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提效、提质,绿城中国步步进阶
2023/03/31 | 作者 格野
去年年底的时候,杭州好运街上拿地不到7个月的三个项目宣布售罄,当年就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回正。
这三个项目在绿城内部称为“海棠三子”,近期召开的2022年绿城年度业绩会上,管理层特别提到了这三个项目的优异表现。这是绿城前置创新、精密客研,系统品控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努力,在过去一年的财报里得到了体现。
根据绿城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其营收总额1272亿元,同比增长27%,全口径销售额3003亿元,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16%,核心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11%。
在逆境中实现增长是一件苦差事,绿城能够完成,离不开前面几年全面提速和全面提效夯实的发展基础。
进入2023年,绿城将目光锚定了提质,对于产品能力出众的绿城,这个“质”显然不仅包含了产品,而是全面能力的提升,这种提升将是未来房企能够长远发展的关键。
业绩进阶
业绩会上,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副总裁李骏总结说:“2019年到2021年,是绿城全面提速的三年,2022年是绿城提效的一年,而2023年绿城中国将全面提质。”
从2019年到2021年,绿城的财务数据有着稳步的提升,其销售额分别为2018亿元、2892亿元、3509亿元,顺利完成提速目标。
同时,绿城中国还在“拿地、开工、开盘、交付”的周期方面逐年提速。截止2021年,这一周期已经达到了“4.3、7.3、30.1”个月,同比平均提速约6%。
而在2022年,绿城的效率提升更为明显。
从拿地到开工,绿城从2021年4.3个月减少到2.7个月;从拿地到开盘,绿城从2021年的7.3个月,减少到5.5个月;从拿地到经营性现金流回正,绿城从2021年的12个月,减少到7.9个月。
数据的改善得益于绿城中国大量的工作前置。如绿城以大力研发和前置创新,快速应用于多个实际项目,减少实验阶段的工期消耗;再如绿城通过精密的客户研究,掌握客户关键需求,前置匹配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在业绩逐步走高的同时,绿城的债务结构也在逐步转好。
2022年绿城的平均利息成本为4.4%,较2021年的4.6%,下降20bps,依然保持着行业前列的融资优势。
同时,去年绿城境内公开发债平均发行期限为2.18年,相比2021年全年的1.75年,增加0.43年。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境外永续债已清零,境内永续债仅剩15亿元。据绿城中国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预期永续债至下个月将全部清零。
对于业绩的增长,绿城中国董事局主席在2022年业绩会上表示:“当然这与我们的投资格局、项目,以及操作能力都有关,我们内部三道红线的设定也保证各个区域公司不断向好,从而使得绿城持续向好。”
2023年,绿城中国全口径可售货值为3601亿元,其中自投部分的可售货值为2476亿元,一二线城市占比80%,达到1993亿元;可售货值超百亿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杭州、天津、西安、宁波和苏州等。
充足的货值和精准的投资为2023年,绿城的业绩增长提供了非常厚实的安全垫。
全面提质
对于全面提质,绿城给出了比较高的目标。在经营上,规模动态守住TOP10、盈利进入第一梯队,随变而变、动态刷新,打造行业“特而美”,努力提升股东回报。
针对绿城提出的高质量的经营目标,其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提出了“六抓一防”的经营策略,以达到存量坚决盘活、新增快速转化、确保销售回款的目的。
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表示:“提质在销售中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去年的改革、改变、改进过程中,提质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最近的销售,现在的导入不像以前,好卖的房子先卖掉,不好卖的全部留在手中,这和提质的要求是南辕北辙,方向相反。”
除了一些指标性、现象型的提质,在内部的组织架构上,在人力上,在人效、坪效、员效上都是高度关注和不断提升。
绿城围绕地产主业,绿城还有建筑科技、生活服务、商管、特色小镇、产业融合等业务板块。
全面提质,并不是单一业务的发展,而是需要在长产业链条上做精细化运营。
绿城提出要赋能“绿城+”业务,帮助提高经营。
绿城在其官方平台表示,绿城管理凭借先发优势、龙头效应及全国化布局,2022年末,绿城管理已覆盖120城,合约总建筑面积约1亿平方米,在建面积约4720万平方米;2022年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31.7%2。
同时,理想小镇、建筑科技、生活服务、商业管理及产业金融等业务扎实推进,协同发展,赋能主业。
一季度已即将过去,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高开的3个月后,逐渐回归平静,外界对行业的担心情绪又逐渐涌现出来。
李骏表示,目前来看房地产市场整体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是热度和可持续性仍需时间的检验,绿城中国对于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同时希望通过市场回暖实现更好的经营结果。
而对于高效高质量发展的绿城来说,机会也正在慢慢来临。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