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之传奇:揭开南极洲的神秘面纱
2022/01/05 | 作者 王淼 | 编辑 孙杨
自从人类发现麦哲伦海峡,并开始前赴后继地走近南极大陆之日起,我们的故事就与浮冰、冰川、暴风雪、坏血病……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人类之所以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探索那片未知之地,其中固然有利益的驱动,但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他们渴望远方、渴望远行、渴望突破局限、渴望奇异风景的不甘平庸的天性。一句话,人类的探险既是为了考验自身的毅力与勇气,更是为了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历史学者琼·N.布思的《冰之传奇》,就是一部有关南极洲探险的编年史。
大约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就曾经推论地球南部必然有一块巨大的大陆,与地球北部已知的大陆相对称。从此之后,人类即对这个未经证实的大陆寄予了无限的想象,有人认为那里是一个美丽的所在,有人认为那里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有人认为那里适合人类栖居,有人认为那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然而,限于各种自然条件,千百年来,人类只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去猜测这个世界,来描绘这个世界,却从没有人真正踏上过这片神秘的土地。
对于南极大陆的探险,人类的记录始于十六世纪。正是从彼时开始,一批又一批的航海者——其中包括猎人、海盗、商人,探险者的各色人等相继驾船远行,在惊涛骇浪中寻找那片传说中的土地。他们一路向南,“从狭小的、颠簸不已的船上跳入风暴肆虐的冰海之中,一次次地与灾难擦肩而过。他们的船遭遇了严重的失事、损坏和漏水,船员们则因不间断的辛劳而疲惫不堪,坏血病也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摧残。”然而,即便身处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他们依然不改初衷,继续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极大陆离他们越来越近,并一点一点地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他们终于发现,南极大陆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乐园,这里干燥、寒冷,常年被冰雪覆盖,乃是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但是,人类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停止他们对南极的探险。在他们看来,南极虽然并不适宜人类居住,却依然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地方,且不说那里有着丰富的物产,单是壮丽的风景和迷人的野生动物,已足以令他们流连忘返。正像著名南极探险家夏科所说的那样:“这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宗教般的敬畏……身临其境,就像伫立在圣殿的中央,大自然把自己巨大的力量展现在我们面前……得以来到此处的人会感觉到心灵的升华。”
《冰之传奇:人类南极半岛探险史》
早期的南极探险与南极大陆的发现者
作为全球地理大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南极故事主要是由种种偶然或错误的发现写成的。
公元1520年,40岁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抵达南纬52度的洋面,并在附近发现了一个岬角。麦哲伦的船队由此驶入,绕过被称为弗罗厄德角的南美大陆最南端,通过了一段狭长的海峡,后人将其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尽管麦哲伦的航线存在着不少问题,但他的航行至少证明,地球最南端只能通过海路抵达,进而强化了世人对广袤南方大陆的信念,而时人对于南极大陆的探险热潮亦就此拉开了帷幕。
步麦哲伦的后尘的早期南极探险史上的关键人物,分别是英国的德雷克、德拉罗什和库克,另外还有荷兰的斯豪滕和勒美尔。其中,德雷克发现了火地岛南部的开阔海域,他也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英国人;斯豪滕和勒美尔越过了火地岛,将他们的航行推进到合恩角;德拉罗什发现了南乔治亚岛,第一次踏足辐合带以南的土地。
南极大陆真正的发现者,可以大致划定在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和俄国人别林斯高晋之间——前者肩负着科研调查与宣示主权的使命,他由乔治王岛向南出发,因为恶劣的天气而偏离了航道,却意外地发现西南方向存在着大片陆地,他把自己看到的陆地画进航海图中,后人发现,此图与南极半岛的真实海岸线极为相似。
不过,彼时的英国人显然并没有认识到布兰斯菲尔德发现的全部意义,直至1917年,一位英国探险家看到他画的航海图时才骄傲地宣称,皇家海军的布兰斯菲尔德是发现南极大陆的第一人。
别林斯高晋也同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他在同一时期观察到南极东海岸,但他的命运与布兰斯菲尔德相似,直到二十世纪初,多数学者才认为他实际上已经发现了南极大陆。
对于人类的南极探险来说,1819年是一个明显分界线——在此之前,人类只是试图走近南极大陆,他们的尝试尚且充满了种种偶然和错误;在此之后,人类不仅已经实际发现了南极大陆,他们的探险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海豹猎人接踵而至,国家主导渐成主流,人类在1819年之前做出的种种努力,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铺垫。
高潮迭起的英雄时代
如果说早期的南极探险让人类逐渐走近了南极大陆,那么英雄时代的到来,则将其推向了高潮。
所谓“英雄时代”,一般是以1895年在伦敦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地理会议为起点,以沙克尔顿团队的获救为终点,正是第六届国际地理会议建议“世界各地的科学团体联合起来,以最有效的方式敦促这项工作在本世纪结束之前完成”,吹响了英雄时代的号角。
这的确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间共有来自八个国家的十五支船队前往南极探险,其中又尤以比利时海军中尉杰拉许、瑞典地质学家诺登斯科尔德、法国航海家夏科、德国陆军参谋菲尔希纳,以及英国极地科学家布鲁斯和英裔爱尔兰人沙克尔顿最富有传奇色彩。
1915年10月,沙克尔顿的团队共二十八个人、近五十只狗和一只猫被困在威德尔海海域的一块大型浮冰上。此前他们驾驶的坚忍号被浮冰撞沉,他们只能弃船逃生。此时生死只能靠他们自己了,浮冰上危机四伏,自然不是久留之地,沙克尔顿打算让大家拉着雪橇穿越数百英里的浮冰区,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他们携带必备的个人装备,扔掉了所有的私人物品,拖着三艘救生艇艰难跋涉,终于在一个荒岛找到了一个登陆点。
稳定下来之后,沙克尔顿认为不能坐以待毙,他决定亲自带领几个人去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地方寻找救援,这意味着他们必须驾驶一艘小船,在世界上最汹涌澎湃的海域里航行数百英里。
在他们出发的第三天晚上刮起了大风,他们的小船被浮冰紧紧盖住。沙克尔顿立即命令扔掉所有多余的物品,然后他们开始疯狂地敲碎浮冰。接着他们又陷入海水肆虐的混乱中,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船上的水舀出去。更加可怕的是,他们储备的淡水濒临枯竭,不得不面对干渴的挑战。
在海上整整漂泊了十六天之后,他们终于靠岸。但旅途并没有结束,他们还要穿越一段冰雪覆盖的山脉,才能到达有人类居住的捕鲸站。第一天早晨,他们越过冰缝,攀上一个高高的山脊,然后坐在用绳子盘成的垫子上滑行下去。第二天上午,他们听到了来自捕鲸站的汽笛声……
沙克尔顿等人的经历见证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非同寻常的忍耐力,当他们站在安全地带时,他们不是心存侥幸,而是满怀敬畏,并产生了宗教的皈依感。诚如沙克尔顿所言:“因为我们历经磨难、饥饿,并最终挺了过来,尽管谨小慎微但还是迎来了光荣的胜利,整个过程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了。我们见到了上帝的荣光,听见了自然的教导,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南极大陆的过去和未来
人类的南极探险史其实是由无数个“第一次”写成的:第一次发现火地岛,第一次发现合恩角,第一次发现南极辐合带以南的陆地;第一次在南极过冬,第一次登顶南极半岛,第一次跨越南极大陆飞行;乃至建成第一个教堂、第一个电影院、第一个图书馆……
这些第一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从中不难看出,人类如何从繁到简,从难到易,一步一步接近他们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愿望。随之而来的商业诉求、领土诉求、政治诉求……则反映出人类天性中的竞争欲和占有欲,人类到达哪里,就会把这些带到哪里。
毫无疑问,是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飞机、直升机、破冰机、高效的陆上车辆和先进的通讯设备——诸如此类的科技发明,给南极探险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让一切的不可思议成为可能。
人类在南极大陆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从国家主导的南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跳高行动,到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乃至总统来访、家族定居、婴儿出生……政治家与科学家联袂而至,旅游者与冒险者纷至沓来。而人类刚刚涉足南极时留下的遗迹,则成为受到保护的历史古迹,供后人凭吊和纪念。
1959年,《南极条约》诞生,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促进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
这些内容意义深远,为未来的南极规划了一个美好的远景,而已经成为过去的南极探险则凝结成一种历史,足以称得上冰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