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与暗涌:2023春节档电影的复苏之路
2023/02/25 | 作者 袁登宇 | 编辑 孙杨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2023年春节档的大幕在一片喧闹中落下。最终,在七天春节假期内,内地新片票房累计达68亿元,仅次于2021年的78亿元,为历史第二高纪录。
在疫情防控措施放开一个多月之后,沉寂已久的电影行业借着一年中最重要的档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复苏迹象。时隔整整一年之后,电影院内再度出现人头攒动的喧闹场景。但在一派繁荣与热闹的表象之下,疲敝多时的电影业,仍然存在诸多难解的隐忧。
赢家通吃,粉丝互黑
自从春节档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档期,短短七天贡献的票房能占据全年总票房的近五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这一时间段就成为了电影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战场。
2023年春节档最突出的一个现象,是两部头部影片《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从大年初一上画伊始,便呈现出捉对厮杀的惨烈战况。两部影片的票房一度呈罕见的并驾齐驱之势。最终,《流浪地球2》在首日排片和口碑都占优的情况下,票房渐渐被《满江红》迎头赶上直至反超。
与过去多年春节档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节档不再有以小博大的逆袭黑马。《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凭借影片的题材、类型、制作规格和主创阵容,从一开始就成为被业内一致看好的种子选手。最终的结果,也是典型的“赢家通吃”局面。7天时间,《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分别收获26.8亿元和22.2亿元的票房成绩,占比超过总票房的七成。档期内的其余五部影片,除了受众群相当稳定的《熊出没·伴我熊芯》之外,成绩都不甚理想,甚至可谓惨淡。
受三年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的影院都陷入了程度不同的经营困难,对许多影院而言,人头攒动的春节档既是久旱后的甘霖,更是必须牢牢抓紧的救命稻草。在影院经理们的心中,春节档期间的每一场排片都需要小心慎重,在热门影片一票难求的盛况下,每一场可能流失的观众,对影院而言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
因此,大年初一的场均人次和上座率,以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决定着每一部电影的成败。像《交换人生》这样首日上座率不甚理想的影片,在第二天就迅速丢失了大部分排片,部分策略激进的影院甚至在此后的几天里一场都不排,多出来的场次,全部让给了《满江红》。排片的争夺,俨然预示着分庭抗礼的交战双方对领土与城池的争夺。
在《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票房数字紧紧撕咬的同时,网络上围绕两部影片展开的讨论和攻讦也前所未有地激烈。随着《满江红》的票房从大年初二起开始反超《流浪地球2》,网上渐渐传出其“偷票房”、“幽灵场”、“操控排片”的谣言。
后来,更有甚者拿出多年前电视剧《龙门镖局》里的一组台词,指责《满江红》的拍摄创意疑似抄袭。针对突然涌现的各种抹黑行为,《满江红》的片方也不遑多让,正式对几名传播谣言的微博大V提起诉讼。
在网络上,关于《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的讨论渐渐无关影片本身,而变成了类似饭圈一般的“粉黑大战”。两部影片的粉丝并不试图以理性的探讨说服对方,而是以“《满江红》不尊重女性”、“《流浪地球2》片长太长容易看困”等荒唐的理由互相攻击和谩骂,令人咋舌。
这些互黑行为,看似是两部影片的部分死忠粉丝的自发行为,但很难说背后没有相应的片方参与。看似是舆论争夺,实际上还是难逃逐利之嫌。只不过,在此之前的绝大部分时候,电影宣发都是针对自家影片的正面宣传与营销,通常都会避免对同档期竞争对手的打压和拉踩,但是今年,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昔日行业不成文的惯例也被抛诸脑后。原本复苏势头喜人的这个春节档,却因为这样一番突破行业下限的互黑行为而变得有些混乱。
2023年1月23日,西安市长安区华夏优加荟影城,市民购票观影。
大人物与小人物们的历史诉求
撇开《满江红》的诸多场外纷扰不谈,张艺谋的这部新作无疑是2023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满江红》不但大幅提升了张艺谋本人作品的票房纪录(此前的纪录为两年前《悬崖之上》的12亿元),而且在内容丰富性与解读空间上,也远胜张艺谋近年来的其他作品。
明眼人都不难看出《满江红》与《英雄》之间或明或暗的相似与关联——相似的刺杀故事,相似的“不杀”结局,大人物帐外似曾相识的千军万马,以及最终为影片盖棺定论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基调,就连两部影片中为了达到刺杀目标的过程,也是相似的以牺牲自己人为代价。
但20年之后,张艺谋毕竟不可能简单地重复一次过去的自己。在《满江红》中,张艺谋加入了更多他近些年的感悟与体会,以及他在《影》和《悬崖之上》中曾娴熟运用的桥段与元素(替身与上刑)。
与《英雄》相比,《满江红》最显著的不同,是后者中的刺客,不再是天下闻名剑术超凡的侠客,而是一群身居最底层的贩夫走卒。如果说从荆轲刺秦王的传说演变而来的《英雄》,想要讲述的是一曲名垂千古的传奇,那么如今的《满江红》,想要讲述的则是由普通人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写就的泣血篇章。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英雄》色彩绚丽、威严庄重,宛如高居庙堂之上,而《满江红》色调阴暗、荒唐戏谑,仿佛身在江湖之远。
表面看来,《满江红》的荒唐戏谑,为的是在春节这个特殊档期里加入足够的喜剧元素招徕观众。但实际上影片真正好笑的,并不是沈腾等人的俏皮话,而是张大、丁三旺、孙钧、武义淳、何立、秦桧替身等一干大小人等身处的局面。为了遮掩秦桧一人的弥天大谎,秦桧帐下所有人的性命简直如同草芥。
《满江红》中最大的反差感(往往也用来制造喜感),正来自于上一秒钟还谈笑风生,下一秒钟却可能血溅当场,一言出错即可当场问斩。哪怕如武义淳这样持有皇帝御赐的免死金牌,依然在金牌未待展示之际,就已然人头落地。
为了在这样的局面下保住自己的利益乃至性命,就逼得秦桧帐下的大小官员不得不各自心怀鬼胎、提防算计,永远试图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也因此可以随时出卖身边的队友。张大、孙钧、何立、武义淳等人互相设局算计的桥段,简直把官场中的厚黑学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干人等有功时争相请赏,需要担责时则想方设法推诿敷衍的丑态,才是片中最出彩的笑料。
在这一干人当中,最特殊的无疑是沈腾饰演的张大。不同于被尊称为“X大人”的其他官员,张大原本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从一开始出场,就被拿来顶包背锅。哪怕后来他阴差阳错地拿到了畅行无阻的令牌,成为了临时被秦桧赋予相当权力的查案专员,当其他大人们面对复杂莫测的局面时,依然不约而同地让张大来背锅。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张大”始终不是“张大人”,不被当作一个真正的“人”看待。
值得玩味的是,以张大为首的一众刺客,为了实现刺杀的目标,也在不断地牺牲同伴顶罪。但大人们的牺牲同伴,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官运亨通,而刺客们的牺牲同伴,则是为了还历史一个真相与公道。
这也触及到了《满江红》最为核心的一个主题。看上去影片是在借孙钧最后的“不刺之刺”使岳飞沉冤得雪,又借着秦桧(替身)声情并茂地吟诵《满江红》来彰显精忠报国的大义,但实际上,张大等人赌上性命争取的,不止是岳飞一个人的名节,更是一种“书写历史的权力”。
自古以来,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所书写。正如同秦桧与何立审讯张大与孙钧的一场戏所示,史官的记载太容易被权力篡改和掩盖,而像张大一样的小人物们,从来都是被掩埋的牺牲品。刺客们之所以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刺杀秦桧,是因为他们清楚,杀死秦桧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秦桧可以有替身,更可以有无数继任者。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让真相为天下所知,并广为传颂。当历史不再能够被篡改,秦桧也就此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层表达,《满江红》就不再是《英雄》式的“为天下计”,而是为历史与真相苦心上演的一出苦肉计,才能与更多的普通人产生情绪上的联系与共鸣。
《满江红》剧照
定档、改档、再撤档
如果说春节档对于各大影业公司而言是一场豪赌,注定会有赢家春风得意,会有输家黯然离场,那么今年春节档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中国乒乓》)情况多少有些特殊,属于压根儿就没得到上桌的机会。
由恒业影业出品、邓超自导自演的《中国乒乓》,改编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乒乓球男队的真实事件。当时,中国乒乓球男队在世界锦标赛上连续三届败北,1991年的世界排名更是跌至第七位,临危受命的主教练蔡振华经过一系列人员选拔与改革,最终于1995年天津世锦赛率领中国男团重夺斯韦思林杯。
由于影片题材和片名自带的主旋律色彩,《中国乒乓》一度被认为将于2022年的国庆档上映。但在外界不明原因的影响下,《中国乒乓》的档期被搁置,直至今年春节档即将开启的半个月前才匆匆定档大年初一。
孰料,好不容易定下了档期,又起波澜。定档一周之后,坊间又传出《中国乒乓》要改名《逆袭》,甚至可能撤档,原定于1月15日举办的首映礼也临时取消。消息甫一传出,自然令人联想起三年前同类体育题材的《夺冠》,由于影片中的原型人物对改编存在一定异议,《中国女排》在定档之后不得不更名为《夺冠》,才得以顺利上映。这次突发的更名事件,也让影片损失了不少潜在票房。
最终,《中国乒乓》仍然保留了原片名,却被临时要求大幅修改片中的角色姓名。从影片原定的主要角色姓名,一眼就能看出角色与原型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邓超饰演的主教练“蔡新华”,无疑是前国家队主教练蔡振华;有肩伤在身且擅长横板弧圈结合快攻的“马文禾”,对应的是马文革;大龄归队的“黄涛”,对应的是王涛;高度近视的削球手“丁枫”,对应的是丁松;两位球风出众的小将“刘国亮”和“孔帅”,对应的则是后来天下闻名的刘国梁和孔令辉。
而更改后的角色姓名“戴敏佳”、“白民和”、“黄昭”、“龚枫”、“侯卓翔”、“董帅”,令人完全无法与那支国乒男团对应起来。映前一周被迫做此大幅修改的《中国乒乓》,也不得不将公映日期推迟至大年初三。
然而,由于今年春节档的排片竞争趋于白热化,错失了大年初一和初二两天黄金档期的《中国乒乓》,已然像一个被人遗忘的异类。大部分影院都只是在大年初三上映当天象征性地给了一两场非黄金场次的排片,第二天的排片就已经趋近于零。
见此情势,出品方恒业影业在大年初四晚上发布了一则惊人的撤档声明,宣称“因为宣传发行团队在决策、筹备、推进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和严重不足”,《中国乒乓》“从初五开始调整为小规模放映”,并于2月17日重新正式公映。
与过去几年来常以“技术原因”为由、以“择日再见”等词汇收尾的撤档声明不同,《中国乒乓》这份罕见的撤档声明,不但直接给出了影片新的档期,而且还直言不讳地把影片撤档的矛头直指宣发团队。
在过去,通常在一部电影上映期间,哪怕负责不同工作的各部门和团队之间存在矛盾,也会尽量维持表面上的和气与一致,至少会等到影片下映收官之后,再关起门来秋后算账。像《中国乒乓》此次这样直接在上映期间把矛盾挑明并公开的做法,实属罕见。
表面看来,《中国乒乓》短期内先后定档、改档、再撤档的混乱操作,的确是宣发团队工作不力所致。但稍有理智与常识的人又都不难看出,这一系列操作绝非宣发团队的本意,有太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因素,在左右着这样一部电影的正常定档。而这些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因素,也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深刻影响着每一部等待上映的电影。
就影片本身的质量而论,《中国乒乓》是邓超、俞白眉联合编剧并执导电影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作品。但这样一部题材正面、水准不俗的影片,仍然可能因为各种莫测的场外因素,尚未取得真正的比赛资格,就被判定出局。万般无奈之下,《中国乒乓》只能像自己定下的片名一样,等待2月17日的“绝地反击”。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