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人格塑造仁厚王朝:眷村学霸宋太宗的纠结兄弟情
2023/06/25 | 作者 霍安治 | 编辑 陈祥
汴京,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皇宫旁一处商店人群骚动。一个乞丐乞讨不成,堵住店门骂大街,老板惶恐道歉。无赖闹事,总要闹得天翻地覆,才能逼受害者花钱息事宁人。老板越赔礼,骂街越泼辣,围观民众看得十分过瘾。这时,一个微胖短须的男子挤出人群,突出一刀,将乞丐刺杀,然后扔下佩刀,扬长而去。
开封府是首都,府尹直接向皇帝负责,“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京畿人命重案,必须禀奏天听。此时的开封尹,是宋太宗胞弟齐王赵廷美。次日早朝,齐王向哥哥奏报要案。皇上板起脸,将弟弟训斥一顿。大宋以圣贤仁教立国,府尹的主要任务是“教法导民”,本朝开国已19年,首善之区“犹仍五代乱习,乃敢白昼杀人”,实在痛心。皇帝严谕“即严索捕”,一定要抓到人。
开封府大搜全城,杀人犯却人间蒸发。齐王急得跳脚,手下官员只好昩着良心,把老板抓来屈打成招,办出“主人不胜愤而杀之”的冤案。齐王奏报结案,太宗温言嘉勉,却提出亲自“更为一覆”,并特别交代将证物佩刀呈上。宋代为政以仁,皇帝常亲审重案,为死刑犯求生机,齐王并未心生警惕。
数日后,齐王带着卷宗与证物上朝。太宗问弟弟,“审乎?”(案子审好了吗)。齐王恭敬回答:“审矣。”皇帝脸色一变,对内侍丢了个眼神:“取吾鞘来。”内侍拿出天子御刀的刀鞘,接过齐王手里的证物宝刀,收刀入鞘,刀鞘吻合。原来,闹市上白昼杀人的真犯,正是皇帝本人。宋太宗一甩袖子站了起来,怒斥阶下大出洋相的弟弟:“如此宁不妄杀人!”
宋太祖赵匡胤与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相差12岁,赵光义与小弟赵廷美又差8岁。赵匡胤对赵廷美十分友爱,赵光义对赵廷美却是爱恨纠结。他登基之初,让弟弟出任储君必备职务——开封尹,却又百端挫辱。赵廷美主政开封7年,小鞋穿不完。到了太宗执政的第8年,终于被控谋反,罢官拔爵,贬到深入神农架山区的房州,“因忧悸成疾而卒”。
宋太宗的兄弟感情,展现了他万端纠结的复杂人格,却也塑造了中国史上最仁厚的朝代。
颠沛流离的没落世家
赵氏三兄弟的恩怨情仇,源自没落世家于战乱时代悲欢离合的沧桑家史。
《宋史》记载,赵家是五世为官的世家名门。赵匡胤的高祖赵朓历任县令,曾祖赵珽是御史中丞,祖父赵敬是州刺史,父亲赵弘殷则是后周名将。然而,正史总是美化而成的。赵家虽然累世为官,却也代代衰落,因为赵氏的老家在涿郡(涿州),是百年契丹战争的战乱前线。
宋太祖的高祖赵朓与曾祖赵珽是晚唐文官,到祖父赵敬时已是战乱五代,投笔从戎才有出路。赵敬历任刺史(州防守司令),这是比“都指挥使”(师长)高一等的高级将领。只是他守备的营州、蓟州与涿州,都是烽火边城,先后陷入契丹之手。
营州(朝阳)是辽河平原要镇,五代唐明宗时被契丹占领。蓟涿两州属卢龙军,石敬塘称帝时,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也想当皇帝,与石敬塘争抢契丹支持,契丹乘机南下,蓟涿两州蒙尘。以年代推算,赵敬大概是营州的末代刺史,也亲历了蓟州与涿州沦入胡尘的血泪。
燕云十六州割让后,赵家离开故乡,迁到清苑县。这里仍是对抗契丹新前线,宋太祖将家乡改为保塞军,“每年戎马南牧,率师捍御,常为军锋之冠”。宋太宗则将故乡升格为保州,建筑州城,人口增加,边城经济才渐有起色。
前线战区兵荒马乱,父亲总是千方百计让儿子逃难到安全后方。赵敬的儿子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被送离清苑老家,投效成德军节度使王瑢。当时河北分为卢龙、成德与魏博三镇,其中以镇州(石家庄)成德军最稳定。王瑢时的成德军,“宴安既久,人士皆裒衣博带,高车大盖,以事嬉游”,但赵弘殷还是上了战场。唐庄宗攻魏州,王瑢派赵弘殷率500骑兵支援,得庄宗赏识,转入侍卫亲军。
五代改朝换代席不暇暖,有如一场风流觉,侍卫亲军却是铁打不变。赵弘殷节节高升,累官至“检校司徒”,位列三公,但儿子赵匡胤并未沾光。
赵匡胤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火爆浪子赵匡胤
赵弘殷逃难时经过定州安喜县的杜家庄,庄主招婿,贤妻就是赵匡胤与赵光义的生母杜太后。小夫妻生孩子时,赵弘殷只是清苦的中级军官,赵匡胤出生于后唐首都洛阳的夹马营。军营环境太差,不宜接生,杜太后只能到禅院生产。赵匡胤在夹马营长大,幼年最美好的回忆,是得到一匹玩具“石马”。眷村小孩淘气,石马经常被偷,气得他把石马埋藏起来。
军人征战四方,对孩子常疏于管教。赵匡胤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他自幼习武,箭法精确,马术更是高超。少时“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但他忍痛站了起来,“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只是未来的皇帝也染上军营坏习惯,不爱读书,却好赌博。他幼时轰动邻里的事迹,是与玩伴韩令坤在屋中“博土”(摔胶泥赌赛),见到屋外麻雀互斗,两人争着冲出门抓雀。刚一出门,土屋崩垮。逃出生天的俩小孩,日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节度使。
赵家是书香之后,重视教育。洛阳文风兴盛,夹马营旁有个陈老学究开私塾,赵匡胤曾入塾读书,对老师却十分反感。其实赵匡胤并不排斥学习,《宋史》记载他“晚好读书,尝读二典”,这“二典”是五经中最佶屈聱牙的《尚书》。足见他读书不成,并非个人不努力,而是老师误人子弟。毕竟赵弘殷只是低薪军官,三节敬师拿不出重礼,穷人家的小孩常是教育的边缘群体。
军人家庭见了成绩单,总是不问理由,直接以皮鞭管教。赵匡胤的叛逆青春期一发不可收拾,一满20岁就离家自找出路,正史也不讳言。《宋史》记载赵匡胤在后汉乾佑元年离家,过了一段“漫游无所遇”的日子。
他的目的是投军,到监视荆南(湖北江陵公安一带)的前线复州(天门),投靠防御使王彦超,但王彦超只送了几千钱打发未来的皇帝。赵匡胤只好继续漫游到对抗吐蕃与后蜀的前线战地甘肃,他见庙借宿,无庙即睡在树下,却不改赌性。他在与吐蕃交界的潘原县(平凉东南)大赌得胜,本地人欺生,围殴一顿赖赌债。赵匡胤当了皇帝后,曾动念将潘原全县发配。
后汉隐帝继位初,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叛乱,枢密使郭威募兵平乱,赵匡胤总算得到投军机会。萝卜快了不洗泥,郭威黄袍加身,建立后周,武艺高强的赵匡胤升任“东西班行首”(殿前卫队排长)。皇帝养子柴荣任开封尹,自练亲兵,赵匡胤被选为“开封府马直军使”(亲兵骑兵队队长)。
约在赵匡胤离家从军同时,于护圣军任职的父亲赵弘殷时来运转。他在乾佑年间调到抵御后蜀的前线凤翔,节度使王景攻秦州(天水),赵弘殷临阵当先,“矢集左目,气弥盛,奋击大败之”,于广顺元年升任“护圣都指挥使”(师长)。
“护圣军”是禁军的骑兵师,后周积极北伐契丹,骑兵正是热门兵种。赵弘殷很快调到由“小底军”扩建的“铁骑第一军”当都指挥使,旋升“铁骑右厢军都指挥使”(军长)。他由师长升军长,耗时不到4年。
赵匡胤升官更快。周世宗柴荣亲征南北,赵匡胤屡建奇功,于7年间由士兵升到大将。世宗显德三年征淮南,赵匡胤时任“殿前都虞候”(殿前军副指挥官),父子都是禁军指挥官,“分典禁兵,一时荣之”。
然而,童年缺乏父爱的赵匡胤,对父亲怀有憾意。他到甘肃投军时,赵弘殷也在天水,却未照顾儿子,父子感情显然有裂痕。周世宗显德三年二月,赵匡胤攻占滁州。赵弘殷率骑兵“夜半至城下”,于城门前“传呼开门”。赵匡胤却摆出公事公办的架子,在城上高呼:“父子固亲,启闭王事也”。直到天亮,儿子才让父亲率军入城。
滁州城前的下马威,可能是他们父子最后一面。这年五月仲夏,周军班师北返,夏季行军疲倦,赵弘殷于七月骤逝,追赠武清军节度使。年方三十的赵匡胤,约于同时授定国军节度使,开牙建节。父子同时升到最高军职,却再也不能相见。
此时,赵光义也长大了。
金紫少年赵光义
后晋高祖天福四年,赵光义出生于汴京的护圣军眷村。此时赵弘殷已是将校,住宅不再是军营,而是“护圣营官舍”。赵家经济蒸蒸日上,杜太后更全心关爱赵光义,他直到8岁还受乳母照顾。
赵光义同样在陈老学究的私垫读书,此时赵弘殷是人人巴结的都指挥使,三节敬师能拿出厚礼,曾使赵匡胤留下创伤的陈老师态度大变。赵光义成为班上尖子生,视陈老学究为恩师。他任开封府尹时召老师来京,使赵匡胤发了顿脾气。
周军征战淮南时,赵光义已是少年,《宋史》记载他“性嗜学,工文业,多艺能”。淮南文风鼎盛,赵弘殷攻州破县,“财物悉不取”,只是“第求古书”,一箱箱送回家给赵光义,督促苦读,“恒饬厉之”。
赵光义对学习的热爱持续一生。他登基之初诏令编纂古今典籍分类百科巨作《太平御览》,洋洋1000卷,每天由下朝巳时读到饭前申时(15时至17时),1日读3卷,自我要求1年读完,留下“开卷有益”的名言。他又将南唐吴越后蜀等饱学旧臣全派到馆阁修书,纂成汇整历代君主治鉴的《册府元龟》、历代文艺选萃的《文苑英华》与历代神怪轶事的《太平广记》。
然而,赵光义内心深处怀有深沉创伤。赵光义8岁时,乳母耿氏生下小弟赵廷美。赵弘殷留下孩子,打发耿氏另嫁。此时已到不宜生育高龄的杜太后,对赵廷美视如己出,宠得“自少刚愎”。赵光义则变得孤僻不合群,天天绷着脸,幼时常使同伴害怕,青春期则少年老成。《宋史》记载:“帝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及长,隆准龙颜,望之知为大人,俨如也。”
现代心理分析指出,赵光义是阿德勒“出生顺序说”的典型范例。他幼时是受到溺爱的小儿子,8岁起却成为夹在中间而被忽略的次子。他对英雄盖世的哥哥赵匡胤出现强烈竞争感,个性好胜易怒,偏激喜斗。他对弟弟赵廷美却又怀着说不出的嫉恨,一张嘴巴尖酸刻薄,胸襟狭隘。
眷村的尚武风气,增加了赵光义的挫败感。军人家庭总是强悍的,黄袍加身前夕,赵匡胤恐惧流言,回家讲了几句忧心话:“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赵光义的姊姊秦国大长公主孀居在家,正在厨房擀面,听到赵匡胤畏缩之语,气得“面如铁色”,抄起擀面杖追打。她还破口大骂:“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
姊姊尚且如此刚烈,赵光义却是个恂恂书生。他自幼苦读,武艺不出色,无法上战场建功立业,内心深处种下深沉自卑感。
赵匡胤虽是脸上刺字的老粗,却是个好哥哥。《宋史》记载他自幼“器度豁如”,对弟弟更是无私照顾。周世宗显德六年仲夏,赵匡胤出任“殿前都点检”,卫戍繁华汴京,在首都安定下来,就把刚满20岁的赵光义带在身边,派任“供奉官都知”(校级高级副官)。赵光义则展现个性中好胜喜斗的一面,出社会第一炮,就把皇帝拉下马。
《元王振鹏宝津竞渡图卷》 王振鹏(约公元1280—1329年),浙江永嘉人,字朋梅,元仁宗赐号孤云处士,任秘书监典簿,累迁至漕运千户,以界画名闻于世。此卷绘《东京梦华录》卷七所载北宋清明节时皇帝驾临开封金明池,观看诸军杂乐百戏与龙舟竞渡等活动。
黄袍加身
显德七年正月,“点检为天子”的谣言甚嚣尘上,军心浮动。都点检牙帐的都押衙(副官长)李处耘乘机举事,带着刚入社会的赵光义,一同策划陈桥兵变。
李处耘胸怀帅才,策划十分精密。他们找来“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出面联络部队。后周的“散员左右班”,是“招置诸州豪杰”的民兵司令部,都指挥使是交结各方豪强的江湖大哥。王彦升江湖报号“王剑儿”,迅速抓住部队。赵光义的责任则是与书记赵普把酒后熟睡的赵匡胤喊醒,通知已发动兵变。赵匡胤大不高兴,视为弟弟胡闹,出帐却见“将校已露刃列庭”,来不及开口,“黄袍已加身矣”。
赵匡胤一觉起床当了皇帝,弟弟也是首功之臣。他登基首月,就把赵光义提升为“殿前都虞候”,并领“睦州防御使”(遥郡寄禄将官)。哥哥更亲自作媒,让弟弟迎娶李处耘的女儿,使不懂军事的赵光义得到知兵的亲家。
五个月后,赵匡胤亲征不愿臣服的后周忠臣。他又以赵光义出任“大内都点检”,领“泰宁军节度使”,在首都豪宅开牙建节。年仅13岁的幼弟赵廷美也领嘉州防御使,以遥郡职叙任将官。
“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唐敬宗时宰相之子李廓,也是个不知军事而授节度使节钺的贵公子,曾以长诗描写贵戚建节的心情。“戟门连日闭,苦饮惜残春。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
赵光义对军事兴趣浓厚,母亲的最后嘱咐却打断他的军人梦。
建隆二年六月,杜太后崩逝,立下兄终弟及的金匮遗命,规定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传赵廷美。金匮真假是千古谜团,但宋太祖确有实际行动。38天后,他将两位皇弟由武官转为文官。22岁的赵光义出任开封尹,“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浅宰相)。小弟赵廷美只有14岁,也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尊衔“行兴元尹”。
兴元府在汉中,当时由后蜀盘踞,赵廷美只是遥郡培养文官资历,但这资历十分响亮。“府尹”是京城长官,一般各府只设知府。宋初更把“开封尹”提高成历练储君的职务,如包拯等储君以外的官员主政开封,只能“权知府事”(代市长),直到宋徽宗“政和改制”,一般官员才能当府尹。赵光义与赵廷美双双升为府尹,侧面印证金匮遗命之说。
宋太祖是明白人,知道以文治国的道理。他在黄袍加身的第一时间,接收了周世宗留下的三位宰相范质、王溥与魏仁浦,保持周太祖建立的文官体系。他更扩大科举名额,实现儒士政治,朝廷议奏以咬文嚼字为风尚。文官出任地方官员,还得合门面圣,来篇骈四骊六的典雅“致词”,展现肚中学问。
皇帝偏爱儒士,武将多有不平。不识字的猛将党进决定争口气,调赴前线时要求按文官例合门面圣。他预先背熟致词,还在象笏上写小抄,只是见了皇帝紧张,全部忘光,“抱笏跪移时,不能道一字”。太祖也不生气,静等爱将开口。党进鼓足勇气抬起头来,总算来了两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
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句雅俚双拼,闹得“仗卫掩口,几至失容”。部下询问为何自取其辱,党进坦率交代:“我尝见措大们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
朝廷重儒,储君得是文官资历齐全的文教之君。四年后,政事堂大洗牌,三位留任宰相同时罢官,只以赵光义的好友赵普一人为相。赵光义任“中书令”,刚满18岁的赵廷美任京兆尹(西安市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双双列位宰相。
“中书令”是“不预朝政”的荣誉职,朝堂排班却是百官之首。开宝六年九月,赵光义封晋王,再加“侍中”,一人独揽中书门下最高长官职衔,朝列“班宰相上”,完胜满朝文官,储君之位不言而明。
三年后,赵匡胤回洛阳一游,驻跸夹马营老家。他举鞭指着屋前小巷,追忆童年旧事:“朕忆昔得一石马,儿为戏,群儿屡窃之,朕埋于此,不知在否?”侍从一挖,果然挖出石马。
童年珍爱的石马,勾起皇帝埋藏内心已久的亲情。他年少叛逆,却对父亲怀有深情,于是起驾到巩县乡下,祭拜父母陵墓,“号恸陨绝者久之”。
此时的赵匡胤年至半百,已活到五代军人的平均年龄。他在父母墓前痛哭一场,而后取来弓箭,登上高台,向西北射出一箭。皇帝吩咐侍从,矢落之处,将石马埋下为记,就是他的陵墓位址。
半年后,宋太祖崩逝,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
自焚救民的好皇帝
赵匡胤对弟弟是真诚友爱的,赵光义重病灼艾喊痛,赵匡胤亲拿艾草烫自己,为弟弟分担痛苦。老军人重风水,见弟弟的王府没水池,亲令制作水车“机轮”,由皇宫金水河引水开池,确保备位储君的弟弟幸福如水绵长。然而,赵光义心怀嫉妒,当上皇帝后,处处与哥哥较劲。
宋太祖于开宝九年十月驾崩,继任的宋太宗理应在次年改元,他却迫不及待,在年底十二月改用第一个年号太平兴国,元年只有1个月,过了年就是太平兴国二年,时人议论纷纷。
赵光义并未改变杜太后的遗训。他登基后的第一个诏令,就是以幼弟赵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这是他备位多年的储君职务。哥哥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都加节度使节钺与宰相荣衔,分任京兆尹与兴元尹,一如赵匡胤对两位弟弟的安排。赵廷美与赵德昭更“朝会宜班宰相之上”,隐隐确立储君顺序。
然而,新皇帝的少年创伤,造成一张刀子利嘴,经常狠狠羞辱弟弟与侄子。他在闹市刺杀乞丐侮辱赵廷美,却又让弟弟连任开封尹长达7年。漫长的精神折磨使赵廷美谋反,朝议“宜行诛灭”,太宗从轻流放,却继续辱骂,甚至揭穿弟弟是乳母所生的家庭丑闻。赵廷美忧惧病逝,宋太宗“呜咽流涕”,十分伤心。
赵光义的利嘴,造成了一连串家庭悲剧。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因他出言挖苦,气愤自杀,其弟赵德芳则在两年后病逝。他最爱的长子赵元佐与赵廷美交厚,为叔叔的悲惨遭遇气出狂病,火烧宫殿,废为庶人。赵元佐外貌与赵光义相似,曾在打猎时于契丹使者前一箭射中狡兔,让父亲大感光彩,“帝钟爱之”。他的发狂是对赵光义的沉重打击,皇室陷入抑郁,造成各种怪异的家庭惨剧。赵光义的孙子赵宗保自2岁起养在宫中,看尽家族黑暗史,长大后一心忘记宫中的创伤往事,“终身不自言”。
宋太宗对哥哥的嫉妒,则造成一连串惨烈败仗。赵光义不懂军事,却勤于打仗。他亲征北汉得胜,完成周世宗与宋太祖两代无法完成的统一大业,却未意识到这是两代连续征伐累积而成的战果。他冲昏了头,到处开战,而且对每场战争都要遥控指挥。宋军于北面被契丹打得抬不起头,于西面激起西夏暴乱,于南面则在白藤江大败,失去交趾国土。
然而,宋太宗仍是好皇帝,他有一颗仁心,真诚热爱百姓。为他立传的蒙古史官感慨道,皇帝到处打败仗,执政时“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但是老百姓不因战争而困苦,不因天灾而流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哀矜恻怛。”
赵家的仁心是代代相传的。赵弘殷见到周世宗要将“卖饼薄小”的奸商全家处决,犯颜力谏,救了十几条性命。赵匡胤为了减少杀生,推迟统一战争,重建不嗜杀人的仁义新军。赵光义的仁慈更离奇,淳化二年蝗灾干旱,他祈雨不成,居然诏谕宰相准备柴堆,“朕将自焚,以答天谴。”
宋代敬信神仙,皇帝也不敢在天神前胡说八道。幸而次日各地报告天降大雨,蝗虫全毙,太宗才免于自焚殉民。他的下一个爱民奇想,是打算“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
自宋太宗起,两宋皇帝面对战争,个个是没志气的软弱君主,宁可屈辱和谈。但他们又个个怀抱仁心,即使是一夜临幸宫女30余人的宋度宗,为政也能节约民力,“无大失德”。《宋史》以孟子之言,论定宋太宗一生功业:“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