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门)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论坛圆满召开 ——实业赋能,中南村模式共谋乡村振兴新思路
2021/12/28
12月27日下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届(海门)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和海门同步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和南通市海门区乡村振兴局担任会议指导,由中南集团作为主办单位。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北京健康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数字经济联盟、中关村现代服务业产业联盟协办。
论坛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并在线上直播,科技部原秘书长、国务院参事、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石定寰,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李富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南通市海门区委副书记、区委党校校长徐加明,南通市海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江永军,南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储证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全,财经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研究员范毅,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教授、博士顾伟忠,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副秘书长何雪萍和南通市海门区中南村党委书记、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五十余位来自科研院校、政府部门和业界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了论坛,同时有超过五十万名观众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参与了本次盛会。
共谋乡村振兴新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研究员娄峰主持会议。
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 郭晓敏
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受邀率先致辞,她在致辞中指出,海门是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故里,是全国著名的“科技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平安之乡”和“生态之城”。十九大以来,海门紧扣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传承发扬张謇“村落主义”思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构建“2+3+N”政策体系,在高起点上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中南集团是海门的龙头企业,是“以企带村”、“村企联建”的典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创造了实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中南村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研究员 李富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研究员李富强在致辞中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节点,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部原秘书长、国务院参事、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 石定寰
论坛上,科技部原秘书长、国务院参事、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石定寰,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石定寰认为,全面振兴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能源的绿色转型;二是重视创新,通过创新驱动,把创新资源引导到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上来;三是人才的培养;四是政府主导,建立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体系,经济体系,扶持中小型乡村企业的发展。
财政部原副部长 朱光耀
朱光耀指出,全球经济跌宕起伏,疫情加剧了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数字经济的鸿沟都客观存在,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新的一年做好“六稳六保”的工作,“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在新的一年中也要稳中求进,一方面我们要巩固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防止一些地区由于自然灾害、疾病的出现发生返贫的现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拓展农村新的工作领域,在农业生产的质量上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上逐步改善,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感。
总结中南村模式 搭建新协同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教授、博士 顾伟忠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顾伟忠作了“实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中南村模式’研究”主题报告。
中南村实景
顾伟忠指出,从中南村发展的简要历程来看,中南村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南村模式的形成离不开中南集团的崛起和中南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发展方式上,探索村企联建,共谋发展之路;在产业选择上,探索小农大业,实业兴村之路;在发展路径上,探索项目牵引,融合发展之路;在发展质量上,探索以家文化,润泽乡风之路;在目标定位上,探索整合资源,联动发展之路。在实体经济的共建联建下,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模式,从规划、党建、产业、民生、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全面推进中南村乡村振兴,并在强村富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中南村模式是以民营企业家返乡下乡创业为基础,以村企共建为动力,以强村富民为主要目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要任务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模式。它探索了一种村企共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模式,通过实践走出了一条特殊的村庄城镇化发展道路。
“乡村振兴协同创新平台”揭牌仪式
本次论坛上还举办了“乡村振兴协同创新平台”揭牌仪式。创新平台落地在中南村模式的“全新表达”张謇故里小镇柳西半街,旨在聚合文化、科技、农业、教育、党建等领域社会各界优质资源,共同探索跨界合作协同创新的工作模式,村企共建共同富裕的合作路径,为乡村振兴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资源储备,郭晓敏、李富强、吴萨、何雪萍、宋洋洋、陈锦石一同上台揭牌,与在场嘉宾和线上观众共同见证了“乡村振兴协同创新平台”的成立。
乡村振兴协同创新平台会址:张謇故里小镇·柳西半街
圆桌对话 共话乡村振兴实践经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圆桌对话
本次论坛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举行了圆桌对话。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副秘书长何雪萍主持了圆桌对话。圆桌嘉宾结合中南村模式的实践,针对如何因地制宜,破除难点堵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围绕金融、乡村创意、农业、城镇化和实业发展等领域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圆桌嘉宾分享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指出,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征程中,“三农”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在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上,农村具有很大的开拓空间,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后劲所在。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三农”也是我们重要的基础支撑。发展和安全两条腿走路,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主要靠农村,靠“三农”。吴所长还提到,县城是一个中间体,联结了大城市和乡村两边的产业,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中间体,承接年轻人的就业引导和产业发展的布局,要从政策上支撑就业人才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诉求,使年轻人有安全感和获得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
南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联储证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全认为,中南村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和百姓的勤奋以及当地龙头企业的反哺作用;从资本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如果能够通过资本市场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龙头企业跨越式成长,可能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起到实质性作用。
财经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研究员范毅提到,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要和县域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中南村作为基本工业化的村庄,目前来看具备了乡村振兴的基本元素,如何能够在制度上进一步创新,对城市人才、资本等要素有更强的吸引力,以及怎样做好文化传承,是中南村未来将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强调,从脱贫攻坚进入乡村振兴,是一个跃迁。讲脱贫,从词语的本意和实际的操作路径上来看是一个外部输入型的经济。讲振兴,实现振兴一定是内生的,要摆脱人口的空心化和经济的输血型结构需要内生的原动力。供给侧的改革,一方面靠科技赋能生产效率提升,另外一方面靠文化的植入,品牌的溢价。把自身的原创文化元素品牌树立起来,通过文化的力量带动供给侧改革。
海门区委副书记、区委党校校长 徐加明
海门区委副书记、区委党校校长徐加明认为,关于产业振兴,要选好特色产业,做好一、二、三产的融合,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要围绕“农业+”,形成“产加销”一体经营、“农文旅”有机结合的农业全产业链、主导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辐射式产业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高效。海门最近正在围绕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编制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规划,将建设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引领区,引领长三角绿色健康安全新消费的“大菜园”“大厨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样板区。乡村产业兴旺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就夯实了,乡村振兴一定会顺利实现。
中南村党委书记、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锦石
中南村党委书记、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表示,中南集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南集团的发展深受张謇先生的影响,柳西半街的建设就是围绕张謇先生这100年的产业市场、先贤的文化所打造,弱化了商业氛围,希望可以做成一个样板。乡村振兴还是要集聚资源,以一产、三产为主,二产为辅,把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真正解决好,三产服务到乡村,切实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研究员 娄峰
娄峰在论坛作了总结发言。感谢了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中表现出的独到见解与创新思路。本次论坛议题关系农业农村未来以及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这次论坛的召开非常及时和重要。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