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AI治理,会为中国人工智能带来更多机遇
2024/01/05 | 作者 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 | 编辑 张轶骁
2023年10月31日,以“计算,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为主题的2023云栖大会在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开幕,观众在“人工智能+”展馆参观人工智能产品及应用。
2023年以来,ChatGPT引发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后,便不断冲击着各行各业,从企业间的大模型升级到国家间的国际治理话语权争夺,都展开了属于AI的竞争。而处在人工智能交汇点上的中国,也在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做努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人工智能的力量。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而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在人工智能的新浪潮下,我们不仅需要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也要站在时代的角度下眺望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世界人工智能的答案或许就在我们眼前。
人工智能“逆势发展”与治理风险并存
2023年,是属于人工智能的一年,也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一方面,OpenAI在推出ChatGPT后“激荡”的一年时间中,人工智能经济发展“逆流而上”。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相比,人工智能受到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据相关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为全球市场带来的价值在2023年达到了约2.41万亿美元,并预计在2032年达到约27.9万亿美元。
在国内,据《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测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达到66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5%。根据《2023-2029全球及中国能源领域的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行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下,中国人工智能或将在2030年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水平。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拥有80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它们也正在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引发社会AI治理思考。在ChatGPT打响人工智能新一轮竞争的“发令枪”后,各大企业纷纷涌入大模型的赛道。微软与谷歌在2023年初的大模型较量也正式拉开了全球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序幕。
在3月,当OpenAI将其升级的GPT-4推出,不仅相较于此前的GPT-3.5的回答准确性大幅提高,还实现更高水平的识图能力。在大模型开启“大踏步”的发展速度后,人工智能的风险与安全、效率与公平成为更多人思考的话题,AI在各行各业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似乎让所有人无法看到尽头。
年末OpenAI发生“宫斗”戏码后,曾有人调侃奥特曼的离开是“人工智能让人类丢失工作的第一个案例”。但这背后更加引发了大众对AI发展、安全性和商业化之间关系的关注。基于风险投资模式,通过将资本广泛、大量地砸向新技术、新产业而获取极大资本增长的思维路径,虽然曾极大推动过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风险资本主义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加剧了社会的风险和不安全感。在全球社会的大量关注下,类似的AI安全问题正在被逐渐暴露出来。
中国需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话语权
不可否认,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在全球人工智能的红利下同样经历了显著增长。
无数潜在商业机会,让中国AI大模型迎来“百花齐放”。根据《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表明,我国人工智能计算市场正在迅速扩大,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40亿元人民币,同比2022年增长82.5%。
一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科技布局都在围绕“五新”展开。受到“新基建”(AI芯片、智算中心、基础大模型)、“新终端”(AR眼镜、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等)、“新交互”(AR元宇宙)、“新服务”(AIGC、ChatGPT类产品等)、“新伦理”(大模型伦理、生成式AI治理)的影响,众多企业在国家政策的背景下入局人工智能,再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
百度就在2023年3月上线其自研大模型“文心一言”,早早便成为中国大模型的“排头兵”。与此同时国内老牌创业者也争先入局,如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光年之外)、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前搜狗CEO王小川(百川智能)都开始押注人工智能的赛道,朝着中国版的OpenAI努力。
自2023年4月份以来,阿里、商汤、华为、科大讯飞等厂商关于大模型的预告和发布应接不暇,但同时又导致训练大模型的关键部件GPU价格暴涨近50%。除了大公司之外,根据相关研报统计,截至4月,国内至少已经有30多家大模型亮相,其中不乏参数规模甚至超过ChatGPT规模的大模型,而“拥抱大模型,就是拥抱下一个时代”,正在成为更多公司的信仰。一时间,数百亿、千亿乃至万亿级参数规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继涌现,这场ChatGPT引发的全球大模型竞争日趋激烈,这也意味着其背后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始进入市场激烈争夺和技术快速迭代的关键博弈期。而这场大模型的竞争很可能像九十年代PC操作系统的竞争一样,具有“垄断性”的倾向和趋势,一旦输掉竞争,就可能会失掉整个市场。
AI产业勃兴背后,国际博弈已成为中国AI发展的“绊脚石”。尽管中国企业仍在快速追赶国外科技企业的步伐,但在科技领域中,美国一直以来都被视作科技创新的先行者,中国则被视作科技应用的集大成者。在大模型的较量中,尽管中国的百模大战愈演愈烈,但与硅谷企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方面,美国试图多领域打击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美国当前采取的国家战略是围绕优先发展人工智能,并将中国确定为其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另外不断向人工智能发展投入大量资源,以实现绝对的优势与安全。此外美国也正试图通过对中国的算力、算法、数据的封锁来进行对中国的“卡脖子”。特别是对于芯片出口中国的管制已成为美国的“惯用伎俩”。
另一方面,美国人工智能治理施压中国,抢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话语权。自2023年以来,美国在人工智能治理的行动从未停止,从法律法规到国际合作正不断渗透着人工智能国际格局。美国为施压中国人工智能,不管是在产业政策的限制还是技术上的制约方面,都在影响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走向,这使得中国人工智能的路上又有更多的国际风险挑战。
不管是大模型还是算力芯片的发展,全球都在朝着几乎正确的方向前进,但从发展中所暴露出的国际竞争问题,最终关系到的是背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话语权的归属问题。而人工智能全球安全治理的本质是对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产生的威胁进行全球层面的治理。中国若想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取得更为长足的进步抑或对于国家安全的防范提升,都只有将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话语权牢牢把握,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2023年7月6日,参观者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会现场的智能机器人展品旁交流。
有效的AI治理会为中国人工智能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AI治理大幕拉开,优先发展人工智能已成社会“主旋律”。
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建设性解决思路;2023年11月初,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英国布莱切利园开幕,来自各国的100多名政界和商界名人出席,中国代表也在英国AI峰会上联名签署宣言,且宣言内的许多内容同中方人工智能倡议一致;11月中旬的中美会晤期间,中美两国也就人工智能问题交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确认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伦理、法律和社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需要确保负责任和可问责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来促进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
当有效的AI治理应用到社会中,也将为中国人工智能带来更多机遇,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用AI为技术赋能打造科技强国。我国一直专注于大模型的发展,而这也成为了科技企业的新焦点。这也使得我国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基础技术方面的优势逐步扩大,这也将为国家人工智能人才带来更多信心。
用AI为经济赋能让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方向。当前国家正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而为能够推进下一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用AI为社会赋能打造人机合作共生的环境。我国已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和使用建立了全面的政策、法规和道德标准。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的成立以及各类指南和法规的发布,展示了我国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不懈努力。让AI在合理的框架下前进,才能让人类与人工智能产生更多有益的合作,为社会注入人工智能的强大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社会层面不断引发大众对隐私、安全和潜在滥用相关的考虑以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就业挑战。在国家层面,“数据窃取、网络攻击、经济安全、‘数据投毒’以及军事安全风险”成为更受关注的风险挑战。这都需要不断努力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并建立监管框架来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也正是需要发展灵活的治理系统和伦理风险管理原则,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伦理风险并加强立法来应对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的伦理问题,让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治理与发展的双轨下全速前进。
2023无疑是属于人工智能的一年,也是人工智能从发展走向治理的一年。OpenAI开创的人工智能变革为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方向,科技企业争先入局,大模型快速迭代,全球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中国百模大战愈演愈烈,机遇与挑战不断出现,人工智能也被搬上国际竞争的舞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明白人工智能这辆快车需要在治理的跑道上前进。
对中国而言,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将是持续关注的问题,但不管是人工智能的社会发展,还是国际层面的全球治理,我们都必须要坚持道德和伦理的准则,中国需要以引导者的姿态,来对抗美国的人工智能“霸权”施压,推动全球统一的人工智能标准的制定工作,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公正性。与此同时,帮助更多国家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缩小数字、技术和财富鸿沟,来让更多人享受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数字红利。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