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审判”在日引发期待与不安
2023/08/05 | via. 媒体 日本《产经新闻》,节选
在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快速普及的当下,司法领域引入AI的讨论也趋于活跃。
今年5月13日,一群法律专业的学生在东京大学举办了一场由“AI法官”主持的模拟审判。这场“审判”针对的是一名因涉嫌与交往对象共谋杀害其前男友而被诉谋杀罪的女性。宣读判决书的并非身着法袍的真人法官,而是与人工合成声波同时出现在显示屏上的“AI法官”。最后,“AI法官”宣读判决书:“被告人不能被认定为谋杀罪共犯,故判决无罪。”
这场审判的发起人是该校法学部3年级学生冈本隼一。他在解释自己的意图时说:“除了使用AI之外,我希望其他的设定都更具真实感,让所有看到这场审判的人都能将其当作身边的问题引发思考。”
扮演法官的就是最新版本的ChatGPT。由于演出效果的需要,学生们并没有让AI现场生成判决书,而是通过事前录入的证言等信息生成判决结果,以此作为“AI法官”的“台词”,由声音合成设备现场宣读。此外,为了让整个庭审过程公开透明,提前录入AI的内容和脚本也公布在了网络上。
模拟审判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包括一些法律界人士在内,掀起各种各样的讨论。按照冈本同学的说法,网友们提出的问题广泛而深入。
在民事诉讼领域,AI作为律师和法官的帮手正在走进现实。如果将目光转向海外就会发现,在美国,一些大型律所已经开始在文献检索、文书制作等领域引入为法律业务定制的ChatGPT。另一方面,AI引发的纠纷也随处可见。5月,美国纽约州一名律师使用ChatGPT生成的民事诉讼辩护状中就被发现含有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案例。
国立信息研究所研究AI法学运用的佐藤健教授指出:“ChatGPT能够给出貌似最有道理的答案,但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正确,正是由于不能确保正确,所以目前还无法运用于重要场景。”
在利用生成式AI审理案件时出现的“思考过程的黑匣子”状态该如何解决?佐藤等人开发的法律推论支援系统“PROLEG”或许能助一臂之力。PROLEG的工作原理是在输入诉讼的事实关系后,根据法律条文和最高法院的判例,套用已经构建好的“规则”,推导出判决结果。
目前面临的瓶颈是必须把用日语或英语等“自然语言”书写的事实关系,转换成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如果将PROLEG和生成式AI结合起来,将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推导出这一判决结果”。按照佐藤教授的说法,在不远的将来,简单的小额诉讼的诉状就可以使用AI书写,这在技术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要建立更加实用的系统,将海量的判例进行数字化处理必不可少。去年5月,日本终于通过了有关信息化民事诉讼程序的修正案,但依然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国,而且距离实际运用仍需时间。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