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土地出让金下滑超21%,多家房企今年称要谨慎拿地
2022/01/21 | 作者 王志 | 编辑 曹蓓
“经历了2021年上半年的高位运行,下半年土地市场整体出现了明显的下调迹象。”有业内人士表示。
近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1年房企拿地排行榜,TOP100房企全年拿地总金额25377亿元,同比下降了21.5%,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32337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了14%。
权益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4家房企拿地金额超过了千亿,分别为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比2020年少了一家龙湖;TOP10的门槛为601亿元的建发,对比上一年的绿地控股下降了232亿。
2021年12月50家标杆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75.3%,但环比大增325.2%。12月份,随着杭州、北京、上海、郑州等多城市完成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以及企业年底普遍加码补仓,企业拿地有所回升。
同时,2021年50家代表房企全年拿地销售比均值为24.0%,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9个百分点。分阵营来看,三个阵营企业投资力度均有所下降,其中,11-30名企业投资力度降幅最大,降低14.6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报告指出,上半年,随着“两集中”政策的出台及落地实施,房企拿地在5月达到全年最高峰。下半年,随着融资环境收紧,监管力度加强,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房企整体拿地更加审慎,拿地规模不高。
此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年内全国热点的100个城市卖地金额为4.79万亿,同比2020年同期出现了下调,下调幅度为6.4%。
其中上海、杭州、广州、北京的土地出让金额分别为3316亿元、3076亿元、2522亿元及2340亿元。
拿地大户的变与不变
分区域看,与2020年的排序所不同的是,2021年长三角依旧领跑,但第二位却由中西部地区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
2021年,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为4197亿元,这一数据虽然较上年同期的4597亿元有所下滑,但依然稳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在长三角区域重点布局的房企中,碧桂园以584亿元的金额领跑,绿城、万科、招商蛇口拿地金额均超过500亿元,TOP10的中国金茂拿地金额也达到了236亿元。
2020年仅凭上海一宗310.5亿元地王,跻身长三角拿地金额TOP10的香港置地,连同374亿元的新城控股、351亿元的建发房产以及300亿元的荣安地产,均从2021年的长三角TOP10榜单消失。
反之,华润、龙湖、融创、金茂冲到2021年长三角拿地房企TOP10,拿地金额均超过200亿元。
华润置地在杭州两个批次的集中供地中,豪掷了230亿元,也正是这两次出手,奠定其冲进长三角前十的基础。
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溢价率从第二季度的22.2%回落至第三季度的9.6%,稳地价效果明显,继而使整体溢价率从2季度的19.5%下降10.5个百分点至9.0%。
2021年TOP10企业拿地金额区域第二换成了2094亿元的大湾区,2020年则为3343亿元的中西部地区。
中海、越秀、保利、深圳地铁集团及万科位列大湾区拿地金额TOP10榜单前五位,除中海、越秀分别为404亿元、300亿元外,其余三家拿地金额均超过200亿元,TOP10的入门门槛金额为110亿元,由碧桂园守住。
中西部拿地金额TOP榜单中,龙湖330亿元领跑,紧随其后的万科、碧桂园、中国铁建均超200亿元。
在京津冀,京投仅凭年末北京的一次拿地就位列拿地金额榜单第二,第一位的则是深耕北京多年的中海,在京津冀区域拿地金额为186亿元。TOP10榜单的入门金额为107亿元的卓越,作为一家粤系房企,在北京第一轮集中供地中,有着不错的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区域,无一家房企的全年拿地金额超过200亿元。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22城集中供地国企是拿地主力,占比达61%。分批次来看,国企拿地占比逐批增加。分城市来看,厦门、广州、深圳国企拿地占比较高,均超75%。
贝壳研究院分析认为,从房企全年拿地来看,除中海、保利、万科等一如既往的“拿地大户”,中国铁建、滨江拿地金额排名也有明显提升,表明在目前竞争压力较小的条件下,更有利于稳健型房企获取性价比更高的土地资源。
代表房企中海,在2021年深圳第二轮集中供地中,单次127亿元斩获了4宗地,在广州第二轮集中供地中,以99亿元揽入3宗地。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第二轮集中供地,中海在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拿地金额已超过500亿元。
谨慎观望
不久前,北京市正式披露了2022年第一批次集中供地规划,该批次地块将于2月下旬决定归属。
《凤凰WEEKLY地产》此前与多家房企人士就2022年的拿地计划展开沟通,多数房企人士持有谨慎观望的态度。
“在行业还处在调整的阶段,公司将继续坚持审慎的投资策略,不急于增加投资。”有长三角房企投拓人士称。
亦有长三角房企有着类似的表态,相关人士对《凤凰WEEKLY地产》透露,“2021年下半年公司已经减少了拿地,但是今年(2022年)有好机会的话,还是会考虑。”
一家北京国企的投拓口人士则对《凤凰WEEKLY地产》称,公司今年会更多考虑参与一些自己公司做一级开发的地块,但都会以合作为主。
在去年首次集中供地前,有沪上房企曾明确表态会积极研判长三角区域地块,但最终由于竞争过于激烈而没有斩获。
问及今年的情况,该房企人士坦言,“公司今年会有多笔美元债到期,以目前的资金状况,至少上半年没有拿地计划。“
“暂时没有拿地计划”是目前很多家房企的普遍态度。
接近某头部房企的投拓人士表示,目前公司还没有进一步的拿地计划,具体要等到新一轮集中供地城市推地后,才能作出相应研判。
“公司目前还没有制定明确的2022年拿地规划,个人认为会综合考虑公司过去几个月在北京的销售情况,以及回款情况。”某重仓北京的房企投拓人士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
该房企销售规模自2021年7月以来,单月销售业绩一直处于环比下滑态势。此时的观望,多少有点形势所迫。
“如果未来1-3个月内销售额企稳回升,有了稳定的现金流,也许公司就有钱拿地了。”该人士称。
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2022年全年土地市场相对2021年会更加趋稳,历年的小阳春集中在三四月份,上半年买地可在年内开盘,对房企的吸引力比较高,但是由于目前市场尚未见底,观望情绪依旧高涨,上半年回暖的条件不够成熟,预计市场依旧会平稳收场。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分析,2021年年底土地市场的温和复苏来之不易,是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这个寒冬的希望。市场的复苏还比较脆弱,还需要政策的持续呵护。
克而瑞在其报告中指出,2022年,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将继续发挥作用,预计土地市场整体热度会延续2021年末低位运行的趋势。
“在‘因城施策’指引下,部分城市会适度放松部分调控,但整体房地产政策面偏紧仍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房地产金融监管环境仍将从紧。”
同时,克而瑞认为,2022年企业拿地态度将会更加谨慎,为抵抗供需关系和调控的波动风险,素质较好的地块将更受关注。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