埠)、海州(连云港)、泰州与静海军(泰州东)不战而下,大军由淮河到长江如同行军。只有楚州守将张彦卿与郑昭业死守孤城40余日,周军损失惨重,世宗怒令屠城。赵匡胤不敢怠慢,亲自巡视城区,紧抓屠城进度,却见到一名被斩去头颅的妇人横倒路上。藏身在尸体下的幼儿,不懂母亲遭遇,握着乳头继续吸奶。
五代年年征战,将领都是满手血腥的老军人。赵匡胤杀人如麻,同样残酷,见了这乳下幼儿,却突然觉悟。他抱起幼儿,找了个乳母抚育,并下令封刀止杀。这位不知名的妇女,激发了中国古代史上最仁慈的统一之战,拯救了亿万生灵。
黄袍加身后,赵匡胤以统一中国为职志,战争无法避免。然而,赵匡胤一心追求不伤害百姓的新形态战争。他放慢步伐,费时十年,将后周留下来的冷血军队改造成不扰民的仁爱之师,才发动统一战争。击灭各方敌国后,赵匡胤对收复区的军民非常慈爱,大力调节民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
元代史官回顾宋朝开国之君,肃然起敬,给予最高评价:“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关公再世
宋太祖年轻时,是后周第一猛将。他作战骁勇不怕死,用兵更是残酷无情,赢得五代冷血军人的敬畏。
赵匡胤的成名战,是周世宗显德元年亲征北汉的高平之役。这是世宗即位后首次亲征,只能胜不能败。对手却是北汉国君刘旻亲率的3万剽悍河东步兵,以及辽国名将耶律敌禄统率的1万契丹铁骑、5万奚部轻骑。
北汉联军于上党盆地入口的高地摆阵,“东西列阵,颇亦严整”,一交战就猛击周军东翼,一举击溃最精锐的侍卫马步军。后周主将掉头就跑,千余步兵跑得慢,当场弃甲投降。周世宗急派近臣拦住逃跑军官,要他们重整队伍,但军官们吓破了胆,大呼“官军大败,余众已解甲矣”,不理诏令拼命后逃。
周世宗急了。《十国春秋》记载,皇帝亲率50名殿前侍卫出击,杀进北汉大阵。这些侍卫是全军武艺最高强的“内殿直”(尉级侍卫官),“莫不以一当百,奋勇争先。周将赵匡胤、马仁瑀、马全乂及(张)永德等,摧锋陷阵,势不可遏”。他们一口气击破万人大阵,直冲刘旻的牙帐。刘旻正在“张乐饮酒示闲暇”,骤然遇袭,指挥失措,全军大乱。
五代的骑兵冲锋,并不是以长矛关刀等手持长兵器冲击,而是以神乎其技的“骑射”,于策马飞驰中连续射箭,在马前射出一条血路。《宋史》生动记载,随周世宗冲锋的“内殿直”马仁瑀,以骑射“摧锋陷阵”的战场实景。他大呼:“主辱臣死,安用我辈!”然后,他“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
要以弓箭连毙数十人,不但射击必须精确,更得使用射程超出敌人的强弓。《宋史》记载马仁瑀“挽弓二百斤”(1石6斗),射程达到200步。相比之下,当时步兵战斗的标准射程,是依照8斗弓设定的60步。
马仁瑀马上骑射,射程是北汉步兵的3.3倍。1名以强弓远距离精确连杀数十人的内殿直,能在队形严整的大阵上迅速开辟出一条伏尸满地的冲锋路。50名纵马飞驰的内殿直同时冲锋,能一气射杀数百人,对方整个先锋大阵都会在瞬间失去斗志。
刘旻急令“先锋都指挥使”张元徽反击,但张元徽的座骑惊慌跌倒。一位内殿直眼尖,将他一箭射杀。刘旻吓坏了,“自麾赤帜收军,军骤退不能止,互相蹂躏,遂大败”。一旁的契丹骑兵看得魂飞魄散,一箭不发就逃离战场。
《旧五代史》记载,这50名内殿直中,以赵匡胤最为神勇。他“驰骑于阵前,先犯其锋”,周军士气大振,“战士皆奋命争先”。《宋史》记载,周世宗临阵指派当时只是下级军官的赵匡胤为统兵将领,与“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军总指挥)张永德各领2000“牙兵”(亲兵)追击,杀得敌军“僵尸弃甲填满山谷”。
周军乘胜攻略晋南首府河东城(运城)。赵匡胤再次临阵当先,率兵火焚城门,“左臂中流矢”,周世宗急令抢下火线,才保住性命。
世宗亲征大胜,帝位自此稳固,赵匡胤是头功。他由尉级侍卫官直升永州防御使(不到任遥郡寄禄的将官),出任“殿前都虞候”(殿前司第三指挥官),创造更惊人的战功。
显德三年,赵匡胤领军攻滁州,击败南唐“北面行营应援使”皇甫晖指挥的15万大军,将敌军压迫到滁州城下。皇甫晖是南唐最会摆阵的主帅,他军前喊话“愿成列以决胜负”,要求赵匡胤暂缓攻势,让他摆阵决战。
《宋史》记载,赵匡胤“笑而许之”。等皇甫晖大阵摆好,赵匡胤吃定败军不敢认真抵抗,单骑“拥马项直入”,紧抱马脖子冲进敌阵,一路冲到皇甫晖面前,手起一刀劈中头部。皇甫晖重伤落马,南唐军阵大乱,周军轻松破城。
将帅单靠个人骁勇,不足以服众,只有具备铁石心肠,才能使部属舍生忘死。赵匡胤攻下滁州时,他的童年玩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占领扬州,南唐主力反攻,韩令坤斗志动摇,一度弃守城池。周世宗急令赵匡胤援救,他一个军令,就稳住了军心:“扬州兵敢有(退)过六合者,断其足。”
赵匡胤勇冠全军,更是个练兵奇才。周世宗将他提拔为殿前都虞候,首要重任,就是重整禁军。
《大驾卤簿图书 》局部,描绘了随宋太祖出行之护卫军队。
建立新禁军
五代皇帝经常亲征,作战常以禁军为主力。只是禁军沿袭唐制招募成军,终生服役,易于老化。老兵不但体力褪色,更是难以管束的“兵油子”,管理必须出奇招。
梁太祖朱温首创军人于脸上刺番号,队官阵亡,全队斩首,称为“拔队斩”。若是逃兵,抓回更是“无不死者”。后唐诸帝则以重赏笼络军心,唐废帝李从珂攻占洛阳,将全城财产搜刮一空以犒赏部队,太后也得捐出首饰,但重赏使禁军军风涣散。后晋灭唐、契丹灭晋、后汉逐契丹、后周代汉,每个国运转折的关键战场,禁军总是望风而降。任它朝代如何变换,禁军只求守住编制饭碗。
《文献通考》记载,到了后周,即使是战力为禁军之最的殿前军,也已不堪作战。“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则降,其所以失国多由此。”
高平之战,是禁军丢人现眼的极致。两位弃军逃跑的将领,一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一是“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分别是天子侍卫亲军的骑、步主将。周世宗怒气冲天,将两名都指挥使处决,又杀了70余名逃跑的偏裨将校,再杀光阵前投降的1000余名周军,连带屠杀2000余名河东降兵,才勉强消减怒火。
他对近臣大吐苦水,“百户农夫,未能赡一甲士”,100户农民交的税,不够养1个兵,“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周世宗痛下决心,让赵匡胤重练禁军。赵匡胤的方法是全军“简阅”,破除情面,淘汰老弱。他更别出心裁,进行全军大比武,设置“殿前诸班”六等荣衔,授予“武艺超绝者”,激起竞争练武风气。同时,他亲自遴选禁军各部将校,将“老弱羸小”的军官全部裁员。《旧五代史》记载,经赵匡胤整顿后的禁军是:“诸军士伍,无不精当。兵甲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
由赵匡胤整训的禁军,战力大幅提升。滁州之战被俘的皇甫晖原是后唐老兵,对旧禁军知根知底,被俘后获周世宗召见。他自称“前后南北二朝,大小数十战未尝败”,但赵匡胤练的兵,简直是“天赞大朝之盛”,他败得心服口服。
“简阅”只是破题。黄袍加身后,赵匡胤立志统一中国,更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土,必须练出更强大的禁军。于是,他制定“更戍法”,让全军动起来。
晚清中兴名臣、湘军首领胡林翼说得好:“凡兵之气,不见仗则弱,常见仗则强。久逸则终无用处,异日则必不可临敌。”部队不能闲下来,若久驻不战,就会“筋脉皆弛,心胆亦怯,不仅难战,亦必难守”。只是战争成本高昂,朝廷不能天天打仗。因此,赵匡胤规定后方部队定期长途行军,轮调战乱边城,“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
长途行军是对士兵意志力的考验,更能有效磨练军官领导统御与作业能力,是平时练兵妙法。胡林翼说:“兵犹水也,不流则腐。治军之道,必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典法。”
《宋史》记载,更戍法使全国“更戍交错,旁午道路”,道路两侧常见部队行军。部队保持作战活力,也顺带降低藩镇割据风险。禁军以“营”为战术单位,五营设一“军”,多军设一“厢”。但新时代禁军的“厢”与“军”并不是“会战单位”,而是训练中心。
形象地说,“战术单位”是积木,“会战单位”是将积木组成各种形状作战的高等司令部。宋太祖将“都指挥使”(厢与军指挥官)的权力限于训练部队,不准组合积木作战。训练合格后,以营为单位出戍边城,由陌生边将指挥,“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将领即使有心割据,也抓不了部队。
都指挥使全力狠抓训练,赵匡胤于后周建立的“简阅”制度随之大放光彩。“殿前司诸班”由6等增为15等,每年军官“转员”(晋升)考核更要严测骑术与战技。“凡列校转补,有司先阅走跃、上下马”,战技考试还是射箭,只是中高级指挥官年纪较大,体力退化,标准降低为“弓射五斗,弩广一石五斗”。
练成了活力充沛的禁军,宋太祖的下一步,是选出不好杀人的主帅。
统一中国避免杀人
五代将领个性普遍残忍。被赵匡胤生擒的皇甫晖,是当时暴力军人的典型。
他原是后唐士兵,“骁勇无赖”,久戍瓦桥关(雄县西南),熬到轮调,部队调防贝州(清河)。但皇甫晖老家在魏州(大名东北),他想家情绪不稳,晚上聚赌大输,突然聚众闹兵变。一个小兵直接找上“都将”(独当一方的禁军高级将领),要胁谋反。都将不从,被他当场斩首,带着脑袋再找“裨将”(副指挥官),轻松夺得兵权。他连夜起兵,火烧贝州,回到魏州老家。但一到魏州,就亲率“甲士数百骑”挨户抢劫。《新五代史》记载,皇甫晖到一处国姓人家,大呼“吾当破国”,全家杀光。他再到一万姓人家,又大呼“吾杀万家足矣”,“又尽杀之”。
普通士卒尚且如此,赵匡胤的“内殿直”战友,更是极端暴力的恐怖分子。在高平大战建功的马仁瑀,父亲原本栽培他读书,在“乡校”读启蒙课本《孝经》,“旬余不识一字”。“博士”(老师)拿戒尺将马仁瑀打了一顿,他出手报复,小小年纪竟烧了学校。
赵匡胤也是脸上刺字的老粗,个性豪迈过人。《曲洧旧闻》记载,宋太祖初登帝位时,军心不稳,车驾过桥被放了冷箭,“飞矢中黄伞”。侍卫大惊,皇帝却放声大笑。他敞开衣襟,露出前胸,大呼“教射,教射”(让你射)。
宋太祖即位后,十国还剩北汉、后蜀、吴越、南唐与南汉5国,还有割据马楚旧境(湖南)的武平军。他以统一中国为职志,但拥护他的将帅个个嗜杀。建隆元年,镇守潞州(长治)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叛乱,赵匡胤派最亲信的安国军节度使李继勋与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平叛,结果一个烧了平遥县城,一个杀了数千降兵。讨逆虽得胜,朝廷却落得满手血腥。
李继勋与石守信,都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他们一共十人结义,号称“义社十兄弟”,于陈桥兵变时掌握了殿前军、控鹤军与铁骑右厢军等汴京守军主力,赵匡胤才能顺利称帝。他巩固权力后,却出手拔除弟兄们的军权。
正史记载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野史记载却十分惊悚。诗人王巩记载,宋太祖召集“十兄弟”,发给弓箭,一人一马,不带卫士到密林喝酒。喝到兴起,赵匡胤对弟兄们说:“此处无人,尔辈要作官家(皇帝)者,可杀我而为之。”弟兄们“伏地战栗”,才有老将辞职潮。
拔掉了老将,赵匡胤迅速提升新主帅。后周时的“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刘廷让、“相州留后”王全斌、“控鹤右厢指挥使”崔彦进,于进剿李筠时展现将才。他们被迅速擢升为节度使,磨练5年,挂帅出征后蜀。他们不负重任,突破大巴山,打开三峡天险,蜀主孟昶投降。
宋军收复了两川,还得安抚降军。宋太祖原有奇策,诏令蜀兵开到京城点阅,出川蜀兵每人“给钱十千”。1万钱相当于10缗,当时富饶长三角田价每亩1缗,10缗足以安身立命。但入川众将贪腐,苛扣降军恩饷,又“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财”,激起十余万降军动乱,入川宋军艰苦清剿长达1年。更黑暗的是,成都城内2万降军不稳,王全斌痛下狠手,诱进夹城全部屠杀。
宋太祖气坏了。他花了5年选帅,征蜀还是搞得满手血腥。四川平定后,宋太祖对凯旋将领进行军法审判,全数降职,而后再费六年,重新磨练主帅。
这次,他看中后周时以内戚为将的曹彬,以及典谒(交际副官)出身的潘美。两人都是职业监军,缺乏实战经验,但个性仁厚。刘廷让攻三峡时,“诸将咸欲屠城以逞其欲”,时任监军的曹彬一力阻止。大军凯旋归来,“诸将多取子女玉帛”,曹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潘美则在平定溪洞僚族时展现仁心,他“穷其巢穴,多所杀获”,却不愿多杀,转以“慰抚”安僚人之心。僚人心悦诚服,迅速汉化,晚唐以来动乱不已的湘南“夷落遂定”。
至于嗜血成性的老派将领,宋太祖谨慎任用。建隆四年,宋军南征荆南(鄂南)与武平军(湖南),太祖以“西南面兵马都部署”慕容延钊挂帅。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老兄弟,但重病在身,不再有杀气,收复两湖不多杀人。
开宝二年,宋军征北汉。敌人是剽悍的河东兵与残暴的契丹铁骑,仁慈资浅的曹彬与潘美无力征讨,宋太祖只能以老派将领统军。于是,宋太祖御驾亲征,紧盯军纪,宣示“朕今取河东,誓不杀一人”,才敢以“义社十兄弟”中的李继勋与韩重赟挂帅,“每擐甲冑毛发皆竖”的猛将党进为前锋。
战火消歇,宋太祖常将老派将领派到面对残暴契丹的河北,颇收以暴易暴的吓阻效果。火烧乡校的马仁瑀,被派到幽州(北京)第一线巡边,又任瀛州(河间)防御使。他将火爆脾气发泄在契丹上,“纵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数万计”,吓得契丹不敢南下打草谷。
开宝三年,曹彬与潘美磨练成才。这年初秋,宋太祖以尚未升任节度使的潘美挂帅,出征割据广东的南汉。潘美军纪严格,不杀不抢,平粤后只杀了500个奸佞宦官,查了“买人男女为奴婢转佣利者”的人贩子,出手解救奴婢。
收复了广东,南方割据势力只剩南唐与吴越。开宝七年,宋太祖以曹彬挂帅、潘美监军,讨伐割据苏南皖赣闽的南唐。后主李煜固守金陵城(南京),宋军围城长达10个月。宋军严禁滥杀掳掠,将士没有甜头,攻城不肯拼命。曹彬又多次暂缓攻城,呼吁城内军民自动投降,却造成反效果。李煜误判宋军无力夺城,3次派使臣晋见宋太祖,要求“缓师”,试图以谈判拖垮统一战争。
围城到了第9个月,曹彬与潘美失去耐性,联名上奏:“兵久无功,不杀无以立威。”宋太祖揽章大怒,亲自批示:“朕宁不得江南,不可辄杀人也。”
“太祖皇帝龙潜时,虽屡以善兵立奇功,而天性不好杀。”朱熹的叔祖朱弁记录了太祖于出师之前对曹彬与潘美的训示,“江南本无罪,但以朕欲大一统,容他不得,卿等至彼,慎勿杀人。”
皇帝严禁滥杀,曹彬只好采用苦肉计。金陵破城前夕,曹彬装病不视事,诸将赶来慰问,曹彬说:“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曹彬逼着诸将“焚香为誓”。《宋史》记载,收复江南成为新形态仁义之师的典范战争,“自出师至凯旋,士众畏服,无轻肆者”。
坚持仁义战争,官兵虽然不能一逞兽性,却感动了各地军民。太祖亲征北汉不滥杀,因盛暑时疫退兵,但河东军民已出现投诚热潮,为宋太宗收服北汉打稳基础。曹彬、 潘美攻取江南不滥杀,割据苏南两浙的吴越国吃了定心丸,两年半后,国主钱椒自请“纳土”,献上江南十四州(军)。
仁义之师打造成功,宋太祖的下一步,是改良他自己。
虎性与仁心
赵匡胤是老军人,脾气十分火爆。开宝八年九月,漫无止期的金陵围城已到第7个月,他万分烦闷,出城打猎。他见到兔子,热血上涌,仿佛又成为少年时那策马杀入敌阵的“内殿直”。他纵马追兔,马失前蹄摔倒。作为皇帝,他勃然大怒,抽出佩刀,一刀将马刺毙。他冷静下来,却又悔恨无比:“吾为天下主,轻事畋猎,又何罪马哉!”他从此之后不再打猎。
“见其过而内自讼”,是孔子称许的仁义境界。宋太祖军功起家,没读过《论语》,却能依圣贤义理自我要求。他从小爱“弹雀”,当皇帝后常到御苑打麻雀。有个大臣故意在皇帝弹雀时奏报急务,赵匡胤召见垂问,却是些不急之务。他怒问原因,大臣却拐弯抹角批评皇上,“臣以为尚急于弹雀”。
皇帝气坏了,抄起随身御斧,以斧柄痛击大臣嘴巴,一柄打落两颗牙。大臣捡起落牙,放进怀里。皇帝破口大骂,你保存牙齿,“欲讼我耶”。大臣平静回答:“臣不能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
赵匡胤立即省悟。他不顾天子颜面,压下怒火,赏赐金帛以示歉意。他曾诏令“禁春夏捕鱼射鸟”,可能出自麻雀事件后的省思。
要整顿五代恶俗世风,不免杀人,但宋太祖不轻用刑杀。被他亲旨处决的恶徒,多是贪官污吏。爱将王全斌造成四川民变,朝臣廷议处决,皇帝却亲批降职轻罚。10年后讨平南唐,太祖召见王全斌,恢复他的节度使旌节,重赏“银器万两、帛万匹、钱千万”。皇帝亲口说明十年前处罚的原因:“朕以江左未平,虑征南诸将不尊纪律,故抑卿数年,为朕立法。今已克金陵,还卿节钺。”
赵匡胤由冷血军人转化为一代仁君,推己及人,也想点化暴力成性的昔日袍泽。他曾对侍臣说:“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何如?”《宋史》记载了侍臣们哑口无言的窘态:“左右不知所对。”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赵匡胤一心求仁,但内心深处住着一只猛虎。平定南唐后,泗州进贡老虎一只,赵匡胤兴高采烈,拿羊腿喂老虎。《事实类苑》记载,老虎“决裂而食,气甚猛悍”,只是吃得太快,一根骨头卡住嘴巴,“口呿不合”。常人见到如此场景,早就吓晕了,赵匡胤却十分兴奋。他向武艺高强的内殿直们递个眼神,一名侍卫把手臂深深伸入虎口之中,迅速抽出鲜血淋漓的骨头,自己毫发无伤。这惊险特技,满足了赵匡胤内心深处的虎性。
“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宋史》评论道。宋太祖是个军人,改朝换代背叛故主,与石敬塘、刘知远及郭威等五代开国皇帝并无不同。然而,他弃绝暴力,追求仁义,“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使宋朝成为与汉唐相当的文明盛世,“宋于汉、唐,盖无让焉”。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