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版《勇敢的心》:一位活跃在敌后的抗金名将
2023/08/05 | 作者 霍安治 | 编辑 陈祥
描述苏格兰英雄华莱士的《勇敢的心》,被批评为“最不符合历史的电影”,但战争场面尚能求实,呈现了主宰战场的“矛阵”(schiltron)与“威尔士长弓”,仍是经典大片。罕有人知的是,中国也有类似《勇敢的心》的战争。
于绍兴卅一年八月起兵抗金的淮上平民魏胜,没有官职,得不到朝廷援助,却能利用民间的原始兵器,自创克难战斗法,建立拯救南宋的奇功。魏胜的克难战争,画面感与《勇敢的心》颇为相似。华莱士使用约两人高的长矛(pike)抵御盔甲骑兵,魏胜则使用“大枪”抵挡金军铁骑。
耐人寻味的是,魏胜于1161年抗金,华莱士在1297年抗英。魏胜早了136年,战斗战术的深度却远超过华莱士。换言之,宋代中国的军事力量,超前西欧数个世纪。
山东魏胜
海州,绍兴卅一年十月六日,万余金军盔甲鲜明,鼓声如雷,向州城挺进。一支打着大宋旗号的民兵,埋伏在城北20里新桥河畔,沉静等待金军进入伏击圈。他们的武器粗劣杂乱,阵形凌乱无序,士兵大多一身便衣,手持农具棍棒,兵力更远比不上金军,杀敌情绪却异常火热。
金军指挥官是“同知海州事”蒙恬镇国。他骄傲大意,以不戒备的旅次行军赶路。行军纵队走下河岸,涉渡新桥河,全不理睬对岸隐隐作动的杀气。
蒙恬镇国傲慢有理。《宋会要》记载,他的部队是强大的正规骑兵。金代海州属于山东路,这支大军应是“山东路统军司”所属的“谋克”、“镇防甲军”与“镇防马军”,而不是边境州郡巡逻缉私的二流“射粮军”。
金军部署在中原的常备军,以招募“汉儿”组成的“镇防军”为主力,搭配女真“猛安谋克”部族骑兵。形象地说,猛安谋克类似八旗,镇防军则是绿营。
金代镇防军沿用北宋禁军制度,“诸军中取,以更代戍边”,每年严考“试射”拣选精兵,定期轮戍行军保持活泼战力。金军摆阵应战,正面“镇防军”以强弩弓箭发扬火力,构成纵深百步的浓密箭雨。女真重甲骑兵迅速运动到宋军侧翼,发挥侧射斜射的骑射打击力。如此组合,有效发挥骑步联合作战的巨大战力。
再者,蒙恬镇国的对手只是乌合之众的民兵。在岳飞罹难后,宋廷对金称臣长达20年,再无将领敢担着破坏和平的大罪去渡淮攻击金虏,宋军对淮河以北是不敢出手的。
朝廷不敢言战,老百姓却毅然起义抗金。两个月前,淮上豪杰魏胜率领三百壮士占领涟水城,老百姓兴奋响应,三百壮士大胆再攻州城。海州知州高文富出兵迎战,但此时金废帝“运四方甲仗于中都”,地方兵力空虚,州兵竟被魏胜击败。
高文富赶紧关城门,“驱民上城御之”。魏胜则向城上老乡喊话,“谕以本朝宽大爱民之意”,老乡果然开城。义勇军生擒知州,“杀州兵千余”。魏胜自任“权知州事”,遣使招抚朐山(连云港海州镇)、怀仁(赣榆)、东海与沐阳等海属四县。他“蠲租税,释罪囚,发仓库,犒战士”,又在10日内招募义勇军数千人。
魏胜虽然打着“本朝”的名号,但朝廷并不理睬他。魏胜派人向淮南主帅报告壮举,“冀给军装器甲”。宋帅却因金军尚未开战,“莫敢以闻”。魏胜孤立无援,义勇军只能以棍棒农具为武器,而前来镇压的金军是战马弓弩齐全的正规军。
当时步兵战技的及格低标,是弓箭60步,步弩100步。步长以双步计算,“五尺为步”,100步约为150米。一支训练平庸的金军,即使粗心大意,不派警戒,只要遇袭时弓弩在手,也有把握以纵深百步的密集箭雨消灭任何来敌。
就在金军下水涉渡新桥河的最脆弱时刻,鼓声如雷响起。对岸竖起十余面大旗,旗帜上只有四个大字“山东魏胜”。
如意战车大战铁甲骑兵
金军引满弓箭,蹶张强弩,准备射击来敌。迎面扑来的敌人,却是一群狰狞猛兽。金军弓弩向兽群猛烈射击,但猛兽并未倒下。直到兽群闯到白兵交刃的近距离,金军总算看清,扑来的猛兽是木牌上的彩绘。
《宋史》记载,魏胜自创使用两人推动的“如意战车”。手推车前装置大型“兽面木牌”,既可“御箭簇”,又能使猛兽彩绘随手推车震动栩栩如生。木牌后方“可蔽五十人”,比华莱士的防箭小盾高明许多。
面对“如意战车”,女真铁骑的第一反应,是迂回直取脆弱侧面。但躲在木牌后的士兵,手持“大枪数十”,抵挡由两翼杀来的骑兵。
《勇敢的心》展现了重骑兵手持骑士枪(lance)正面冲锋的震撼感,这是西欧骑兵的主要战斗法。电影中诸如华莱士使用的长剑(sword)、起义第一击将英军脑袋打扁的连枷(flail)、将夺走娇妻初夜的领主活活打死的重锤(mace),以及华莱士副手常用的战斧(battle axe),也是当时欧洲骑兵马上惯用的兵器。
在宋人看来,骑兵以手持兵器冲锋战斗,是野蛮民族的原始战法。宋金战争的主要骑兵武器是弓箭,以高超的“骑射”远距离射杀敌人,战斗的杀敌效率与战术的变化深度远远超过一个世纪后的欧洲。若800年前的中国骑兵进军欧洲,可能是场如同皮萨罗进军印加帝国般的压倒性战争。
女真铁骑以骑射战斗,木牌后的义勇军原是没有生路的,但魏胜创意无穷。《宋史》记载如意战车的战斗组,配有“垂毡幕”的“软牌”。宋代的步兵盾牌是可以遮蔽士兵全身的“旁牌”,50名士兵的手持盾牌以帐篷状的毛毡包裹,可以组成各种形状的盾阵,抵御弹道低伸的骑射。骑兵弓箭失效,只能冲锋近战。女真骑兵在弓箭之外另配枪、刀或八棱棍棒等手持兵器,但义勇军的“大枪”挡下了迎面而来的铁骑。
如意战车还是有弱点的。义勇军虽能以“大枪”与“软牌”挡住骑兵,但金军步兵的弓箭强弩必然迅速调高射角,使箭雨以弯曲弹道射入如意战车后的盾阵。来自头顶的攻击,是无法破解的。义勇军缺乏弓弩,必须紧抓猛兽挡箭牌造成的惊愕片刻,冲过步弩的百步射程,闯入面对面白刃战的近距离。
《宋史》记载,魏胜作战时亲自策马冲锋,他并不在马上射箭,而是舞着大刀,带头一路砍进金军大阵之中。虽然以手持长兵器直冲敌阵,是如同《勇敢的心》的蛮人战斗法,却能有效激起士气。魏胜策励弟兄们紧随如意战车,手挟整排“大枪”,一头闯入箭雨,碾入金军阵内。
两军相逢勇者胜。《宋会要》记载了“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李宝代奏的捷报,这是一场视死如归的血战,紧随如意战车冲锋的义勇军,前后冲了三个波次,才冲破金军铁甲马步阵,“杀死金贼人马”,更斩杀金军主将蒙恬镇国。
魏胜另出奇兵,分别由金军渡河处的上游与下游出击,“邀截剿杀”。只是义勇军是步兵,两翼包夹的速度赶不上逃跑的骑兵。魏胜大计小用,万余来敌大多脱逃,只来得及“馘千人,降三百人”,缴获的战利品包括主将的旗鼓、“五明银裹交椅”与“青凉伞”。
“青凉伞”是笔误,准确说是青表伞,乃金史仪卫志的正式名称。这一错误出自《宋会要》李宝战报的原文,因为他们是敌后游击英雄,行文比较粗。“直背银交椅”与“青表伞”是刺史以上将领仪仗。训练不到两个月的义勇军,竟将金军将领斩首,捷报轰动中原,也使南宋转危为安。
正规宋军不敢“生衅”
海州大捷展现的中原军民爱国心,大出宋廷战略家们意料之外。魏胜起兵时,宋廷偏安江左已经30余年,岁月冲淡了一切。
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时,出使金廷的曹勋,还能见到沿途“南人”忍泪吞声,遥望宋使时那“气哽不得语,但泣数行下”的思宋之心。
但于绍兴和议后释回的宋使洪皓,被金廷扣押15年,感受到年轻一代已经淡忘宋朝。一位河北老人指着全家子孙,向洪皓诉说内心沉痛:“父老指其子孙云,是皆生长兵间,已二十余矣,不知有宋。我辈老且死,恐无以系思赵心。”
向金廷称臣的宋高宗是两宋最长寿的君主,他杀害岳飞,一心偏安,压制北伐异音,放弃江北父老,屈辱和平长达20年。在这20年间,河北老人的曾孙辈也已长大成人,早已髡发左衽,扎起时尚清爽的女真发辫,对宋朝完全陌生。
绍兴和议后,岳飞的老对手金兀朮潜心政务。小皇帝金熙宗读《贞观政要》,颁历法、建太庙、修国史,并将女真与契丹部族迁到中原与汉地百姓杂居。绍兴十五年,金廷模仿《宋刑统》,颁行《皇统新律》,民生渐渐安定,百姓思赵之心更为淡薄。
安定局面只维持10年。绍兴十九年,金废帝完颜亮登基,使用民力毫不手软。他平毁首都上京(阿城),迁都中都(燕京),大兴土木,搞得“帑藏虚乏,丁壮疲瘁”。只住了4年,他又以攻宋为天命,再次大兴土木,筹备迁都汴京,更同步进行全国军事总动员。
绍兴廿九年开春,废帝下令大造兵器。角弓的主要原料是牛筋,羽箭的主要原料是羽翎。金廷征发量太大,民间“箭翎一尺至千钱,村落间往往椎牛以供筋革,至于乌、鹊、狗无不被害者”。
有了兵器,还要征兵,废帝进行史上规模最大的“签军”。《宋史纪事本末》记载了各族壮丁被征集一空的惨状:“籍诸路猛安部族及契丹、奚人,不限丁数,悉佥之,凡二十四万。又佥中都、南都、中原、渤海丁壮,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凡二十七万。虽亲老、丁多,求一子留侍,亦不听。”
签军是人民的最大恶梦。金代将民户分为“家户军”(按家财摊派兵额)与“人丁军”(依户口征集壮丁),达到最大动员量。《大金国志》记载“家户军”常被签军搞成绝户,“家口至于一絶,人丁至于佣贱,俱不得免也”。《金史》记载“人丁军”使民间壮丁一空,“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号泣动乎邻里,嗟怨盈于道路”。
更惨烈的是,金军以骑兵为主力,征了壮丁,还要征马。废帝按户口征发马匹60万匹,犹有不足,“又大括骡马”。官马太多,粮秣供应不及。适值秋收前夕“禾稼满野”,废帝诏令“就牧田中”,放马吃庄稼。
长达两年半的暴虐动员,激起民众反抗。在辽地,壮丁征发一空,无法抵御漠北阻卜(蒙古),“沿边契丹恐妻孥被邻寇钞掠,不可尽行,遂皆背判(叛)”。在汉地,“盗贼峰起,大者连城邑,小者保山泽,或以十数骑张旗帜而行,官军莫敢近”。
颟顸的宋廷,却对中原局势变化的反应十分迟钝。
金废帝大举签军时,宋高宗派“同知枢密院事”(参谋次长)叶义问出使金国,调查虚实。叶义问见到汴京工程“车载塞路,民劳而多死于道,天人共怨”,燕京以南民变迭起,“臣去时闻破浚之卫县,回时闻破磁之邯郸”。他乐观判断金廷“岂能久也”,不需过虑。
叶义问指出,朝廷只要通令前线守将“择地除要,广施预备”,足以“应变”。而枢密院对金持久备战的战略指导,应以避战为主,“专务持重,勿生衅端,来则坚壁勿战,去则入壁勿追,使之终无所得而自困”。多行不义必自毙,金朝自会消亡,不需积极作战。
位于第一线的守臣,更是糊涂离奇。淮河秋冬水浅,可以徒涉,宋廷判断金军南侵十有八九由淮甸南下。枢密院、三衙(殿前司与侍卫亲军马步军两司)与前线守将,纷纷向淮北派出“觇逻”(情报组),急报如雪片般传回,引起楚州(淮安)通判徐宗偃的不满。《续通鉴》记载,他上奏朝廷,批评这些情报是“采听仿佛”而来,实况并不严重。
楚州是淮甸防御中心,北方难民络绎不绝。徐宗偃听足了金军即将南侵消息,却认为只是夸大流言。“东海之人,饥民困于暴敛,犯死求生,而候者哄然,有兴师十万、驾海航二千艘因而南面之说,遂至重烦朝廷忧顾。”他更举出妙例,靖康元年金军二攻汴京,行动秘密,“无一人知其来者”,可见金军重视保密。急报如此之多,显然是金人诡计。
官员颟顸,老百姓却不糊涂。
“忠义人”扛起救国重任
魏胜是曾刺字从军的老兵,起兵抗金时已经42岁。《宋史》记载他于山阳(淮安)担任“弓箭手”,能够“骑射”。只是南渡后的弓箭手并不是正规军,而是“莳种闲地”的屯垦兵。魏胜不甘领饷务农,放弃舒适的编制铁饭碗,于宋金边界啸聚成帮,做起走私生意。
他来往淮河两岸多年,战略眼光远比朝廷的书生战略家们准确。他认为金废帝“聚刍粮,造器械,籍诸路民为兵”,民间骚然,正是抗金的大好良机。他于是大胆渡过淮河,占领与楚州一河相隔的涟水(军)城,打出大宋旗号,果然引发百姓抗暴热情。他攻取海州,击败蒙恬镇国,声威大振,“山东之民咸欲来附”。魏胜“传檄招谕”,号召各地民众起兵抗暴,“结集以待王师之至”。
然而,坐镇楚州的“王师”将领正是徐宗偃,他对起兵抗暴的平民“忠义人”十分冷淡。在东海县海面竖起抗金旗帜的李秀向徐宗偃求援,却被无情逐回。徐宗偃奏报,李秀等义军只是“犯死求生”的“饥民”,金军能轻易扑灭。如果朝廷收容李秀等“叛亡”,徒然得罪金人,“适足以生边衅”。
“忠义人”无饷可领,对国家的忠爱之心却是赤诚火热。海州以北的沂州,起义民众多达“数十万”,金军大力清剿,义民退入苍山(兰陵),筑寨固守。魏胜请不动王师,只好自力救援。只是义勇军装备粗劣,指挥官也不懂战术,被金军伏兵打垮,弟兄们纷纷逃向苍山城寨,金军纵马追击。
在这危急时刻,魏胜单骑殿后。他手持大刀冲锋,金军以500骑兵将他“围之数重”,试图生擒。魏胜在阵中“驰突四击”,训练有素的金军灵活变阵,“阵开复阖”。魏胜只能硬冲,他“身被数十枪,冒刃出围”。金军火了,开弓放箭,射倒魏胜的座骑。他手持大刀,“步而入砦”,金军“无敢当者”。
魏胜不仅有万夫莫敌之勇,更是个战术高手。他看出金军必然乘机袭取他的大本营,果断突围回海州,刚好赶上守城。“矢石如雨者七日”,他脸上中箭,“矢中鼻贯齿,不能食”,却仍坚持登城战斗。
海州守城战,造成金军惨烈伤亡,宋军总算前来支援。只是宋军的主将,又是一位“忠义人”。
老旧兵器扭转乾坤
就在魏胜大破蒙恬镇国的十月,金废帝起兵60万南下攻宋,渡淮进军巢湖平原。只是魏胜连连奏捷,金废帝“虑魏胜睨其后”,无法安心用兵淮西,只能分兵数万,包围海州。在这危急时刻,“王师”总算来援。
河北义士李宝,由海道投奔宋廷。宋军舟师废弛,李宝精通海战,获派“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负责“督海舟捍御”。李宝展现旺盛企图心,在东北风起的初冬十月逆风北伐,这才发现在海州敌后孤军奋战的魏胜。李宝与魏胜合力作战,大破围城金军,火烧海上舟师,海陆双捷。
李宝奏报魏胜奇功,宋廷拜魏胜为“合门祗候”(寄禄职,一般用于安插外戚勋贵),“差知海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海州知州兼山东路义勇军指挥官)。魏胜与李宝联手收编义军,“假授官资”,大发委任状。义旗由日照、莒县一路插到胶西(青岛),对金军造成沉重压力。
忠义人奋战救国,高官厚禄的正规军将领却斗志涣散。金废帝南征势如破竹,幸而虞允文于采石矶挡住金军。前线难以渡江,后方民变沸腾,金军诸将不愿再战,戕杀废帝,拔寨北返。宋军渡江追击,却不敢认真战斗。金军主力完整退过淮河,马上将主力转用于海州。
《宋史》记载,金军山东路都统以10万大军攻海州,被魏胜李宝联军大破于城北,“斩首不可计,堰水为之不流”。金帅“五斤太师”再发诸路兵20余万攻海州,魏胜李宝守住州城,镇江府都统张子盖渡淮援救,再次大破金军。金廷无奈,悬出重赏,“以一两金易胜一两肉”。
金废帝南征大军60万,魏胜前后打败30万,功勋盖世,使用的兵器却十分老旧。宋金战争以弓弩决胜负,宋军的制式步兵弩是单兵操作的“神臂弓”,最大射程达到300步。魏胜忠义军并未得到神臂弓,只装备了“矢大如凿,一矢能射数人,发三矢可数百步”的老式床子弩,以及能“施火石炮”、射程200步的“炮车”。
宋军教科书《武经总要》,记载了这些旧式武器的真貌。“三弓床子弩”结合三张强弓张力射击,将射程提升至300大步,能够射击内装“常箭数十只(支)”的“㪷子箭”,于半空散落,“一发可中数十人”,但操作兵力高达百余人。“单梢炮”则是大型投石机,使用麻制“絷索”为篮,可以投掷25斤重大石或火毬,射程80步,但射击时需以50条5丈“拽索”备便,需动用100名士兵。
这些笨重的武器,可能是配备在海州城“弩台”上的守城古董。魏胜为笨重弩炮装备炮车,搭配他自创的“如意战车”,开发出与苏北平原地形完美结合的全新战术。忠义军排阵作战时,以如意战车围绕全阵,“挂搭如城垒,人马不能近”;阵门配备三弓床弩车,发扬“一矢能射数人”的300步长程火力;单梢炮则部署在大阵中间。
形象地说,魏胜以3种战车,组成平原作战的活动城堡。具备创造性的战术,使缺乏训练的义勇军得到掩护,躲避箭雨,才能以战技低落、缺乏弓弩的民兵对决正规军。
活动城堡逼近金军步骑大阵时,把守阵门的三弓床弩让道,使用落后刀斧枪的义勇军一涌而出,砍杀金军。两阵接触“交阵”,活动城堡再放出骑射本领不高明的骑兵,张开两翼以手持长兵器冲击金军。旗开得胜,则“拔阵追袭。战斗不利,索性鸣金收兵,让弟兄们“入阵间稍息。士卒不疲”。
魏胜的如意车奇阵,征战平原打垮30万金军,却被贪腐庸将任性糟蹋。
几时真有六军来
宋孝宗隆兴二年,宋金再次谈和。金廷的和谈条件重点,要求撤退海州忠义军。魏胜含泪挥别父老,率军退到淮河入洪泽湖处的清河口(洪泽区老子山镇)。金军以运粮为名,起兵渡湖,意图由清河口入淮。魏胜奋起迎战,坐镇楚州的淮东路安抚使刘宝却严令让道。
刘宝是南宋名将张俊的旧属。张俊擅长敛财,刘宝有样学样,统军以苛扣军费著称,“掊刻诸军,至有冻馁不能出门户者”。他更利用军队运货做生意,战功却不出色。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朝廷和议当道,宋军升官的本钱既非战功,也非忠肝义胆,而是能打点各方的财力。刘宝一帆风顺,军衔加到尊隆的“两镇节钺”。
面对来敌,久未打仗的刘宝一意避战。金军的目标不是楚州,只要让道,就能把战争推给淮西友军。但魏胜不愿放水,他堵住清河口,迫使金军放弃西进,上岸作战,由凌晨卯时激战到傍晚申时。金军气急败坏,向清河口增兵。魏胜向刘宝告急,与战场相隔仅40里的刘宝却对传令官讲起混话,坚称宋金讲和,“决无战事。”
魏胜盼不到援军,箭矢却已耗光。他下令残兵突围,更展现高尚的指挥道德,命令行动缓慢的步兵撤退在前,骑兵在后,自己为全军殿后。他对部属交待了最后命令:“我当死此,得脱者归报天子。”
金军掌握水路,箭矢运补充足。暗夜追击的金军骑兵猛烈射击,魏胜中箭落马,壮烈殉国。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隆兴六年,范成大使金,途经汴京。此时距靖康耻已然40余年,遭金废帝荼毒的中原却还是满目疮痍。从未见过大宋旌旗的故都百姓,仍满心期盼宋军打回来。“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