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造车新势力诞生:要做“B端特斯拉”,“新手”张署光拿什么突围?
2021/12/20 | 作者 龚宸芫 | 编辑 张硕
摘要:新造车再添一员
新能源汽车大潮席卷而来,总有新玩家陆续加入,也总不乏有另辟蹊径者,在尚处空白的细分市场寻找机会。
就在小牛电动创始人、前华为高管李一男对外公布造车品牌“NIUTRON”(中文名:自游家)的同一天(12月15日),一家名为“盒子汽车”的造车新势力也举行了品牌发布会,正式官宣造车。
与李一男和NIUTRON团队依然在探索未来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同,盒子汽车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不与其他造车新势力抢夺C端份额,而是专注于主打专车、网约车、出租车市场等B端出行领域。正如其创始人张署光所言,“我们在为场景而造车,为市场需求而造车,在为行业痛点而造车”。
盒子汽车首款量产车BM-400计划在2023年第四季度上市,BM-600针对中高端租赁市场,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量产上市。在制造方式上,初期采用代工的方式进行生产,后期条件成熟会自建生产基地。在价格上,首款车价格不会高于市面上的运营车辆。
“造车这条赛道最大的诱惑是钱太多、市场太大,在此背景下,我们更清楚B端出行市场特征正好符合盒子汽车当下团队的优势。”在张署光看来,盒子汽车要做“B端特斯拉”,成为B端赛道之王。
《凤凰WEEKLY汽车》了解到,张署光有近20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曾参与多家汽车主机厂产品设计和研发。他称自己的造车行为是“返老还童”,对盒子汽车的未来信心满满。
当然,信心和市场表现不一定能画上对等符号。
在盒子汽车之前,已有滴滴与比亚迪合作的D1、一汽奔腾NAT、威马E.5等车型打着B端定制车的口号,进入出行领域。而2023年末首款产品才上市的盒子汽车,是否来得及占领市场?此外,还有不少车企拥有发展势头较好的出行平台,并且传承自产自销策略,盒子汽车如何与之竞争?代工生产模式下,又将如何保证成本、效率和品质?
这些都是盒子汽车将面临的现实问题。
始于出行市场痛点
从发布会内容来看,无论是从战略方向、产品规划,还是商业模式,盒子汽车显然是有备而来。“解决B端出行市场现存的各种痛点难题,是盒子汽车品牌成立的初衷。”张署光如是说。
B端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在司机端,盒子汽车认为高成本、高养护、长时间消耗、低收入是其目前面临的几大问题;在乘客端,现存的出租车、网约车较难满足其对空间、驾乘感受、个性化的需求。
为此,张署光认为,面向B端的产品与现在路上的传统汽车一定有明显的不同,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百变空间、百变车身、“自行驶”和“自控制”的模块化线控底盘、数据实时在线。
张署光表示,一家好的公司必须要有所聚焦,有所取舍。盒子汽车在定制商业计划和产品规划的时候,一直奉行的是减法逻辑。比如,他们将消费者出行中鲜少使用的产品功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优化。
在他看来,C端产品需要大而全,而B端市场可以更加聚焦,产品的定义会变得更加简单、容易取舍。因此,B端出行市场更容易做出爆款单品。“只要打造出一款爆款产品,就有机会赢得大部分市场的青睐”。
从产品出发,盒子汽车如何定义“爆款”?
从其首款量产车型BM-400来看,其针对B端网约车的运营和使用场景需求,首创L型座椅布局,取消了副驾驶座位和后备箱,采用“ 1+1+3”座位分布,让大件行李甚至轮椅可以直接上车。同时,基于出行车辆左侧后车门使用率不高的情况,盒子汽车采用驾驶车门+侧滑门的“两门结构”,放弃左侧车门。右侧车门使用不占空间的侧滑形式,方便乘客上下车。
对于运营车辆养护成本较高这一痛点,盒子汽车团队将“低成本的易损件更换”纳入到产品定义中。在做好标准件和标准接口的前提下,盒子汽车75%-80%的轻微刮蹭都可以自行更换前后保险杠等覆盖件,这一过程可由司机独立完成,利于降低了维保成本。
具体配置上,BM-400和BM-600轴距分别达到2850mm和3100mm。其中,BM-400分为420km和530km两个版本。BM-600续航达到600km,主打中高端租赁市场,未来还将持续探索高端租赁和Robotaxi市场。
除了新车发布,此次盒子汽车还对外公开了其造车平台——“八爪鱼”1.0的模块化底盘。该底盘共用零部件数量高达95%,可灵活地定制不同车身、适配不同空间、以及兼容不同容量的电池模组。上述两款车型都是基于该平台打造,未来,盒子汽车还将推出面向无人驾驶市场的2.0平台。
“我们要做B端特斯拉,靠后端运营获取大量利润。”张署光透露,盒子汽车打造的车型内部还可以安置自动贩卖机,根据节令提供冷热饮、零食、雨披等即时需求的商品,或提供座椅按摩、车载KTV、体感游戏等服务,辅以在车内外屏广告植入、流媒体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为运营端开拓更加灵活的盈利模式。
“我们的理念是把车做成一个新的智能移动的第三空间,这是我们最简单的商业逻辑。”张署光表示,从量产车功能上来看,城市宣传、轮椅上车,能体现其社会价值;而上述提及的多方面盈利模式则体现了盒子汽车的商业价值。
“老兵”有何底气?
“盒子汽车既是一家新企业,也是一家老企业,‘新’代表新项目新产品,‘老’代表汽车行业的老兵。”在张署光看来,盒子汽车的团队虽然始入造车市场,但不同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其已有多年汽车设计与研发经验。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盒子汽车的前身为北京世泽天启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曾为中国一汽研发总院、中国一汽奔腾研究院、一汽大众、北汽集团、江淮汽车等车企提供过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
2019年1月,该公司更名为北京世泽布睿斯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同年成立电动车事业部,开始搭建适合B端出行的全新电动车平台,攻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2020年,布睿斯科技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成立HIGH DO系统研发中心。
去年9月,布睿斯科技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营业范围包含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今年9月,布睿斯科技正式更名为盒子智行科技,并将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至2亿元。11月4日,盒子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为未来出行而来”的海报,并写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做足准备后,盒子汽车开始在公众面前“露脸”。
在张署光看来,盒子汽车拥有10多年的新能源车“设计及工程”服务商经验,以及完整的车身设计及底盘工程的开发与工艺能力。在研发团队方面,其有200余名专业汽车设计工程师,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国际国内著名汽车设计、研发和整车制造企业。
但盒子汽车拥有的专利数量在行业中并不占优势。天眼查App显示,目前盒子汽车仅有50项专利信息,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新型专利46项,包含“电动汽车电池包”、“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支架”等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利,但更多的是“车内饰”、“扶手箱”、“行李架”等专利。
不过,盒子汽车还有“盟友”来填补专利空缺。根据发布会上内容,盒子汽车目前至少有11家战略合作伙伴,包括迪瑞科技、孚能科技、菲仕、贵航鸿途、联动、四维图新、有感科技等企业。
其中,作为盒子汽车的联合创始人,王哲的另一重身份为有感科技创始人。目前,有感科技具备覆盖不同功率等级(3.3-30kW)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能满足盒子汽车在无线充电领域的空白。与盒子汽车全面战略合作的孚能科技,其具备800VTC超充超压技术,能让盒子汽车达到快速充电的效果。此外,在车辆解决方案上,四维图新是其目前的供应商伙伴。
战略伙伴的加持,让专利数量不突出的盒子汽车更有底气和客户谈判。张署光在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1年12月10日,BM-400车型意向预售订单达42000辆。在此前的媒体沟通会上,张署光也透露,洛阳、武汉等地方政府已和其达成合作协议。
“我们这两三年一直在打磨 B端赛道,现在我觉得盒子汽车选择的方向没错。”张署光表示。
胜算几何?
不难发现,盒子汽车推出的产品的确在解决B端出行市场现存的各种痛点难题,但要想快速占领该市场并没有那么容易。不少新势力C端玩家,甚至传统车企也在觊觎B端市场。
例如今年造车新势力的“黑马”哪吒汽车,就“发家”于B端市场。据悉,其第一款车哪吒 N01 还未上市时,就已经获得了超 5 万份订单,客户主要包括番茄出行、小二租车在内的多家共享出行公司。第二款车哪吒 U 同样拿下了大量网约车、公务用车等采购订单。
今年下半年,哪吒汽车产品销售占比已向C端市场转移,但哪吒汽车创始人兼CEO张勇也表示,B端市场有足够的量,哪吒没有理由放弃B端市场,会坚持两条腿(B端+C端)走路。
与此同时,威马汽车也实行了B端、C端分头行动的“双品牌LOGO战略”。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曾公开表示,出行市场会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增长点。为此,威马汽车早在2018年就推出兼顾B、C两个市场的EX5。
威马最新上市的首款轿车E.5,也是为B端市场而打造;该车今年9月上市,为司机减少购车成本,取消中控悬浮大屏、天窗,提高续航;为了给乘客带来舒适性,其后排的地台几乎纯平。据官方反馈,E.5投入市场之后,每个月销量都能超过四位数。
当然,盒子汽车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还有传统玩家。
在滴滴App被下架的这段时间,其市场份额正在被曹操出行、T3出行、如祺出行等一众传统车企搭建的网约车平台“吞噬”。
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在2021年三季度,曹操出行的用户规模增长得到了大幅提升,截至三季度末曹操出行的MAU(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花小猪,达到1101.5万,同比增长率高达62.5%,位列网约车第二。而T3出行月活用户986.7万,较2020年底增长560.7万。
作为吉利旗下的出行平台,曹操出行主要消化自家车型,主要以帝豪EV系列、枫叶80V换电车、几何等新能源车型为主。其中,曹操出行消化了几何品牌一半的销量;而出租车市场消化了几何30%的销量。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联合腾讯、阿里巴巴、苏宁等企业共同成立的T3出行,该平台车型主要来源也是上述三家车企。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传统玩家也颇受资本青睐。9月,曹操出行宣布完成了总额38亿元的B轮融资,这不仅是曹操出行时隔三年多后收获的新一轮融资,也是2021年国内网约车企业获得的首笔股权投资。T3也紧随其后,在10月26日宣布完成了一笔77亿元的A轮融资,这也是从2018年至今,网约车品牌获得的国内最大单笔融资。
而2023年第四季度首款车才上市的盒子汽车,届时市场会给其留下一席之地吗?
对此,张署光似乎并不担忧,甚至信心满满。他认为,盒子汽车与现有出行平台没有利益冲突关系,未来这些平台也都会是盒子汽车的潜在客户,“如果一个产品又便宜、又好用还能多挣钱,我相信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没有理由说我们没有订单,这就是最简单的逻辑”。
地方政府对燃油车的置换和清退或许也是盒子汽车的机会之一。
在T3出行、威马、几何等内部人士看来,出行市场并没有饱和,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主流还在B端市场。
具体来看,自2015年网约车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以来,首批运营车辆已经有四五年时间,这一批车辆的更新换代,可以带来一波新的新能源车销量。同时,各地的出租车、滴滴等平台中的燃油车置换等,都可以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
“这个市场足够大”,张署光甚至希望B端市场能够被更多主流车企关注到,“没有竞争对手不是好事”。