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与黑暗:亨利八世和他的时代
2023/04/05 | 作者 王淼 | 编辑 孙杨
在英国历史上四十余位君主中,亨利八世一直是享有盛名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经常被搬上舞台和银幕,不仅仅是因为他不俗的政绩,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复杂与多变的个性,他的个人生活也同样引人瞩目。他放纵不羁,挥霍无度;他风流成性,始乱终弃;他曾经有过六位王后,其中五位不得善终;他与第一位王后的离婚案旷日持久,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他与教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甚至直接推动了宗教改革等。
亨利八世的一生可谓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八卦,艳遇,出轨,相互交织;王位觊觎者,革除教籍,叛乱,入侵,各种威胁接连而至。要对亨利八世个人做一个明确的评价并不容易,但他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在英国历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却不容否认。
英国历史学家斯卡里斯布里克的《亨利八世》,是一部关于亨利八世的传记作品。尽管作者声言:“本书既不是对亨利八世‘私人生活’的研究,也不是对他的生平和时代的全面研究,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传记。”但是,谈亨利八世,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他的私人生活,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他私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所以,这部书既是亨利八世的个人传记,却也不妨将其看作是都铎王朝鼎盛时期的英国社会变迁史。
英国的都铎王朝,乃是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同时也被史家认为是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作为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国王,亨利八世在位的将近三十八年间,他推动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他着手改革英格兰的统治机构,以保障国家利益;他力行集权统治,从而奠定了近代英格兰王国的基础。
可以说亨利八世平生的作为,完全当得上本书作者所说的“他生活在充满寓言、神话和浪漫故事的世界中,并为这个世界加冕”的评价。
歪打正着推动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之所以能够登上王位,原本即带有一丝偶然的色彩。他是亨利七世的次子,亚瑟王子的弟弟,但因为亚瑟王子的早逝,他从处于王朝政治的边缘地位,一举跃居为令人瞩目的王位继承者,有了走上历史前台的机会。对于从不被父亲看重的亨利八世来说,登基王位即意味着他终于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压抑生活,从此获得了快乐、自由和权力。
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亨利八世迎娶的第一位王后,则是亚瑟王子未过门的妻子凯瑟琳,尽管婚后的亨利八世绯闻不断,但他们还是在一起度过了多年幸福的时光,直至亨利八世面临着绝嗣的危机,并由此开启了此后他人生中接连不断的离婚大战的模式。
将亨利八世的六次婚姻称作“大战”是符合实际的,因为它们的影响之深远并不亚于一场真正的大战。这是亨利八世亲手策划的最无情的战争,虽然看起来有点像歪打正着,却的确促成了英格兰王国的全面改变。
斯卡里斯布里克曾经说过:“王室的婚约属于外交事件——历史上一直如此,此后也长期如此——不希望也不允许婚姻的双方在交易中有任何的发言权。”应该说亨利八世的第一次婚姻,亦即他与其兄长的遗孀凯瑟琳的婚姻,正是一次基于外交事件的结果。
凯瑟琳一共为亨利八世生育了五个孩子,最终却只有一个女儿幸存。而亨利八世的传统意识,则是与他的臣民一致的,出于政治的需要,得有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所以,当凯瑟琳超过了当时的生育年龄、亨利八世面临着后继无人,尤其是他与凯瑟琳的外甥、西班牙国王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产生龃龉时,他已然深信离婚不仅是正确的选择,而且是他的责任——对他自己,对凯瑟琳,对他的子民,对上帝的责任。
然而,要想宣布他的婚姻无效,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认定,并经由可靠的权威来宣判,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就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让亨利八世始料未及的是,这本来只是他的家务事,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公开的国际议题,而通往罗马教廷的道路则布满了荆棘和陷阱。
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亨利八世开始在宗教原典上做文章,以证明自己迎娶已故且未留下后代的兄弟的遗孀,违背了神圣法和自然法。他组织了众多英格兰著名的法学专家和神学专家,让他们埋首故纸堆中,对《利未记》和《申命记》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并结合现实的例证,来寻找对他有利的证据,证明他与凯瑟琳结婚后一直生活在罪孽之中。
亨利八世本人有两个明显的观点:一是男人与自己兄弟的妻子结合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因此任何教皇的豁免和许可均无意义;二是当时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授予他特别豁免权来迎娶凯瑟琳,这是无效的。
彼时的亨利八世似乎尚未意识到,他的观点虽然不足以动摇教皇拒绝他离婚的决心,却由此涉入一个危险的领域,亦即对教皇本身的权威形成一种挑战,暗中具备了某种颠覆性的意义。
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亨利八世对罗马教廷软硬兼施,他甚至威逼凯瑟琳戴上面纱、成为修女,但他面对的却是,凯瑟琳的对抗,查理的决心,以及罗马教廷的暧昧……万般无奈的亨利八世终于决定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以自行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他紧急呼吁自己的子民,应该毫不犹豫地拒绝一位来自国外的教皇,因为一个主权国家并不需要一个太上皇来管制。他同时宣示王权至尊,并着手改革英格兰的教会,对这个庞大臃肿的机构所消耗掉的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富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亨利八世意图推翻罗马教皇的暴政,由自己来恢复一种被僭越已久的宗教统治权。他最终获得了成功,而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则是与彼时社会标准的提高,以及日益高涨的反教权主义分不开的。所以,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成功,既得益于亨利八世的推动,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沃尔西和克伦威尔:两位功臣的悲剧
从单纯的离婚诉求,到成为宗教改革的坚定推手,亨利八世获得的成功的确有点歪打正着。尽管他的离婚案与宣示王权至尊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但二者既自主发展,又相互作用,却是没有任何疑义的。至于亨利八世的离婚诉求,何时转变为对宗教改革的自觉追求,这一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亨利八世以此树立起自己的新权威,拥有了国王的尊严和豁免权,而英格兰王国则自此摆脱了罗马教廷的羁绊,剥夺了教会的特权,真正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自治能力的主权国家。
当然,英格兰用了五年时间即完成一场重大革命,并不只是亨利八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他手下众多朝臣共同襄助的结果。其中,亨利八世执政前期的沃尔西和后期的克伦威尔,均为他的得力干将,也均是他推动宗教改革离不开的重要人物。
作为亨利八世的枢机主教和大法官,沃尔西出身低微,是亨利八世慧眼识珠,将沃尔西一手扶持起来,并让他执掌国玺。在沃尔西任职期间,他赞助教育,主持修建了大量标志性建筑,并强调尊重王室法庭的权力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主张在王室法庭上应该对富人和穷人一视同仁。
沃尔西的名言是:“当你告诉他‘这是法律’时,你也要告诉他,尽管这是法律,这也是良知,因为没有良知的法律是不配授予议会中的国王的。”
克伦威尔也是同样。作为亨利八世制定政策的实际执行人,他绝非传说中那种冷酷无情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而是一个对国家和国家主权有着高度概念、对议会和法律有着深切关注的开明政治家。
克伦威尔同时又是一个行政天才。他建立了一个专业化与官僚化的极具行动力的政府,并直接负责宗教改革后期议会庞大的立法计划,为王国打造了新的政治纪律,使王国实现了新的政治一体化。可以说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是英格兰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十年,主要归功于克伦威尔的经历和远见。
然而,尽管沃尔西和克伦威尔为英格兰王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的结局都不好。前者被亨利八世以“叛国罪”的名义逮捕,在接受审判的前夕因病去世,躲过了他的主人对他最后的清算;后者则因遭到世袭贵族的构陷,被亨利八世送上了断头台。
事实上,无论是沃尔西,还是克伦威尔,他们都是凭借着卓越的才干赢得了高位,并以不懈的热情为王室服务。对他们二人的不公判决,暴露出亨利八世性格中复杂与矛盾的一面:时而热情,时而冷酷;时而专横,时而谦恭;时而甜言蜜语,时而恶语相向,总是变化莫测,让人捉摸不定。
亨利八世的肖像
毫无疑问,亨利八世与彼时各个王国之间的纵横捭阖,以及他与罗马教廷之间的激烈冲突和斗争,均是与他的私人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斯卡里斯布里克声称,本书“不会描述一个民族如何彻底地与过去决裂,如何实现不同寻常的民族的记忆缺失”,但我们还是能够从斯卡里斯布里克陈述的事实中,以及从亨利八世一生的经历中,看到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纵观亨利八世的一生,我们似乎不难得到这样的印象:首先,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推手,现代英国的奠基人,正是在他的治下,英格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政治“整体”。
亨利八世同时又是玩弄政治和外交的高手,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游刃于彼时波诡云谲、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他将威尔士纳入英格兰的版图,并成为爱尔兰的国王,进而实现了对苏格兰的宗主权,他的统治为英格兰带来了许多“良好治理”,他手下的行政班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效率,也更有能力。亨利八世的统治给英格兰人的思想、心灵和面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英格兰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亨利八世显然又有极其冷酷与残暴的一面:他尚武好战,常常无端地开启战争之门;他滥杀功臣,对反对改革的教士大开杀戒;他出尔反尔,用残忍的手段镇压民众的和平请愿;他以冰冷之心对待自己的六任妻子,为了满足一己之欲,甚至不惜对她们施以极刑……
的确,要想准确评价亨利八世是困难的——对于他,我们大抵只能勾勒出这样一幅肖像:他是明君,又是暴君,众多矛盾集于一身;他既绝顶聪明,却又好大喜功,华丽与黑暗相互交融,构成了亨利八世时代的底色。所以,有人这样评价亨利八世:“他是个不错的人,身边也有些不错的人。不过他是只老狐狸。”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