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中的东亚人士兵从何而来?
2023/03/25 | 作者 段宇宏 | 编辑 陈祥
俄乌战争开启以来,在普京下达动员令之前,俄罗斯在乌克兰作战的士兵主要为来自小城镇、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合同制士兵,有两类少数民族俄军士兵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车臣军团的士兵虽然都是欧罗巴人种,却有明显不同于俄罗斯民族的高加索人脸孔,普遍蓄着大胡子,具有强烈的可辨识度。另一类少数民族士兵长着黑头发黑眼珠,有一张典型的东亚人面孔,数量非常庞大,引发了人们的好奇。这些东亚人士兵都是俄罗斯的蒙古人。
1240年开始,蒙古金帐汗国曾统治俄罗斯两百多年,那么这些蒙古士兵是否是金帐汗的后裔呢?其实并非如此,当年的金帐汗国,蒙古人数量比较少,只有统治阶层的贵族是蒙古人,旗下军民几乎都是鞑靼人(中国称为塔塔尔),金帐汗的蒙古人早已融入到鞑靼人之中。
如今的东亚人士兵,是来自俄罗斯境内三个蒙古人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图瓦、卡尔梅克。这些自治共和国是近现代产物,早在沙俄与苏联时代,他们就形成了从军的传统。
蒙古各部族集团的来历
要弄清俄罗斯三个蒙古人共和国的来历,需要了解成吉思汗之后蒙古各部族的大致演变过程。成吉思汗崛起后逐渐统一草原各部,随后开始东征西讨,不断开疆拓土,建立世界闻名的“大蒙古帝国”。成就霸业后,他将生前征服的领土分封给诸子诸弟和诸功臣。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他将大汗的位子,传给了三子窝阔台。窝阔台去世后,儿子贵由继承汗位,但贵由在位时间只有两年,大汗宝座转移到了实力强大的四子拖雷系,由拖雷的儿子蒙哥继承。蒙哥在攻打南宋的途中病死,他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争夺大汗位打起了内战。
阿里不哥得到了多数蒙古宗王的拥戴,但忽必烈因为掌控着富庶的汉地,实力更为强大,最终击败阿里不哥登上汗位,不过这也标志着蒙古帝国的分裂。忽必烈自知无法再统一整个蒙古帝国,在自己领地建立元朝称帝。至此,原来的大蒙古帝国就裂变成了元朝与四大汗国。
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率领蒙古大军西征,在南俄草原建立了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在中亚的封地形成了察合台汗国。窝阔台在阿尔泰山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封地,被称为窝阔台汗国。忽必烈弟弟旭烈兀率军征服西亚地区,在那里建立了伊尔汗国。四大汗国远离蒙古本部,走上了各自演化道路,那里的蒙古统治者在宗教、文化、语言上最终都被当地民族所同化,所以他们与俄罗斯境内的三个蒙古人自治共和国倒没什么关系。
元朝灭亡之后,元顺帝北奔草原建立北元,继续统治着草原。在明朝中前期,蒙古裂变为东部“鞑靼”、“兀良哈三卫”和西部的“瓦剌”三大部族集团。北元传至元顺帝儿子天元帝脱克思帖木尔时,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杀死天元帝,废除了北元国号,明朝称之为“鞑靼”。
瓦剌的意思就是“森林之民”,主要来自成吉思汗崛起前的“林木中百姓”。《元史》如此描述他们的生活状态:“无市井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派兵把他们逐个降服,纳为蒙古帝国臣民。兀良哈三卫是指朵颜卫(兀良哈部)、泰宁卫(翁牛特部)、福余卫(乌奇叶特部)。兀良哈是三卫中最强大一部,明朝统称他们为兀良哈三卫。
瓦剌在15世纪初崛起,一度控制了鞑靼和兀良哈。瓦剌在也先统治的时代进入全盛期,其势力范围东接朝鲜,西起中亚,北至西伯利亚,南到长城。也先曾率军南下进攻明朝,在土木堡战役中俘获明英宗,围困北京城。15世纪中后期,鞑靼在达延汗统率下中兴,驱逐瓦剌,又一度恢复荣光。
蒙古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注定政治难以长期稳定,战争和裂变始终不断。时至明末清初,逐渐演化出三大部族集团,分别是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又称为“喀尔喀蒙古”或“外蒙古”(即今日的蒙古国),由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车臣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四大部构成。漠南蒙古又称为“内蒙古”,也就是由明朝中前期的鞑靼和兀良哈三卫演化而来。漠南蒙古部族众多,但以察哈尔部和科尔沁部最为强大,其中以察哈尔部为各部之首。漠西蒙古也称为“卫拉特蒙古”,即之前的瓦剌,由杜尔伯特、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构成。这一时期基本上奠定了蒙古部众近代的分布格局。
2022年5月9日,庆祝胜利日阅兵仪式,一名父亲举着儿子画像,儿子是来自布里亚特的俄罗斯军官,在乌克兰阵亡。
从不里牙惕到布里亚特
布里亚特是俄罗斯境内的自治共和国,首都名为“乌兰乌德”。共和国总面积35.1万平方公里,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西边有贝加尔湖,南面与蒙古国接壤,北部与伊尔库茨克州接壤,东边毗邻赤塔州,属于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
布里亚特人是西伯利亚地区两个最大的土著族群之一,大部分信仰佛教,少数边远地区人群还信仰萨满教。全世界现有51万布里亚特人,其中有46万分布于俄罗斯,有4.5万分布在蒙古国。生活在自己故乡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只有28.7万,占当地人口的30%。布里亚特本地的俄罗斯人反倒是多数,占当地总人口的66%。
成吉思汗时期,林木中百姓也有很多部族,比如“秃马惕部”“巴儿忽惕部”“赤乞剌思部”,以及“不里牙惕部”,其中不里牙惕部族就是现在的布里亚特人。经过多年整合演化以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部落逐渐被统称为布里亚特人。元朝时期,这里由岭北行省管辖,后来外界也称他们为布里亚特蒙古人。
布里亚特虽然来自林木中百姓的部族,但未加入到后来的卫拉特蒙古集团,一直被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所统治。明朝末年,沙皇俄国的势力开始进入布里亚特地区。沙俄的哥萨克、农民和商人不断迁入,在这里建立殖民据点,不断与布里亚特人发生冲突。
1689年的清俄《尼布楚条约》,将额尔古纳河西岸的布里亚特地区归并入沙俄。彼得大帝时代的1727年,贝加尔湖两岸的地区都被沙俄势力征服。其中一部分布里亚特人不愿臣服,南迁至喀尔喀蒙古。整个布里亚特地区,因《恰克图条约》正式纳入沙俄版图。
俄罗斯帝国因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发生二月革命而崩溃,全国暂时陷入一片混乱。十月革命后的内战,红军取得胜利,布里亚特建立“布里亚特蒙古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它到1958年改名为“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再次更名为“布里亚特共和国”,留在了俄联邦。
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属于俄罗斯最贫穷的几个地方之一,当地布里亚特人很多把充当合同兵视作改变命运、获得财富的途径。于是,那里成为俄罗斯东亚人士兵最重要来源地。
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矗立着全球最大的列宁头像,高超过7米。
图瓦:不是蒙古人的蒙古人
图瓦自治共和国有17万平方公里,首都为克孜勒,图瓦人在当地的比重很大。全俄共有28万图瓦人,其中24万分布在图瓦共和国,占当地总人口的82%。现在虽然人们都把图瓦人视为蒙古人,但按照语言和族源严格来说,他们不算是特别纯正的蒙古人。图瓦人原本属于突厥语民族,但历史上与蒙古渊源深厚。公元七八世纪突厥汗国时代,图瓦人是突厥汗国的臣民,突厥汗国灭亡之后图瓦人又归属于回鹘汗国,《新唐书》把图瓦人视为回鹘的一个部族。到了蒙古帝国崛起时代,图瓦人属于“林木百姓”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完成征服后将他们划归自己的重臣者勒蔑统领的兀良哈部管辖。
兀良哈在鞑靼时期被达廷汗征服,达廷汗去世后,他的孙子博迪继承汗位。因兀良哈部不服管束,博迪汗派兵讨伐将其攻灭。兀良哈残余部众向外逃遁,以其属下的图瓦部族占据多数,仍然自称是兀良哈。他们迁徙去生活的地方,因此得名为“唐努兀良哈”和“阿尔泰兀良哈”,后来被习惯称为“唐努乌梁海”和“阿尔泰乌梁海”。虽然他们还被称为兀良哈,但与原来蒙古的兀良哈只有名称上的相同,并无直接的族源关系。
明末清初,唐努乌梁海和阿尔泰乌梁海的图瓦人,归属于喀尔喀蒙古统辖。清朝康熙年间,因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强大起来,东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为寻找救援归附清朝,从而也引发了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图瓦部族随同他们所依附的喀尔喀归附清朝,他们主体聚居于唐努乌梁海,康熙皇帝把他们编五旗四十六佐领来实施管辖。此后一直到清末,图瓦部族在文化、习俗和服饰上全面蒙古化。
1914年,沙俄出兵图瓦地区,在这里设立“乌梁海边疆区”。十月革命后,俄国爆发内战,各方势力在图瓦地区拉锯混战,最终苏俄红军打赢内战全面控制图瓦地区,成立了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此地作为图瓦自治州,被正式划归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61年,这里再度更名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它更名为图瓦共和国,留在俄罗斯联邦。
图瓦也是俄罗斯东亚人兵团的主要来源之一。俄罗斯当下最著名的图瓦人,就是普京重用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
2010年8月20日,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郊外的圣地,萨满祭司正在进行萨满祭祀仪式。
土尔扈特余部后裔的卡尔梅克
俄联邦的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首都为埃利斯塔,蒙语意为“沙地”。卡尔梅克东邻里海和阿斯特平罕州,南接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西邻罗斯托夫州,北接伏尔加格勒州。与布里亚特和图瓦的地理位置处于亚洲截然不同,卡尔梅克位于欧洲境内,当地约有28万人,卡尔梅克人占据57%。
卡尔梅克是俄罗斯叫法,其实他们就是卫拉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明末清初之际,卫拉特蒙古四大部游牧在南山南北,准噶尔部日益强大,首领巴图尔洪台吉准备以武力统一卫拉特各部。这导致和硕特部固始汗率众迁徙到青海,而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为了躲避战祸,则率十九部众一路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土尔扈特汗国。沙俄势力很快扩张到当地,土尔扈特部抵抗无效之后最终不得不臣服于沙皇,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属国,沙俄称他们为卡尔梅克蒙古人。
最初,两边的宗藩关系还可以友好维持,沙俄给予了土尔扈特较多自治权力。但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开始,对土尔扈特内政的干预越来越多,土尔扈特内心多有不满。当时沙俄长期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打“俄土战争”,经常征召土尔扈特人骑兵参战,并从那里征调物资支援战争。1761年到1771年的十年间,土尔扈特为沙俄作战就损失壮丁约8万人,牲畜减少40多万头。
1771年,土尔扈特部汗王渥巴锡做出重大决定,带领17万部众东归故土,这是人类史上最后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东归之路惊心动魄,行程上万里,历时半年之久,途中经常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土尔扈特部经过浴血奋战,最终抵达目的地。清廷把他们安置在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一带游牧。
渥巴锡率部东归出发之时,伏尔加河面尚未结冰,加上沙俄的监视,还有2.1万部众无法渡河,未能跟随大部队出发,留在了当地,也就变成了今天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的主体居民。1943年底,斯大林曾废除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土地被划入邻近的斯大林格勒州、阿斯特拉罕州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直到1957年和1958年,赫鲁晓夫时期先后恢复它为自治州和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卡尔梅克作为自治共和国继续留在俄联邦。
卡尔梅克人虽然只是俄罗斯极其小微的少数民族,但名头在全俄以及欧洲可不小,因为它以欧洲唯一佛教徒国家著称,同时与俄国现当代最重量级的人物有着血脉关系。苏联的缔造者列宁,就有卡尔梅克血统。
有一个故事说十月革命期间,卡尔梅克的同志到列宁住所拜访,列宁端出奶茶招待他们。他们惊奇地问:“你怎么会喝这种茶?”列宁很高兴地回道:“因为我奶奶是卡尔梅克人啊。”此后,卡尔梅克人经常自豪地说:“伟大的列宁身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液。”事实上,列宁的祖母“是俄罗斯—卡尔梅克”混血儿,列宁父亲长得更像一个卡尔梅克人。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