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总理段祺瑞的围棋事业
2023/05/25 | 作者 刘江华 | 编辑 陈祥
段祺瑞像,1913年6月25日。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
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他风云一生里,围棋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从17岁投军到62岁退居天津投闲,在45年的职业生涯中,段祺瑞在晚清时期历任学堂总办、统制、总兵、提督、署理湖广总督等,进入民国后除任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外,一次出任国家元首(临时执政),六次出任国务总理,举足关系民国大局。1936年段祺瑞逝世后,天津《大公报》曾评价说,“段先生对于中华民国的关系之大,为孙中山先生及袁项城以外之第一人。”
段祺瑞以刚直清廉著称。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不敛财、不置产、不收礼。他下台后在天津、上海住的房子,都是部下私宅,连生活费都是学生所提供。这位“六不”总理,一生却喜欢写诗、打麻将、下围棋。其中,对下围棋更是情有独钟。
三大爱好:写诗、打麻将、下围棋
段祺瑞号称“北洋之虎”,但他并不是一个粗犷猛壮的绿林汉子。他自幼曾随父攻读诗书,练书法画水墨,后以“儒将”自居。
曾任段祺瑞府总管的王楚卿回忆,段祺瑞经常在府中举行诗会。他的左右亲信中,有不少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像著有《今传是楼诗话》的王揖唐、《爰居阁诗集》的作者梁鸿志等民初诗人都是段公馆诗会的座上宾。在诗会上,段祺瑞自己也作诗,请大家欣赏。比如1888年考取赴德留学资格后,他曾写下五言长诗《先贤咏》,表达对前辈李鸿章的景仰,中有“五洲所信仰,惟有李文忠。国危而复安,深赖一老翁”之语。
此外,不少回忆文章都提及段祺瑞写诗。如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在观看段祺瑞下棋后曾作诗一首,段祺瑞看后,连写了两首和诗。1926年,他曾写《策国篇》一诗,其中的“扰攘无宁土,自反多愧色”,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也有对自己的警策。王楚卿说,段祺瑞的诗还结集刻印出版。
民国初年,北京八大胡同盛极一时。如曾任民国内务总长的王揖唐、曾任民国财政总长的王克敏都是胡同的常客,但段祺瑞从未去打过茶围。当时一般人,还喜欢游山玩水,而段祺瑞从来不去游览什么湖光山色。民国初年,正是京剧名角谭鑫培、梅兰芳、杨小楼等人的盛极时期,可段祺瑞不但从来没有到戏园里听过一回戏,更没有在家里面办过一次堂会。可以说,除了写诗、打麻将、下围棋,段祺瑞没有别的任何嗜好。
就任国务总理期间,通常,段祺瑞上午处理公务,下午下棋或写诗,晚饭之后一般要打上八圈或十二圈麻将。牌手除了棋手、诗人以外,还有其左右亲信。例如,傅良佐就因为经常陪段祺瑞打牌,博得他的欢心。后来,湖南督军出缺,段氏力保傅良佐继任,段府的下人们在背后议论,“傅良佐打牌打出来一个督军”。
1918年,徐世昌出任总统后,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务,退居天津。此时,他的一天生活,也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上午不用处理公务,早饭以后看书或会客,午休起来仍旧是下棋、作诗,晚饭后还是打牌消遣。
1924年,出任临时政府最高执政后,段祺瑞一天的生活仍然和过去一样。他早饭后上执政府处理公务,午饭后照例休息片刻,然后是下棋或写诗,晚饭以后仍旧是打牌消遣。除了早晨起床后增加了一项日课,到小楼上念经。
一生对围棋情有独钟
写诗、打麻将、下围棋三大爱好中,段祺瑞最痴迷的,还是下围棋。
段祺瑞生于安徽六安,后移居合肥。晚清到民国初年,合肥一带围棋之风颇盛。比段祺瑞稍大的合肥人刘铭传,是清代官僚中屈指可数的围棋高手之一,他的对局棋谱流传至今。与段祺瑞同时代的围棋名手张乐山,也是合肥人。此外,当时全国各地名手也纷至沓来,在合肥组织棋社,结纳棋友。或许,正是受此棋风甚盛环境的影响,段祺瑞幼时的心中埋下了喜欢围棋的种子。
为了陪段祺瑞下棋,段公馆禄养了像易敬羲、张国英、刘有碧、汪云峰、顾水如等围棋好手。汪云峰是北京人,清末已享盛名,对局落子如飞,擅长乱战,是民初棋手中资历最深的前辈。顾水如则被段祺瑞视为“弈林不可多得之天才”。
这些棋手,每天必到,伺候段祺瑞下棋。段祺瑞则指示陆军部给他们发薪,每月少则八十元、多则一百元。单是这项开支,每月总在一千元以上。应该说,这个待遇已经不低了。同时期,毛泽东做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每月的薪水才八元。
据曾著有《留馀簃弈话》的周家森所撰,民国初年,段祺瑞曾以陆军总长身份代替黎元洪驻扎武昌。一天,他棋兴大发,竟急电令其子、围棋高手段宏业从北京赶到武昌。两人相见,未及寒暄,就开始对弈。段祺瑞屡战屡败,就骂道,“你小子除了下棋没别的能耐,马上给我滚回去”,又将段宏业轰回北京。
段祺瑞酷爱下围棋,当时可谓广为人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处心积虑想拉拢一批民国政要组织伪政府,不时派人前去劝说段祺瑞。为了躲开日本人的纠缠,段祺瑞1933年1月接受蒋介石和民国政府的建议,秘密离开天津南下,定居上海。当时,蒋介石去见段祺瑞时,先要问门房“芝帅”(段祺瑞字芝泉)正在干什么?如果正在下棋,蒋便要门房晚些通报,静静地等段祺瑞下完一盘棋才入室看望。原来,1907年蒋介石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时,段祺瑞正奉令督办北洋陆军各学堂,虽未直接为蒋授业解惑,但也算有师生之谊。
因为段祺瑞喜欢下棋,很多人就借此与他接触,或常会在他赢棋后找他办事。檀鹤皋《许世英生平点滴》记载,曾任民国内务总长、交通总长的许世英,与段祺瑞是安徽同乡,后来出任过安徽省长、国务总理,许世英的棋下得很好。据说,他得到段祺瑞的赏识,与他的棋术也很有关系。
1918年徐世昌出任民国总统后,希望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务,以平复当时南方政府对段氏擅自挑起战争的不满。许世英受徐世昌之托来到段公馆,开始以手谈为名,陪段祺瑞下棋。当棋下到一半时,他便找机会把徐世昌的建议婉转地说了出来。最终,段祺瑞确实辞去国务总理之位,退居天津。这其中,说不定就有许世英这盘棋之功。
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资阳人”头骨化石的张圣奘博士晚年曾回忆,当初他在南开中学毕业后考进北大,1918年毕业时为了要出国留学,就在北京、武汉先后报考留学生,没想到两个地方都榜上有名。时为北洋政府高官的叔父张国淦,带他去征求段祺瑞的意见。段祺瑞那天下围棋胜了,很高兴地说:“既然在北京和武汉都考上了,就拿两个官费生的津贴和学费。”
就这样,张圣奘就以享受双份官费的待遇,去英国留学。后来,张圣奘获得多个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20余所高校任教,还参与创办重庆大学。1951年,他率领的考古调查小组在资阳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还曾出任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也许,就是段祺瑞赢的那盘棋改变了张圣奘一生的命运。
与吴清源交往真相
钟情围棋的段祺瑞,还资助了不少围棋好手。比如段祺瑞视顾水如为“弈林不可多得之天才”,出资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顾水如归国后棋艺称霸于北方,成为段府的“第一棋士”。
段祺瑞对“一代棋圣”吴清源的资助,更是传为美谈。有关段祺瑞和吴清源的交往,传言很多。有说与吴清源对弈输了之后,段祺瑞很不高兴,当天竟没有像往常那样招待棋手们早餐。还有说吴清源后来长大后,又同段祺瑞下了一次,这次吴清源懂事了,与段祺瑞下成了平局等等。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吴清源在其自传《天外有天》中对此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1924年段祺瑞出任临时最高执政后,顾水如将当时年幼棋高、初有名气的吴清源介绍给了段祺瑞。从那时起,吴清源每月以学费为名领取一百元的补贴,往来于段公馆内外。当时,吴清源家因父亲去世收入全无,对亲戚又难有过多的指望,所以一直是靠变卖家产勉强度日,吴清源哥哥甚至忍痛将父亲留下的碑帖拓本也拿出变卖。即便这样,过得还是十分艰难。因此,对全家来讲,吴清源每月百元的学费补贴,便成了主要收入。
吴清源回忆,段祺瑞有个习惯,每逢星期日,早晨六点左右便步出内室,或是与他私聘的棋士下棋,或是观看棋士之间对局,然后请大家共进早餐。
吴清源说,他“只有一次作为将军的对手”。因此,吴清源二哥所说的多年以后吴清源在上海再与段祺瑞对弈,结果一胜一负的说法,并不属实。段祺瑞下棋,喜欢挑白子。那次下棋,还让吴清源二子。由于段祺瑞平时就蛮横无理,盛气凌人,因此,对局时也满不在乎地对吴清源使用无理着。这激怒了只有11岁的吴清源。“我也心无旁骛地拼命追杀白棋,顾不上对将军察言观色,终于将盘上的白棋大部吃掉。”最后,段祺瑞无奈,只好投棋认输,拂袖而去,一整天再没露面。因于此番“失敬”,吴清源被顾水如训了一通;因为段祺瑞不高兴,棋手们当日就连照例有的美味早餐也未能混上,不得不饿着肚子回家。
从那以后,段祺瑞再也不指名让吴清源和他弈棋了。尽管如此,一到月底,吴清源去求取百元的补贴时,段祺瑞仍然如数发给。直到1926年4月冯玉祥派兵包围了执政府,段祺瑞出逃北京、入住天津英租界。无职无权之后,段氏对吴清源的100元资助也被迫中断。
段祺瑞对吴清源的照拂,还不止如此。1933年南下定居上海后,获悉吴清源将要加入日本国籍,他还几次向蒋介石提出,由国家出面,以优厚条件召吴清源回国。否则,一旦吴入了日本籍,将是中国棋界的巨大损失,也会进一步加大中日围棋的差距。但当时蒋介石正处在内外交困之中,且对围棋毫无兴趣,虽口头答应却并未认真加以办理。
吴清源
段祺瑞围棋水平如何?
那段祺瑞围棋的真实水平如何呢?
1909年,日本四段棋手高部道平来华旅游,段祺瑞左右的中国棋手竟无人能敌,高手张乐山、汪云峰被让二子,段祺瑞本人则被让五子。
民国初期,日本六段棋手广濑平治郎、濑越宪作以及本因坊秀哉访华。在北京,本因坊秀哉与中国棋手下了近20天的让子棋。在此期间,他曾授予顾水如、段宏业等人围棋段位,授予段祺瑞本人“名誉段位”。
据吴清源回忆,段祺瑞行棋如飞,直感力强,其棋力完全具有日本业余段级水平。段祺瑞的下法大体定型:布局时,双方相互围空;接近中盘,觉得双方的围空基本完成了,他便猛然打入对方的阵式中,只求活一小块便罢。段祺瑞自称这是“花园里面建小舍”。由于他的身份地位,对方往往手下留情,既不能把他打入的子吃掉,又不敢在他的地盘上动土,因此,“常胜将军”常常是他。
段祺瑞下棋,好胜心很强。据说,本因坊秀哉来访期间,段祺瑞曾与其对弈。当时,撮合者打招呼,想让本因坊秀哉让段祺瑞几局。但本因坊秀哉不肯,说:回国不好交待。最终连胜段祺瑞三局。段祺瑞一气之下,竟将本因坊秀哉搁置不理。无奈,撮合者又从中斡旋,最终让本因坊秀哉输段祺瑞三局,才算了事。
对于自己的围棋水平,段祺瑞曾有记述。1926年任临时执政时,段祺瑞曾撰有《因雪记》一文,记述自己和当时的围棋名手刘玉堂、周尧阶、汪云峰对弈的情形。“云峰让一坐。尧阶久不奕,欲先试之,让三子,两局俱北;云峰继之,所负之数与尧阶两枰等。”均让三子,可见段祺瑞棋艺应该也不低。
一生功业和围棋不无关系
下棋讲究胸怀大局,懂得审时度势,见一知三。段祺瑞一生功业,尤其是最为人所称道的“三造共和”与参加欧战这两大事功,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段祺瑞以第二军总统身份率军赴湖北参战,后署湖广总督。南北和谈期间,他先是联合北洋高级将领电促清廷退位“立定共和政体”;又于2月5日以“兵谏”相威胁要求清帝退位。迫于压力,清隆裕太后于2月12日下诏宣布宣统皇帝退位。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封建帝制,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段祺瑞此番“一造共和”,首先精准选择了电奏时间。1月16日中午,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从紫禁城下朝行至东华门外丁字路口时,意外遇到革命党人的炸弹袭击。袁世凯虽侥幸逃脱,但他的护卫管带袁金标等三人连同坐骑均在此次事件中死去。内阁总理大臣遇炸可谓重大事件,京师一时人心惶惶。袁世凯此后以受伤为由接连请假,未再进宫,这更使得隆裕太后和幼帝宣统孤儿寡母惶恐不安。
袁世凯遇炸在京城引发的震动余波未靖,1月26日,段祺瑞联合提督姜桂题、张勋等50名北洋将领电请明降谕旨、立定共和政体。8天之后,隆裕太后下旨授权袁世凯与南方民军方面磋商优待条件。如此,意味着清室接受了段祺瑞等清帝退位、改元共和的请求。2月5日,段祺瑞等又扬言将“率全体将士入京”。7天之后,久拖不决的清帝退位诏书即予颁布。如此立竿见影,足见段祺瑞判断力之精准。
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二造共和”,以及力主中国对德宣战,也证明了段祺瑞对大局有清醒的判断。1915年5月,袁世凯称帝之野心刚露之际,时为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即予以劝告。在袁氏一意孤行后,由于身份特殊不便公开反对的段祺瑞称病不出,隐居西山。段氏反对帝制的态度对军政高级官员产生重要影响。在护国军的节节胜利和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下,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包括不少国会议员在内的国人认为德国兵精械足、足操胜券,段祺瑞却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力持对德宣战。最终使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这再度证明段祺瑞善于审时度势、胸有大局。
据吴清源回忆,段祺瑞下棋,落子如风。在段祺瑞一生中,如同下棋般的敏捷行动屡见不鲜。1917年7月1日,张勋拥清帝复辟。3日,段祺瑞即在天津马厂誓师,组建“讨逆军”,讨伐张勋。在讨伐檄文中,段祺瑞称张勋为“逆贼”,又于8日免除张勋本职及军职勋章勋位,并传知前敌各军严拿务获。要知道,张勋和他本是北洋同僚、前清故旧。在干脆利落赶跑张勋“辫子军”后,7月14日,段祺瑞由天津乘专车回京,复任国务总理,复建民国。当时的北京万人空巷,夹道欢迎,报纸称其为“再造共和之元勋”。
政治事功之外,段祺瑞的军事指挥也得益于围棋心得。据吴廷燮的《段祺瑞年谱》,1902年11月,段祺瑞率兵数百人征剿河北邢台广宗、威县五六千土匪。此役,官军连日三捷,仅伤四人,击毙匪徒六七百人,还夺得前膛大炮、抬炮等重型武器和刀矛等大批枪械。事后,清廷下旨称赞段祺瑞“谋定后动,识略堪嘉”,并被赏戴花翎,加奋勇巴图鲁号。
段祺瑞的谋定后动,颇有行棋之风。他先是擒贼先擒王,对匪徒提出“但将首犯交出,即可免予深究”。然后他刚柔并济,首战击毙匪徒300多名后,即“收队派人分路劝谕”,以涣散匪徒斗志。在匪徒拒不投降时,段祺瑞立即挥兵出击,“酣战两时之久”。与此同时,他又派马队抄袭匪徒后路,“毙匪四百余名,连毙骑马匪首数名”。如此一来,匪徒大惊,四散崩溃,官军赢得了胜利。
“对围棋还算干了些好事”
睡午觉、写诗、下围棋、打麻将,占据了段祺瑞每天很多的时间。作为国务总理、临时执政等,他是负有重大责任的人。如此,致使许多军政事务不得不假手徐树铮等心腹。
徐树铮也深受段祺瑞信任,专横跋扈,不仅使北洋派分裂,而且激起各方反感。段氏也因此被诟病为刚愎自用、识人不明。温世霖在《段氏(祺瑞)卖国记》一文中,更将段氏好弈和“嗜鸦片”相提并论,显然带有批判之意。
清末民初,围棋在国内逐渐流行。像邮传大臣杨士琦、肃亲王善耆等前清权贵,像黄兴、胡汉民、张静江、王克敏等民初政要,像段祺瑞和儿子段宏业、侄子段宏纲等,都喜欢下围棋。
尽管段祺瑞自己围棋水平有限,但因其嗜好围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是起到了促进围棋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前文说过,当时和国内围棋名手对弈,来华的日本六段甚至四段棋手都会让子。这表明中日两国当时围棋水平相差之大。后来赴日的吴清源能击败众多日本棋手,和其天赋、努力等分不开,但早年在国内接受的围棋文化熏陶也有奠基之功。这其中,段祺瑞的资助也值得写上一笔。
喜欢下围棋的陈毅元帅曾说:“段祺瑞的一生干了很多坏事,但对围棋还算干了些好事。”段祺瑞死后,民国名士陶菊隐在《从下棋讲到做人》一文中说:“老段死了,斯人而在,斯道有人提倡。现在我国围棋高手们自段合肥一瞑不视之后,惶惶然有曙后孤星之感。”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