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分平台变味:谁在控评?
2022/01/25 | 作者 冯祎 | 编辑 孙杨
一部新上映的影视作品值不值得花钱去看,一本新出版的著作有没有必要花钱购买?越来越多的人在挑选文化类产品之前,会搜索并相信网络打分平台上的评分和点评。而正是由于对评分的关注度高,这类平台也日益沦为商业控评、水军营销的主要阵地。
2021年以来,诸多国内打分平台被罚,特别是“元老级”豆瓣网,多次被网络监管部门开出罚单。一时间引发了网友关于“豆瓣评分机制”的讨论。
有网友评论,起初那个“无心插柳”的文艺青年社区,现在已经变成了业界的权威认证、演员的口碑背书。当粉丝、水军也涌入到这片“战场”,各种打分平台上的分数,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纯粹。
当打分平台被“粉圈文化”裹挟
近日,两年未有新作品的演员杨紫,带着《女心理师》重回观众视野。高话题度和低评分的强烈反差,一时间引发了网友关于“网络评分机制”的讨论。
一边是有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同名小说打底,电影《误杀》导演柯汶利执导,一边是粉丝众多的杨紫、井柏然主演,及一众演技派的加盟,再加上聚焦原生家庭、妈宝男、产后抑郁、职场性骚扰等当下热点话题,《女心理师》还未播出,已经赢得了不少话题。
虽然开播后,关于该剧是否人设悬浮、剧情四不像的争论就没停止过,但当豆瓣开分只有5.1分,约8万条网友标记中近60%为一星或两星时,许多观众还是表达了诧异。该评分与近期播出的《斛珠夫人》《夜色暗涌时》《星辰大海》《只是结婚的关系》评分接近,但很明显,前者的话题度、演员演技、微博好评都高于后几部作品。截至本文完成时,已有超过17万人参与评分,分数却只上升了0.1。
该剧在猫眼评分7.3,但因只有不足2000人参与投票,被认为参考价值不大。因此主演的粉丝们,只能搬出口碑不输豆瓣的知乎来挽尊:2.3万人投出了87%的高分(开分85%)。
只要关注这两个网站,就会发现,以往大多数剧集在知乎和豆瓣上的口碑,不会出现“鸿沟”。而此次的《女心理师》,让豆瓣评分可信度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同时,另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平台上的分数是否是真实可靠的?这里所谓的真实,是指所有参与评分的人,是否都看过该剧?用更直白的话来说,这些评分中,是否掺杂水军的恶意负评?
剧组起用流量明星的利与弊是一体两面的,利的是明星自带粉丝和话题,弊的是他们也自带黑粉和“对家”,只要有作品播出,很难控制黑粉和“对家”的恶意低分。
豆瓣创立于2005年,作为一个以书影音起家的在线数据库,豆瓣电影(含电视剧、书籍、唱片)的评分系统里没有独立的专家评审,所有用户都可以是打分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打出一星到五星的评分,还可以写下长评或短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豆瓣都是文艺青年磨人的“自留地”。即便在知乎、猫眼、淘票票等评分平台上线后,豆瓣依然被当做影视作品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但随着自身影响力越来越大,豆瓣也开始被“粉圈文化”所裹挟。
2021年播出的《叛逆者》,算是近些年谍战剧的高光时刻,豆瓣开分8.4(目前7.8分),也足以说明这部剧的质量。然而主演朱一龙的粉丝们仍不满意,微博上一篇“豆瓣公信力还剩多少?”的文章被多次转载。粉丝的逻辑是,只要未达到预期,便是有“黑幕”。
连豆瓣官方也不得不承认,几乎每个流量明星身边,都有专门负责豆瓣的人,或是工作人员或是粉丝。而他们在微博等平台上养号、买号、打黑、刷分、控评那一套,也被搬到了豆瓣。
在与豆瓣官方的斗智斗勇中,这些人总结了一套规则,比如:新账号不能打一星或者五星;不要在头像或简介上显示“粉籍”;在养号阶段,多给其他无关的作品打分、写短评;粉丝在站内相互联系时,不要用“水军”、“黑粉”这些敏感词,而是要用“数据维护”代替;偶像作品上映前,一定要计算好时间,不能提前打分;粉丝要分批打分,同一时间刷五星,容易被系统识别,等等。
2020年11月,曾有一位图书编辑控诉称,自己编辑的一部新书刚在豆瓣上架,就被“注水”大量评论,大多是复制粘贴的高赞短评和莫名其妙的句子。“标记记录几乎全是艺人王一博粉圈养号!”
至于水军,可不是为爱发电的粉丝,他们的每个打分与评论都是明码标价的,例如每条短评约10元至30元,字数高于20字即可。低于20字的短评,价格5元左右。
很多豆瓣老用户曾吐槽,他们都收到过这种“任务”的私信,集中在某部剧或电影刚上映的时候。还被邀请参加过点映观影团,主创都会“请求”观影者在各平台上打高分,尤其是豆瓣,因为豆瓣开分直接影响票房。很多豆瓣大号也未见得多“干净”,两年前,就有网友曝出聊天截屏,直指一些豆瓣红人刷分。豆瓣官方也及时做出反应,以“破坏豆瓣评分公正性”为由,将这些大号封禁。
有豆瓣的工作人员透露,越有争议的片子——这种争议既涉及题材也包括流量明星的加入——开分门槛就会越高。这是为了对抗打低分和刷高分的现象,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参与打分、评分,趋于客观后,才会开分。
就像原定2021年12月1日晚8点开播的《风起洛阳》,因“技术原因”推迟约1小时开播,但豆瓣点评却在8点时上线,短评只有两类:对主演王一博的“尬黑”和“无脑吹”。
类似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还有很多:2018年,当迪丽热巴凭借偶像剧《漂亮的李慧珍》,击败孙俪(《那年花开月正圆》)、刘涛(《欢乐颂》)、袁泉(《我的前半生》)、殷桃(《鸡毛飞上天》)获得金鹰奖当晚,该片就遭遇了一星轰炸,评分从4.6暴跌到3.1。
2020年上映的《晴雅集》开分6.0,恰好赶上导演郭敬明对抄袭一事公开致歉,在网友一星攻势下,跌到5分;肖战、孟美岐两位流量主演的大IP电影《诛仙》,靠粉丝赢得了6.7的开分,随着普通观众比例越来越高,如今只有4.5分;电影《王的盛宴》刚上映时有水军刷分,网友一怒之下狂打一星,该片最终定格在5.6分;再比如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豆瓣评分只有3.2分,因为译者是专业口碑不佳的李继宏。
当然也有突发状况,近期播出的于正新剧《当家主母》,豆瓣开分为5.1分,但该剧播出过半后,发生了“剧作涉嫌虐猫”的事件。在第32集中,有这样一幕:一只白猫吃了桌上有毒的点心,最后摔下桌子,口吐鲜血而亡。由于这一幕拍得过于逼真,立时在网上引发了大规模讨论,很多专业人士表示,根据剧中的呈现,该猫可能已经死亡。
事情在网上发酵了几天之后,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已无从得知。但是当网友想发泄愤怒,豆瓣又不幸变成了众矢之的。现在打开《当家主母》豆瓣主页,可以看到虐猫事件发生后便出现了大量打一星的短评,现在这部剧的豆瓣评分掉到了2.8分。
所有这些,是否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豆瓣分数越来越不纯粹,而是受到主创口碑、粉圈文化、资本博弈等舆情裹挟。
评分即正义?
几个月前,一篇名为《豆瓣评分害死了国内青年导演》的文章被多方转载,文章称,一些青年导演将豆瓣评分视为“大考”,一旦他们的艺术电影在豆瓣获得低分,便会失去商业价值。比如王晓丰编剧并执导的《老郑飞到天上去了》,是2021年FIRST青年电影展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但豆瓣开分只有5.4。豆瓣开分当天,不少豆友和青年导演通过豆瓣广播转发了这部影片,表达无奈或愤怒。而王导原本计划的第二部作品,投资打了水漂。
这不是豆瓣评分体系第一次被质疑。评分争议早在10年前就爆发过:2011年2月,一位微博名为“雪盲”的网友发文称,自己在豆瓣上为《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也进不去城堡》创办了页面,这是一部他臆造的“电影”,“电影内容”部分也是他杜撰的。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不存在的电影,却得到了200余位网友的五星满分,2000余人标注了“想看”,甚至还有人写下影评,最终获得了8.9的高分,与同一时期上映的《让子弹飞》分数持平。在“雪盲”自曝了这场恶作剧之后,豆瓣方删除了这部所谓的“电影”的页面。
更著名的是导演毕志飞状告豆瓣事件。2017年底,毕志飞执导的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上映,豆瓣曾一度打到了史上最低的2.1分。毕志飞认为豆瓣存在锁分、控评、暗箱操作的行为。他不仅在微博写下“一个青年导演花十二年心血认认真真给中国拍电影,被豆瓣一天毁了”的文章,2018年,还将豆瓣告上法庭,并要求豆瓣网公开书面赔礼道歉,在豆瓣网及其官方微博等平台发布公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立即删除所有关于上述影片的不实评论。
毕志飞的其中一条依据是,该片当时的总票房只有230多万,但豆瓣评论却有4万余条,证明许多人在没看片的前提下跟风打差评,并最终导致该片提前撤档。2021年2月,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才让这起事件尘埃落定。
2015年时,豆瓣创始人阿北曾写过一篇《豆瓣电影评分八问》。其中坦承“水军是有的”,但后台会长期观察豆瓣,根据算法去调整刷分策略。虽然豆瓣没有公开自己的电影算法规则,但从这篇文章里,不难知道豆瓣会根据老用户、新用户、活跃度划分权重。
为防止刷分,豆瓣也在不断升级。例如2017年时,豆瓣电影不再展示全部短评,2018年时,影片上映前,或与影片无关的短评被折叠。2019年开始,开分时间因剧而定。凭当前的技术,豆瓣后台可以甄别出一些水军,并将该账号进行标记,对他们的评论也会做无效化处理。
当评分只有几千人,甚至几万人时,意味着一个人的评分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水军”的作用是显著的,但当评论人数达到几十万人时,无论黑粉还是水军,都很难撼动对这部作品的大众评价。更何况这里的“水军”,也需要甄别。真正的水军指的是虚假账号进行虚假评分,而非与我评价不同,或超出我预计的评分,都是“水军”所为。
除了粉丝和水军,其实影响豆瓣评分的因素还有很多:因为童年滤镜,86版的《圣斗士星矢》能得到8.7分;因为重名“碰了瓷儿”,唐永健执导的日本电影《1942》豆瓣评分7.5,而下面都在评论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因为受众窄,《血型君》高达9.1分;因为能凸显自己的审美,《大明王朝1566》在播出10年后得到了国产剧的豆瓣最高分——9.7分。
即便抛开这些因素,豆瓣评分就一定客观吗?因为豆瓣评分是平均分,在一定程度上,一星到五星的分布差别越大,评分的意义便越不具备参考价值。有网友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电影《刺客聂隐娘》和《我11》豆瓣评分接近,前者7.2,后者7.3,但只要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前者评分人数集中在一星和五星,后者集中在三星和四星。
2019年时,豆瓣曾做过一个用户调研,在年龄分布上,31岁至35岁占比最高,地域集中在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旨在汇集“一亿人生活趣味”的小众文艺调性,与大众短视频平台有本质区别。这也或多或少让豆瓣评分有一定的用户偏好:爱历史、悬疑、文艺、纪录片,轻恐怖、特效、商业、流量剧。
以前什么电影电视剧好看,我们有杂志、影评、报纸可以借鉴,无论推荐或不推荐,似乎发言者都能给出切实的理由。然而随着纸媒的式微,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没有时间试错,观者越来越习惯粗暴地用冰冷的分数去评价,也用冰冷的分数来决定自己是否观看,而他们观看影片时的情绪和情感也被稀释和简化了。
其实,这世上哪里有完全公平公正的评分系统?在美国电影电视线上评论网站“烂番茄”上,人们会对某部作品发表评论,网站再根据这些评论倾向,做出1-100的评分。但这也并不科学,因为平均70分的作品,新鲜度是100%,而评价正负极端的电影,新鲜度或许会是0;美国的MTC评分网站的评分人则全部是主流媒体的专业影评人,没有普通人表达的空间;猫眼评分用户虽然以买了票的观影者为主,但当猫眼参与到投资与排片时,它的属性便也不再“中立”了;而知乎的评分系统更是直给,只有推荐和不推荐两个选项,分数很容易极端化。
分数并不是评论,本身并不包含温度,在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有多少作品被“误伤”或“雪藏”了呢?
面对豆瓣的低评分,《女心理师》的官方微博表示:对于各打分平台的评分我们都欣然接受,我们始终相信《女心理师》是一部制作精良、每一位演员都演技在线并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是的,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作品,都能找到适合的观众。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