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猪的三文鱼
2022/02/15 | via. 媒体  上海书评 / 2022.01.07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三文鱼开始在挪威密集养殖,三文鱼的全球供应量由此大增。酷爱三文鱼的北美人和欧洲人为此振奋不已。以三文鱼为生的北美阿拉斯加人却愁苦不堪,在相对廉价的养殖三文鱼供应充足的冲击下,野生三文鱼的价格曾一度跌入谷底。
我手里捧着的《成为三文鱼》是要为养殖三文鱼正名,还是要突出工业化养殖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抑或是其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似乎体会到作者挪威人类学家玛丽安·伊丽莎白·利恩的用心,明白了“成为”的意思。
利恩笔下的主角正是工业化养殖生产的三文鱼。她与其他书写三文鱼的人文学者一样,深入水产前线,进行着人类学家口中的田野调查。她访谈了参与三文鱼一生的众多人员,并竭力参与到相关劳作中。“成为”是书的主线,养殖三文鱼成为生物群,成为外来物种。
利恩提出的“成为”包括了驯化,意义更加丰富。驯化是人工干预野生动物和植物的自然繁殖过程,从而使它们成为人类理想或接近理想中的物种。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就是将野生动植物变成了人工养殖的新型经济品种。
作为食客的我们可能更加关心的是三文鱼的口感,鱼肉里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三文鱼是肉食性的,它们吃鱼。在养殖场,它们承担着不断增重的使命,无时无刻不在觅食。
最终,重量被转化为价格和利润。为了减少成本,加快增重速度,植物类饲料部分取代了海洋鱼类饲料。在许多养殖场,三文鱼已经习惯吃大豆含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五的鱼饲料,犹如在吃猪饲料。
(洪纬)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