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A连续两年净亏损约180亿,管理层称降价导致计提减值,员工跟投新增金额断崖下滑
2024/04/03 | 作者 杨依依 | 编辑 曹蓓
摘要:再继续亏一年,或面临ST的风险
经过一年的努力,央企华侨城集团旗下的地产上市公司华侨城A,仍然没能改变业绩全面下跌的结果。
自2022年度归母净亏损超百亿后,据华侨城A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约84亿元,归母净亏损约65亿元。如果再继续亏一年,华侨城A或将面临着ST的风险。
“均匀亏损”
华侨城A在年报中再次将亏损的原因总结为地产行业毛利率下降和项目计提资产减值,而这两项都跟“降价”有关。
亏损百亿和亏损60亿乍看区别不大,不过分时间段来看,不同于2022年在第四季度突然扭盈转亏、急转直下巨亏100多亿,华侨城A在2023年是“均匀亏损”。从第一季度一路到第四季度,亏损额分别是-3亿元、-10亿元、-20亿元、-31亿元。
2023年,华侨城A的毛利率为18.97%,同比下降3.8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5.13%,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为36亿元。
在4月2日的业绩会上,华侨城A副总会计师刘宇在谈及资产减值时称:“2023年,通过整体出售、主动调价等安排,加快销售去化、回笼资金,导致部分项目出现减值迹象。”
看来,“降价”去库存,正在侵吞着上市公司的净利润。
不仅是盈利,华侨城的收入也仍然疲软。华侨城A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出现了27%的下滑,其中旅游综合业务收入314亿元,同比增加 15%;房地产业务收入242亿元,同比减少 51%。
这是自2020年之后,华侨城A的旅游收入再次超过了地产收入。看起来华侨城A似乎正在向“去地产化”转型,有投资者在业绩会上询问地产业务是否会独立运营,管理层并未直接回答。
如果重点转向文旅,华侨城A将面临营收规模继续缩小、业绩波动更大的风险。
各方面核心指标下滑的同时,华侨城A的有息负债在2023年底达到了1334亿,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占比18%,也就是说,2024年华侨城A要偿还240亿的债务,其在手货币资金合计是401亿元,看起来还债绰绰有余,不过有大约104亿的预售监管资金是不能动的,还有9.6亿的受限资金、约3个亿的保函信用证等资金、1.6亿的代建转向资金,剩下大约283亿元。
华侨城A在2023年度决定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从股东手里省钱,其现金压力可见一斑。
从华侨城A的股价表现可以看出,外界对其的信心正在崩塌。其股价从2023年度的约5.3元/股跌至最新的2.68元/股(截至4月3日收盘),接近腰斩。
“跟不动了”
不仅是外部,华侨城内部人的信心或许也在接受挑战。
华侨城A自2019年正式实施“员工跟投制”,开始得非常晚。
华侨城A在2023年度业绩报告中透露,截至2023年底,员工跟投本金为2.59亿元。如果跟几年前每年新增跟投额数千万相比,2023年的124万新增跟投金额显得非常微不足道,这是在全年新增4个项目的前提下,而在2022年,这一金额是5300万元。
大家都有些跟不动了。
大型房企开始员工跟投的时间,大概在上一轮房地产周期的初期。碧桂园推出“成就共享”计划是2012年,万科宣布实施事业合伙人制是在2014年。
2019年的时候,随着市场下行跟投已经从员工激励变成了一项沉重的负担。但就是在这一年,华侨城A正式开启员工项目跟投。
从2019年度到2023年度,华侨城A的跟投认购总额依次为3410万元、1.19亿元、1.99亿元、2.52亿元、2.59亿元。从2020年度到2022年度,新增额度依次为9125.36万元、7980万元、5300万元。到了2023年,新增的4个项目中,仅1个项目跟投,这一数字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变成124万元。
2023年9月,华侨城A对跟投制度进行了一次修订,其中每个项目跟投资金不超过该项目经营资金峰值的比例从5%降至1%。
在华侨城2019年刚开始推出员工跟投后,曾有投资者在交流论坛上询问感觉公司高管减持股票和跟投压力大有关。2021年,还有投资者称:“自2017年11月以来,公司高管发布了18条有关减持的公告,合计减持112万股,减持收益1067万,而同期华侨城市值损失了27.9亿,减持收益与市值损失的比例是0.038%(万分之3.8),即高管每减持1元给股东带来的市值损失为2632元。”
但华侨城A当时回应,二者无关联,并称“自公司实施项目跟投制度以来,项目骨干团队积极跟投,有效激励了团队干事创业热情”。
不过,有高管已经不用再为跟投担忧了。
业绩发布当天,华侨城A总裁王晓雯宣布离职,她的下一站是中盐集团。除了还持有华侨城A238.52万股股份,王晓雯卸任了华侨城所有的职务。她的继任者,将和其他高管继续面临仍未见底的市场、持续下降的业绩,以及增长无力的员工跟投。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