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训练班:港星不是内娱的解药
2023/03/05 | 作者 冯祎 | 编辑 孙杨
岁末年初,平淡的综艺市场终于迎来了一档爆款节目《无限超越班》。这档由香港无线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老戏骨当导师,用TVB艺员训练班模式调教内地青年演员的综艺一上线,就霸占了多个热搜。毕竟TVB老戏骨教做人,对苦于流量演技久矣的内地观众,是情感上的刚需。
然而,TVB艺员训练班真的就是内娱做戏做人的解药吗?抛开消费情怀的因素外,内娱的影视业环境,似乎也不具备延续这种模式的土壤。但在后流量时代,能通过一档节目戳破一些观众情绪上的浮沫,也算不枉TVB黄金一代的相聚了。
香港无线版“演员请就位”
“真的是太‘厉害’了这代演员,怪不得我们现在还有戏拍。”
“你的粉丝称你为‘香港最后一个少女’,是香港的少女都死光了吗?”
“为什么要找一个40岁长得像少女的人演少女,为什么不直接找一个真少女呢?”
…………
这些不留情面、直逼命门的金句都出自近期的新综艺《无限超越班》。
从2017年《演员的诞生》横空出世后,演技类综艺便扎堆出现,而此次的《无限超越班》能在一上线便引爆话题,更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档与香港TVB深度捆绑的演技类综艺——至少在未上线时,用TVB艺员培训班模式“调教”内地青年演员的宣传口号赚足了噱头。
节目请来的大湾区演员阵容可谓豪华,成龙担任召集人,尔冬升任监制兼辅导员,同为监制的还有惠英红、吴镇宇,佘诗曼则是无限经理人,飞行导师包括但不限于邓萃雯、汤镇业、许绍雄、赵雅芝、张可颐、车保罗等TVB老面孔。随便拉出一个人,演技都能吊打这些学员。
学员背景也各不相同,既有出道多年口碑颇佳的郭晓婷、郑业成,粉丝庞大的“养成系”爱豆刘耀文、周柯宇、周洁琼,演技一直备受诟病的“小生小花”沈月、许魏洲,也有选秀出身急于转型艺人的范世琦,还有不温不火的薛凯琪、李一桐等。
按照节目要求,导师们和这些学员需要双向选择,重新演绎包括《金枝欲孽》《冲上云霄》《使徒行者》《鹿鼎记》等7部经典港剧。
节目组的这个设定不可谓不高明,苦于内地流量当道、面瘫演技久矣的观众,大多也是TVB黄金三十年的见证者,让TVB“整顿”内娱,不仅仅是情怀上的刚需。
节目也不负众望,一上线便贡献了多个热搜。
在成龙为《新警察故事》选角时,直言沈月的外形条件拍不了打戏,刘耀文的拳脚一看就是初学者,还讽刺了内地武侠剧中滥用替身的现象。
导师面试环节,更是大型“修罗场”。如果说拿着稿件读自我介绍还磕磕绊绊的许魏洲、范世琦犯了职场大忌,那当了6年演员、拍了多部电视剧的沈月,见到面试官突然变成社恐就显得更为尴尬了。台上的沈月呼吸急促,言不能语,连导师都质疑是不是演的。而当惠英红提供思路告诉她应该怎么演时,沈月却丢下一句:我不想演。最后还要靠导师下场安慰,才平复了情绪。而范世琦因迟到,故意被导师们晾在一边,也让众人认为导师们“太严厉了”。其实比起佘诗曼刚拍戏时曾因迟到被导演当众羞辱,拍完戏才敢偷偷到厕所里哭,尔冬升和惠英红已经很仁慈了。
导师们就像是观众们的“嘴替”,把大家对内娱的不满开了一个释放的出口。
但根据已上线的内容看,如果真把《无限超越班》当做痛批内娱的“爽剧”,甚至认为TVB艺员培训班是解决内地娱乐圈的一剂“解药”,那也言之过早了。
在导师们的聊天中,不难发现TVB在训练演员上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无论有无戏拍,大家都要朝九晚五坐班,或是观摩他人表演,老师们会让学员尝试不同的角色,从肢体、台词、眼神、表情管理,到研读剧本,熟悉灯光和走位、给自己化妆,甚至还要学习舞蹈和武术。每进行一项训练,都会有专人打分。
但《无限超越班》似乎只挂了“TVB艺员训练班”的噱头,在进行实操时,这种模式却被避重就轻地归纳为“艺德”和“敬业”,但艺德和敬业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却没有实际的方法论来支撑。规范内娱,不可能只是依靠年轻演员的自觉自律。这也难怪节目播出至今,引发讨论的都是像有剧本的抓马环节:惠英红发飙、车保罗无人选、沈月社恐、赵樱子“迪幂孟扎”……而没有更具象的“训练”内容,这档节目似乎不足以支撑这么多经典人物的相聚。
TVB模式的正反面
在1984年香港演艺学院成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是没有“科班”演员的。香港演艺圈学院派的建立速度远远落后于香港影视业的发展速度。
尤其在1970年代前,培养演员,抑或艺人的重任,大多落在各个制作公司身上:邵氏成立后,邵逸夫请来著名导演顾文宗开办了“南国实验剧团”,郑佩佩、午马、秦萍是剧团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顺利签约邵氏;16岁的郑少秋想做演员,先后报考了大喜、同文、南国的演员训练班;金像影后鲍起静即便有鲍方这样的明星父亲,也必须通过进入长城电影公司的艺员训练班,才能走上演员之路;还有因获得邵氏导演赏识,得以进入电影圈的惠英红、姜大卫、尔冬升。
创办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个电视艺员训练班的,最初也不是TVB,而是实力曾一度能与其分庭抗礼的丽的电视(后改为亚洲电视)。1966年,丽的举办了第一期丽的映声艺员训练班,随后培养出汪明荃、刘松仁、黎明、江华、张敏、张家辉、吕颂贤、苑琼丹、何家劲等著名演员。
但随着亚视的式微,这个艺员训练班在经历了1996年至2000年,2003年至2007年断档后,于2010年彻底停办。因此从1970年代至新世纪之初,TVB艺员培训班几乎成了为香港演艺圈输送人才的唯一通道。
它对香港的演艺圈有多重要?四大天王里的刘德华、郭富城,演技标杆梁朝伟、吴镇宇,开创“无厘头”风格的周星驰,一步步从配角演到影帝的梁家辉、张家辉、林家栋,更不用提承载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无线剧集“老面孔”欧阳震华、陶大宇、黎耀祥、林峯、佘诗曼,都是这个艺员培训班调教出来的。
1971年,邵氏与无线电视台合办了“电影电视艺员训练中心”,三个月一期,晚上授课,《无限超越班》飞行导师许绍雄便是第1期学员。周润发、吴孟达则是1974年第3期的学员。
1978年开始,训练班由TVB独立主办,最主要的目的是为自制剧培养储备演员,正式开启“进入TVB艺员训练班,一脚便踏入演艺圈”的时代。而训练班也更加规范,为期一年,学员们需朝九晚五脱产学习,那时的教室、办公室、录音室、摄影棚都是租借的影帝吴楚帆的花园洋房改造而成。
上午是理论课,从声台行表,到名剧欣赏、编剧理论、摄影概述,甚至如何化妆、做发型都要学习。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读的那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著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正是当年培训班的教材之一。
下午则是实践课,每三个月一个阶段,分别是表演基本训练,自创小品;排练经典名著;选取不同体裁的无线剧集进行排练教学;参加TVB的表演实习,自创表演片段。在此期间,不断有人淘汰,只有最终通过毕业考试的,才能成为签约艺人。
虽然这个培训班既不授予学位,也没有著名的师资背书,连授课都没有固定地点,但凭借邵氏和TVB的名气,“每年都吸引很多香港市民报名,排队的人可以围着TVB电视城绕两圈”,就像TVB助理总经理乐易玲所说,毕竟这里不收任何学费——甚至还补贴餐食交通;也不看长相——名导杜琪峰、关锦鹏竟然也是艺人“出道”的;不论背景——推销员周润发、报童梁朝伟、摆地摊的梁家辉、当邮差的刘青云都在这里实现了明星梦;且能顺利毕业就包“分配”——哪怕只是在TVB剧集里跑龙套。《无限超越班》里除许绍雄外,汤镇业是第八期,吴镇宇是第十一期,邓萃雯是第十三期学员。
在正式签约为无线艺员后,除一份只够温饱的底薪外,他们需要在各个TVB剧中“刷脸”,才能在极速发展的香港影视圈,得到更多上位机会。从1973年开启免费电视市场到2000年初,TVB在收视率上一骑绝尘,每年都产出四五十部自制剧集和综艺节目,八十年代的武侠剧、九十年代的职业剧、新世纪的商战剧,每个阶段都有热度高的强势题材,加上大众期盼的香港小姐选美,让TVB在香港造星业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旗下艺人露脸的机会自然也就比别的艺人要多。
大部分艺人都要从跑龙套做起,积累经验慢慢获得配角机会,极少数人能最终演上主角,成为当家小生和花旦。哪怕是林峯这样的富二代,一样得从《创世纪》里的小狱警做起。1976年,周润发在《红楼梦》里为武卫国跑龙套,1980年,黄日华在《上海滩》里为周润发跑龙套,1983年,周星驰在《射雕英雄传》里给黄日华跑龙套,1993年,宣萱在《唐伯虎点秋香》里给周星驰跑龙套,1995年,陈展鹏在《壹号皇庭IV》里给宣萱跑龙套,而陈展鹏是2022年TVB有望再封视帝的大热提名人之一。
成了名,各种广告代言、电影合约纷至沓来,但并不意味着能脱离TVB。签合约是TVB“掌控”艺人的最重要手段,合约期很长,十年八年都是常态。如果不续约,便意味着丧失高曝光度。在TVB的辉煌年代,黄金时段只播自制剧,自制剧主演只找“亲生仔”,香港观众只看TVB,形成了一个闭环。
在平台强大到能“一手遮天”的时代,艺人们只能像“社畜”一样勤奋拍戏、等待上位,或者老老实实做个绿叶,只把“演员”当做一份工作。无论出名与否,无论是否出现在镜头前,他们只是TVB工厂里的一环,就像在职场一样,不同岗位的人互相尊重,但没人会把艺人当做“明星”捧起来。
《无限超越班》邀请的豪华的演员阵容。
“没有他不能消费的情怀”
有犀利的导师,有话题高的学员,有珠玉在前的训练模式,但《无限超越班》截至2月初,豆瓣评分仅3.9,差评率80%,在所有演技类综艺里,只排在评分2.7的《我是女演员》之前。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其实只要了解内地造星模式,就会发现,TVB根本无法成为内娱的解药,而这档节目本身,也志不在制造解药。
在最近的一期《无限超越班》里,飞行嘉宾邓萃雯、张可颐正在重现《金枝欲孽》的经典片段,剧中饰演“尔淳”的佘诗曼突然出现,引得学员们惊呼一片。另一个重现《鹿鼎记》的片段里,请来了曾在剧中饰演“建宁公主”的刘玉翠、“双儿”陈少霞、“沐剑屏”邝文㫬、“阿珂”梁小冰,再加上现场连线“韦小宝”陈小春,凑足了一波回忆杀。
常看浙江卫视综艺节目的观众不难发现,这似乎又是一个翻版的《王牌对王牌》,毕竟都是出自综艺导演吴彤之手,很多观众戏谑道,“没有他不能消费的情怀”。当情怀不断被滤镜遮挡,其本身对学员、对内娱而言,并没有留下什么。
而导演吴彤另一个被诟病的地方,便是热衷从镜头背后跳到台前,在《无限超越班》,他的出镜率甚至比嘉宾都高,除正片外,特意设置了每期30多分钟的“无限不无聊”,由吴彤任主持人,采访导师和学员。
这很难不令人怀疑是浙江台看到湖南台用“大湾区”的“哥哥们”,狠狠地带起了一波怀旧热潮,也想来分一杯羹,吃一吃港剧的红利。所以节目的内核依旧是《我就是演员》,只不过重新包装了而已。
观众想看的是“TVB老戏骨毒打大陆艺人”,而不是没有角色分析、没有业务交流、没有演技矫正,只是让一些老面孔和内地年轻演员聚在一起唠家常、刷情怀、聊鸡汤,回顾成名路,拍戏过程一带而过。
观众想看的是经过TVB的调教,年轻演员在经典剧目里擦出新的火花。而不是把戏剧冲突都放在节目里,让导师们演摔本子、情绪崩溃、吵架争执的戏码。
观众想看的是TVB艺人能传授有效的方法论,而不是靠让演员假装迟到、恶意剪辑制造矛盾而上热搜。
无论TVB大佬多犀利,还是内地演员演技多拉胯,这些只是情绪的浮沫,可以在开播之初帮节目带动话题,但浮沫一旦被戳破,又变成了一潭死水。
另一方面,TVB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本身,也陷在怀旧滤镜中难以自拔。
就像前文所说,艺员训练班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仰赖于TVB平台的垄断,艺人没有话语权,一旦想反抗公司,便会被“雪藏”。然而,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业的极速发展,让一些怀揣演员梦的人找到了第二条出路,TVB最早一批明星们也纷纷离巢,如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梁家辉等。
进入新世纪后,内地影视业的发展,让一批港星动起了北上掘金的念头,毕竟在TVB混成了一哥一姐,工资也无法与内地演员相比:林峯每集5万港币,佘诗曼每集6.5万港币,邓萃雯每集8万港币……《无限超越班》嘉宾车保罗自曝在TVB工资仅2000元港币,录综艺三天抵得上10年工资。
这些年,随着国产精品剧的崛起、网络平台的加入、短剧的爆发,对观众而言,TVB有影响力的剧集也越来越少。2021年内地电视剧播出340余部,同年TVB自制剧仅18部,2022年评分8分以上的国产剧12部,TVB自制剧2部,无论质还是量,都处于下风。这两年播出的《法证先锋4/5》《陀枪师姐2021》《白色强人2》《十月初五的月光》更是明晃晃地在卖情怀。
TVB艺员训练班是时代的产物,有它的优势亦有它的局限性,当垄断地位被打破,演艺市场进入多方竞争的当代,想做演员的渠道比彼时的香港多得多。哪里还有人愿意沉下心当学员,用三四年时间跑龙套熬资历呢?借用黎耀祥在《巾帼枭雄》里的名句“人生有几多个十年?”,演员,尤其是女演员又有几多个十年?哪怕TVB自己,在2015年之后,艺员训练班也鲜少再做公开招募,而是只从艺员介绍、香港演艺学院毕业生、应届香港小姐和曾参与《超级巨声》的人中选出。
现如今,像湖南台旗下的芒果TV,以及“爱优腾”也有所谓的“御用演员”,也可以视为TVB训练班的一种延续,但没有一家平台可以用自己的造星模式统一其他的竞争者。
且内娱的影视剧生产方式也与早年的TVB大相径庭,后者以监制为主,导演、演员、编剧、舞台、剪辑都只是作品的其中一环,而内地近些年却陷入了唯流量论的误区,明星光环挡在了作品之前,明星们一边拿着超过一半制作成本的高薪,一边用面瘫演技、替身糊弄观众,还一边无病呻吟“演员是高危职业”。
因此,对内娱而言,TVB艺员训练班连缓解阵痛的阿司匹林都算不上。好在从2022年开始,顶流的相继塌房,数据造假的揭露,演技派的崛起,让内娱开始迎来后流量时代。与其说我们需要TVB模式,不如说我们需要更公平的演员评价体系,更健康的创作环境,更禁得起全民检验的作品。
如果真想回溯TVB艺员训练班的样子,不如去看看TVB新剧《青春训练班》,里面几乎还原了1980年代艺员训练班的时光,那才是TVB写给自己的回忆录。虽时光无法追回,但对港剧迷们来说,那是真正的彩蛋。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