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癌”的烦恼
2022/09/25 | 记者 李鹏亮 | 编辑 卢伊
摘要:亦有专家警告称,宣称甲状腺癌很“幸福”是非常危险的误导,可能导致公众耽误治疗,一旦进展到癌症晚期,几乎无计可施。且若罹患十分凶险的甲状腺癌类型,从诊断到死亡平均不超过6个月。专家因此呼吁,要重视甲状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有什么癌症会和“幸福”扯上关系?网上给出的答案是:甲状腺癌。
张志在2018年被确诊该病,手术切除了左侧甲状腺。但不同于外界对癌症病人的想象,除了住院10天,花费三四千元,张志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后遗症,就这样告别了癌症。因为此前投保过重疾险,他甚至还“小赚”一笔,获得了20万元的理赔。
类似经历并不鲜见,网络上,不乏患者群体自述身边的朋友因患甲状腺癌获得保险公司赔付,甚至有人用赔付款回老家买了房。但张志开心不起来,毕竟是用健康换的。
目前,甲状腺癌患者正在快速增长。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目前甲状腺癌每十万人发病率高达14.5。按此推算,中国有超过20万甲状腺癌患者。
不过,相比于其他癌症,甲状腺癌发展更慢,早期可通过手术根治,术后反应也相对较少,因此被坊间称为“幸福癌”。但鲜为人知的是,看似无忧的“幸福癌”患者群体也有不少烦恼。
亦有专家警告称,宣称甲状腺癌很“幸福”是非常危险的误导,可能导致公众耽误治疗,一旦进展到癌症晚期,几乎无计可施。且若罹患十分凶险的甲状腺癌类型,从诊断到死亡平均不超过6个月。专家因此呼吁,要重视甲状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患癌后反而赚钱了?
今年44岁的张志是20万甲状腺癌患者中的一员。和很多人一样,他也是在体检中发现的异常。
那是2018年4月,张志在例行体检时做了甲状腺B超检查,发现左侧甲状腺有结节,并且表面出现“毛刺”。工作人员说情况不佳,建议他到医院进行穿刺检查。
医院的检查结果让张志慌乱:穿刺的样本里检出了癌细胞。医生说,这并不等于确诊患癌,只是有癌症的风险,但结节表面出现“毛刺”的确代表状况不好,建议切除甲状腺。但张志不愿动手术,他觉得开刀会对人的元气造成很大伤害。
“‘癌症’这两个字就是可怕的。”张志说,身边有不少人得过各种癌症,有的是治不好的,有的能够控制,但癌症终究还是让人恐慌。
从医院出来之后,他和妻子四处找人打听,家人朋友、能联系到的各种医生问了个遍。很多人都提到,“如果一辈子一定要得一种癌症,那最好是甲状腺癌”,因为相比其他癌症,甲状腺癌手术后可以彻底治愈,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因而也被坊间称为“幸福癌”。
妻子劝张志去手术,“万一是癌症,就把问题彻底解决掉了。”
2018年8月,张志找到信得过的医生做了手术。手术是全麻,持续了大约4个小时,张志感觉迷糊了一下,手术就做完了。
他感觉这是个很简单的小手术,且大部分时间是在等病理检查,即医生切除左侧甲状腺后会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癌细胞扩散,就需要切除更多部位,如果没有就可以缝合。
病理检查显示,张志的左侧甲状腺已经癌变,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这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也最轻微的一种。更幸运的是,连接左右两侧的淋巴结没有癌细胞,这意味着左侧的癌细胞没有转移,不必切除更多。
除了伤口有点疼之外,张志没有出现什么术后反应。事实上,在确诊前,他也没发现自己有什么症状出现。
整个手术,张志一共在医院住了10天。因为工作繁忙,出院后几乎没有休息,他就又投入了工作。很多病友提到术后会觉得虚弱,精力不济,但张志没有感觉到。就像他当初打听到的那样,做完手术,这个病就基本结束了。除了在脖子上留下一道疤痕,每天需服药补充甲状腺素外,张志感觉患癌对生命和生活品质没太大影响。
出院后,张志想起自己曾在两年前购买过重疾险。根据当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甲状腺癌属于重大疾病,一旦患病,投保者将获得全额保险赔偿。因此,张志开始联系保险专员申请赔付。
提交各种材料一周内,他就收到了20万的全额理赔。而他的手术一共花费1.9万元左右,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仅约三四千元。
生了一场病,很快治好不说,还能“赚钱”,这样的经历确实配得上“幸福癌”的称号。但对保险公司而言,情况截然不同。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甲状腺癌每十万人发病率高达14.5,按此推算,中国有超过20万甲状腺癌患者,以女性居多。且近年甲状腺癌患者正在高速增长,2004年至2016年间,女性发病率年增长率高达20.6%。
由于甲状腺癌高发,占用大量全额赔付金额,引发保险行业震动,相关赔付标准于2020年进行了调整,甲状腺癌开始分轻、重度进行分级赔付。调整后,根据国际通用的肿瘤分期标准TNM分期,I期以上的甲状腺癌按重度恶性肿瘤全额赔付,I期的则按轻度恶性肿瘤赔付,仅赔付保额的30%。
尽管赔付标准有所降低,甲状腺癌的重疾险赔付款依然普遍高于手术花费。
有人在网上说,有朋友患癌后获赔百万,靠着这笔钱回老家买了房。也有患者称,自己和同事同年做手术切除甲状腺,同事买了重疾险,获得37万元理赔,而自己只有百万医疗险(编者注:该类保险保费较低,保额却达百万甚至千万元,但属报销型保险,实际赔付额通常不会超过治疗费用),因自费部分不足1万元,没有达到赔付限度,一分钱也未能获赔。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对甲状腺癌的高额理赔感到“幸福”。一位患者21岁确诊甲状腺癌后,获得重疾险赔付的20万。她把转账截图发给朋友,称“富贵一刻,太舒适了”,但看到朋友回复“用甲状腺换的”后,她开心不起来了。
张志也不想拿“这种钱”,毕竟是用健康换来的。而且20万元对于他也说不上多,他没有特殊的使用计划,只是和其他收入一起存了起来。
赔付易投保难
赔付后,“幸福癌”的烦恼才刚刚开始。
获赔20万元之后,张志的重疾险合同责任就结束了,这意味着如果他再罹患其他重大疾病,也无法再次获赔。他本想继续投保重疾险,却了解到,由于刚进行完手术,自己暂时不能投保,“要等到保险公司认为你正常了,才能继续买(重疾险)。”
此外,张志即使再购买重疾险,也会被限制为除外责任,即如果他的甲状腺癌复发,就不在赔付责任范围之内。因此,他暂时放弃投保重疾险,改为配置了政府推出的几种惠民险作为自己的健康保障。
甲状腺癌患者普遍存在后续投保困难的问题。
保险经纪人方可2022年7月刚为一位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投保,她找了12家保险公司,耗时一个月,沟通超过60小时,才终于帮对方成功投保重疾险。其间,方可心力交瘁,一度以为“没戏了”。
方可回忆,这位患者师晴于2015年4月被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月,就在医院做了手术,切除了大部分甲状腺,治疗花费一万多元。由于确诊时师晴仍在读大学,经公费医疗报销后,最后只自费一两千元。
手术和恢复都很顺利,术后几年间,师晴正常生活、求学、工作。今年6月,她开始想通过配置保险来抵御风险,其中就包括重疾险,因此找到方可。
2022年6月27日,河北沧州,一名医生为农民工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部分患者在此过程中被查出甲状腺癌。
此前,方可也曾接手过类似案子。她的另一个客户今年36岁,正值壮年,但因7年前做过甲状腺癌手术,当方可把该客户的各种资料发给保险公司,询问有无可能投保重疾险时,对方直接回复,这个投不了。
方可深知,甲状腺癌属于重疾。根据她的经验,病理报告上写恶性肿瘤,一般的重疾险就很难投保了,除非是价格昂贵的高端医疗。因而了解师晴的状况后,她起初觉得投保重疾险不是很乐观,甚至一度以为不能投保。
“(但)甲状腺癌还算有希望的。”方可为师晴挑选的保险公司都是经过筛选的。比如一些大保险公司对客户核保很严格,计算患者未来赔付可能性大,就很容易拒保,而体量稍小的公司,为了争取客户量等,核保反而会相对宽松,后者是方可争取重疾险的关键。
互联网保险产品也是被放弃的,“因为互联网大多是智能核保,会询问是否有下列疾病,如果选中甲状腺,直接就无法投保了。”
此外,还要考虑客户的预算。有的保险公司保费高达1.5万元,而师晴的预算只有1万元,只得放弃。
最终,方可选中的12家保险公司中,7家因师晴有患癌史明确表示拒保。其中一家邮件回复称,“被保险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史,右乳低回声结节RADS4A类,歉难承保”。
3家态度没有那么决绝,但要求重做甲状腺B超和各种检查,确认没问题后才能投保。但师晴认为,近年复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不想再消耗时间和精力挂号预约,等待做检查,因而告吹。
还有两家的保险专员称可以试一试。但方可担心,尝试投保就可能留下拒保记录,或影响后续投保。“买任何一个保险产品的时候,保险公司都会问,你过去是否有过被拒保或者理赔的情况?如果有,就要追问为什么。被拒保过一次,就相当于(保险公司判断投保人)已经有风险点在了。”
应对拒保,最有效的是预核保制度,即在正式投保之前,先上传客户资料给保险公司审核,根据审核结果再决定要不要投保。这样即使审核不通过,也不会留下拒保记录。
12家保险公司中,仅一家可进行预核保,只是流程很多,且需要准备病历、病理报告、今年的复查结果、当年的术中记录等。由于师晴的手术在7年前,很多材料已不知道放在哪里,有的可以去医院补打或重新检查,但如果有实在找不到也补不齐的,“投保的可能性都没有。”
对此,师晴向方可表达了困惑,她不理解为什么保险公司还需要这么多材料,且如此严格。方可解释称,保险公司需要控制理赔率,投保时身体有异常的人,出险的几率肯定高于健康人,所以会有更多关注和要求。
最终,师晴提交了27张图片资料,包括当年的住院病案、病理结果、B超单等等。很多都是师晴的妈妈在老家找到的,拍照后发给师晴,师晴整理后发给方可,方可再发给保司。中间,还因师晴忘记提交变异性鼻炎的病历,导致又追加了一轮核保过程。
整理这么多材料后,师晴觉得不胜其烦。好在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沟通、交涉,终于成功投保。只是,师晴本想购买50万保额的重疾险,由于没有复查,保险公司只批下来30万,她计划等待期过后,再去复查,把保额追加上。
术后难找回健康状态
相比师晴,30岁的患者顾平也曾委托保险经纪人投保重疾险,提交各种资料后,她还是收到保险公司的拒保邮件,原因是“甲状腺病史”。目前,她暂时放弃再尝试投保,“算了,那就好好赚钱呗。”
顾平是在2020年11月被确诊甲状腺癌的。此前,她已经有了5年的乳腺结节,每半年左右会做一次复查。虽然此前了解过甲状腺癌并不是特别难治的癌症,但听到这个消息时,她还是大脑一片空白。
很多人以为甲状腺癌是一种“幸福癌”,因为他们觉得“切一刀”就能治好。但对顾平来说,这段经历给她带来了更多烦恼。
因为两侧都有肿瘤,顾平两侧甲状腺全部切除,做了颈部淋巴清扫,还服用了碘131做放射性治疗。她因而戏称自己是“全切颈清豪华套餐”患者。
手术之后,顾平因甲状旁腺损伤,出现了严重的低血钙。从麻醉中恢复知觉后,她就发现自己四肢麻木,没有感觉,持续几个小时,“整个人像瘫痪了”,输液后才有所缓解。
由于血液中的钙不充足,会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出现抽筋抽搐等情况。“(抽搐)夸张到什么地步呢?我打一个喷嚏,然后我的脸就麻了,脸部抽搐,浑身发麻,嘴唇也是麻的。”类似症状持续了一个月,才有所好转,但没彻底治愈。
顾平术后还进行了放射性治疗,服用碘131杀死身体里可能残存的癌细胞。理论上,这种疗法是利用碘只会在甲状腺中停留,来定点清除癌细胞。但需要口服溶液,所有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
服用碘131大概一周后,忽然有一天,顾平失去了味觉。
那时她正在进行无碘饮食,所有外面放盐的食物都不能吃,只能吃自家的无碘盐,所以几乎只能吃自己做的菜,包括米饭、清水煮蔬菜、用一点点油煎的熟肉丝等。
顾平想吃酸汤水饺、炸鸡,还想喝奶茶,但每天,她只能一边吃那些粗茶淡饭,一边看网上的美食节目来望梅止渴。想吃什么就列入清单,告诉自己,好了一定要去吃。
失去味觉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好在医生说这是暂时的唾液腺受损,可以自己恢复。大约过了三天,味觉就逐渐回到她的口腔。
服用碘剂还给顾平带来非萎缩性胃炎和胆汁反流。她时常胃痛,有液体反流到食道,总是感觉有东西堵在喉咙里,食欲不振,心情也好不起来。最严重的症状持续了大半年,各种中药西药都吃过,到现在也没好彻底。
现在,顾平术后已有9个月,健康却没能回到以前的状态。
她明显感觉体力不如以前,稍微活动多一些就会觉得累,只想躺着。她也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大精力去折腾了。以前,周中熬夜后可以等到周末补觉恢复,现在熬夜之后最多两天就得赶紧补,不然就会免疫力低下,导致感冒、上火等。
顾平了解到,甲状腺素可以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她认为可能是激素变化导致了这些问题。
不过,手术也给顾平带来一些积极的反应。
以前工作生活上,她很情绪化,爱生气,生起气来“脸红脖子粗”的。那时候有情绪了还会觉得自己有个性,虽然感觉脖子发胀,但从没意识到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但现在不管别人怎么去做,顾平都可以保持淡定,“爱咋咋地,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化解,我可以跳过不理,生不起这个气了。”
专家称“幸福癌”为危险误导
针对有关甲状腺癌就是“幸福癌”“懒癌”甚至“假癌”的说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宇并不认同,“国内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仍较发达国家低14个百分点,规范诊治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王宇指出,公众往往将甲状腺癌看成一种疾病,但其实它有很多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分化差癌、未分化癌等,不同类型之间的预后区别非常大。
其中,未分化癌十分凶险,多数患者从诊断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不超过6个月。即使是危险最低的乳头状癌,仍有一部分患者会进展到晚期,可广泛累及肌肉、神经、气管、食管、咽、喉、颈部大血管及皮肤等组织器官,也可出现肺转移、骨转移,或导致病人死于气道的堵塞、大出血等等。
此外,甲状腺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肿瘤可侵袭至喉返神经、食道、气管等,侵犯喉神经可能造成声音嘶哑,侵袭气管可能造成咳血、气道梗阻,侵犯食道会出现梗阻等。从多中心的临床数据看,有24.1%-64.1%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已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一旦转移到淋巴,就更容易出现远处转移。
王宇认为,宣称甲状腺癌不危险、不用理会,是非常危险的误导,可能导致公众耽误治疗。有的病人已出现肺转移、大量胸水,仍在不解地询问医生:甲状腺癌不是懒癌吗?
临床中,他发现,很多患者是因为其他疾病才发现甲状腺癌的存在,如有人是在骨折后做活检时,发现甲状腺癌转移造成病理性骨折,还有人因呼吸困难就医,检查时才发现甲状腺癌已侵犯至气管内。
如果仅限于局部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部分患者还可通过局部手术根治,但一旦进入远处转移,则需要全身性的治疗。目前,部分患者进入晚期后,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最新靶向药物效果也较为有限。
“不管患上任何恶性肿瘤,一定要遵循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把治疗交给专业的医生。”王宇多次强调。
(文中除王宇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