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刚身后,400亿帝国和未竟的事业
2023/03/05 | 记者 王涵 司雯雯 李晓芳 | 编辑 张轶骁
65岁的郑永刚,在刚刚看到杉杉转型曙光的第二年,突然离去。
2月11日,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发布讣告:杉杉企业创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先生因突发心脏疾病救治无效,于2023年2月10日与世长辞,享年65岁。
公告称,郑永刚创立杉杉34年,是时尚产业、锂电池材料、光学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开拓者,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民营企业家杰出代表。郑永刚所持的公司股份将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继承手续,公司将根据相关章程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完成重新选举董事长的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郑永刚的身后,是市值435亿的杉杉商业帝国,也连续20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荣誉。
外界习惯因知名的杉杉西服称他为“服装大王”,也会因为他近年来不断通过资本运作寻求投资收益而称他为“资本大鳄”。
郑永刚习惯自诩为“将军”、“元帅”,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成为服装大王,或是金融家、实业家,对他而言只是一个阶段的标签。他想要的是,因时而动,用战略的目光催动企业成为常青树。
两个月前,郑永刚还在演讲中回顾杉杉的转型历程,如何从服装企业走向新能源、新材料和大健康领域,将自己的经验归因于两点,一是战略方向的精准,二是不赚钱的坚持。
如今的杉杉,刚刚看到转型成功的曙光。2021年起,受益于锂电材料业务的增长,杉杉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摆脱了近三年的颓势,出现大幅上涨。这距离郑永刚率领杉杉转型新能源,已经过去了22年。
郑永刚曾经说,企业家,是熬过来的。
如今,他转身离去,留下刚刚30岁,焕发第二春,还是少年的杉杉股份。
“服装大王”的艰难转身
在中国服装界,郑永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杉杉股份是一家标杆性的企业。
公开场合,郑永刚也乐于标榜自己在服装行业的成就。
1989年,刚满31岁的郑永刚,出任宁波甬港服装厂厂长。虽然出身草根,但郑永刚拥有着宁波人特有的精明能干。
经过调研走访,他发现,甬港服装厂虽然在设备和工艺技术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由于产品没有市场,所以连续亏损。偶然间看到从深圳到广州的火车上年轻人都穿着进口的旧西装,他毅然决然地想要创办“国服”品牌。
随后,他借款三万元,不是给工人发工资,也不是买面料,而是跑到北京,去中央电视台打广告。
于是,“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这句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诞生了。杉杉品牌也因此一炮而红,一辆又一辆大货车在服装厂门口排队拿货。在品牌宣传的造势下,杉杉在上海四家铺货的服装店销量剧增,成本不到百元的西装卖到了五六百元。短短七年时间,杉杉从一个负债累累的工厂,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家服装上市公司。借钱打广告,也反映出郑永刚的赌性与魄力。
郑永刚的魄力,给杉杉带来的“史无前例”,不仅是一句广告。
1996年,杉杉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企业。1998年,杉杉品牌销售收入达23.5亿元,并且连续7年占据中国服装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37.4%,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服装第一品牌”。
郑永刚习惯称自己将军或元帅,这个称呼,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决策果断,另一方面体现在他运筹帷幄的战略把握能力,而非具体工作的执行力上。
第一次将他称为巴顿将军,是在2006年,他合作的服装设计师王新元如是称呼他。这个时候,距离杉杉启动转型已经过去了7年。
郑永刚亲手将杉杉股份推上A股没多久,就敏锐地嗅到了危机。
1999年,杉杉的服装板块还很赚钱。但是郑永刚却用超前的眼光看到了杉杉西服的行业局限性,经过研讨,他为公司设定了新的战略方向——新能源材料。
那时,研究锂电的负极材料是一场“豪赌”。对于一个全新的产业来说,成败取决于市场,摸索的过程漫长又艰辛。
负极材料刚刚推向市场的时候,价格高达37万元人民币一吨,这样的价格,市场很难打开。
自1999年杉杉股份开始进军锂电池产业起,此后八年,经营持续亏损。
但郑永刚比其他老板幸运,杉杉的服装业务一直还在,并一直承担为杉杉的转型输血的功能,直到智能手机时代到来,锂电池得到了大面积的使用。
在此之前,郑永刚先后投资了近4亿元,推动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从实验室实现产业化,而他的团队也成为中国首个将锂电池从生产到销售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企业。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郑永刚带领杉杉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三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并在技术先进性和规模化方面迅速与三星、索尼等并驾齐驱。
2022年3月,在胡润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中,郑永刚以125亿人民币的身家位列第1864位。
金融诱惑,庞大的“杉杉系”
公司在不断转型,郑永刚也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是从服装进来,从金融出去,我希望成为一个金融家。”
跨界资本运作玩得好,能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资金,壮大实业发展;玩不好,则拖累本业,大厦倾倒。
郑永刚的这一步棋,是一场绝对的“豪赌”。
最开始,他的金融投资延续了做实业的思路,好企业一定要赚钱,所以当听到泰康人寿未来15年不会挣钱的言论,毅然退出了20%的占股。后来,这20%的股份值200个亿。
虽然与机遇擦身而过,郑永刚却也悟出个道理:金融牌照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
于是,郑永刚的金融第一站,就瞄准了投资银行。1997年,杉杉作为创始股东发起设立宁波银行。紧接着,郑永刚又参股了浦发银行、稠州银行、徽商银行等多家银行。
杉杉股份投资宁波银行的成本不到1.82亿元,2021年初,杉杉减持宁波银行,累计收益约54亿元,并取得现金分红收益超过6.5亿元,合计投资收益达60.5亿元。这足以证明郑永刚的金融投资的远见和前瞻性。
摊子越铺越大,到2008年之后,资本市场迎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证券、保险、PE/VC、融资租赁公司等,郑永刚均有涉及。
与那时活跃在资本市场的各家资本族系一样,杉杉持有的企业,也被外界梳理出一个庞大的“杉杉系”帝国。
2015年,郑永刚公开表示,“在资本市场,杉杉的服装概念已经很淡了。”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杉杉系直接或间接控股的投资公司至少包括磐石基金、华山资产管理、升阳资本、宁波杉杉创投、芜湖江东创投、龙田投资、鸿石投资、正道咨询、顺辰投资、青刚投资等。
郑永刚后来笑着说:“投资也不是那么难嘛!我们做实业办一两千人的厂,赚的钱可能还没有投资来得快。”
除了投资,郑永刚也热衷于收购。几次大手笔的收购,让市场感受到了郑永刚的“豪气”。
2002年,杉杉集团通过受让股权成为了长春热缩(后改名为中科英华,现名为诺德股份)的大股东,就此进入了锂电池的另一个领域——铜箔市场。
2014年末,杉杉旗下泓石投资以12.9亿元受让艾迪西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股份,郑永刚成为企业实控人。
2017年,杉杉系的另一家公司宁波炬泰通过受让股份成为了国内著名钼业公司新华龙的控股股东,此后新华龙更名为吉翔股份。
而这些收购,实际上是为了“倒壳”在做准备。
郑永刚的资本运行并不复杂,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设立投资平台、通过协议转让控制主壳公司、更换管理层、质押股权并推动重组、卖壳套现。
利用这种操作,艾迪西被申通快递借壳上市成功,股价迎来13个涨停,郑永刚也一战成名。据悉,这次倒壳郑永刚预计获益10亿元左右。
2014年至2017年间,郑永刚又如法炮制,多次操作“壳”上市公司。
2015年6月郑永刚入主江泉实业后,曾前后三次谋划卖壳、收购重组,但并未成功;2016年又成功使华创证券借壳宝硕股份(后更名为华创阳安)登陆A股等,郑永刚也因此在外界获得了“壳王”的称号。
2017年后,随着科创板等国内企业新IPO渠道的设立,郑永刚“炒壳”获益的时代成为过去。但杉杉系已然成长为庞然巨物,包括新能源等产业需要继续获得“输血”。杉杉只得一边发债,一边频繁出售宁波银行、洛阳钼业等股份套现。
据杉杉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2020年8月12日至2021年1月5日,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宁波银行股份2416万股,交易成交金额约8.4亿元;出售所持有的洛阳钼业股份7292万股,交易成交金额约4.2亿元。2021年1月6日至2021年2月5日,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宁波银行股份870万股,交易成交金额约3.4亿元;出售所持有的洛阳钼业股份1.43亿股,交易成交金额约9.4亿元。
也就是说,在半年间,杉杉就套现了25.4亿元。
据东方财富网显示,如今杉杉手上的宁波银行股份占总股比例仅剩0.14%,洛阳钼业股份占总股比例也仅剩1.73%。
而郑永刚不断减持的动作也意味着,资本运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做实业是唯一的出路。
他在去世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做企业,不该追求‘做强做大’,不可以膨胀,不可以欺骗自己,而应该追求‘做精做久’。”
杉杉股份1996年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最后一仗,尚未打完
商海沉浮多年,郑永刚想过退居幕后,逐步将庞大的杉杉帝国交给接班人。2007年,他宣布辞去杉杉股份董事长职务。
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接班人——郑永刚之子,出生于1991年的郑驹。
2018年,郑驹开始担任杉杉控股法人及董事长。那年,《浙商》杂志采访郑永刚时,他特别提到儿子郑驹,说其“现在公司任总裁,就是在学习接班”。他在员工大会上也公开讲,公司肯定是要儿子接班的,“我很传统,就是个农民,我的理念是:儿子生在我家,就该他继承”。
在父亲的扶持下,郑驹逐渐接近杉杉集团的核心。2020年1月,不到30岁的郑驹已升任杉杉集团总经理。
但预期中顺畅的交接突然被打断。二代企业家掌权,业绩平稳上升时,外界阻力往往越小,而一旦营收出现大幅下滑,交接成了其次,最要紧的事情是稳住发展。
集团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决策者力挽狂澜。2020年底,面对净利润下降48.85%的困境,时年62岁的郑永刚再度出山,执掌杉杉股份。
这次,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三场战争——进军LCD偏光片市场。偏光片是液晶面板的关键材料之一,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终端。
郑永刚信心很足,他曾对媒体表示,“(偏光片)是我最后一战,我一定要做到很自豪,要有话语权和行业标准制定权。”一如以往在服装和锂电材料领域的野心。
他再度展现出强大的决断和运筹能力。2021年,在郑永刚主导下,杉杉以53亿元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七成股权,成立杉金光电,跻身全球偏光片龙头企业。行业研究机构Yano Research统计显示,公司旗下杉金光电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9%,预计2023年市场份额将达到32%,位列全球第一。
不过,对郑永刚来说,“最后一仗”尚未打完。在2023年1月杉杉企业2023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对偏光片业务的评价是,“要长期成为行业第一,必须要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规模”。
对于杉杉集团的发展,他提出,一方面要坚定加大对负极材料、偏光片和锂盐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继续做减法,坚决剥离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同时,坚持培育医疗产业,大健康板块将成为未来重要产业。
仅以公开报道来看,接班人郑驹与父亲主导的锂电材料、偏光片业务绑定不多。在2017年的一则杂志报道中,对郑驹“二代企业家”的描述是一个新的业务板块,即由他主导、杉杉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探索。
但“将军”突然离世,郑永刚的这些未竟之仗很大可能要留给郑驹来打。
在正式开始接班前,他曾和其他二代企业家接受过一场访谈。其中一个问题是,从父辈身上学到的至理名言是什么?
他的答案是,做每个行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