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紧急踩下了刹车
2022/10/15 | 记者 王涵 | 编辑 张轶骁
摘要:其次,市场在不断变化,竞争更加激烈且复杂,没有单一的产业能够一家独大,经历发展后进入瓶颈期,原有板块已经不能再为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而围绕主业展开的多元化布局,可以通过板块互补,相互帮衬,打造全产业链的核心优势;也能在产品失败时分散风险,当利用新市场能为企业提供保护,所以多元化策略是顺应大趋势而为。
中秋刚过,“复星系”掌门人郭广昌成了商界大佬中最受外界关注的那一个。
9月13日,一条“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和部分国企摸底复星”的传闻,让外界开始担心复星系的命运,纷纷猜测,复星和郭广昌是不是“出事了”。
随后,复星公开回应称,经通过多个渠道向监管机构求证,中国银保监会未要求商业银行摸底复星的财务敞口,与复星合作的多家商业银行从未收到相关通知。
掌门人郭广昌也连发两条微博,辟谣“出事”的传闻。他表示,自己刚刚结束海外几个月差旅行程,这两天正在按照防疫要求进行隔离。作为一家植根中国的企业,中国永远是复星最重要的根据地。不论在海外还是在隔离期间,都始终心系着国内的业务。
抛开出事的传闻,复星系和郭广昌确实面对着一定的现金流压力。
据复星国际2022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最新总资产为8497亿元,总负债达到6512亿元,资产负债率76.64%。而其流动负债为3754亿元,短期借款为1237亿元,账上货币资金为1177亿元,短期偿债存在一定的压力。
因此,9月1日开始,复星系先后减持了复星医药、海南矿业、中粮工科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忙于套现。
提起现金流压力,自然有人想到了此前资金链断裂的恒大,毕竟,郭广昌和许家印一样,在过去的数年中,曾多次大幅加杠杆扩张,涉足了医药、保险、能源等多个领域。
不过,从总的资产和负债比重来看,相比许家印此前大开大合举债前行,目前复星的主动权还握在自己手里,并且,刹车掉头的动作,来得比恒大要及时得多。
对郭广昌来说,接下来的挑战在于,在“缺钱”的情况下,解决换挡前行的问题。
人在杠杆下,不得不低头
9月2日,复星医药发布一则公告,控股股东复星高科技将减持A股股份,不超过总股本比例3%。
股东减持股份本不是新鲜事,只是这次郭广昌对医药下手,却来得蹊跷。
今年7月,复星医药刚刚宣布完成一轮定增,发行价格为42元/股,总募资44亿元,10家机构参与其中,将自身负债率降至50%以内。
在过去24年间,复星高科技累计对复星医药进行过至少6轮增持,合计金额大概27亿元。如今首次减持选在了价格低点,且减持数额超过了此前增持总额,让大众不禁对郭广昌“中国巴菲特”的称号质疑。要知道,这和他此前“买买买”的做法大相径庭。
官网显示,复星系旗下拥有47家公司,横跨医药、保险、科技、资源、零售、旅游、文化等领域。仅在A股、港股,郭广昌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合计达12家,包括复星医药、南钢股份、豫园股份、上海钢联、海南矿业等。
从这些大手笔可以看出,郭广昌一直在把复星系打造得更“多元化”。
但是,大手笔的并购和参股,需要更多的资金,举债融资,成了复星系过去十年间一直在做的事情。
财报显示,自2014年以来,复星国际的资产负债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
2022年6月15日,穆迪将复星集团下调至观察名单,穆迪的信息显示,截止到2022年底,复星控股公司层面将有45%的债务,于一年内到期,另外复星陆续到期的短期债务中,有一半左右为境内外公开债券。当前的环境下,复星在境内外再度发行长期债务的难度较高。
据复兴国际资料显示,2018年复兴国际资产总额6388亿元,负债总额4784亿元,资产负债率74.8%;到了2021年,其总资产上升到8064亿元,负债总额也对应上升至6032亿元,资产负债率仍为74.8%。
为了填补高杠杆带来的资金窟窿,郭广昌不得不将手里的股份进行“大甩卖”。
据不完全统计,除复星医药外,今年2月以来,复星系宣布减持及已完成减持的参控股公司还包括金徽酒、海南矿业、中山公用、泰和科技、三元股份、酷特智能、中粮工科、ST广田等,以及港股的青岛啤酒、复星文旅等,减持金额超百亿。
不过,此时的复兴国际还在咬牙坚持,坚称自己财务状况健康,拥有充裕的现金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满足未来的业务需求。
恒大的前车之鉴
2020年中国十大投资富豪榜单上,许家印排第一,郭广昌排第五。谁也没想到,仅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债务竟令两人陷入困境,左支右绌。
2015年,郭广昌就曾经历过一次危机。2015年12月10日,当日的社交媒体风传,有人看到郭广昌乘机自香港返回上海,在机场被警察带走。
在经过30小时的“失联”后,复星系旗下多家控股公司终于发出公告,确认郭广昌正在协助相关司法机关调查。
其中,复星医药表示,郭广昌现正协助相关司法机关调查,但可以以适当方式参与复星集团重大事项的决策。控股股东复星集团方面认为,郭广昌协助调查未对复星集团的财务或经营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当天,复星系控股、参股的公司除了停牌的之外,几乎全线下跌。有媒体对该事件冠之以“上海滩的超级地震”。
彼时,许家印正意气风发地做他的足球事业。2014年8月,恒大首次宣布了要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还有实现途径——“坚定不移实施多元化”。
和郭广昌一样,除了高杠杆之外,许家印当初同样很看重“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恒大足球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样板之一。
恒大足球的球衣就像是人形广告牌,先是恒大冰泉,后是恒大人寿,借此契机,恒大的触角越伸越远。到了2019年,恒大脱胎换骨,已成为集地产、文化、体育、金融、快消、产业直投、保险、新能源汽车等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恒大的多元举措规避了单一领域经营过大的风险,有利于增强恒大集团的应变能力,特别是抵御风险的能力。
可盘子铺得越大,许家印就越“贪心”,他想让恒大渗入更多的板块,又想把每个板块套入同样的公式,用钱堆出来,变大变强。
关键是,钱还是借的,杠杆加大再加大。
有人形容,这种重多不重精的急速狂奔模式,让“恒大就像一个蒙着眼睛向前奔跑的巨人”。过犹不及,一旦融资速度放缓或受阻,便有可能带来剧烈的连锁反应。
2021年,拿不到银行贷款的恒大资金链断裂,2万亿的天文数字摆在眼前。恒大股价跌超95%;新楼盘开不了工,有的房子建到一半变成烂尾;员工被降薪、停薪留职、缓发工资;恒大理财产品的投资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自己的钱拿回来......
一堆烂摊子等着许家印解决。实在是撑不住了,许家印拿出70亿现金,帮助恒大度过危机。这70亿里,有抵押的股票,有香港豪宅和私人飞机,还有当初富豪们趋之若鹜的深圳湾1号豪宅。
与许家印相比,郭广昌显得更加从容。
复星与恒大最大的区别是,复星系拥有众多可以随时变现的上市公司股权,且多数股权比入股时都有一定的升值。
而且,复星在海外还有金融、医药等各个领域的布局,还能源源不断为复星带来业务收入或投资收益。
换挡减速,未尝不是新的机会
十年前,加杠杆,多元化,几乎是所有知名房地产企业家都在做的事情,万达的王健林是,融创中国的孙宏斌也是......
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与企业家的性格相关,他们大多是激进派,对商业机会的发现较为敏锐,且对成功抱有极大的渴望,极善于发挥杠杆的威力。就像是赌博心理,他们敢于迎难而上、承担超出自身实力的风险,在宏观经济整体向上的时候,这种企业家最容易成功。
其次,市场在不断变化,竞争更加激烈且复杂,没有单一的产业能够一家独大,经历发展后进入瓶颈期,原有板块已经不能再为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而围绕主业展开的多元化布局,可以通过板块互补,相互帮衬,打造全产业链的核心优势;也能在产品失败时分散风险,当利用新市场能为企业提供保护,所以多元化策略是顺应大趋势而为。
不过,也有多元化的“反对派”。比如,2017年底加入恒大,发布了多篇新能源汽车报告的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
刚入职没多久,任泽平当着公司几位主要负责人的面谏言降负债、反对多元化,理由是:国内外企业发展史上清楚地写着,多元化大多失败,可谓九死一生。
然而,降负债、反对多元化的事,在一次公司干部大会上大受批评,而且还批评了很长一段时间,大致的意思就是任泽平格局不够、认识不到公司重大战略。
有坊间分析者认为,近几年来,国内大凡加杠杆的富豪,无外乎两种结局,一是“王健林模式”,悬崖止步,主动后撤,安然落地;一是“海航模式”,表面风光,内里流脓,只能拆得支离破碎,化解风险,老板入狱,股权归零。
和许家印相比,郭广昌的刹车踩得还算及时。
而且,复星系近年来在海外的收入仍有增长。2017年至2021年,复星医药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及国家的收入从33.5亿元增长至135.99亿元,增长超三倍,和中国大陆地区的收入差距正在缩小。
海外继续发力,同时尽快缓解国内的债务压力,对于郭广昌和复星来说,刹车之后,未尝不是一次新的机会。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