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淘洗互联网大厂
互联网巨头疯狂扩张的时代行将落幕。
2021/12/25 | 记者 张轶骁 | 编辑 崔世海
年末将至,围绕互联网大厂的反垄断罚单仍在继续。
2021年11月20日,国家反垄断局挂牌后的第三天,一波反垄断的罚单抛向多家互联网巨头。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滴滴、美团等在内的互联网大厂,均以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或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吃到罚单。
围绕互联网大厂,从股权交易到具体经营活动,一系列覆盖多个场景的相关监管举措正在逐步加强和完善。
从2021年公布的一系列反垄断案件来看,事前规范+事后监管是针对互联网巨头们的两大监管方式,另外如“二选一”等与上下游供应商、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市场垄断行为也成为监管重点。
《反垄断法》的修订也在同步进行,修订草案中大幅提高了对违法垄断行为的罚款数额,并对单位负责人提出了追罚机制。在业内看来,加强反垄断监管已毫无疑问地成为常态。
互联网巨头疯狂扩张的时代由此落幕。经历了整整十年资本开路、疯狂扩张的互联网巨头们,面对新的环境,需要更加重视经营的合规与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给市场留下充分的竞争空间,同时留住投资者、从业者、消费者的信任。
为什么是互联网平台?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2021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之一。
监管趋严的态度,早在彼时就已经明确地传达给外界。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当某些企业或者平台足够大,在它所属的行业达到垄断地位,很可能会对整个行业的创新形成挤出效应。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典型案例、加强对具有基础设施地位的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监管。
2021年4月10日,阿里吃到的182.28亿元罚单,成为迄今为止最为“典型”的一桩反垄断案。
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2021年10月,美团以同样的理由吃到34.42亿元的罚单,并要求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
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阿里的价值。2021年以来,阿里美股的股价已从最高270美元跌至11月22日收盘时的140美元,市值蒸发超过3000亿美元。
而就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一系列罚单来看,最远可以追溯到十年前,2011年腾讯收购猎豹、苏宁和三菱重工建立合营企业这两起案例分别构成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相关方分别被处以50万元的罚款。
记者初步梳理发现,几乎所有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都囊括在了2021年市监总局的反垄断罚单中,多数是50万元顶格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这一事项。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按照事前审慎监管的原则,采取的反垄断监管举措。
为什么2021年的罚单,都落在了互联网企业身上?
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互联网大佬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生态 。
互联网经济发展最明显的一个体现是,打破了传统行业划分,也改变了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市场竞争。作为一个平台,互联网将不同的行业聚拢到一起,在互联网平台上找到了各自的商机,加快了信息交换的数量和速度。近十年间几乎所有的大型电商平台、金融平台、社交平台都具备这一特点。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传统行业在网络上逐步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个互联网大厂操控的生态系统高速狂奔,形成极为强大的辐射范围和市场支配地位时,它追求市场话语权的渴望自然越来越强。由此产生了封禁外链、强令参与者“二选一”等垄断行为,给竞争对手带来的影响会成倍增加。至于平台上的那些个体们,虽然他们有程序员、商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不同的身份,但无一例外地都被“困在了系统里”。
“监管层对互联网企业的态度是既保护又规范,一家大型互联网平台,可以辐射全国甚至海外,由此产生的‘二选一’‘封禁外链’等垄断行为的影响也会波及到全国甚至海外。必须在高速发展之下,形成规范的发展。”一位接近监管层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2021年11月18日,国务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国家反垄断局挂牌仪式并调研反垄断监管工作情况。
反垄断要保护谁?
过去十年,似乎人人都习惯了在淘宝买东西时,自觉打开支付宝;在大众点评上买单时,自觉跳转到微信支付。习惯了不在微信中分享淘宝的、抖音的链接,也自觉地分清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各家电商平台的货品特点,什么东西首选淘宝,什么东西首选京东,也有人做好了详尽的攻略。
但实际上,围绕电商平台、互联网企业,关于垄断的指责和论战从未停止过。2020年9月,爱库存表示,针对唯品会强迫商家“二选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家机构提交实名举报。
举报信援引商家的反馈显示:唯品会要求商家不得与爱库存继续合作,强迫商家“二选一”,并对商家商品进行日常巡检,一经发现在爱库存上继续有售,唯品会即对商家进行通告,甚至直接下线在唯品会上所有在售商品,以示惩戒。
互联网的速度,让资本看到了飞速发展的机会,平台经济、商业生态,让互联网大厂迅速被市场接受,引燃了资本的热情。无论是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是当代年轻人的就业,都以被互联网大厂垂青为荣,那些早期加入互联网大厂,手握高额股票分红,进而早早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们,直接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偶像。
似乎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些大厂的行为是否有不合理之处,或者,没有想过这些行为会有改变的一天。甚至当互联网大佬之间关于垄断和封杀掀起种种“隔空论战”时,网友们做的只是自觉搬好小板凳,充当起吃瓜群众的角色。
时至今日,这些行为一一被监管部门盯上,在反垄断浪潮下,互联网巨头无一例外都要遭受监管层的审视,唯一的差别,可能只是罚单大小的问题。
2021年11月1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布了《防止大型互联网公司利用网络团购形成市场垄断进入市县基层地区,严重影响群众利益》建议的复文。文中称,随着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大举进入社区团购市场,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操作不合法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强烈担忧。一是破坏了现有供应链产业正常发展;二是低价倾销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三是挤压小摊主、小商贩等群体的就业空间,影响社会稳定。
复文称,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依法查处平台经济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持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平台履行责任的日常监管,加强合规教育和引导,督促平台企业加强自治,针对平台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行政指导,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反垄断监管下,以往被越来越高的融资额、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所掩盖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无论是投资人还是从业者,都从融资和营销的狂热中冷静下来,开始反思高速发展中的畸形生态。
当“二选一”罚单成为反垄断监管的标志性案例之时,无论是平台还是普通用户,都在思考监管的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例如,“二选一”行为被处罚后,是否还能继续实行独家经营与特约经营?以往独家经营与特约授权经营的相关条款,怎样做才能不触碰反垄断红线?或者,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成为监管部门为多数互联网平台划下的第一道红线时,市场有多大?如何划分?什么样的体量才能达到“支配地位”?这既是整个行业需要明确的问题,也是市场有序发展的边界。
“严格来说,反垄断既不是为了保护巨头,也不是为了单纯保护中小商家和用户,它保护的是市场公平竞争。”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从业者,在审视独家经营等现象、条款和行为时,首先应当看是否与竞争有关,这种行为是否实质上抑制了小平台的发展、对平台的商家形成歧视和限制,做出这一决定的平台是否占据市场支配地位。因为有竞争者和竞争约束的时候,市场的竞争活力才会存在。”
寻找新时代
2021年11月18日上午,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揭牌,国家反垄断局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牌子并列,出现在北京三里河东路,国家市监总局办公大楼的门口。
市监总局表示,国家反垄断局的成立,体现了国家对反垄断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切实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促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规范健康发展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竞争环境。
反垄断监管的顶层设计,早在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就已经开始实施。
根据当时的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与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的职责整合,统一纳入到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之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的意义在于理念的统一。“原来发改委认为价格问题最重要,商务部认为经营者问题最重要,大家的标准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在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各自的理念得到了结合,形成了更强的执法力量。”
反垄断局正式挂牌,除了体现出领导层对加强反垄断执法、维护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决心之外,另一个实质性动作是人员的扩充。
2021年10月14日,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式启动。此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拟招录33名公务员,其中反垄断司局18人,占比过半。而据记者了解,在过去的三年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机关和各部门的人数也较最初的40余人大幅增长。
《反垄断法》修正草案也在11月21日刚刚结束了征求意见。草案中一项重要的规定是,针对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处罚力度可能较原先的50万元大幅上升。
修正草案第58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集中,且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处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意味着,如果不事先履行反垄断申报,企业面对的处罚,可能不仅仅是50万元这种“九牛一毛”式的小打小闹,威慑力和处罚力度可能将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作为强监管之下的互联网平台,也早该认真地思考一下破除垄断优势之后自己要如何前行了。
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是微软。
利用独一无二的windows操作系统,与微软的办公软件捆绑出售,这是上世纪80-90年代微软确立自己江湖地位、碾轧式打击竞争对手的绝招。显然,这样的举措是违法的。
尽管比尔·盖茨至今都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1年,在进行了数十回合的拉锯战之后,最终的结果是微软和美国监管部门以和解宣告终结。但这给微软带来的影响是,微软已经被困在了windows系统的支配地位上裹足不前,压住了对手,也拖垮了自己。
那十年,微软唯一的使命是捍卫windows系统的绝对优势地位。但是,当PC时代终结,移动时代到来时,安卓与苹果的崛起,早已占领微软本来打算涉足的windows mobile系统领域。
时至今日,微软的市值能在过去一年内暴涨1万亿美元,这更多得益于云计算业务带来的贡献。而这恰恰是2011年纳德拉上任微软CEO时,强势将微软从windows的温床中拖出所带来的成果。
当今国内互联网平台要做的、该做的事情有很多,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障,外卖骑手的社保,排除“二选一”之后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吸引商家入驻,在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等。在良性的市场中,这些目标的实现,远比依靠资本的扩张更重要,也更考验互联网巨头们的智慧。
反垄断监管日趋加强,监管层希望的是恢复市场竞争的正常秩序。无论是监管层、平台还是从业者、消费者,都需要接受新的规则,并且在充分竞争中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