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苦于通胀,中国要担心通缩吗?
2023/05/25 | via. 媒体 德国之声网站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4.5%,高于去年第四季度,也高于去年全年水平。同一天,花旗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经济在疫情后的复苏走势积极,并将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之前的5.7%上调至6.1%。
官方对最新数据的解读是:一季度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其中涉及物价,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3%,“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保持在温和上涨水平”。
此前一段时间,一些经济专家谈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时,“通缩”是一个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字眼。更有人提问,全球苦于通胀困扰之际,中国为何面临通缩?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谈到近期CPI同比涨幅的回落,付凌晖指出,主要是因为“阶段性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性因素、部分食品和能源价格走低、汽车价格下降以及地缘政治和疫情影响。“从下阶段来看,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所谓的通货紧缩情况。”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沈凌表示,中国现在的现象不是通缩,而是通胀率过低。相对于美国、欧洲已经历一年有余的高通胀,“中国现在只是CPI相对很低,但谈不上通缩”——因为通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而中国的物价并未负增长。
金融时报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徐瑾也在专栏文章中分析了中国的“通缩之忧”,她写道:当下算不上真正的通缩,这种担忧背后“实质是缺钱”。
沈凌指出,联系到“通缩”的一个原因是,一季度物价上涨缓慢的同时,中国反映整体货币供应量的广义货币(M2)和居民储蓄在迅速增加。两相比较就会提出疑问:央行货币放水,通胀为什么不上去?他的分析是:刚刚走出疫情,经济复苏力道还不够。“再看接下来两个季度的情况,如果经济走出疫情困扰的话,数据会有更好的反应。”
付凌晖也承认,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下阶段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积极增加优质供给,把扩大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