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让科技重塑我们对未来的信念
2024/01/05 | 作者 周兼明
我们在新年祝福,表达的是对时间的感恩和敬意。时间是公正的,它将纠正谬误,它会积聚热情,它能彰显真理,它正慰藉苦难。时间送来一个个新年,让你可暂时放下眼前的焦虑和窘迫,许下对未来的期待。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来在我们对时间的思考中,开始拥有优先的位置。我们需学习用未来的眼光,看当下看过去。我们相信,世界和时间都在向未来开放。我们不仅要从历史汲取经验和教训,还需从未来寻求智慧和力量,学会从未来的维度,审视我们当下遭遇的问题。因为科技改变的不只是世界,也在改变人类本身。
AI技术、基因编辑和定制医疗、脑机接口、物联网、区块链和量子计算机等技术,已成未来科技的重要趋势。它们既为人类社会带来无限可能,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整个科技世界,就像一只无限庞大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机体和感官,它在生长发育,它在自我进化。科技的这种自我演进能力,也在引发人类社会的连锁反应,它正成为改变社会和人类的主要力量。
在移动网络覆盖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可真实地感知到一个庞大的虚拟空间的存在。这个充满知识和情感的空间,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实,我们已开始出现赛博空间指称的那种交感幻觉。我们难以辨别,今天认为的真实生活,多少成分是这种交感幻觉?我们的思维边界在何处?科技正慢慢与人类发生融合,有一部分力量,最终会演变为人类的一部分。人类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在科技对未来的图谱中早已成形,只是人类并不知道,科技也有它隐秘的愿望。
人脑和心智创造了科技,科技又反过来改变人脑和心智,于是经过修正的大脑也成为科技的一项发明。生命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它会不断对可能的空间进行探索,包括让科技因素融入生命本身。当下的基因修复、器官移植、意识连通等新技术,都是将人作为一种有缺陷的结构进行研究的。其中的脑机接口,目标更是为了发现能够连通人与机器的那个极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及如何无限地增强人的能力。这些能修改、增强人体的科技越发达,人就越远地离开过去的自我。如果未来,人类从基因、血液到大脑,都可以无限制地修正自己,那人类就进入了一个旷古未有的领域,在这个新世界中,人的存在将重新被定义。
当人类正在成为一个科技物种时,当科技正在重新塑造社会形态和个人生活时,科技开始拥有了一种高于人类自身的价值。科技在改变我们生活、工作所依赖的基础,大量的知识、经验和伦理认知在此断裂。它改变了很多事物的价值,一些人成了“多余的人”,一些行业也成了多余的行业。各类新科技正在为人类打开新感知的大门,它延伸人的意识,也对我们的社会结构、文化、价值与制度构成巨大冲击。在这个“未来已来”的科技时代,如何寻求和发现新的理念和思想,来塑造人类对未来的信念,成为所有人面对的最迫切的问题。
我们应当认知到,科技的发展总是处在科技理想、政府权力、公共利益和科学家个人利益这个四角关系中。权力离不开科技,权力要控制与管理社会,需要科技提供的技术与物质手段,才能更深地影响社会。但同时,科技的研究与应用,也需要依靠政府的投入与推广,对科技政策的制定必然有政府权力的参与。当科技与权力处在一种共生关系时,权力可推动和激励科技的进步,也能阻碍和限制科技的发展。
如何重新思考国家对科技的宏观管理制度,如何构建对科技发展最为有利的政府协作机制,如何将一些重大科技项目开放给民营市场,如何把公开、透明与同行评议作为科技项目甄选的原则,这些都是我们在思考科技与权力关系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当认知到,科技要获得实质性进步,科研团体与科学家都需要拥有更大的自由度。科技需要有科研的自由,同时还要有科学批评的自由。科技中的诸多理念,如怀疑、理性、探索、共享等本身体现的就是自由精神。无论对科技问题,还是对科技体制问题,都需有一个更自由的批评与讨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科学和科技机制中的真问题。科学研究发现的总是人们过去不了解或不知道的事物或规律,科技团体与科学家是国家创新的重要力量,如果这些机构没有大的自由度,无法保证科技研究的原创性与竞争力。
如何以更开放的思想来催生科技的创新,如何让科研机构有充分的自主管理机制,如何在科技共同体中建立起民主协商机制,如何让科研机构根据学科差异寻求自己的管理方法,如何对那些极具探索性的科技研究提供支持,如何充分尊重科学家的理想并包容他们的失败,如何鼓励科学家张扬敢为人先、敢于失败的个性,如何向社会和市场开放科技成果的使用和收益权,如何让科技更合理地遵循社会和自身规律发展,这些都是我们能否培养出真正有创新性科技人才的关键。
我们也应当认知到,科技要更好地为人所用,需要有法治的规范。科技是中立的,无所谓好坏,但不意味着我们对科技的观点也需中立,科技从来是一把双刃剑。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如果社会无法用法律和价值来约束它,它就可能给人类带来无法预料的危害。AI、基因修复等新技术的出现,已让我们看到它们同时也蕴念着大量社会风险和伦理风险。过去基于生物特征等建构的关于真实和安全的社会认知,在经受考验。这意味着,在各种新技术被大面积应用前,必须接受来自法律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约束,而不能只靠民众个体的自我保护。如果法律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一项新技术的普及,极可能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
如何实现对各类新技术的社会化评估与监管,如何在法律和技术层面构筑好对人类权利和伦理的保护屏障,如何预先制定对各类新技术应用的社会规范,如何构建全面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与法律,如何对“数字守门人”进行监管,使其承担起对个人及社会的保护义务,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思考与面对的问题。否则,各类新科技进入公共领域,极可能从一些人类料想不到的地方,伤害人类生活。
未来已来,这需要我们用一种新眼光看待科技,把科技看作人类共享的一种公共利益。科技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创新、发现真理,更重要的是要回应大多数人的需求。科技带着我们对未来的祝福与寄托,我们期待科技能让中国再次显示出它永不衰竭的活力。在新的一年,祝愿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对未来做出回答。祝福科技!祝福未来!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