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房企主动披露债务近况,业内称“金三”成效或影响全年行情
2022/03/09 | 作者 王志 | 编辑 曹蓓
在经历2021年漫长的寒冬之后,2022年初春,多家房企选择了主动出击,披露自身经营情况及境内公司债务存续情况。
3月8日晚间,首开股份披露,截至1月31日存续境内公司债券余额约为193.38亿元。华发股份截至2月28日存续境内公司债券165亿元。
保利发展则表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有息负债余额3410.00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分别占比1.47%、15.25%、72.48%、10.80%,债务结构合理。
三家上市公司均表示,能够做到资金自有资金筹措,有能力按时偿还公开市场债券,会全力保障公司信誉及投资者合法权益等。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当前房地产行业主要还是流动性危机。一旦预售资金监管放松,同时再融资渠道重新通畅,地产股和债都应该会有一个估值修复。因此,地产企业亟需一个发声窗口,推动形成更好的投融资平衡机制,这样也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林波表示,开发商主动在公开透明的权威渠道中诚恳发声,回应市场关切,有助于重建投资者对地产企业的信心,推动地产债二级市场价格和一级市场发行陆续恢复正常。
提振信心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销售下滑、融资收紧,多家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资本市场风声鹤唳。
随着去年年末监管层面的持续发声,融资通道开始出现回暖迹象,多家房企也开始主动向市场传递信心。
早在2月末,包括碧桂园、龙湖集团、旭辉控股、金地集团、中国金茂等在内的10家房企,均在债券披露平台自愿发布公告,就公司近期债务情况、偿债计划、偿债能力,公司未来整体战略安排等作出披露。
融创房地产公告,将回售2020年4月1日发行的40亿元规模境内公司债券,票面利率4.78%。
新城控股则分别公告称,已将“20新控01”的回售本息合计6.306亿元全额兑付,该票据发行规模为6亿元,发行期限为3年,兑付日期为2022年3月9日。
此外,新城控股还提前赎回将于2022年3月20日到期的美元债券,并注销该美元债券于2018年6月20日发行,发行规模为2亿美元,票面利率7.5%。
旭辉控股披露,1月10日增发一笔1.5亿美元票据,此外还在1月份多次回购到期美元票据。2月,50亿元中期票据获得交易商协会注册通知。
龙湖方面则表示,顺利发行28亿元公司债券发行,并获准50亿元中期票据发行通知。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团队表示,地产公司信用风险问题也暴露出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比如表外负债、母公司流动性等。
此外,债券发行人除定期披露之外的临时信息披露相比上市公司仍然较少,缺乏官方正式信息披露的情况下,“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负面传闻对于债券价格的负面影响更大。
亦有分析人士表示,房企在公开渠道主动披露企业自身经营信息,也有助于稳定信心,降低市场波动。
中国金茂披露2021年度实现销售、回款稳定增长;碧桂园表示财务管控稳健,融资渠道畅通且多样化。
首开则表示签约销售金额突破1149亿元,同比增长7%。华发股份称2021年销售回款也出现恢复增长。金地集团表示,2021年全年签约金额2867亿元,同比上升了18.15%。
关键“3月”
近期,多个城市对限购限贷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正在努力恢复市场信心的房企来讲,是不错的消息。
3月1日,郑州出台19条新政,放宽限购、取消“认房又认贷”、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唐山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苏州对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一系列政策扶持。
银保监会、央行发布通知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强调“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分析认为,住房信贷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2月下旬,已有超过40个城市出台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预计两会后各地将继续加大因城施策力度。
“但从政策效果上看,购房者置业信心尚未恢复,多数城市市场活跃度仍显不足。”有中指研究院分析人士表示。
亿翰智库数据显示,2022年2月40个城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324.4万平米,同比下降31.0%,环比下降27.2%。2月成交面积同比仍保持下降趋势,但降幅有一定收窄。
亿翰智库分析认为,春节已过,施工方面也开始复工复产,预计需求面更好的高能级城市也将开始增加供货,因此40城成交面积可能会较1月和2月有一定的改善。
克而瑞数据则显示,2月房地产市场延续惨淡行情,返乡置业爽约,29城供应环比“腰斩”,房企供货节奏明显放缓。
厦门等8城供应不足5万平方米近乎“断供”,成交更是同环比齐跌,跌幅均超3成,仅限于天津、西安少部分城市阶段性回升。
“1-2月份受春节等因素影响,历来开年的房地产销售都不温不火,如果3月份销售依然没有起色的话,今年将会特别难。”有业内人士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
亦有分析认为,即将步入“金三银四”传统成交旺季,叠加2月低基数影响,整体供应量和成交量预期稳步回升,尤其是东南沿海核心一二线城市,率先回暖可能性较大,但考量到当前各地出台纾困政策“托市”效应尚不明显,行业信心恢复也需时间,因而整体“反弹”回升幅度预期有限。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