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漫画不止是连环画与段子手
2022/09/05 | 作者 姜昊骞 | 编辑 陈祥
摘要:漫画是表现历史的一种有趣、有利、有力的方式。自2017年以来,陈磊(网名:二混子)及其团队创作的中国史与世界史系列漫画,已经成为了现象级读物。截至2021年,陈磊年版税已达1200万。目前《半小时漫画》系列累计已出版30多部,内容也延伸到了科学史、经济史等专门史领域乃至金融理财知识。
历史漫画是近年来大火的一类图书。二混子创作的《半小时漫画》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用夸张的画风、接地气的解说词、简洁明了的结论归纳为特征,满足了当下“知道分子”的迫切需求,让读者可以在半个小时内了解一个横跨几百年的朝代。刚刚引进简体中文版的《阿布卡克斯历险记》,尽管同样取材于历史,却以原创冒险故事为主线,一面通过精彩的故事吸引读者,一面将丰富的历史元素有机融入情节中。
历史虽然从前台变成了背景,却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契机。此外,原创故事也方便作者加入普遍性与时代性的批判,同时又不至于染上过强的说教色彩。
折射历史的原创故事
漫画是表现历史的一种有趣、有利、有力的方式。自2017年以来,陈磊(网名:二混子)及其团队创作的中国史与世界史系列漫画,已经成为了现象级读物。截至2021年,陈磊年版税已达1200万。目前《半小时漫画》系列累计已出版30多部,内容也延伸到了科学史、经济史等专门史领域乃至金融理财知识。
尽管如此,如果只将视野局限在古老的“雅俗之争”及其现代翻版“戏说还是胡说”的维度上,那么历史漫画就会陷入一个假两难推理的困境:要么低俗圈钱,要么曲高和寡,没有第三条道路。
更糟的是,“曲高和寡”并不是一个现实的选项,因为此类作品目前似乎还不存在,或者毋宁说,曲高和寡与历史漫画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假两难推理,是因为雅俗并不能充分涵盖历史漫画这一门类,更是因为“庸俗”与其说是一种特征,不如说是一种轻蔑或攻击性的标签,只会让视野更加狭隘。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一个相对具体的尺度便是有益的,比如情节与历史的关系。
《半小时漫画》系列的情节,直接来源于历史记载,是用图像的形式复述现成的故事,类似于1990年代之前盛行的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比如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美学风格。
传统历史连环画以线描、素描、水彩为主,画风偏向写实。配文虽然简略,不免对原文多有删改,但情节基本保持完整。因此,历史连环画与其对应的文本基本是镜像关系,尽管这面“镜子”的清晰度不会很高。
新的历史漫画采用了夸张乃至搞怪的画风,配文乃至情节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第一,情节进一步稀释。以上面提到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为例,全书共60册,每一册讲述一个具体的故事,比如“三让徐州”、“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等。《半小时漫画》的三国系列,只用五条微信推送就讲完了三国,其中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合起来只占一篇。
《半小时漫画》系列。
第二,离题的内容增多,包括“新东方”式的插科打诨,也会适时将宏观背景编织到叙事中,比如东汉末年的地方官军阀化趋势。由此可见,历史漫画与历史的关系未必只是扭曲变形的“哈哈镜”关系,而更像是鸟瞰图的关系。候鸟迁徙不是为了欣赏每一棵树、每一座小丘的样貌,而只是为了观其大略,辅以若干醒目的地面标志物,方便自己抵达远方的目的地而已。历史漫画的作者和读者也怀着类似的预期,至于能否像虎皮鹦鹉、天鹅、北极燕鸥那样纵横几千乃至上万公里而不迷途,那就见仁见智了。
上述两类作品尽管详略有异、风格有别,但都基本遵循历史素材直接供给的故事,原创性仅仅体现在删减、概略、焦点选择而已。而在这个尺度的另一端,是取材于历史的原创漫画故事。历史故事从前台隐居幕后,历史名人从主角变成了配角乃至背景。德国老牌漫画期刊《莫塞伊克》(MOSAIK)创作团队,推出的《阿布卡克斯历险记》(Abrafaxe)系列漫画,正是此类作品的一个经典案例。
《阿布卡克斯历险记》开创于1976年,连载至今,截至2022年2月17日已经出到了第555期。故事皆取材于世界历史与神话故事,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到中世纪德国,从古代中国到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从古埃及到太平洋。所有故事的主角都是三位小男孩:顽皮果敢、喜欢刺激的阿克斯;见多识广、善于解决问题的布克斯;还有酷爱美食的乐天派卡克斯。三个人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漫画系列的标题——阿布卡克斯。从第200期开始,又加上了一位老鼠小伙伴。
在《阿布卡克斯历险记》的作者团队手中,历史不再是描摹或戏仿的对象。历史化为了星星点点的元素和或广或窄的图层,同时与来自现代的其他元素和图层交汇,共同构成了精彩故事的背景。这个由历史、地理、科学等众多要素构成的框架,好比是美术馆。美术馆首先是为艺术品服务的,要让观众在适当的空间中欣赏艺术品的妙处,同时安于幕后功臣的角色。但在路易斯·康(Louis Kahn)等建筑大师的手中,美术馆本身也值得观众驻足观看,欣赏另一篇由空间与光线谱写的戏剧。《阿布卡克斯历险记》也会带给读者类似的体验。
重读总有新惊喜
《阿布卡克斯历险记》各个系列的故事是彼此独立的,三人组在故事的结尾总会以时间穿梭或前往异国的方式,跳转到一个全新的时空。
以1995年6月至1997年2月连载的《在古埃及》为例,阿布卡克斯和小鼠原本在苏格拉底时代的古希腊(公元前438年),途中结识了女先知施比拉,还遇到了渴望权力的祭司司科托诺斯及其助手菲丝玛赫斯的作梗。在《在古希腊》篇的结尾,一行人在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被腓尼基海盗俘虏,准备送去埃及卖为奴隶。但是,他们不久便在金字塔被传回了九百年前的埃及(公元前1334年)。
那时的埃及,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以铁腕手段推行新神阿顿的法老阿肯那顿(Akhenaten,又译埃赫那吞)刚刚逝世,他的妻子纳芙蒂蒂(Nefertiti)带着年轻的儿子图坦卡顿(Tutankhaten,后来改名为图坦卡蒙)勉强维持着庞大的埃及帝国。旧神阿蒙的信徒则在暗处图谋反叛,最终将纳芙蒂蒂赶下了台。阿布卡克斯一行人的冒险,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不过,历史背景与氛围并没有一下子端到读者面前,而是点缀在对话、旁白乃至画面本身,尤其是大幅插图中。纳芙蒂蒂下台后,身为阿蒙信徒首领的司科托诺斯成为了埃及新的统治者,横征暴敛,要为自己修建庞大的纪念碑。阿克斯与卡克斯被迫为其服务,尽管两人逃脱了,却被路上的村民当成司科托诺斯的奸细抓了起来,送回村庄。
妙趣横生的情节之外,一张横跨两页的插图同样值得注意。这幅插图在《在古埃及》下册的第498页至第499页,画面中央是一条木板栈道,栈道末端是两个人架着一根木棍奔跑,木棍上有一个袋子,袋子里正装着阿克斯和卡克斯,要去送给村里的祭司。图中与情节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这么多,其余部分则是完整展现了一个埃及的村落。
栈道的起点是一条岸边长满芦苇的河流,河边停着一艘帆船。栈道的两旁有好几片枣椰树林和水洼,池塘里有长腿的埃及圣鹮(huán)、某种雁,还有一种头上有冠羽的水鸟,疑似凤头鸊鷉(pì tī)。栈道尽头正对着村里最大的一间平房,房外有一圈篱笆,里面养了大约20只鸡,旁边种了几棵椰枣树。这间房的右侧是驴圈。其余民居与池塘隔着栈道。有一间是小二楼,屋外晒着渔网和鱼,二楼门口边上是一个凉棚,大概是渔夫家吧。
由于埃及天气炎热,家家户户都有草棚,小的勉强够躺两个人,大的简直成了第二层屋顶。村里散落着几个大型的陶罐。村外是停放和修理船只的地方,小船是用纸莎草扎成的。从这里到河流之间,是一片人工湖,河与湖交界处有一个提水装置,可能是用于灌溉。
上面的文字都没有出现在书中,甚至连提示都没有,只是作为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呈现给读者。读者第一次阅读时未必会驻足细看,或者只会关注到一些醒目或奇特的要素,比如最大的平房后身有一个人躺在草棚下,还有一只黄狗在闻他的脚丫子;或者画面左上方飞过的三只优雅的大鸟,乌黑细长的脖子与洁白宽阔的翅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毕竟,就算直接跳过这幅图,也不会影响看精彩的故事。
类似的大幅插图在《在古埃及》中还有好几张,如果读者有幸第二次翻看的话,这些图便会如同一面面鲜艳的旗帜或纪念碑,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提出问题:天上的鸟是什么品种?和前几页的红头长嘴鸟有什么区别?村子里的人以何为生?村子中央的那个草屋是做什么用的?
阿布卡克斯历险记。
对于这些问题,书本身都没有给出答案,需要读者去自行查询。在这个全民都会上网的时代,顺藤摸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读者还愿意重新拿起书来看。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书本身的趣味性以外,书中还应该有足够多的留白和彩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三国演义》连环画。
简言之,读者在每一次阅读时都应该有一种“知不足”的感觉。无论是镜像式的连环画,还是鸟瞰式的历史简介漫画,都受限于体裁,难以充分施展。原创历史漫画则为此留出了充分的空间,有志向、有知识的漫画家能够将广阔深邃的天地融入画幅之间。
不绝如缕的克制批判
《阿布卡克斯历险记》的主要素材,源于历史以及对历史的演绎,用斑斓的元素连缀成一个童趣奇妙世界。但是,创作团队的意图显然不仅限于向读者讲一个历史背景中的有趣冒险故事,甚至不仅仅是用微妙暗示的手段介绍史地知识。
《在古埃及》中至少有两大段情节具备更加深刻和普遍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时代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的《阿布卡克斯历险记》中文版的宣传语并不十分全面:“激发孩子探索欲、求知欲的有趣漫画故事;穿越时光隧道,了解多彩的地理历史、民俗文化、科学新知。”
一段情节是阿克斯阴差阳错当上将军后的蜕变,另一段情节是眼中只有研究的科学家克顶红。前者探讨的是一个普遍性的主题,也就是权力的腐化作用,哪怕是浮萍般无根而脆弱的权力。
阿克斯将军的故事是不局限于时空的,从《水浒传》中凭借蹴鞠上位的高俅,到《指环王》中的佞臣巧言葛力马,其致一也。只是阿克斯的经历要更离奇一些。他是以壮丁身份参军的,入营后更因为顶撞教官,被罚活埋之刑。此时,恰好两位有辱使命的将军需要找一个替罪羊,代替自己去向女王传达坏消息。这个替罪羊便是阿克斯。
尽管成为将军的缘由如此荒唐,但阿克斯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不仅报复了教官,更把好伙伴卡克斯按在地上暴打。作者在书中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只是说了一句:“阿克斯是不是升职升得太快,被冲昏了头脑?但不管怎么说,他也不该做出这种荒唐事来。”至于权力带来的另一个危害,也就是失去自知之明与基本判断力,作者从未明示,但阿克斯后来的惨痛经历肯定会让读者领悟到这一点。
克顶红是一个带有强烈影射性的角色,真实的古埃及不可能有他这样的人物。他或许会让人想起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杰作《科学怪人》,仿佛结合了疯狂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的行为与人造人的铁青面孔。
克顶红在尼罗河中的河心洲上有一座实验室,坏人菲丝玛赫斯将主角送了上去,充当“三个新劳力。”但菲丝玛赫斯临走时说的一句话让人不寒而栗:“别又像上回那样再把他们当小白鼠了。”在女王的庇护下,克顶红修建了一座无所不包的实验室,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为宫廷效劳。然而,在钱财的引诱和摧毁实验室的威胁下,他先后为阿蒙信徒叛军提供了毒蝎子和毒药,用来毒杀女王。
创作团队在这一处罕见地给出了直接论证:“克顶红向来认为,不管自己研制的东西最后派上了什么用场,都不关他的事……这种毫无责任心、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科学家,他们以前见得多了。”
这里或许指的是先前系列中的某位角色,但显然有着更现实的意指,比如研究杀人科技的德国工程师与科学家:领导V2火箭研发的火箭学家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深得希特勒宠爱的车辆设计师斐迪南·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卓越的实验物理学家菲利普·勒纳德(Philipp von Lenard)……
在这些具体的人物之外,是至今很有市场的“技术中立论”,主张技术无所谓善恶,只有使用技术的人有善恶。在二战后的德国,这样的论调就显得有些轻佻乃至逃避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阿布卡克斯历险记》带有明显的宣传性。恰恰相反,上面这段不到百字的论述已经是《在古埃及》中最有“文以载道”意味的文字了。
主创团队的深层思考与批判虽不绝如缕,却表现得相当克制,多数时候是以一句话评论的形式呈现的。然而,通过充分的情节铺垫与有机的文本画面融合,这些短小的评论或许会比长篇大论更深入人心。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