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与苦难:第聂伯河大坝往事
2023/09/25 | 记者 陈祥 | 编辑 孙杨
帮助中国建设三门峡水电站的苏联专家,曾亲切称三门峡是“中国的第聂伯”“天生的第聂伯”。在苏联热火朝天大搞建设的初期,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乃至欧洲最大的水电站,是苏联工业化大跃进时期闪闪发光的明珠。
大坝在1927年开工,1932年完工。日后,中第聂伯河地区成为乌克兰最大的工业区。第聂伯河上最终建起6座水电站,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开辟了一条从普里皮亚季河口到黑海的连续深水航线,长期缺水的工业区顿涅茨盆地和卡夫巴斯不再缺水,乌克兰南部和克里米亚干旱地区的灌溉成为可能。
2023年6月6日,最下游的卡霍夫卡大坝被炸毁,至今原因未明。“我当时还是个孩子,在水库里坐着快艇上下航行,在左岸的一个质朴村庄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愉快的夏天。当时我从没想过,卡霍夫卡终有一日会成为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之地。”乌克兰裔的英国冷战史学者谢尔盖·拉德琴科(Sergey Radchenko)唏嘘,“而只有滚滚的第聂伯河会在战火蹂躏下乌克兰的山岭原野间拍浪开路,庄严地蜿蜒而下,对人类专注于修建大坝,再把它们炸毁的执念不置一词。”
悲惨的现实,让人回想起更悲惨的历史,它上游的第聂伯河大坝在二战中被两次炸毁。第聂伯河大坝的辉煌与苦难,是乌克兰乃至苏联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聂伯河的可怕急流
乌克兰裔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在1831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由此奠定自己的文学界地位。“第聂伯河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是可爱的,那时它的广阔的河水浩荡而平稳地流过森林和山岳。不起一丝涟漪;没有一点响动。一眼望过去,你不知道这条雄伟的巨川是在流动着还是静止的,它仿佛整个儿是用玻璃做成的,像一条蓝色的明镜般的道路,宽阔无垠,漫长无尽,在一片绿色世界中向前蜿蜒伸展着。”果戈里描写第聂伯河已经成为俄国文学的经典片段。
“星星闪烁着,照耀着下界,倒映在第聂伯河里。第聂伯河把它们悉数搂抱在昏暗的胸膛里。没有一颗星星逃得出它的怀抱,除非已经在天空熄灭。”果戈里这样赞美故乡的母亲河,“栖息着睡熟的乌鸦的黑色的森林和远古以来早已崩裂的巉岩。俯临水面,要用颀长的影子遮住它——也是枉费心机!天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遮住第聂伯河。蓝蓝的,蓝蓝的,它不分昼夜平稳而浩瀚地流着,只要目力所及,就能望到它。”
依照河流的长度,欧洲前四大河流依次是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老四第聂伯河,起源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的瓦尔代高地,流入黑海,全长2201公里。它途经三个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瓦尔代高地位于圣彼得堡与莫斯科之间,海拔最高处也就346.9米,但它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除了第聂伯河,还有流向里海的伏尔加河,流入波罗的海的道加瓦河,等等。第聂伯河源头的源头是一条小溪,这里竖立着一块牌子,刻着“第聂伯河从这里开始”。
最早始于公元前16世纪,欧洲有一条贸易路线叫琥珀之路,第聂伯河是其中一段次要路程。琥珀在当时是重要商品,被称作“北方的黄金”。它从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出发,被运往地中海,最终出现在南欧和北非,最远抵达亚洲。也就是说,琥珀之路把波罗的海与黑海连接起来。
第聂伯河无法成为“琥珀之路”的核心路段,原因在于它的危险性。专有名词——第聂伯河急流(Dnieper Rapids),这条大河有9处大急流,另有30多处小急流。当第聂伯河流经今日第聂伯罗市位置后,原本西北-东南走向的河流直接南下,在66公里内下降50米,形成急流,急流止于今日扎波罗热市的位置。扎波罗热的意思,正是“急流之下”。
贸易在慢慢变大。“琥珀之路”在乌克兰的部分,于中世纪时进化成“从瓦兰吉人到希腊人的贸易路线”。这条线路连接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基辅罗斯、拜占庭帝国。商品包括:波罗的海人的琥珀;拜占庭帝国的葡萄酒、香料、珠宝、玻璃、昂贵织物、圣象和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武器、手工艺品;基辅罗斯北部的木材、毛皮、蜂蜜和蜡。
按照惯例,只有在春季,船只才有漂流通过急流的可行性,夏季和秋季是完全不可能的,冬季则河流结冰。到了夏季和秋季,船只在急流处卸货,水运转换成陆运,到了第聂伯河的一条支流后再转成水运,顺着支流再次回到第聂伯河。第聂伯河有9处急流,这样的转运折腾就得重复9次。最终,船队绕开所有急流,顺流进入黑海。
水运转陆运再转水运的过程中,必须小心提防游牧民族的袭击。不管是商业运输还是军事运输,转运过程是最危险的时刻。游牧民族主要指佩切涅格斯人,是居住在拜占庭帝国周围的突厥民族。9世纪,拜占庭人与佩切涅格斯人结盟,来抵御更危险的力量比如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Kievan Rus'),是一个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君主制共主联邦。它存在于882年到1240年,以基辅为首都,在11世纪中叶领土版图达到最大。它的名字其实叫罗斯,俗称“罗斯之地”,罗斯人是维京人的后裔。名字中的“基辅”,是19世纪俄国历史学家添加的前缀。
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Svyatoslav),就是因急流而丧命。972年,他沿着第聂伯河去君士坦丁堡的路途上,辎重的运输方式需要折腾9次。佩切涅格斯人在今日扎波罗热州的霍尔蒂察岛(Khortytsia)发动突袭,杀死了大公,把其头骨做成圣杯。
欧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水电站的诞生
第聂伯河上的第一座铁路桥——基奇卡斯桥(Kichkas Bridge),1900年开工建设,选在河流最狭窄的地方“狼喉”。桥梁彻底通车,是1908年1月。这座大桥的落成,促成了亚历山德罗夫斯克(Alexandrovsk)的发展,这是扎波罗热市在沙俄时代的名称。俄罗斯帝国崩塌,俄国内战激烈,这座桥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扎波罗热一带也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沙俄帝国的不起眼小镇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在新时代迎来了飞跃发展的机会。第聂伯河上的第一座水电站——第聂伯河水电站,将在距离老城区10公里处建起来,因为这是第聂伯河最窄的地方。
列宁非常推崇电气化,把电视为进步和文明的象征。他在1920年抛出豪情万丈的名言:“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同年成立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GOELRO)。年底,GOELRO通过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在10到15年里建造30座区域性发电站,其中有20座火力发电站和10座水力发电站。
列宁很满意这项计划,赞誉形容其为“第二党纲”。第一座动工的水电站,是列宁格勒方向的沃尔霍夫水电站。接下来便是第聂伯河水电站,规划容量为330兆瓦,未来有望增加至850兆瓦。
早在沙俄时代,俄国工程师们就提出在第聂伯河建造水电站的构想,但19世纪末的技术条件还不足以圆梦。一战前夕,俄国筹划引入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在第聂伯河建造3座水电站。当俄国深陷在大战泥淖里,当然无力启动如此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南部,第聂伯河穿过最富有的工业区。它正在浪费巨大的压力,在古老的急流上嬉戏,等待我们驾驭它的激流,用大坝遏制它,迫使它为城市提供照明,驱动工厂,灌溉耕地。我们要强迫它!”托洛茨基在大坝开工前许下激动人心的宏大愿景。
为了第聂伯河上的巨大工程,苏联成立了国有企业第聂伯罗斯特罗伊。水电站的土方工程,于1927年3月15日开始开工。
建筑工地最初几乎没有机械化的踪影,这当然是不行的,苏联赶紧从西方进口施工设备。1927年8月,第一批挖掘机抵达工地。到1929年,已有45台起重机、10台挖掘机、56台蒸汽机车、89台重型自卸车热火朝天参与施工。苏联以举国之力投入这个项目,在第聂伯河两岸都造了铁路与车站,建了座容量13兆瓦的热电厂用于给工地供电。
这不仅是苏联最大的水电站,还是整个欧洲最大的水电站,其技术输入来源主要是美国。最初的5台发电机,来自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第二批4台发电机,是苏联的仿制品。
美国土木工程师、退役的陆军工程兵团上校休·林肯·库珀(Hugh Lincoln Cooper),被苏联高薪聘请来担任首席咨询师。他自学成才,此前在加拿大和美国监督制造了4座水电站。连他在内,6位美国工程师成为第一批获苏联劳动红旗勋章的外国公民。但库珀的政治理念与苏联背道而驰,美国国务院的文件上描述他去苏联只是“寻求赚钱和取得职业成功”。
在宣传机器高功率运转下,整个国家为第聂伯河水库痴迷。苏联在1927年就宣传第聂伯罗及其巨大工地为旅游胜地,引起了旅游热潮。与此同时,苏联却要谨慎提防乌克兰民族主义死灰复燃。官方发布的一份旅游指南介绍,一旦水库建成,不仅诸多风景如画的村庄将消失,“所有古老的、笼罩在传说和英雄主义中的一切,包括农奴制和地主狂欢的朦胧过去,所有被正确地称为自然诅咒的急流,都将被淹没”。
1931年夏,水坝开始蓄水,水位慢慢上升。1932年4月17日,第一台水力机组启动。水电站投产仪式,在同年10月10日举行。斯大林没有亲临现场,只是发来贺词。两位中央领导人到场,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重工业人民委员奥尔忠尼启。
1933年1月,借助船闸,第一艘轮船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航行到扎波罗热。到1934年,水库水位上升到设计水位,两岸1.6万公顷土地被淹没。第聂伯河水库正式形成,水面宽3.2公里,水深最深达53米。
1939年,水电站宣告竣工。9台水力发电机组,让电站达到了560兆瓦的设计容量,每年发电 36.4 亿千瓦时。以发电量来衡量,苏联拥有了世界第三大的水电站。第一名是美国的胡佛水电站,705兆瓦;第二名是美国的威尔逊水电站,663兆瓦。
1932年,第聂伯河水电站建设期间。
经历二战,毁灭与重建
有了充足电力保证,就可以建起工业中心,扎波罗热钢铁厂与第聂伯铝厂随之拔地而起。扎波罗热钢铁厂(Zaporizhstal),目前是乌克兰第四大钢铁厂,惟一的冷轧板制造商。
苏德战争爆发,苏军兵败如山倒,德军很快冲到第聂伯河一线。1941年8月18日,苏军引爆20吨炸药,在大坝上炸出一个长175.5米、高21.2米的缺口。南方方面军司令伊万·秋列涅夫,在回忆录里这样记录大爆炸瞬间:“我们在扎波罗热时,脚下的地面突然震动。一股巨大的爆炸力量震动了空气。”
爆破行动很突然,加上苏联尚未走出战争初期的大混乱,当地军政官员没有收到相应的预警信息,洪水带来的浩劫也就更巨大了。反情报部门将爆炸执行者当做是敌方破坏分子而逮捕,随后在上级的干预下才放人。
“水开始溢出,但去哪儿了?有人爬到树上,他们尽了最大努力逃走,但几乎不可能逃走。”一位水灾亲历者回忆,“整个晚上都在尖叫、救命,牛在游动、咆哮,人们爬上树。没有人来救人。水的力量摧毁了世界上的一切。它卷走了岸上的一切。”
苏联没有公布官方死亡人数,历史学家公认是2万到10万人。德军距离洪水泛滥区域尚有距离,因此没在水灾中受损失。电力供应中断,扎波罗热的工厂顿时陷入瘫痪,这才是苏联炸毁大坝的主要目的,即去除沦陷区的战争潜力。
“俄罗斯人现在通过摧毁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大坝证明,他们确实想在希特勒面前烧焦大地,即使这意味着摧毁他们最宝贵的财产。”关注纳粹德国和苏联的美国记者休伯特·伦弗罗·尼克博克(Hubert Renfro Knickerbocker)感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几乎是苏联人民崇拜的对象。它的毁灭表明了一种超出我们想象的抵抗意志。我知道那座大坝对布尔什维克意味着什么,它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所有巨大工程中最大、最壮观、最受欢迎的……它在苏联人民的想象和情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半月后,德军占领扎波罗热市。没有电可不行,德国很快着手修复大坝,并运来西门子公司的新设备。1943年1月,大坝恢复发电,发电能力是42兆瓦。过去的一年里,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德战场迎来最重要转折。在水电站恢复工作的那一天,德国早已明白迟早守不住第聂伯河一线,届时将摧毁刚修好的工程。
1943年3月,德军开始做爆破准备。最终,200吨炸药和几十枚航空炸弹被安置在水电站各处。同年秋季,德军启动炸药。这座倒霉的大坝,在完工不到5年内遭受了两次摧毁。
苏军收复失土,第聂伯河水电站在1944年开始修复。美国帮助重建大坝,通用电气公司运来新的发电机。1947年3月,水电站首台机组投入运行。1950年,水电站第九台也是最后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扩建工程即第二座电厂,其发电机组在1969年到1980年之间陆续投入使用。
二战结束,苏联继续实行因战争中断的工业化计划,水电站是重要组成部分。浩浩荡荡的第聂伯河上,最终建起6座水电站,形成了第聂伯河水库梯级。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基辅水电站在1964年竣工,卡尼夫水电站在1975年竣工,克列缅丘克水电站在1960年竣工,中第聂伯河水力发电厂在1964年竣工,第聂伯河水电站自不必说,卡霍夫卡水电站在1956年竣工。
斯大林于1950年代雄心勃勃启动的“共产主义大建设工程”系列,全是水利工程。乌克兰南部有个大项目,由多个水利工程组成:第聂伯河下游的卡霍夫卡水电站系统、北克里米亚运河、南乌克兰运河、克里米亚北部和乌克兰南部的灌溉网络。卡霍夫卡大坝乃第聂伯河水库梯级的最后一座大坝,它不仅让第聂伯河下游变得适合航运,更重要的是一劳永逸解决了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半岛的缺水困境。
长久以来,制约克里米亚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水资源。乌克兰南部的第聂伯河左岸地区也缺水,这是一块平原,有肥沃土地与温暖气候,但炎热干旱、尘土飞扬,不时刮起的黑色沙尘暴更是加速农业歉收。当一系列水里系统网络成型后,乌克兰南部地区的农业变得欣欣向荣。
时隔80年,第聂伯河上再次发生水库被炸毁的悲剧。卡霍夫卡大坝在2023年6月6日被炸毁,俄乌双方皆指责是对方干的。南部地区的农业奇迹,却是暂时终结了。
1931年,第聂伯河水电站建设期间,游客大量涌入。
水电与火电之争
传奇般巨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拔地而起,以及毁灭后的新生,最能代表苏联在二战后的水电站兴建热潮。在苏联的特定体制和环境里,优先建造水力发电站还是火力发电站,即“水电派”与“火电派”起了强烈冲突。在斯大林时代,“水电派”一直占优势。斯大林早在1929年就说过:“让水流进海里就是浪费。”
“人们尽可能地节约石油及其产品,斯大林禁止发电站烧重油,开始到处在河流上修建大坝:维斯里河、第聂伯河、卡马河、伏尔加河上都修。斯大林觉得水能是白得的,水自己顺着河床流下来,转动涡轮机,发出电流。”赫鲁晓夫之子谢尔盖·赫鲁晓夫回顾这段往事时说,“斯大林改造自然的计划中所包含的,首先是将伏尔加河、第聂伯河、卡马河以及我国所有的欧洲河流拦腰截断,接着是我们在学校里已倒背如流的那些西伯利亚河流。所建的热电站极其有限,仅限于那些没有谁、几乎全要靠煤的地方。”
冷战开始,斯大林担忧第三次世界大战早晚降临,未雨绸缪,把大量石油作为战备储存。斯大林这般心态,不仅影响到发电厂,还影响到铁路系统。当世界各国纷纷让内燃机车代替蒸汽机车时,斯大林坚持蒸汽机车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内燃机车消耗石油。
斯大林去世后,继任者赫鲁晓夫想做出改变,遇到重重阻力。但他毕竟身为苏共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仅仅凭借这个地位,他就可以最终决定“水电派”与“火电派”谁胜谁输。
最初,连谢尔盖·赫鲁晓夫都觉得父亲的主意是离经叛道:“他怎么胆敢烧石油呢?我们给后代子孙什么也留不下了!”赫鲁晓夫只好向儿子解释,苏联要在最短时间里超越欧美,如果没有电,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建造火电站的资金和时间都低于水电站,所以必须用石油或天然气发电。
1958年8月9日,苏联领导层出席水电站建设者的群众大会。赫鲁晓夫读完贺词后突然扔出有悖喜庆气氛的话:“我们的水力资源不会跑到哪里去的,我们有责任让投入动力领域的资金加速发挥效益。”
10月底,两派在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水电派”带来了一系列宏伟设计,有西伯利亚地区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安加拉河上的水坝,还有中亚地区比第聂伯河水电站更大的水电站。“水电派”的意思是,如果国家为水电提供必要的资金,他们就能为国家源源不断提供形同免费的电力。赫鲁晓夫需要做出决定,确定国家未来几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发展方向。
赫鲁晓夫建议延期讨论和下决定。11月28日,他在全国能源工作者会议上一锤定音:“我认为这是愚蠢的争论。建设什么都一样:怎么吃面包更好呢?抹黄油还是不要黄油?如果吃面包也吃黄油,那么抹上黄油就要好一些。”最高领导人没有否定“水电派”,但从此给“火电派”大开绿灯。
多年以后,儿子才明白父亲有多么不容易:“他一直生活在斯大林的石油资源不可触动的阴影之下。”
技术变革迅速,两派之争落幕没多久,“原子能派”崛起了。第聂伯河畔,欧洲最大的核电站拔地而起。苏联在1978年决定建设扎波罗热核电站,1981年4月动工。1984年到1987年间,第一批4座反应堆开始运转。电站最终有6台核电机组,每台功率950兆瓦,总功率输出为5700兆瓦。
扎波罗热核电站位于第聂伯河左岸的安赫德市边上,该市在扎波罗热州的西部。安赫德市始建于1970年,用于服务扎波罗热热电站。热电站在1971年动工,1977年建成,一直是乌克兰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主要用煤,也可以用天然气和燃油。进入21世纪,这座小城就是为两座发电厂人员服务的,2021年人口是5.3万人。
俄乌冲突在2022年2月24日爆发,乌克兰电网在这一天与后苏联时代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广域同步输电网IPS/UPS断开,此举导致摩尔多瓦也从中断线。3月16日,乌克兰电网连接上欧洲大陆同步电网,算是在电力上融入了欧洲。
俄乌战争刚爆发,俄军就占领了扎波罗热州南部。安赫德市及其两座电厂,都位于第聂伯河左岸。而乌军在第聂伯河左岸难以立足,左岸的防守重点是扎波罗热市,乌军也就不准备消耗资源去防御安赫德市。从俄军轻松占领扎波罗热核电站开始到今天,核电站一直处在危机里,不断遭受炮击,卡霍夫卡大坝的崩溃则可能导致核电站冷凝水不足。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