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 汽车工业是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
2024/01/25 | 特约撰稿 凤凰卫视《问答神州》(制作人 韩烟 编导 田孟涵) | 编辑 张轶骁
2023年,出海成为了“价格战”之外,中国车企品牌的又一关键词。
继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德国,进入全球前二后,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再次实现突破,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从整车,到技术,再到燃料、供应链等配套设施,中国汽车行业开始逐渐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这与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加速融入全球化浪潮脱不开关系。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接受凤凰卫视《问答神州》专访,评析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吉利在走向世界过程中的历程与思考。
李书福认为,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吉利要打的是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汽车工业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全球化发展模式,都需要不断尝试。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很有关系
吴小莉:1997年,你开始造汽车没多久,就开始办学校了,当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因为人才不足的问题吗?
李书福:我们一开始做汽车的时候,确实很缺人才,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汽车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要想实现后来居上,首先要解决人才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自己办大学,要培养汽车产业的相关人才,包括最基础的技师、技工的培养培训。尤其我在浙江台州开始搞汽车的时候,台州找不到汽车产业工人,也没有汽车工程师,所以我们基本上全是自己培养的,整个过程确实是比较有挑战的。
吴小莉:到现在为止,吉利已经有十所学校。这么多年下来,是不是已经解决了汽车人才缺乏这个问题?
李书福:中国的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发展起来,我觉得跟人才的培养和成熟是很有关系的。我们的本意,一开始是为自己、为汽车工业培养人才,企业确实也因此而得到一些便利,比方说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产业发展来设立一些专业,来专门地进行产学研结合。但现在已经不是了,现在学校已经成为社会的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
通过这种多元的资本和股权结构,我在为吉利寻找全球化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整个吉利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理论,都还是在尝试,没有定型下来。
吴小莉: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8年世界产销第一,但是也有人觉得,国内的汽车厂商在电动汽车方面其实很卷?
李书福:这确实,行话叫很卷,就是竞争很激烈。所以我们说,我们不简单地打价格战,但我们要保持价格优势,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我们要打的是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还有一个很重要,叫企业的道德战。一个汽车公司,要在用户心目中是负责任的,是讲道德底线的。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得远。否则的话今天走得快,明天可能就起不来了。
吴小莉:也有人评论,中国的一些电车生产商,虽然市场占有率还不错,势头也不错,但是技术壁垒其实还是蛮容易被突破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书福:这个完全对。因为汽车工业完全是西方的产物,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传统汽车,都是汽车。那么现在全球都进入了智能电动化的转型这个方向,大家都同意的。中国汽车电动化转型的速度确实走得比较靠前的,这是实事求是地讲。但是我觉得光凭这一条,还不能说明中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形成了。汽车工业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快不一定就是好。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客观地、小心谨慎地来看这个问题。
传统汽车向智能电动化转型,这个大势是不可逆转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个大方向到底完成的时间是多长?是花10年、20年还是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我认为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因为电动汽车成本就是比传统内燃机汽车要高,现在事实都已经摆在那里了,电动汽车公司基本上不赚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动化转型的速度到底是要加快还是要适当地缓和一下,让整个产业链成熟了以后再继续加快?这就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觉得还需要一个过程。吉利在智能电动化转型方面,我们也是很积极的,我们不会盲从,要很自然地过渡,这方面我觉得我们还是很理性的。
通过多元的资本和股权结构,寻找全球化企业的发展模式
吴小莉:你说吉利以前的国际化跟现在已经不太一样,以前可能是用资金去换技术,现在更多的是可以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这个转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书福: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全球化的开始。一开始国际化,我们基本上就是把一些产品销售到国外,然后通过这种国际化的试水,慢慢地要形成全球化的能力。所以现在说一百多个国家,其实我觉得在所有国家我们都有业务了,只是说有些业务比较小,有些比较大一点。
吴小莉:从什么时候开始,吉利的一些技术可以反哺到海外收购的企业当中了?
李书福:比方说十几年前,我们收购英国锰铜公司股份,后来收购了锰铜下面的伦敦出租车公司。伦敦当时的市长是鲍里斯·约翰逊,他后来当首相了。他就找我,希望我能够把伦敦出租汽车搞成电动的出租车,我觉得这既是商机也是挑战。如果我们要专门为它开发一个电动车型,风险和投入跟产出是不成比例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条件,就是吉利拥有了沃尔沃这个汽车公司,那么我就用沃尔沃的技术,通过吉利的消化吸收,我们就开发出了伦敦电动出租车,都已经跑了七八年了。它大部分的零部件我们是在中国生产的,但是最后一部分整车是放在英国生产,我们在考文垂建立了一个新的工厂。原来我们花钱来买一些技术,去收购一些企业,目的是为了使自身能够不断地提升竞争力;现在反过来有一些技术,我们会和同行分享,输出到一些企业里边去。
吴小莉:虽然你做的是实业,但是你太了解实业需要资金,所以你对资本市场也是非常地熟稔的。有人觉得你有强大的资本版图,你怎么看资本和财富?
李书福: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来传统全球化的思想,来思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比方说像沃尔沃,它就是一个全球的品牌,基本上都是西方的管理人才、西方的资本、西方的市场、西方的供应链;那比方说吉利这个品牌,基本上市场都在中国。不同的品牌和不同的服务对象,它的管理层和资本结构也都不一样,这样就不能简单地把它打包成一个上市公司。我通过这种多元的资本和股权结构,在寻找全球化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整个吉利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理论,我们都是在尝试,没有完全定型下来。
未来5年,要让绿色甲醇有更多价值
吴小莉:你研究甲醇(CH3OH)快20年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甲醇的?然后决定要研究
好甲醇?
李书福:第一,20多年前,我们要造汽车的时候,我们就在想,我们的汽车竞争力在哪里?因为那个时候西方造车也都七八十年了,吉利要造汽车,怎么跟人家去竞争?要有特色,所以我们就研究汽车的动力以及汽车的能源结构。第二,20多年前,中国的能源很紧张,原油进口比例是很高的。所以一开始我们研究甲醇发动机和甲醇汽车是基于能源和汽车竞争力这两个原因。
现在我们研究的是绿色甲醇,就是说汽车行驶会排放二氧化碳,那在车里面就可以有车载碳舱,就是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再加上太阳能对水电解生成的氢气,然后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来就是甲醇。
我们现在的绿色甲醇用在卡车上比较多。用在轿车上比较少,轿车就是在贵阳市开始应用推广,在出租车应用已经是100%了。
吴小莉:为什么轿车应用比较少?(应用)在轿车上有困难吗?
李书福:没有困难,但是轿车回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不多,一辆卡车相当于一百多辆轿车。
这次杭州亚运会点燃火炬,用的是绿色甲醇,本来是用天然气的。但是天然气轨道需要很长,因为天然气要存放在离会场很远的地方,天然气一旦爆炸可不得了;但是甲醇我们就放在会场里边,用甲醇罐储存,当初国家安全部、公安部,他们都觉得很紧张,要做试验。理论试验、模拟试验、实际试验下来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吴小莉:你曾经提到过,未来5年,希望甲醇的产业链能够形成,你觉得这个时间能形成吗?
李书福:最起码,未来的5年,我们要把基本的模型走通。要让绿色甲醇能够有经济价值,能够为汽车、船舶和其他内燃机提供绿色甲醇服务,还有加注配套体系,我们现在都在积极努力地推进。
我有一句话:我们要主动地站到真理这一边,我们不能要求真理站到我们这一边。我们这几十年的追求,到现在为止我越来越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但是我也不反对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我都不反对,我认为应该要能源多样化,应该鼓励大家去自由探索。科技这个东西,一定要鼓励自由探索。科技的自由探索、商业的灵活组合,这就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