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减速换挡”
2023/01/25 | 记者 张轶骁 | 编辑 江淼
2022年年末,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初代大佬的身影又少了许多。
很多人还记得,几年前,那个由刘强东和王兴攒起,马化腾坐在主位,雷军、张一鸣、程维等簇拥在两边的“东兴饭局”。
一群科技界的高质量男性,足以掌控中国互联网产业半壁江山的大老板们,在那一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聚集在以江南风情著称的乌镇小酒馆,聊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明眼人直接想到了一个未在邀请之列的大佬——马云。
于是,那一年,一场有关腾讯系如何PK阿里系的联想,就此在坊间传开,成为互联网大会的一大看点。
到了2022年,一干初代大佬纷纷因为各种原因,不再露面。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最知名的初代大佬,是周鸿祎和张朝阳。
知名互联网企业当然也不会缺席,只不过马云和刘强东的位置,分别换成了阿里、京东的现任CEO张勇和徐雷。跟随他们一同出现的,有B站的CEO陈睿,以及小红书创始人瞿芳。
这样的场景,与2022年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有着相似之处,初代大佬的退场,意味着狂奔时代的结束,在无法取得收益的地方尽可能做减法,在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尽可能做加法,更专注地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成了所有互联网头部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减速换挡,是2022年互联网大厂的主流。而且,换挡的周期内,也会有新锐的崛起。
收缩
2022年“十一”之后,美团优选再一次传出了裁员的消息,这是2022年,该项业务第二次传出有关裁员的动作。有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震感约为20%。”
在2022年4月,即年内第一次围绕美团优选的裁员风波中,一个最大的动作是,美团撤销了北京地区社区团购业务的自提点,这等同于宣告美团优选业务在北京关闭。据当时的消息,关闭北京业务,是因为这里的配送和履约成本较高,同时社区团购带来的收益较低。
在社区团购上做减法的还有京东,2022年3月,京喜拼拼裁撤了大约15%的员工,同时撤离了多个省份。至6月,京喜拼拼可提供服务的城市仅剩下北京和河南郑州。据报道,京东的这一举措,也与止损的需求有关。
美团曾被视为社区团购业务最后为数不多的“赢家”之一,如今美团一再收缩优选业务,意味着火爆了两年的社区团购最终走向落幕。
原因很简单,跑不出盈利的希望。
王兴表示,美团在新业务中的投入将更为谨慎,未来将会注重新业务的高质量增长。
先用低价甚至免费的玩法打开用户的兴趣,再慢慢通过涨价或增加附加价值留住用户,一度是互联网企业的惯常玩法。从单车到网约车,从网购到生鲜电商,用户看惯了动辄上百亿的补贴,也习惯了这种典型的互联网模式。
但团购的非标准化和原料价格频繁波动,让这项业务做得倍加艰难。
受原料成本、物流价格上涨的影响,薄利多销的生意做得越来越艰难。同时,中国幅员辽阔,每一个城市的社区管理水平各不相同,零售模式也各不相同,团购几乎不可能像标准化的电商那样做到“一招鲜、吃遍天”。
这给了平台更大的压力,原本只是希望短期加强投入换来新用户,再从用户购买力上赚钱的模式,逐步变成必须大量烧钱才能稳住用户的固定“亏本”生意。
这对任何一家大企业来说,都无法接受。
不仅是社区团购,生鲜电商也不好过。
2022年7月28日,每日优鲜陷入“无法下单”的困境,当日,每日优鲜官方回复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从撤退到裁员再到App瘫痪的发展态势,每日优鲜只用了不到24小时。
互联网生意的收缩,甚至影响到互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2022财年,阿里云业务首次实现全年盈利,但收入增速已经从2021财年的50%跌至2022财年的26%,原因与在线教育、娱乐、游戏等行业的增速放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财报发布后没多久,阿里云即陷入裁员的风波之中。
另一家大厂腾讯也在降本增效。2022年内腾讯至少关停、下架App应用16款,裁撤游戏29款。年末的12月15日,腾讯在线上召开的内部员工大会上,马化腾一改往年以鼓励为主的温和风格,言辞犀利,直言“留给某些业务的时间不多了”。在他看来,很多业务该砍就砍掉,不要留恋。
没有盈利,果断收缩,这是2022年互联网大厂的第一层共识。
2022年10月22日,上海街头的阿里巴巴“双11”购物节的宣传广告。2022年阿里巴巴有14万卖家参与“双11”,其中6万在海外,与上年相比猛增了近5倍。
换挡
收缩之后的下一层共识是,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市场经济,不进则退,对在市场中拼杀了多年的互联网大厂来说,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一方面继续维护自己最赚钱的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再积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是互联网大厂在2022年普遍在做的事情。
依靠造车、数字经济另起炉灶,或者是运用科技手段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扩容,前者以小米、腾讯为典型代表,后者则体现在百度,还有刚刚压缩了社区团购业务的美团和京东身上。
与多年前共同的方式是,先投入,再扩容,最后获利,仍然是互联网企业最主流的做法。只是,铺设的宽度小了很多,容错的空间也小了很多。
小米的造车计划,已经被雷军视为是小米在手机之外,为未来规划的第二个增长点,投入巨大,期待巨大,关乎存亡。
2021年8月,小米集团完成对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Deepmotion 的收购。据《晚点Auto》报道,小米自动驾驶负责人叶航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小米收购 Deepmotion,是因为该团队在核心算法上有积累,有量产项目的经验。
有分析指出,Deepmotion核心人员均出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这也是小米能够在全新的自动驾驶领域短期内实现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小米还采取了投资产业链的策略。截至目前,其投资了十余家自动驾驶领域上下游企业,涉及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等方面,投资总金额超过20亿元。
手机与汽车的联动,看上去是一件很美好的设想。但对小米来说,当前环境的改变,决定了这项业务失败的空间更小。
雷军最近一次对电动汽车市场的预测被广泛讨论。他说,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企业。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关于有多少家造车新势力能活下来这个问题,各家在具体数字上说法不一,雷军和理想汽车CEO李想的说法都是5家,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的观点是7家。
但是给各个新势力的生死线是相同的,那就是打败其他对手,站在头部的品牌之列,否则,生存的希望只能更渺茫。
腾讯也是如此。2022年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分部收入为422亿元人民币,其营收占比由30%提升至32%。这相对于腾讯上半年营收下滑3%、净利下滑56%的水平来说,算是个稳定军心的消息。
从2021年起,腾讯已经在试图调整自己的业务结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分部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这被视为腾讯转向B端的信号,也意味着以服务B端为主的数实经济收入成为腾讯新的增长引擎。
但上半年,腾讯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公告显示,第二季度新一轮新冠疫情短暂抑制了商业支付活动。商业支付金额于2022年4月放缓至低个位数同比增长,但同比增速于6月恢复至百分之十几。
裁撤了优选业务的美团,正尝试在电商方面发力。在2022年4月上线的“北京同城电商”业务板块下,美团上线了包括美妆个护、鲜花蛋糕、数码家电、食品饮料、居家生活、生鲜果蔬、母婴玩具、宠物生活在内的共计8个项目。
这给美团带来的一个正向影响是,打破了美团传统消费集中在“吃喝玩乐”这种利润率较低的消费场景中,日用百货的消费增加,带来客单价的提升。
为了缓解SKU偏低的问题,美团找上了苏宁。2022年“双十一”前夕,苏宁易购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全国超600家门店入驻美团,共覆盖175个城市。用户可以在美团App上面下单购买手机、电脑、生活家电类产品。
美团的优势在于外卖的即时性,这一点上尚无人可以匹敌。但要把零售做好,除了发挥优势之外,还需要少犯一些错。
百度更像是两条路皆有的代表。当此前几年,各家在纷纷争夺用户的时候,百度潜心十年投身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如今,人工智能的成果,正在反哺百度的老本行——搜索业务。
2022年9月底举办的2022万象大会上,百度方面透露的数据显示,即便规模基数已经很庞大,百度搜索的规模在过去一年仍同比增长了17%。
百度集团副总裁、搜索平台负责人肖阳介绍称,搜索是互联网的基石应用。从2019年开始,搜索引擎有一个很大的变革,深度学习和语义变革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其中的引领,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用自然语言表达的需求。
“搜索是迄今为止从商业化、规模化、技术难度、应用各方面,都可以支撑大规模人工智能的场景。人工智能能赚钱的大领域、复杂的领域不多,搜索是目前唯一的一个。”肖阳表示。
走出去
向海外进军,也是一种思路。
2022年末,有网友爆料称,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已经上线“砍一刀”功能。页面信息显示,邀请6位新用户下载应用软件即可100%获得积分奖励,每位受邀用户也将获得一张平台八折购物券。
Temu自2022年9月1日起登陆美国市场,到11月末,已经在美国iOS系统的App store中,超越亚马逊、沃尔玛等应用,登上免费购物应用榜第一的位置。
Temu的玩法,几乎和拼多多在国内的打法完全一致。邀请新用户注册,就有优惠券、洗衣机,甚至现金的丰厚回馈。第一次注册的新用户,也有最高30%的让利。
很显然,跨境电商仍然有着不小的空间。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元,增长24.5%。
这也使得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将海外业务列入到与国内业务同等重要的地位。如2021年12月,阿里宣布将海外业务交由蒋凡负责,承担起出海开疆拓土的任务。
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已经达到13.1亿,其中中国消费者超10亿,海外消费者约为3.05亿。而根据张勇的介绍,更长期的目标是,2036年,阿里希望能够服务全球20亿的消费者。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增长空间,要靠海外消费者数量的增长来实现。
与国内消费者依靠天猫、京东把国外知名品牌的商品买回来不同,国内电商走出去,更多承担的是把中国品牌带出去的使命。
“因为,海外知名品牌多数已经在欧美各国有了成熟的经销体系,并不需要国内电商再来添一把火。对国内电商来说,海外消费者需要从中看到更多原本没有的东西。”一位电商从业者表示。
这对中国电商企业来说,是一柄双刃剑。
从Temu在海外上架的商品来看,价格低廉是固有的特点,至于产品本身的调性,也通常是国内小商品市场的画面感。即都是性价比较高,但知名度偏低,或者是没有品牌力的“白牌”产品。
这带来的挑战有两个层面。其一,海外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要比国内更严格,一旦陷入假货、盗版的风波,将面对比国内更严厉的处罚;其二,“白牌”产品的知名度往往偏低,在和品牌产品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路的难度也更大。
同样选择走出去的还有游戏大厂。2021年底,腾讯推出国际业务品牌 Level Infinite,该品牌将发行腾讯内部工作室和第三方开发商的作品。2022年8月,Level Infinite发行的精品游戏《幻塔》上线后取得了开门红,2022年第三季度,腾讯海外市场游戏营收117亿元,同比增长3%。相比于二季度总体游戏市场收入下滑的态势,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新面孔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创办于2012年的SHEIN,曾在2021年5月,成为美国iOS和Android平台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2022年,该公司被胡润研究院列为全球第五大独角兽企业。作为一家未上市的独角兽企业,SHEIN的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
和起初的淘宝几乎相同,SHEIN也是靠女装发家,只不过,它瞄准的是美国的Z世代。
在价格和供应链方面,中国服装毫无疑问有着天然的优势,拼多多发家时的9.9元一件T恤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SHEIN恰恰利用这一点对亚马逊来了一波降维打击,7美元-30美元不等的单衣,直接寄给当地时尚博主试穿,瞬间打开了海外市场。2021年,SHEIN的销售额超过了150亿美元,其服装销售规模现仅次于 ZARA。
即使是2022年以来,受疫情和全球通胀的影响,中国外贸行业受到不小的冲击,SHEIN仍然有大量订单发到广东的服装企业。
当今国内互联网平台要做的、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无论是积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还是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在良性的市场中,这既需要时间,也更考验互联网巨头们的智慧。
对互联网巨头来说,减速换挡,是为了更好地加速,而作为万众瞩目的大厂,它们的举动反映着更多人对中国科技、中国经济的信心。无论是高层和普通从业者,都希望它们能走得更好,在充分的竞争中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