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商业窃密
2022/11/25 | 作者 卢伊
摘要:不过,有秘密就有窃密。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商业间谍活动的运行成本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近3年,全球已知重大商业窃密事件超过50起。在我国,商业秘密纠纷近年亦呈增长趋势。仅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21人。间谍窃密、内鬼泄密、核心数据外流等情况屡禁不绝,境外机构窃密行为时有发生。
商业秘密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也是企业实现创新、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有统计表明,科技公司约60%的创新成果最初均以技术秘密的方式存在。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商业秘密逐渐成为商战中竞争最激烈的一个领域。
不过,有秘密就有窃密。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商业间谍活动的运行成本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近3年,全球已知重大商业窃密事件超过50起。在我国,商业秘密纠纷近年亦呈增长趋势。仅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21人。间谍窃密、内鬼泄密、核心数据外流等情况屡禁不绝,境外机构窃密行为时有发生。
尤随着科技进步,从可隐藏在电线中的摄像头,到形如纽扣、U盘的窃听器,再到利用玻璃反射、通信拦截的窃密技术,侵犯甚至窃取商业秘密的手段更为多元、隐秘。加之部分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导致窃密行为高发,严重威胁企业利益和市场环境。
对此,我国近年通过立法,逐渐加大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如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扩展了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和力度;《刑法修正案(十一)》不仅修改了原有侵犯商业秘密罪,还新增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民法典》亦将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加以规定。
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亦印发《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商业秘密保护规则体系和工作机制,并将历时3年,通过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和保护效能,推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国已有20个科技创新活跃的地区成为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
正如一位长期从事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人士所言,商业秘密背后潜藏着巨大利益,窃密与反窃密一直存在,商业间谍并不遥远。因此,相关各方更应不断提高警惕,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强化反不正当竞争,这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发展和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